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黃維
俄羅斯體育電影《絕殺慕尼黑》是最近的院線熱片,而這兩天,這部電影又「火」了一次。國家體育總局發布通知,要求各項目的國家隊組織教練員、運動員集體觀看這部電影,以激勵教練員和運動員備戰重要賽事。
觀影對備戰有重要意義
近日,一份從國家體育總局流傳的通知文件稱,《絕殺慕尼黑》體現出來的團隊合作、奮力拼搏、永不言棄的精神,「對於當前備戰2020年東京奧運會、2022年北京冬奧會和卡達世界盃預選賽這『三大任務』,決戰決勝具有深刻指導意義。」
《通知》還要求各備戰隊伍結合備戰實際,組織全體教練員運動員開展學習研討活動。學習討論要緊密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深入思考如何通過科學訓練、精心組織、頑強拼搏、戰勝「不可能戰勝的對手」,創造奇蹟、成就夢想。
電影還原歷史傳奇一刻
《絕殺慕尼黑》這部電影,於6月13日開始上映,在專業的影評網站豆瓣網上評分高達8.3分。電影取材於根據體育歷史中著名而傳奇的真實事件,故事梗概是,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籃球決賽,蘇聯籃球隊打敗保持了36年全勝紀錄的美國隊的傳奇故事。
在比賽中最扣人心弦的瞬間是,在決賽結束前三秒鐘,美國隊以一分優勢領先,該隊球員甚至已經在提前慶祝比賽勝利。然而,就在完全不被外界看好、球隊的陣容也毫不佔優勢的情況下,蘇聯隊爆發了,一舉擊敗對手,從而也令世界籃球的歷史發生了改變。
那是美國男籃首次在奧運會上輸球。而在16年後的漢城奧運會,蘇聯隊再次擊敗美國隊,不過那是在半決賽。自那次之後,美國籃協終於意識到,只有派出最好的球員才能繼續保持在奧運會的統治力,這就催生了1992年巴塞隆納奧運會的「夢之隊」,那是另一個籃球傳奇的開始。
用電影激勵鬥志不是第一次
這類題材的電影對體育健兒有很強的精神激勵作用。就在總局這份通知被公布出來之前,大連一方俱樂部就集體組織了200餘名球員和工作人員集體觀影,以提升球隊凝聚力。不過有些遺憾的是,他們在看完電影之後,在客場以0比1輸給了河北華夏幸福。
此前用電影來激勵運動員的事例並不少見,2017年,時任男籃藍隊主帥的杜鋒,就曾經組織隊伍觀看當時熱映的體育電影《摔跤吧爸爸》。杜鋒也曾提到,集體觀看電影之後,藍隊的訓練質量有了顯著提升。
更早一點的例子可以追溯到2001年,當年執教中國男足的米盧就曾經用一部橄欖球電影《鐵血強人》來激勵國腳們,最終國足順利出線,殺進韓日世界盃決賽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