運動劇情電影不是紀錄片翻拍,《奪冠》與《絕殺慕尼黑》比較

2020-12-27 騰訊網

文 | 張智鋒

運動劇情電影如果改編自真實事件,結局對觀眾來說毫無懸念,拍攝這類電影確實具有挑戰性。中國電影《奪冠》和俄羅斯電影《絕殺慕尼黑》都屬於運動劇情電影,都是表現本國球隊在國際大賽奪冠為國爭光的故事。兩部電影的故事背景和目標幾乎一致,但表現的手法和效果卻相差萬裡,就像中國與俄羅斯的距離一樣。

關於片名。《奪冠》講述中國女排頑強拼搏為國爭光的40年光輝歷程,主要表現了三位教練帶領中國女排迎戰具有重大意義的中日、中美、中巴三場大賽。中國女排衝出亞洲,走向世界,從三連冠,五連冠,十連冠。女排不僅家喻戶曉,而且鼓舞了國人。那麼以「奪冠」命名,未免缺乏點氣勢,《鋼鐵勁旅》《百折不撓》《王者歸來》或許更能表達中國女排的英雄本色。

《絕殺慕尼黑》,電影根據歷史真實事件改編,在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上,蘇聯籃球隊打敗了保持了36年全勝紀錄的美國隊。因為基於美國和蘇聯長期冷戰的歷史背景,片名用了「絕殺」二字,其語氣不僅透露出賽場如戰場的激烈決戰,還體現了戰鬥民族威武神奇和取勝後的揚眉吐氣。

關於劇情。按照三幕劇劇本結構,開場交代背景目標,中間部分是激烈的矛盾衝突,最後實現目標把故事推向高潮,這是成功電影的基本法則。

《奪冠》背景是中國改革開放,中國人渴望找到讓世界重新看到自己的方式。影片從一位陪練走進女排訓練地基開始,引出中國女排。教練提出建立全面型球隊,拿世界冠軍,明確了女排目標,也是故事目標,即以女排奪冠向世界展示中國,這樣的開場是成功的。隨後便是魔鬼式的訓練和雞湯式教育,首戰出徵日本大阪,一舉奪得世界冠軍。中美、中巴大賽兩個單元幾乎都是相似模式,高強度訓練,人海戰術,教練絮叨。故事缺乏矛盾衝突,更沒有扣人心弦的情節。在最後中巴大戰中,教練反覆提醒「放下思想包袱」「不以輸贏論英雄」,這話在賽場沒錯,但教練的戰術和隊員堅強的意志力在哪裡?好像最後取勝是偶然或者運氣,作為電影藝術,缺乏推動劇情的強力推手和戲劇張力。

《絕殺慕尼黑》開場部分,新任教練在記者發布會上宣布要拿世界冠軍,故事目標確立。全劇前半部分是訓練打基礎,後半部分直奔慕尼黑奧運會,最後三秒上演真正絕殺,把故事推向高潮。全劇除了訓練、比賽、奪冠這條主線外,還有主教練加蘭任為兒子治病的親情戲、莎坎的愛情戲、斯卡斯的叛逃戲等,故事主線與副線交織推進,情節曲折豐滿,矛盾衝突不斷,達到了迴腸盪氣的效果。

關於人設。《奪冠》貫穿始終的人物只有郎平,作為主角,郎平除了打球和執教,個人的情感生活極其單薄,無矛盾衝突,故事線顯得波瀾不驚。加之演員鞏俐僵硬的面孔和木呆式表演,未能把主角的英雄形象樹立起來。如果說電影重在傳遞正能量,可主角在傳承女排精神方面表現不足。中國女排在國人心目中有著舉止輕重的地位,影片中歷代女排之間缺乏薪火相傳式的表現。郎平提出「為誰打球」,沒有多元化回答,只有朱婷「為父母」,郎平補充「為自己」,顯然淡化了集體主義和國家意識,使得由中宣部與國家體育總局聯合拍攝的電影也無法到達應有的思想高度。第二個貫穿全劇的人物是陪練,影片開始便走進女排隊伍,結束的時候是坐在電視機前觀看中巴大戰,說明一直關注著女排。作為第二任教練完全可以承上啟下,但在影片裡的表現太少,甚至連個名字都沒有,沒有給予「二傳手」作用。其他隊員幾乎沒有個性,人物個個平淡無奇。如果電影圍繞郎平和陪練虛構故事,升華精神,應該不至於現在的結果。

《絕殺慕尼黑》除了主角加蘭任,還有謝爾蓋、莎沙、斯卡斯。他們個性突出,人物生動鮮活,既有嫻熟的球技,還有豐富的感情生活,也有許多毛病,如「走私」「叛逃」「包庇」等等。但是,在國家和民族意志的感召下,在教練人格魅力的感染下,球員球場奮力衝殺,奪取冠軍。加蘭任教練一句「我們都是用球決定腦袋的人」,道出了籃球人的追求,比起雞湯式說教更接地氣,更有高度。

關於表現手法。《奪冠》中郎平提出了三項改革,影片採取蒙太奇表現手法,三項改革,三段畫面,內容清晰,節奏明快,故事直接跳躍到改革取得的成果。除了這個精彩橋段,可更多的情節卻是虎頭蛇尾,如在漳州訓練基地,面對教練的超強訓練,有個隊員生氣地說「不打球了」。對於這個衝突,觀眾急切地想看教練如何化解,可是隊員卻在陽臺上站了不到片刻又突然返回到訓練場。既然氣呼呼地走了,為什麼回來?這個情節的意義何在?除此之外,影片裡採用大段的訓練和比賽場面,還配以字幕,標註出場隊員名字,加上朱婷等現役隊員的出現,讓觀眾似乎感到在觀看女排現場直播,或是看紀錄片。不過女排登上領獎臺前的踏步特寫、巴西小男孩淚目的特寫還是很動人的。

《絕殺慕尼黑》全劇主要由情節推動,訓練場面畫面僅作為過渡段。故事情節有頭有尾,不僅形成完整邏輯鏈,而且引人入勝。如莎沙的愛情戲,熱戀的時候如膠似漆,因心臟病提出分手便格外堅決,即使淋浴下被抱,也要用冷水把女友趕走。斯卡斯的叛逃情節同樣懸念不斷。影片大量運用特技和慢鏡頭,把籃球運動的魅力表現得淋漓盡致。最精彩的是最後三秒,籃球向籃網飛去,緊接著是蒙太奇手法,穿插許多畫面,把這個關鍵進球與個人,與家族,與國家,與民族,關聯起來,不僅把故事推向高潮,也把這場籃球賽所承載的使命推向了國家高度,達到了激發民族自信和愛國教育的目的。

縱觀兩部運動劇情片,《絕殺慕尼黑》用類型電影講述愛國故事,把球場絕殺與個人情感水乳交融,成功塑造一群有血有肉的民族英雄群像,達到了商業大片應有的水準。《奪冠》則更像一部紀錄片,其票房並不代表藝術水平,僅僅是觀眾對中國女排的特殊感情,因為中國女排已經成為國人不可磨滅的記憶。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馬健做客《今日影評》暢聊《絕殺慕尼黑》與體育電影
    中新網6月12日電 回溯慕尼黑奧運會男籃決賽的影片《絕殺慕尼黑》上映在即。作為國內院線難得一見的俄羅斯體育題材電影,《絕殺慕尼黑》已在包括北京國際電影節展映在內的先期點映場次中收穫了大量好評。6月11日,體育評論員馬健做客《今日影評》。
  • 電影推薦 | 《絕殺慕尼黑》
    看《絕殺慕尼黑》之前,我了解到兩件事。 第一,這部電影在俄羅斯本土創下了票房紀錄,成為歷史上累計票房最高的電影。 第二,影片改編自真實事件。1972年的慕尼黑奧運會籃球決賽中,不被看好的蘇聯隊在最後3秒絕殺了美國隊,創造了歷史。
  • 《絕殺慕尼黑》影片簡介
    中文名:絕殺慕尼黑外文名:Движение вверх導演:安東·梅格迪契夫編劇:尼古拉·庫利科夫、安德烈·庫烈奇克主演:弗拉基米爾·馬什科夫、約翰·沙維奇、馬拉特·巴沙羅夫、謝爾蓋·加爾邁什、伊萬·科列斯尼科夫類型:劇情、
  • 絕殺慕尼黑,這麼A的電影無人吹爆?
    但想到已經看了好多遍千尋,且搜了附近的場,最近的都是國語配音,想了想預告片中被白龍配音支配的恐懼,emmmm……還是算了吧,於是從貓眼上找了一部評分最高的上映片——絕殺慕尼黑,看完之後,神清氣爽,當即懷疑這麼A的片子所關注的電影大V無人吹爆?
  • 譯製片:俄羅斯電影《絕殺慕尼黑(2017)》高清
    類型: 劇情 / 運動製片國家/地區: 俄羅斯語言: 喬治亞語 / 俄語 / 英語 / 立陶宛語上映日期: 2019-06-13(中國大陸) / 2017-12-28(俄羅斯)片長: 133分鐘 / 120分鐘(中國大陸)又名: 一躍而上 / 一躍而起 / Going Vertical / Three Seconds / Dvizhenie vverkh
  • 羽毛球人必看的電影——《絕殺慕尼黑》
    六月的炎炎酷暑即將來臨,在眾多莘莘學子即將放暑假之際,我和工作室的同事們一起去影院觀看了俄羅斯的勵志電影《絕殺慕尼黑》。這部燃到極致,熱血十足的電影改編自1972年德國慕尼黑奧運會籃球決賽,蘇聯隊在最後3秒絕殺當年的霸主美國隊,結束了美國長達36年的統治。整部電影節奏適中,不快不慢,故事結構分配合理。
  • 吳京點讚《絕殺慕尼黑》,專業評分9.7分直逼《戰狼2》
    《絕殺慕尼黑》這部電影是隨著上映時間而連續出現口碑三級跳的一部俄羅斯電影,之前由於電影比較冷門,大多數影院都沒有什麼排片,而隨著《絕殺慕尼黑》在貓眼專業版上的評分被頂到9.7分的高分之後,越來越多的網友們想要去影院一探究竟,並且吳京竟然也在微博中給《絕殺慕尼黑》的電影海報點讚了,等於給這部電影做了一次隱形的二次宣傳
  • 《絕殺慕尼黑》:最後三秒絕殺,不愧是「戰鬥民族」!
    《絕殺慕尼黑》海報《絕殺慕尼黑》以俄羅斯籃球運動員謝爾蓋·別洛夫的回憶錄為基礎改編。《絕殺慕尼黑》劇照那麼評價如此之高的《絕殺慕尼黑》究竟有多好看呢?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裡,如何在觀眾早就知道結果的情況下聽你把故事講完,是個很大的挑戰。
  • 俄羅斯真實改編《絕殺慕尼黑》豆瓣8.3分這僅僅是比賽更是戰爭
    618過去了,艱難的熬夜終於結束了,雖然還有返場活動,但是也不是那麼讓人心動了。這個618過的感覺像是假的,不知道大家的購物車是不是滿滿的幸福呢,TB,JD,SN,BXX哪個讓你更滿意呢?話不多說,今天為大家推薦的是一部在6月3日上映的關於籃球的電影《絕殺慕尼黑》電影根據體育歷史中著名的傳奇真實事件改編,講述了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籃球決賽中,前蘇聯籃球隊打敗了保持了36年全勝紀錄的美國隊的傳奇故事。在決賽結束前三秒鐘,美國隊以一分優勢領先。美國隊已經開始提前慶祝比賽的勝利了,因為他們相信比賽結果已成定局。
  • 改編自奧運傳奇經典賽事,《絕殺慕尼黑》俄羅斯上映,票房18億
    俄羅斯電影《絕殺慕尼黑》改編自蘇聯傳奇籃球選手謝爾蓋別洛夫(Sergei Alexandrovich Belov)回憶錄,由《衝出封鎖線》弗拉迪米爾馬西科夫、《美國羅曼死》約翰薩維奇領銜主演,講述真實發生於1972年的慕尼黑奧運籃球項目金牌戰。
  • 《絕殺慕尼黑》「絕殺」之技何在
    原標題:《絕殺慕尼黑》「絕殺」之技何在 近日,俄羅斯影片《絕殺慕尼黑》獲得中國觀眾好評,有觀眾在豆瓣上直呼「熱血高燃」。這部引進片在中國觀眾中這麼有眼緣,除了其體育題材、情節緊張刺激外,更為主要的是導演將影片的「燃點」揮灑得淋漓盡致。
  • 【新片速遞】高分黑馬電影《絕殺慕尼黑》,燃啟暑期檔
    《絕殺慕尼黑》舉辦的觀影活動中,現場氣氛熱烈,互動環節更將現場氣氛推向高潮。電影《絕殺慕尼黑》根據1972年真實歷史事件改編。在電影《絕殺慕尼黑》發布的「全力以赴」版預告中,臨危受命的蘇聯隊主教練加蘭任,向全世界宣布了「要打敗美國隊」的雄心壯志,引發一片譁然。
  • 高分黑馬電影《絕殺慕尼黑》豈止是一部電影
    俄羅斯「爆款黑馬」《絕殺慕尼黑》定檔6月13日,影片根據1972年真實歷史事件改編,講述了在陰霾密布的美蘇冷戰時期
  • 絕殺慕尼黑:永遠不要低估一顆冠軍的心
    《絕殺慕尼黑》作為俄羅斯影史票房冠軍影片,它在2017年12月在俄羅斯上映的時候,不但掀起熱烈反響、口碑爆棚,更成為俄羅斯電影史上最賣座的本土電影。而時隔一年半,在2019年6月,《絕殺慕尼黑》這部根據「1972年奧運男籃傳奇」真實事件改編的俄羅斯電影也被引進到了中國上映,口碑很不錯。假如你看過《摔跤吧!
  • 世界盃之後,我看了《絕殺慕尼黑》,我突然又相信籃球了
    我無意去再評判其他人以及教練的表現,事已發生,塵埃落定,只是籃球終究是五個人的運動,一個人的奮戰終究無法挽救哪怕是一場比賽的勝利。保持了36年全勝紀錄的美國隊傳奇。回歸主題,今天所講的電影《絕殺慕尼黑》的一個重要存在,便是在本次世界盃同樣引人注目的,被戲稱「破產版夢之隊」,創下美國男籃史上最差戰績——第七名的美國男籃。
  • 觀《絕殺慕尼黑》電影有感(作者:韓思聰)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增強黨員黨性修養,迎建黨98周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我校黨委於2019年6月19日下午在萬達影城組織全體黨員教師觀看了電影
  • 《絕殺慕尼黑》這部電影讓鐵腕總統普京「偷著看」
    「燃炸了整個電影院」「熱血、感動、燃,徹底被電影徵服」俄羅斯票房口碑神作《絕殺慕尼黑》即將於6月13日在全國上映俄羅斯新聞網站「Дни.ру」報導,在俄羅斯去年的政府會議上,知名演員弗拉基米爾·馬什科夫作為藝術文化代表在會上匯報了自己主演的電影《絕殺慕尼黑》的情況。
  • 《絕殺慕尼黑》:社會主義之逆襲
    (一) 俄羅斯電影《絕殺慕尼黑》是今年自《流浪地球》之後唯一一部讓我有動力寫一寫影評的電影(爛尾的《權力的遊戲
  • 俄羅斯神作不斷 《絕殺慕尼黑》看得你手心出汗
    原標題:《絕殺慕尼黑》看得你手心出汗   近年來在中國上映的俄羅斯電影不斷增加,且大多是「黑馬」,包括災難片《火海凌雲》,講足球的《最後一球》,講花樣滑冰的《花滑女王》,馬上6月13日講籃球的《絕殺慕尼黑》即將上映。
  • 《絕殺慕尼黑》能逆襲,少不了他的貢獻
    《絕殺慕尼黑》是基裡爾·扎耶採夫第一次主演電影,此前,他在拉脫維亞電影《梅蘭妮紀事》中出演了一名不知名的蘇聯中尉。雖然通過電影《絕殺慕尼黑》讓更多的人認識了基裡爾,但他並沒有對戲劇失去興趣。「我非常喜歡電影,也非常喜歡戲劇。我認為戲劇已經成為了我的生活,我也想要拍攝更多更好的電影,因為影像可以留下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