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健做客《今日影評》暢聊《絕殺慕尼黑》與體育電影

2021-01-09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6月12日電 回溯慕尼黑奧運會男籃決賽的影片《絕殺慕尼黑》上映在即。作為國內院線難得一見的俄羅斯體育題材電影,《絕殺慕尼黑》已在包括北京國際電影節展映在內的先期點映場次中收穫了大量好評。6月11日,體育評論員馬健做客《今日影評》。曾作為男籃國手徵戰國際賽場、而今仍以解說身份活躍於籃球世界的他,將以專業的籃球視角全方位評析電影《絕殺慕尼黑》,同時暢聊國產體育電影路在何方。

主辦方供圖

超燃解說當年盛況 慢鏡掃描絕殺三秒

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男籃決賽,前蘇聯隊在最後三秒鐘驚魂逆轉此前36年不敗、實力堅不可摧的美國隊。在《今日影評》節目現場,主持人蔣小涵也邀請馬健回歸解說本行,借當年比賽的實況錄像帶領觀眾朋友們回到激情燃燒的現場。「畫面回到蘇聯隊、美國隊的決賽現場……比賽出現爭議……最終判罰三秒鐘……最後一攻!蘇聯準備發底線球,美國隊全場緊逼……長傳……絕殺!蘇聯人獲得了這屆奧運會的冠軍……」馬指導專業而激昂的解說,在帶領《今日影評》身臨其境的同時,也提供了信息量極大的籃球及歷史知識。

電影《絕殺慕尼黑》對於這段史實的還原程度極高,尤其在還原「三秒絕殺」這一「名場面」時在鏡頭語言上做到了極致。馬健向《今日影評》介紹,整個籃球場有26米長,為了在短短三秒鐘完整展示金球入筐絕殺的技術細節,影片選用了「特別」慢的鏡頭。他繼續指出,這個超慢鏡頭在關注比賽的同時也掃描著板凳席、教練席、裁判席及所有觀眾席,這些旁觀者盯球的表情也定格似的解讀著這場比賽的精華。

主辦方供圖

靜默處理凸顯情懷 向心情感激勵人心

人聲鼎沸的絕殺三秒鐘,在影片《絕殺慕尼黑》中被處理為靜止般的安靜一刻。馬健向《今日影評》表示,這個聽不見任何喧鬧的鏡頭,將物理時間三秒的短暫一瞬演繹為心理時間令所有人屏息的三分鐘,整體給人一種偉大的質感。從自身運動生涯出發,曾經歷過0.2秒被絕殺情況的馬健對《今日影評》坦言三秒鐘其實對於場上運動員而言是很長的一段時間,更何況是片中那改寫歷史的三秒鐘。在那一刻,運動員肩負起的是一個球隊、一個國家,是為了金牌而戰,足以燃起全球幾十億人的體育理想、夢想與情懷。

前蘇聯隊奪冠的歷史無法篡改,所以影片的結局其實在觀眾觀看之前就已經知曉。可即便如此,為何它還能讓大家看得熱血沸騰呢?面對《今日影評》拋出的疑問,馬健認為這部電影的魅力並不僅僅存在於這一場奧運會比賽,其承載的內涵要比比賽本身大得多。馬健繼續向《今日影評》表示,這部影片之所以在俄羅斯能夠取得如此之大的成功,刨除歷史、民族情節及俄羅斯人的愛國熱情,電影本身在人物塑造層面也非常紮實,核心人物教練自身頂著巨大的生活壓力,但同時又能把無限的信心傳遞給球員,通過一種向心力反映著多重深化情感。

體育題材不拼速度 女排電影值得期待

體育,也許是最易凝聚人的力量的社會化表現。不過相比於體育賽事的全球矚目,體育題材的電影卻很難達到同樣高的熱度。近期,《桌球》《中國女排》等國產體育電影項目也紛紛推出攝製計劃。對於這些同樣為大眾熟知「結局」的影片,我們的電影人可以向《絕殺慕尼黑》借鑑到什麼呢?對此,馬健借《今日影評》欄目平臺向我國的導演與製片人提出建議,即不要過於急功近利,也不要太追求速度。他表示,《絕殺慕尼黑》其實花了三年的時間去完善其中的運動細節,將演員都當做職業球員去訓練,值得我們學習。

對於萬眾矚目的《中國女排》電影計劃,馬健也有自己的看法。他向《今日影評》表示,中國女排的整體輝煌要遠遠超過前蘇聯男籃在慕尼黑奧運會的勝利,我國導演應該拍出屬於中國女排的真正輝煌與屬於中華民族的女排精神。他建議影片可以參考《絕殺慕尼黑》的人性化表達方式,比如在塑造郎平角色時可以兼顧其家庭層面的母親形象,在描繪女排姑娘時多多關注她們在不被看好的情況下後來居上的心理活動。

據悉,電影文化評論類日播欄目《今日影評》每周一至周五晚22:00檔於CCTV6電影頻道播出。

相關焦點

  • 青年影評|《絕殺慕尼黑》的情感力量
    只恆文有評論員、音樂人向我推薦俄羅斯電影《絕殺慕尼黑》。我看了「海報」上的一句話,就打動我了:「美國隊早晚有一天會被打敗。我覺得最好是輸給我們。」多麼豪邁的氣概。有很多體育影片,不看後悔,看了更後悔。現場的工作人員說,「這部電影周末就要下線了,不看真的會後悔的。」
  • 電影推薦 | 《絕殺慕尼黑》
    看《絕殺慕尼黑》之前,我了解到兩件事。 第一,這部電影在俄羅斯本土創下了票房紀錄,成為歷史上累計票房最高的電影。 第二,影片改編自真實事件。1972年的慕尼黑奧運會籃球決賽中,不被看好的蘇聯隊在最後3秒絕殺了美國隊,創造了歷史。
  • 《絕殺慕尼黑》有很好的體育精神
    這個電影在微博上買了我的推廣,我總不能才收了別人錢晚上就給差評吧。所以,緩緩,隔夜,我們再「穿上褲子不認人」正好,我們今天就蹭一下NBA總決賽的熱度,來聊本周的另外一部電影。絕殺慕尼黑。本周我看了三部新片《媽閣是座城》《黑衣人:全球追緝》《絕殺慕尼黑》,憑心而論,最好看的就是這部電影。它是一部俄羅斯主旋律電影,改編自1972年的真實事件。在當時美國籃球隊,蟬聯36年奧運冠軍屹立不倒。
  • 國家隊要求觀看電影《絕殺慕尼黑》 對備戰奧運有意義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黃維俄羅斯體育電影《絕殺慕尼黑》是最近的院線熱片,而這兩天,這部電影又「火」了一次。國家體育總局發布通知,要求各項目的國家隊組織教練員、運動員集體觀看這部電影,以激勵教練員和運動員備戰重要賽事。
  • 爭鋒|《絕殺慕尼黑》破票房紀錄靠的竟然是……
    《中國電影報導》現推出每周特別節目——《爭鋒》。專家們不同觀點碰撞,為你帶來多角度思考的精彩評論,專業不乏「接地氣」,辛辣不失溫情,通俗更有哲思。每周,《爭鋒》比「神仙打架」更好看!獨家視頻近期熱映的電影《絕殺慕尼黑》,根據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男子籃球決賽的傳奇事件改編。講述了前蘇聯籃球隊戰勝36年無敗績的美國隊,奪得奧運金牌的故事。
  • 《絕殺慕尼黑》「絕殺」之技何在
    原標題:《絕殺慕尼黑》「絕殺」之技何在 近日,俄羅斯影片《絕殺慕尼黑》獲得中國觀眾好評,有觀眾在豆瓣上直呼「熱血高燃」。這部引進片在中國觀眾中這麼有眼緣,除了其體育題材、情節緊張刺激外,更為主要的是導演將影片的「燃點」揮灑得淋漓盡致。
  • 《絕殺慕尼黑》上映10天票房5千萬,「後摔跤時代」體育電影何時再迎爆款?
    根據體育歷史真實事件改編,講述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前蘇聯三秒絕殺美國男籃的一事的《絕殺慕尼黑》登陸俄羅斯院線,在引起本土民眾巨大轟動的同時,也以30億盧布(約合3億元人民幣)的票房成績成為俄羅斯本土影史票房冠軍。
  • 絕殺慕尼黑:最後三秒,一錘定音 文/王珉
    《絕殺慕尼黑》電影海報近日,曾創下俄羅斯影史票房冠軍的《絕殺慕尼黑》在中國大陸上映。該片改編自體育史的真實故事,講述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男籃決賽中,蘇聯隊擊敗36年全勝紀錄的美國隊的經典案例,不由得讓人想起那些年為中國爭光的奧運健兒們!
  • 電影《絕殺慕尼黑》開啟「熊鷹之戰」 領略球場上的美蘇爭霸
    在俄羅斯上映時萬人空巷,以30億盧布創下俄羅斯影史本土電影票房紀錄的《絕殺慕尼黑》,是根據世界體育史上爭議極大的一場比賽改編。影片講述了在美蘇冷戰背景下,一場賭上了國家榮譽和民族自由,充滿著傳奇色彩的籃球決賽。今日,電影曝光了「熊鷹之戰」版概念海報和預告,緊張對峙的氣勢和激昂的情緒令人為之振奮。電影即將在國內上映,敬請期待。
  • 絕殺慕尼黑-人性的溫情遠勝體育精神
    最近國內兩部電影的上映,代表著兩種態度。CCTV6在6月19日將原計劃上映的《我為相親狂》改為上映中美戰士相親相愛的《黃河絕戀》,這讓環球時報的胡錫進很惱火,發文聲稱在相持戰的節骨眼,這樣的輿論導向讓他摸不著頭腦,怕一領會錯就要負上政治責任。電影院正熱映的是美蘇籃球爭霸的《絕殺慕尼黑》,冷戰局勢下的殊死搏鬥。
  • 俄羅斯影史票冠《絕殺慕尼黑》鎩羽中國,體育電影此路不通?-虎嗅網
    作為世界第二大運動,籃球球迷不僅遍布全球,相關電影也是不計其數。根據真實事件改編,剛剛登陸內地影市的俄羅斯體育電影《絕殺慕尼黑》便是其中之一。該片於2017年12月28日在俄羅斯上映,以30億盧布(折合人民幣3.2億)創下俄羅斯影史本土電影票房紀錄。
  • 江志強做客《今日影評》暢聊《赤狐書生》:李現陳立農有CP感,努力...
    12月7日,電影《赤狐書生》監製江志強做客《今日影評》節目,以主創身份暢聊影片的臺前幕後,揭秘主演李現與陳立農幕後故事之餘,更與廣大觀眾朋友一道討論年輕化電影的拍攝問題。李現陳立農CP感是法寶中二雙男主取悅年輕人啟用李現、陳立農兩位當下極具商業價值的演員,《赤狐書生》可謂手握王牌。
  • 羽毛球人必看的電影——《絕殺慕尼黑》
    六月的炎炎酷暑即將來臨,在眾多莘莘學子即將放暑假之際,我和工作室的同事們一起去影院觀看了俄羅斯的勵志電影《絕殺慕尼黑》。這部燃到極致,熱血十足的電影改編自1972年德國慕尼黑奧運會籃球決賽,蘇聯隊在最後3秒絕殺當年的霸主美國隊,結束了美國長達36年的統治。整部電影節奏適中,不快不慢,故事結構分配合理。
  • 《絕殺慕尼黑》:社會主義之逆襲
    (一) 俄羅斯電影《絕殺慕尼黑》是今年自《流浪地球》之後唯一一部讓我有動力寫一寫影評的電影(爛尾的《權力的遊戲
  • 絕殺慕尼黑:永遠不要低估一顆冠軍的心
    蘇聯籃球隊上演絕地反擊,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籃球決賽,蘇聯籃球隊打敗了保持了36年全勝紀錄的美國隊,過了45年之後,也就是在2017年,這個世界體育歷史中著名的真實的傳奇故事被俄羅斯拍成電影搬上了大銀幕,而這部電影的名字就叫《絕殺慕尼黑》。
  • 《絕殺慕尼黑》:最後三秒絕殺,不愧是「戰鬥民族」!
    哈嘍大家好,我是你們專注於不專業的電影解說小麥~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的男籃決賽中,蘇聯隊打敗了保持36年全勝紀錄的美國隊。比賽結束前三秒鐘,美國隊以一分的優勢領先,已開始提前慶祝勝利。然而蘇聯隊頂住壓力,在教練的率領下完成「三秒絕殺」,成功逆轉比賽結果。在某種意義上講,當時的這場比賽不僅僅是體育競技那樣簡單。
  • 《絕殺慕尼黑》這部電影讓鐵腕總統普京「偷著看」
    「燃炸了整個電影院」「熱血、感動、燃,徹底被電影徵服」俄羅斯票房口碑神作《絕殺慕尼黑》即將於6月13日在全國上映俄羅斯新聞網站「Дни.ру」報導,在俄羅斯去年的政府會議上,知名演員弗拉基米爾·馬什科夫作為藝術文化代表在會上匯報了自己主演的電影《絕殺慕尼黑》的情況。
  • 最具經典的體育影片《摔跤吧爸爸》《絕殺慕尼黑》《傳奇的誕生》
    最具經典的體育影片《摔跤吧爸爸》《絕殺慕尼黑》《傳奇的誕生》
  • 電影《絕殺慕尼黑》全國上映 贏得觀眾自發鼓掌
    電影《絕殺慕尼黑》全國上映 贏得觀眾自發鼓掌 原標題:   低調的上映微薄的排片強大的「自來水」  電影《絕殺慕尼黑》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講述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籃球決賽上蘇聯隊與美國隊相遇,蘇聯籃球教練加蘭任臨危受命,力排眾議向世界宣布要戰勝勁敵美國隊,並帶領蘇聯隊克服重重困難戰鬥到最後一秒,終結了美國36年不敗神話的故事。
  • 絕殺慕尼黑:像這樣,去成為「逆襲王者」!
    這是一部,你可能看到名字會錯過,但看完一定會覺得解氣的電影。(文末有福利!)《絕殺慕尼黑》這部電影,可以說是當下「中美關係」時局下的一枚「強心針」!1972年,是一個值得被記住的年份。那一年,蘇聯和美國獨霸一方,微妙的競爭關係,像極了當下的中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