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驪姐》:話題度top10,為什麼是她們?

2021-02-19 網娛觀察


作者 / 手骨

《乘風破浪的姐姐》,節目是火了,姐姐們火了嗎?

 

昨天,節目才上線第二期,今天姐姐們變著法子上了熱搜。

 

首先,節目組沒閒著。易立競主持的衍生節目《定義》中,張雨綺回應八爪魚事件衝上熱搜,藝人表現坦蕩還挺圈粉。

 

其次,姐姐配合節目組交作業,五花八門。

 

除了寧靜未交作業,其他29個姐姐的女團舞已經齊了。沒想到有一天,催靜靜子交作業,也成為了網友的樂趣之一。

 

最後,牟足了勁的姐夫,功不可沒。

 

今天, #王智老公長文告白#直接衝上「熱一」, 被評為最浪漫的姐夫。而秦昊先是積極主動報名《披荊斬棘的哥哥》,隨後喊話伊能靜:「別跳了,帶你爬山去」,堪稱網速最快/玩梗最狠的辣一個,準姐夫杜海濤土味應援沈夢辰,同樣很拼……

 

是的,節目歸節目,節目之外,藝人如何把利益最大化?我們「鬥膽」給話題度top10進行了排名,聊聊綜藝該咋玩~

 

對任何一檔真人秀來說,業務能力從來不等於人氣和話題。

 

自身定位獨特,堅決與所有人都不一樣,會搞事情,能生產記憶點,能「口吐(朗朗上口的)金句」,缺一不可。

 

第一期,業務能力排名已經有了。藍盈瑩/黃齡/李斯丹妮雖然排前三,但存在感最強的top3,還是寧靜/張雨綺/伊能靜。

 

她們當然知道以自身業務能力和專業歌手or愛豆沒法比,也因此,姐姐們大概率早就做好了「爭奇鬥豔」的準備。

 

比如寧靜,一上來就很「霸氣」:「我還需要自我介紹嗎?那我幾十年豈不白幹了?」拿出了選妃的氣場,貫徹始終。

 

張雨綺更狠,她太知道輿論需要什麼了。

 

每一個大家必問和好奇的問題,她都準備好了出其不意的答案。比如,為啥來參加節目?「以前想參加《跨界歌王》,但團隊不讓,現在換團隊了,所以可以了」;為什麼選擇《粉紅色的回憶》作為首秀,原因是「每次去ktv,都感覺這首歌的mv太醜了,想做一個自己的版本,」當然,不是說這樣的人設不好,從她和易立競在《定義》中的對話可以看出,她屬於深知粉絲喜歡她什麼,輿論稀罕她說啥的那種,她用「蜜汁自信」/「業務強大」的大女人風範,讓你相信,她愛美也臭美,就是可以把油說成高光,把「順拐」做得耿直且可愛。

 

伊能靜,精準拿捏住了「媽媽」的人設。可能也和她參加了芒果另一檔綜藝《婆婆與媽媽》有關,她參加《乘風破浪的姐姐》的自我定位,就是憑自己年輕時候的所有戰鬥經驗,以「媽媽」的立場,帶團隊,像照顧女兒一樣照顧隊員。她的全身心付出以及少女感,帶秦昊跳姐姐女團舞,甚至微博上向趙兆禮貌道歉,是絕對的感性和勵志擔當,這些真誠和溫暖的東西,既創造了一定的劇情,同時也是圈粉的

當然,除了top3,其他小姐姐也很努力。

 

排前的,第四/第五屬於萬茜和藍盈瑩。

 

萬茜的營銷方向,一出場,是禮貌且克制的演員形象,可以把現場變成一個大型粉絲見面現場,一唱歌,是不急不躁不緊不慢的,看得出發過唱片的文藝歌手。到了訓練場,在安撫唱歌跑調不自信的海陸時,一句「女人是可以幫助女人的」完全戳到了大眾的點。節目之外,她交的作業是最用心,拍攝用到的服裝/場景/形象最多變,是圈流量和好感小能手了。

 

藍盈瑩,她身上帶了兩個點。首先是拿了第一,高顏值+好身材+突出的業務能力,作品的成色都超出了預期;其次是野心寫在臉上,不夠討喜的爭議。爭議是好事兒,比起做優秀的小透明,業務做極致了至少能穩固圈到一波以她為榜樣的人,光看她拍中插廣告霸氣側漏的樣子,走起是遲早的事兒。

 

再接著,網娛君提名沈夢辰。除了杜海濤/李維嘉等男友和好友助陣,她自身素質,說是最標準/最有潛力成團出道的並不為過。同為主持人的身份,吳昕稍微有點太專注在練舞中,看點不是很多,但沈夢辰不管是女團臉/綜藝感/團隊協作能力/統籌能力/氣氛擔當,都很好滿足了「乘風破浪」的要求。

 

當然,白冰/鄭希怡,一個上了舞臺氣質絕了,一個雖然不紅但絲毫不影響她的「女王」範兒。兩人身上的故事性和展現出來的魅力,都是有嚼勁和傳播點的。

 

最後兩個名額,一個給李斯丹妮,一個給丁當。前者在一群漂亮小姐姐中突出的「直男」氣質和自然的「直男疑惑」,笑點突出;後者先是手撕杜華,後續在一個張雨綺黃聖依劉芸等個性突出的隊裡做vocal的艱難劇情,也引發了很多討論。

 

當然,《乘風破浪的姐姐》是衝著做群像去的,你肯定也能記黃聖依被評價是「少奶奶脾氣」,劉芸工作室曬出了網友辱罵簡訊等話題,但還有很多真正的歌手如黃齡鬱可唯,真正有過女團經驗的實力偶像派孟佳/王霏霏,她們的劇情怎麼做?後續這些新人物,怎麼起?故事一定會越來越精彩。


近期熱文

易烊千璽專訪 | THE9如何定義女團的X未來

《青2》總導演陳剛專訪 | 綜藝遊戲抄襲

2020網絡電影導演權力榜TOP100

約稿 請聯繫:

A2011402(微信ID)

轉載/加入社群 請聯繫:

WANGCHUNXIAO14(微信ID)

相關焦點

  • 「三十而驪,青春歸位」,《乘風破浪的姐姐》文案的語文是誰教的?
    最近有一檔綜藝節目強勢刷屏,霸佔話題,那就是《乘風破浪的姐姐》,「前浪」和「後浪」之後,「浪姐」成為新的熱詞。
  • 為什麼你越討厭她們,她們就越不被淘汰?
    就連阿朵這樣話題度較低的女明星,也能在離開的時候,因為經紀人的「抱不平」而吸引大眾的目光。這樣一一細數,我們就不難發現,《浪姐》之所以能爆火,就是因為充分利用了每一位姐姐身上的爭議點,如果本人不紅,那麼就充分利用節目組當中的人際交往衝突、團隊磨合衝突來製造話題。
  • 充滿了貓膩的《浪姐》還能浪多久?
    搞清了這個問題,大概就能了解它如今又為什麼失去了那麼多的人心。《浪姐》爆紅的原因,不僅在於明星效應,更在於各種突破常規的玩法。先是年齡的突破,三四十歲的姐姐們突破年齡限制,在舞臺上展示更有層次、更加多元的美。讓以鮮、甜、少為特色的女團標準失去支撐,給了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 三十而驪的姐姐們,怎麼活的像她們一樣?
    (圖片來源於網絡)  她們不接受任何套路和定義,不被性別、職業、時間、年齡所束縛,依然在詮釋人生的更多可能性。這些「姐姐」們,已然是行業內的佼佼者、人生成功的典範,但職業的自尊心讓她們依舊在這檔節目上拼盡全力去展現自己。  動輒排練到凌晨,歌詞反覆練習百遍也是常有的,只為了給觀眾看到「姐姐」們的活法,也是有萬千可能!  「請把姐字去掉!」  ——沈夢辰
  • 「男版浪姐」,為什麼《追光吧!哥哥》浪不起來?
    當節目組試圖打造一檔「男版浪姐」時,現實又有哪些弔詭之處?01////形象模糊「三十而勵,三十而立,三十而驪」。可以說,《浪姐》對美和女性的定義,是整檔節目最打動人心的一點。儘管節目組對此解釋為,要打造「國內首檔混齡男性藝人競演綜藝」,但相比起30+姐姐們的多元形象、引申出的豐富話題度,這檔混齡節目呈現出的男藝人形象反而更為模糊。往上,可堪當「男性力量」大任的幾乎沒有。
  • 綜藝「頂流」浪姐為什麼沒能做到更好?
    」「沒勁」「無聊」的大眾重新證明:老娘依舊是個話題富礦。泛文化類播客@隨機波動StochasticVolatility本來在浪姐開播之初興致勃勃地策劃了一檔特別欄目《紅海翻滾的姐姐》,預備隨每周節目的播出同步更新播客,探索「和選秀、性別、粉絲文化相關的種種文化議題」。但到了中後期,這檔欄目就因「節目熱度和製造話題能力的下降」而陷入選題枯竭,差點兒錄不下去。
  • 一部《浪姐》,讓多少娛樂圈「中年危機」,找到存在感和話題度?
    一部綜藝《乘風破浪的姐姐》,讓很多藝人翻紅,沒錯就是「翻紅」,娛樂圈對30+以上的女藝人要求十分的苛刻,前不久海清在某頒獎典禮上邀請宋佳等人站上舞臺,然後說「請製片人和導演們看看我們,給中年女演員更多機會」,乘風破浪的姐姐們,也面臨著「女演員的中年危機」,所以,她們在節目裡
  • 無懼年齡的女明星,43歲的譚元元,這才是浪姐中的浪姐
    無懼年齡的女明星,43歲的譚元元,這才是浪姐中的浪姐!大家都知道,娛樂圈裡明星無數,有人事業紅紅火火,自然就有人在失業邊緣掙扎。在娛樂圈,想出名不難,難的是一直紅下去,難的是保持住永遠的人氣。而女明星,更是這個圈子裡一群特殊的群體。女明星的"花期"很短,準確地說,35歲以上的女明星,就很難接觸到好的資源了。
  • 《浪姐》結束一周後,7人團無合體演出,姐姐們都選擇合體撈金
    而在《乘風破浪的姐姐》結束一周後,她們現在又是什麼樣的狀態。除了比賽結束後7人同過框外,其後就沒有任何的交集,這個團從一開始就沒有團魂。寧靜在成團之夜表示「不想成團」,也是讓場面很尷尬。寧靜在《乘風破浪的姐姐》錄製期間,基本沒接商務活動,而在賽後她的直播和代言都被安排上了,後面肯定會有更多的資源會被安排上。
  • 《浪姐》沒白上,姐姐們獲商務合作TOP10,前三竟是她們
    雖然節目有些高開低走,但稱其為今年截至到目前最熱門的綜藝絲毫都不誇張,不僅在熱搜上有各種話題霸屏,而且每一期的播出都可以說是備受矚目。,節目無疑成為一個踏板,讓她們借著這次的浪潮尋得一個翻紅機會,人氣、話題、熱度、流量或許是節目帶給她們的最直觀的益處。
  • 口號「三十而驪,青春歸位」神翻譯來了!
    最近一檔綜藝節目突然霸佔話題C位:《乘風破浪的姐姐們》。跟以往火爆的選秀節目不同,這一次女團練習生們不再是新人,而是已經在演藝圈有過一定成績,甚至具備導師資格的女明星們。觀眾第一反應是:怎麼她也要來選女團?
  • 《浪姐》成團夜17位男藝人加盟,梁靜成唯一女嘉賓,陳赫遭抵制
    陳赫適合參加《浪姐》嗎?,即使熱搜停止更新,即使選擇在工作日中午上線,重新定義女團的《浪姐》依舊迅速刷爆社交網絡,引發全民選秀狂潮。三十而驪,三十而勵,三十而立,姐姐們都做到了。,笑過,痛過,掙扎過,一路走來,她們始終堅持內心的信念,哪些姐姐能夠走到最後,成功出道,也成為了觀眾們非常關注的話題。
  • 用《怪你》的角度看《浪姐》:為什麼你越討厭的人,越能留到最後
    今天《浪姐》第二次公演的淘汰名單出來了,並且在第一時間衝上了熱搜。很多人為沈夢辰鳴不平,也覺得有實力的丁當不應該就這麼離開。但是芒果超媒近日來暴漲的市值已經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沒有話題與爭議的綜藝是沒有價值的,而要創造話題,就必須在節目當中充分地製造矛盾。
  • 為什麼要追星?這幾位「站姐」說了她們的理由
    和普通粉絲相比,站姐承擔著更高的付出,擁有更高風險的回報,當她們享受與偶像拉近距離的迷幻感受時,也勢必要持有極致的謹慎。偶像不符合粉絲的期待,站姐們也會運用早已掌握好的把柄,擊碎他的完美形象,將他推下神壇。這種機制下,粉絲們對偶像的愛是一次性、可丟棄的,她們需要的不再是崇拜與被崇拜關係,而是愛有回音。熱愛的時候,站姐們心甘情願為其開站。
  • "浪姐"CP,為什麼那麼好嗑?
    總能看到關於姐姐們顛覆自我、解鎖新技能,練習室裡或溫馨或沙雕的有愛互動,甚至離別時的催淚大戲等多個話題在不斷刷屏。《浪姐》被推上C位的原因不只在於敏感的女性年齡和在男權社會喊出的「三十而驪」口號,還因為這檔真人秀在某種程度上可視為一部具有現實意義的女性群像劇,能對號入座、引發共情。
  • 驪無雙|生命在於進取
    驪無雙與默如淵就曾經遇到過這樣的問題。都知道驪無雙出身於道門,師承六陽十三道中的寧真君,那時候的他們兩都天賦異稟,很聰明。在門派中處於拔尖的人,多多少少都會存在著這樣的一種心態,井中的一方天地,能激蕩出的漣漪也是有限的。這對於江湖人士來說,看似平常,卻很致命。
  • 《乘風破浪的姐姐》:成團7姐對落選7姐,誰贏誰輸還不一定呢
    三十而驪,青春歸位。《乘風破浪的姐姐》【《乘風破浪的姐姐》:成團7姐對落選7姐,誰贏誰輸還不一定呢】 2020年9月4日《乘風破浪的姐姐》終於迎來了成團之夜,在幾十位明星嘉賓的見證下,看完整季的《乘風破浪的姐姐》,很多觀眾才恍然大悟,原來選誰成團出道,不是靠努力和實力,而是靠人氣,也就是所謂的浪花的喜愛度,因為乘風破浪必須有浪,越浪越好。可是,如果沒有實力支撐,一個女團能靠著浪花浪多久呢?
  • 浪姐:此前呼聲很高的張含韻為什麼沒有成團?難道是因為這個?
    在一片沸沸揚揚的嘈雜聲中,為期4個月之久的《乘風破浪的姐姐》終於收官,但是,她留下來的話題卻還是不少。比如,我們這一期要討論的——為什麼此前呼聲很高的張含韻,到最後卻未能成團出道?難道是因為提前劇透的原因,所以《浪姐》節目組為了撇開所謂的「劇本」一說,就拿咱們的小花來「開刀」嗎?
  • 張萌寫小作文回顧節目,《浪姐》的確是30+的乘風破浪
    今天凌晨,她寫了一篇不小的「小作文」回憶《浪姐》的點點滴滴。她們追夢的這股勁兒和我們普通人為夢想拼搏沒有什麼不同 。 她們為什麼這麼拼呢? 因為女明星的保鮮期很短,這很可能是她們為數不多的站在舞臺上的機會。袁詠琳就透露如果不是參加這檔節目她就會隱居幕後。 而張萌走到現在她不後悔因為已經盡力了。作為一名演員來又唱又跳無疑是走出自己的舒適區尋找更大的天地,她大可坐鎮劇組過著指揮官的生活,但因為要不斷向前所以她來了《浪姐》,索性,這段拼搏的經歷讓她不虛此行。
  • 《浪姐》「翻車」
    如果說觀眾對「低調有實力」的萬茜的人設崩壞還有所包容,女性觀眾是否能夠真正接受「出錯/做作」的伊能靜,「個性/張揚」的許飛、「性感/特色」的阿朵、「平庸/無趣」的吳昕等人,從觀眾對浪姐舞臺的投票效果來看,她們並非現場「浪花」的第一選擇,已然具有國民度和討論度的浪姐「影視三巨頭」寧靜、萬茜、張雨綺仍然受到觀眾們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