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殺慕尼黑》上映10天票房5千萬,「後摔跤時代」體育電影何時再迎爆款?

2021-02-19 娛樂獨角獸

在怪獸和正青春的我們威力仍在、黑衣人勢頭不減,小千和胡迪左右國內電影市場的當下,一部俄羅斯體育電影正在獨自美麗。

2017年12月,俄羅斯人民的觀影熱情被點燃。根據體育歷史真實事件改編,講述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前蘇聯三秒絕殺美國男籃的一事的《絕殺慕尼黑》登陸俄羅斯院線,在引起本土民眾巨大轟動的同時,也以30億盧布(約合3億元人民幣)的票房成績成為俄羅斯本土影史票房冠軍。

 

一年半後,這部頭頂光環的影片來到中國市場。豆瓣評分8.3分、貓眼專業版評分9.6分,在口碑市場絕對屬於佼佼者的《絕殺慕尼黑》,截至發稿前,上映10天票房突破5千萬,表現較為平庸。

回溯中國電影市場出現的體育電影,其實並不在少數,但國內的《大灌籃》《激戰》和《破風》,以及國外的《摔跤吧!爸爸》卻成為了為數不多的,真正能取得口碑票房雙豐收的作品。顯而易見的是,《摔跤吧!爸爸》後便鮮少再有體育電影在中國市場取得成功。

而當下,無論是《絕殺慕尼黑》還是體育電影,都顯然被低估了

 

自上世紀五十年代起,美蘇爭霸格局漸顯,在雙方局勢進入白熱化階段的1972年,迎來了慕尼黑奧運會籃球決賽。

彼時的慕尼黑奧運會籃球決賽,制霸賽場36年的美國籃球隊對戰前蘇聯男籃,從哪個方面來看,都已不再單單只是一場籃球賽事,更像是政治軍事延伸在外的賽場較量。出乎意料的是,前蘇聯籃球隊最終以51:50擊敗了美國隊,首摘奧運會金牌,這場賽事也隨即成為傳奇。

當然,能成為俄羅斯本土影史票房冠軍,將俄羅斯觀眾帶進並牢牢地粘在影院座位上的《絕殺慕尼黑》,背後並不只是一段國家和歷史意義能簡單概括的。

 

以真實事件為故事藍本的《絕殺慕尼黑》,採用傳記體的形式還原了當年的慕尼黑奧運會美蘇籃球總決賽。影片沒有單一關注個體的成長,而是以更宏大、多面的視角記述並藝術還原了當年比賽的來龍去脈。體育競賽外殼的包裹下,影片的精神內核實則是這場體育競技給本土民眾帶來的國家自豪感,其藉助原蘇美籃球隊之間的博弈,凸顯了蘇聯人團結友愛、不言放棄的優良品質。

「美國隊早晚有一天會被打敗,我覺得最好是輸給我們。」為祖國而戰是《絕殺慕尼黑》的熱血所在,但又不僅僅是該片的全部燃點。對於中國觀眾而言,如若只是看俄羅斯的激昂歷史,顯然並不足以為其打下高分,《絕殺慕尼黑》的聰明在於,始於歷史卻又不蔽塞於單純的對政治局勢的隱喻,而是做到了對體育力量的原始回歸。

具體來看,《絕殺慕尼黑》的故事內容和情節其實極其簡單明了,打籃球是片中所有人物的出發點,但由於時代背景的特殊性,讓這場球賽充滿變數與未知。

 

《絕殺慕尼黑》主要圍繞三個人物展開,一個是教練加蘭任,為攢夠錢送兒子出國治病的他需要一份工作,而擔任籃球隊教練、贏得冠軍拿到獎勵成為他的必要選擇。在這一過程中,加蘭任要面對上面的壓力、球隊最初的毫無凝聚力和信任感,以及家庭與事業的平衡性,既是父親又是教練的他在和球隊共同成長的過程中,初衷改變,基於體育競技的熱血,打贏這場比賽逐漸成為他的心之歸屬。

籃球隊隊員亞歷山大,因患有極為罕見的心臟腫瘤而命不久矣,但在籃球和生命之間,他毅然選擇了籃球,這之中除了自身的毅力外,女友、教練以及隊友們的理解與支持,無疑給這條人物線條注入了更為溫情和充滿人性之善的力量。

與此同時,作為一項集體運動,集體凝聚力無疑是一個籃球隊的關鍵,謝爾蓋成為了團隊的靈魂人物。膝蓋損傷的王牌球員謝爾蓋,訓練結束後一個人默默加練,不顧一切的奮勇精神和一顆想贏的心,讓他成為了這個團隊的熱血領袖。

 

雖然刪減了約12分鐘的時長,但並不影響觀眾對《絕殺慕尼黑》的觀感。整部電影涉及眾多性格各異但特徵鮮明的角色,每個角色都擴充了影片的表現空間,且不過分煽情、不強調所謂主旋律的該片,以並不嚴肅的筆調,帶領觀眾體驗了一場純粹的體育賽事,還原最熱血的體育力量。直到比賽最後一刻,勝負才有了超脫於一場比賽的意義。

基於影片體現出來的團隊合作、奮力拼搏和永不言敗的精神內核,國家體育總局甚至下發《通知》,要求國家隊組織觀看《絕殺慕尼黑》。同時,吳京、韓寒等明星也紛紛加入該片的自來水大軍。但即便如此,《絕殺慕尼黑》在中國內地的票房成績也並不亮眼,似乎體育類型的電影在《摔跤吧!爸爸》便再無爆款。

《摔跤吧!爸爸》後再無爆款,

體育題材何時迎來風口?

 

目前來看,《絕殺慕尼黑》口碑市場和票房市場的兩個極端分數,在某種程度上也佐證了體育電影在國內影市的「魚與熊掌不能兼得」。

對比《絕殺慕尼黑》與《摔跤吧!爸爸》不難發現,兩部電影隨同樣以體育項目為承載,但故事主題和精神內核卻完全不同。

《摔跤吧!爸爸》以小見大,通過對個體的成長和親情的描述,展現父女情、女性意識覺醒等精神內核,這種精神層面的普適性和共鳴感自然能取得國內觀眾的青睞。

《絕殺慕尼黑》雖然人物線條飽滿、立體,也包含了濃重的民族情結,但基於民族和歷史的差異性,國內觀眾並未找到共鳴,且該片的體育內核雖然足夠熱血、主題高度也相對更為高級,但類型感強烈的壁壘卻也隔絕了更大眾市場的觀眾。

 

在全球影史上,體育電影一直是無法忽視的類型電影,《洛奇》《弱點》《光輝歲月》《百萬美元寶貝》《鐵拳》等影片都能斬獲一批批影迷的芳心,並成為國際各大電影節獎項的座上賓。但在中國電影市場,這一類型影片的生存現狀卻顯得過於窘迫。

放眼國內市場,談到中國體育電影的開篇,還要追溯到1934年孫瑜執導的《體育皇后》,以女性視角切入,通過女孩與體育的羈絆而呈現其成長曆程的該片,對於中國體育電影史有著劃時代的意義。《體育皇后》後,謝晉的《女籃五號》、張暖忻的《沙鷗》等一系列體育影片,乘著新中國的暖風,在幾代人心中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記。

 

再看近十年來的體育電影市場,雖然出現了《大灌籃》《翻滾吧!阿信》《極速天使》《新天生一對》以及《激戰》《破風》等體育題材的影片,但這一市場整體總量欠佳,口碑與票房具佳、能帶動觀眾觀影熱情的作品更是寥寥。

其中,《大灌籃》票房1.13億元,但豆瓣評分5.3分;《激戰》票房1.17億,豆瓣評分7.8分;《破風》票房1.45億,豆瓣評分7.2分。而像《翻滾吧!阿信》《我是馬布裡》等影片則幾乎沒有市場存在感。

與此同時,國外體育電影的引進也並不理想。除了2017年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在中國影市斬獲12.99億票房外,《飛鷹艾迪》《鐵拳》《最後一球》《花滑女王》《奎迪:英雄再起》等體育類引進片均難以讓觀眾市場買帳。且《摔跤吧!爸爸》的市場討論也並非集中在體育主題上,而是集中在印度女性的處境與父女情。顯然,國內的體育類型片尚未真正成熟。

 

無法忽視的是,隨著近年來國產影片成功例子的題材類型越來越廣泛,電影人也有了更多的自信。當下,由陳可辛操刀的《李娜》和《中國女排》都在趕來的路上,《中國桌球》也傳來開拍消息。雖然體育電影的市場生態尚未建立,前景也充滿未知數,但正如永不言棄的體育精神,體育電影也始終在努力。

  

相關焦點

  • 《絕殺慕尼黑》贏了口碑緣何沒能像《摔跤吧!爸爸》贏得高票房?
    據介紹:《絕殺慕尼黑》根據體育歷史中著名的傳奇真實事件改編,講述了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籃球決賽中,前蘇聯籃球隊打敗了保持了36年全勝紀錄的美國隊的傳奇故事。在決賽結束前三秒鐘,美國隊以一分優勢領先。美國隊已經開始提前慶祝比賽的勝利了,因為他們相信比賽結果已成定局。
  • 俄羅斯影史票冠《絕殺慕尼黑》鎩羽中國,體育電影此路不通?-虎嗅網
    作為世界第二大運動,籃球球迷不僅遍布全球,相關電影也是不計其數。根據真實事件改編,剛剛登陸內地影市的俄羅斯體育電影《絕殺慕尼黑》便是其中之一。該片於2017年12月28日在俄羅斯上映,以30億盧布(折合人民幣3.2億)創下俄羅斯影史本土電影票房紀錄。
  • 爭鋒|《絕殺慕尼黑》破票房紀錄靠的竟然是……
    影片創下俄羅斯影史本土電影票房紀錄,此番在中國上映獲得了豆瓣、貓眼等多個平臺的高評分,上座率也領跑同期上映的新片,口碑過硬。但如此燃情的體育電影,上映至今票房距離過億仍然遙遠。那麼問題來了:《絕殺慕尼黑》為何叫好不叫座?聽聽專家怎麼說!
  • 最具經典的體育影片《摔跤吧爸爸》《絕殺慕尼黑》《傳奇的誕生》
    最具經典的體育影片《摔跤吧爸爸》《絕殺慕尼黑》《傳奇的誕生》
  • 俄羅斯神作不斷 《絕殺慕尼黑》看得你手心出汗
    原標題:《絕殺慕尼黑》看得你手心出汗   近年來在中國上映的俄羅斯電影不斷增加,且大多是「黑馬」,包括災難片《火海凌雲》,講足球的《最後一球》,講花樣滑冰的《花滑女王》,馬上6月13日講籃球的《絕殺慕尼黑》即將上映。
  • 俄羅斯票房口碑神作《絕殺慕尼黑》將映 真實還原三秒反殺
    半島記者 黃靖斐俄羅斯票房口碑神作《絕殺慕尼黑》即將於6月13日在全國上映。真實故事最大還原眾所周知,體育影片非常難拍,《絕殺慕尼黑》則是一部難以劃分類型的電影,呈現出來的感覺是熱血、震撼、精緻,故事基本符合歷史,決賽過程給予了最大程度的還原,最後三秒的反殺,也是真實存在的。影片中展現的最後的爭奪真的是扣人心弦,讓觀眾緊張萬分。
  • 絕殺慕尼黑:永遠不要低估一顆冠軍的心
    蘇聯籃球隊上演絕地反擊,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籃球決賽,蘇聯籃球隊打敗了保持了36年全勝紀錄的美國隊,過了45年之後,也就是在2017年,這個世界體育歷史中著名的真實的傳奇故事被俄羅斯拍成電影搬上了大銀幕,而這部電影的名字就叫《絕殺慕尼黑》。
  • 電影《絕殺慕尼黑》全國上映 贏得觀眾自發鼓掌
    電影《絕殺慕尼黑》全國上映 贏得觀眾自發鼓掌 原標題:   俄羅斯影史本土票房冠軍《絕殺慕尼黑》正在全國上映。雖然前期宣傳不多,影院排片偏少,但上映後贏得很好的口碑,網友打出8.3高分。
  • 上線5天票房僅有1千萬,俄羅斯票房冠軍電影《獵殺T34》在中國遭遇「冷遇」
    - 上線5天票房僅有1千萬 - 12月11日,俄羅斯戰爭片 在俄羅斯電影史上,目前只有一部電影的票房比它多,那就是2017年上映的《絕殺慕尼黑》(俄羅斯票房29億盧布,約合人民幣2.6億)。巧合的是,這兩部電影也都引進了國內。
  • 《絕殺慕尼黑》電影大師用信仰點亮時代精神
    隨著昆汀·塔倫蒂諾帶著令人矚目的新片《好萊塢往事》亮相坎城電影節,也讓「坎城電影節」再次成為大家討論的話題,不管是驚豔的、誇張的紅毯造型,還是隨著一代代中國電影人的努力,讓華語電影在坎城大放異彩,都讓我們的心飄洋過海感受著這場世界最頂級的電影盛宴。
  • 《絕殺慕尼黑》「絕殺」之技何在
    原標題:《絕殺慕尼黑》「絕殺」之技何在 近日,俄羅斯影片《絕殺慕尼黑》獲得中國觀眾好評,有觀眾在豆瓣上直呼「熱血高燃」。這部引進片在中國觀眾中這麼有眼緣,除了其體育題材、情節緊張刺激外,更為主要的是導演將影片的「燃點」揮灑得淋漓盡致。
  • 馬健做客《今日影評》暢聊《絕殺慕尼黑》與體育電影
    中新網6月12日電 回溯慕尼黑奧運會男籃決賽的影片《絕殺慕尼黑》上映在即。作為國內院線難得一見的俄羅斯體育題材電影,《絕殺慕尼黑》已在包括北京國際電影節展映在內的先期點映場次中收穫了大量好評。6月11日,體育評論員馬健做客《今日影評》。
  • 電影推薦 | 《絕殺慕尼黑》
    看《絕殺慕尼黑》之前,我了解到兩件事。 第一,這部電影在俄羅斯本土創下了票房紀錄,成為歷史上累計票房最高的電影。 第二,影片改編自真實事件。1972年的慕尼黑奧運會籃球決賽中,不被看好的蘇聯隊在最後3秒絕殺了美國隊,創造了歷史。
  • 《絕殺慕尼黑》這部電影讓鐵腕總統普京「偷著看」
    「燃炸了整個電影院」「熱血、感動、燃,徹底被電影徵服」俄羅斯票房口碑神作《絕殺慕尼黑》即將於6月13日在全國上映豆瓣評分高達8.1,在國內點映後廣獲好評的俄羅斯神劇《絕殺慕尼黑》將於6月13日18:00登陸國內各大院線,相信片中的熱血精神同樣能夠感染你我。
  • 為什麼體育電影不再令人感動了?
    >用體育的殼談論其它社會議題是體育電影的唯一出路六月,兩部體育電影上映,《絕殺慕尼黑》和《冠軍的心》。6月13日首映當天,《絕殺慕尼黑》排片只有慘澹的4.9%,遠遠低於22.6%的《最好的我們》,票房自然也不盡如人意。隨著時間推移,該片依託口碑加成,票房和排片出現了短暫「逆襲」,在上映第六天,上座率反超《追龍2》,宣發方還一度打出了「給我10%排片,還你一個奇蹟」的口號。 不過,逆襲只是相對而言的。
  • 改編自奧運傳奇經典賽事,《絕殺慕尼黑》俄羅斯上映,票房18億
    俄羅斯電影《絕殺慕尼黑》改編自蘇聯傳奇籃球選手謝爾蓋別洛夫(Sergei Alexandrovich Belov)回憶錄,由《衝出封鎖線》弗拉迪米爾馬西科夫、《美國羅曼死》約翰薩維奇領銜主演,講述真實發生於1972年的慕尼黑奧運籃球項目金牌戰。
  • 絕殺慕尼黑:像這樣,去成為「逆襲王者」!
    這一年,尼克森總統首次訪華,美國歷史上最不光彩的政治醜聞「水門事件」爆發,還發生了令人痛心的慕尼黑慘案。那一年,美蘇冷戰期正熱,慕尼黑奧運會如期展開。除了這些之外,關於1972年還有一件你不得不知道的事。電影《絕殺慕尼黑》就真實還原了這一段往事,甚至連知名漫畫《灌籃高手》的終場對決,都和這件事密不可分。
  • 電影《絕殺慕尼黑》開啟「熊鷹之戰」 領略球場上的美蘇爭霸
    在俄羅斯上映時萬人空巷,以30億盧布創下俄羅斯影史本土電影票房紀錄的《絕殺慕尼黑》,是根據世界體育史上爭議極大的一場比賽改編。影片講述了在美蘇冷戰背景下,一場賭上了國家榮譽和民族自由,充滿著傳奇色彩的籃球決賽。今日,電影曝光了「熊鷹之戰」版概念海報和預告,緊張對峙的氣勢和激昂的情緒令人為之振奮。電影即將在國內上映,敬請期待。
  • 高分黑馬電影《絕殺慕尼黑》豈止是一部電影
    俄羅斯「爆款黑馬」《絕殺慕尼黑》定檔6月13日,影片根據1972年真實歷史事件改編,講述了在陰霾密布的美蘇冷戰時期
  • 國家隊要求觀看電影《絕殺慕尼黑》 對備戰奧運有意義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黃維俄羅斯體育電影《絕殺慕尼黑》是最近的院線熱片,而這兩天,這部電影又「火」了一次。國家體育總局發布通知,要求各項目的國家隊組織教練員、運動員集體觀看這部電影,以激勵教練員和運動員備戰重要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