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狗十三》有感,很多人都像電影裡面的主人公李玩!

2021-01-07 北辰說娛樂

看了姜思達的短片,想到了周六提前看了電影《狗十三》,突然覺得「一家人也是會走散的」這句話很真實。我出生在很普通的一個傳統中國家庭,從小背負著父母很大的期望,可能沒有哪個孩子沒有這種壓力吧,不僅是學習上要比別人好,可能90和00一代更多的還要比較各類才藝,補習班也是層出不窮。姜思達說,他很敏感,而且是必須敏感,這樣才會知道怎麼表現得更懂事,讓父母高興。可能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小學,學習認時鐘,總是分不清時針分針,當時爸爸輔導我,氣得把買的小鬧鐘直接往地上砸壞了。或許是還小吧,被聲音給嚇到了,但是看到爸爸生氣的臉,連流眼淚都不敢擦,更不敢哭出聲。

記得一直有個段子,是父母們調侃輔導孩子寫作業時忍不住生氣,聊這個話題依然覺得好玩。但是孩子依然是孩子啊,不管什麼知識都比不上大人,思維能力也在培養階段,我只知道我自己因為父母輔導作業生氣,我害怕找他們輔導作業了,學習上的事也不想再與他們傾訴,我只能拼了命去自學,後來這反而成為了他們向別人誇我學習努力的資本了。還有必不可少的是考試,還是小學,我從小數學就是最薄弱的科目,有次考試考了可能就七十多分,回家媽媽就打了我一頓,可能是因為恨鐵不成鋼吧。之後我很努力學習數學,在下一次考試考了八十五,回家很開心的告訴媽媽,結果媽媽還是不滿意,把我和其他考得好的同學相比,說我考的是什麼玩意兒。

我不懂,為什麼我努力取得了進步,得到的永遠不是表揚。所以我只是學習,只是做一個家長老師都覺得認真的學生,可能一定程度上,「自閉」了。再有一次想擁有一個玩具,可能是長期獨立變得讓他們覺得我已經長大到不需要的地步了,直接拒絕了我。這次我努力爭取了,結果被罵的狗血淋頭,因為我不應該不懂事這麼大了還想玩玩具,直到我說出我不要了,是我太不懂事了,他們才滿意,說我是個乖孩子。可是我當時,不過十歲。

想到這兒,電影裡的李玩,堅持找遺失的狗,結果因為家庭成員的一些情況使得爸爸大發雷霆,把她從街上找到後帶回家毒打一頓,她說出不找了,爸爸才滿意。看到這兒的時候,我哭了,可能是感同身受,然而一起看電影的朋友們,都開始抹起了眼淚。打完孩子後的父母,都會後悔心疼,然後拉著孩子道歉。道歉確實有用,但是對我來說,心理上是真實造成了傷害,孩子們在這過程中會學著看父母臉色,學會做一個父母喜歡的乖孩子,改變的是自己的天性,不知道這過程到底痛不痛苦,我只知道對我來說這是個潛移默化的過程。

小學對我來說就是個分水嶺,我在那個階段造就了現在的個性。身邊有人說我會看人眼色,哪個這樣過來的小孩兒不是呢?只有變乖,才能在成長過程中變得讓父母滿意,讓家庭和諧不是嗎?電影裡李玩的英語不好,爸爸為了讓她直升高中硬給她改了興趣小組,結果她英語競賽中途而廢,最後卻反轉,她因為喜歡的物理得到了省競賽一等獎而直升。爸爸因此滿意了。的確,後來都讀大學了,我最怕的也是爸爸跟我說我是他唯一的期望,這對我來說太沉重了,也怕父母說想我,因為我一個人過得很好,至少從前有的壓力都小了很多。

所以我想走得更遠,離父母更遠,日常聯繫,問候安康就足夠了。我不要有人說這個想法不孝順,更不要有人指責我說女孩子就應該回到父母身邊,父母身邊是個舒適圈,人生可能,就那樣平淡過著了吧。不是說不愛父母,我很愛他們,只是壓抑著不敢表達,到現在不願意表達。不是說怨恨父母,我感謝他們,至少因為他們的嚴苛我沒有走過彎路。只是覺得,在成長過程中,身為孩子真正的快樂到底是什麼,我還沒有弄清楚,只是知道學習好了,父母就高興了,那我也就開心了。慶幸電影中很多事件沒有發生在自己身上,最有共鳴的是參加酒局的兩個片段。只能說,偽善,妥協,沉默是我們成長的必修課。畢竟,「懂事」,「長大了」,「成績優異」才是讓父母驕傲的好孩子。

相關焦點

  • 《狗十三》:太難受!電影結尾李玩的這個動作,網友眼淚崩不住…
    電影故事的內容非常簡單,《狗十三》這個名字除了他表面包含的意義,也可以理解為狗和十三歲的少女之間發生的故事。而電影的英文名叫做《Einstein and Einstein》,翻譯作《愛因斯坦和愛因斯坦》,「愛因斯坦」即為小狗的名字,「和」表示的是前後的兩隻小狗,而電影對於青春成長的詮釋也是通過對兩隻狗命運的描述展開。
  • 狗十三:最後一幕李玩表情茫然,原來每個孩子都是這麼過來的
    去年的一部《狗十三》一起了全網的熱議,尤其是該片被不少明星們推薦,並且該片還是曹保平導演塵封5年的作品,重新搬上大熒幕之後自然頗受關注,最終該影片收穫了破5000萬的票房成績,對於一部成本較低的文藝作品來說,已經算是不錯的成績了。
  • 禁片《狗十三》:都在心疼李玩,我卻看到了中年人的無奈
    《狗十三》這部電影聽說禁了5年,據說是名字取得有低俗之嫌,隱喻了一種情緒。其實它的真實含義很簡單:狗代表李玩,十三是年齡。影片以看似平淡的生活細節,表達了少女李玩,向成人世界不斷妥協的過程。李玩有爺爺奶奶疼愛,爸爸的在乎,堂姐的親情,甚至於最虛偽的繼母也向她示好。大家按照自己的想法,想當然地愛著李玩。但是她並未感到幸福,因為她的內心沒人能懂。成年人和青春期孩子,似乎是兩個難以交叉的平行空間。他們站在自己的角度,做著自以為正確的事情。
  • 狗十三到底講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為什麼讓很多的人都看哭了
    狗十三到底講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為什麼讓很多的人都看哭了近年來,咱們國家拍攝的青春題材的電影也是層出不盡,但是故事的劇情什麼的都大同小異,要不就是早戀啊、墮胎啊之類的,要不就是十分單純的愛戀,沒有任何雜質的那些青春時期的故事。
  • 每個人都是這樣長大的,這狗十三的青春,這狗十三的生活
    今天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給大家帶來的話題是「我們每個人好像都是這樣長大的,但是我們並不為此感覺到開心,電影《狗十三》引起了你的那些共鳴?」歡迎大家關注,點讚哦!不知道大家最近有沒有看過這部非常火的電影,《狗十三》。
  • 我們曾經都是這麼長大的——電影《狗十三》
    《狗十三》於2013年10月11日上映,輾轉4年,於2018年12月7日再次登上院線,它的導演正是我們當年最熟知的文藝片《李米的猜想》的導演曹保平。沒有錯,就是再次。因為這部電影曾經因為過於批判了當時的社會現象而被下架,而在2018年的時候,這部被封存了多年的電影被再次放出。
  • 《狗十三》劇情分析,李玩真的喜歡高放?李堂存在的意義是啥
    《狗十三》是一部有關青春,有關家庭,有關成長的電影。再次回顧這部電影的時候,我突然發現這部電影中的李堂和高放這兩位角色在電影裡似乎可有可無。為什麼這部電影要設置這樣兩個角色呢?又為什麼這兩個角色在電影中還承載著不少劇情過渡呢?
  • 希望你永遠都看不懂的一部電影,有一種青春,叫做狗十三
    希望你永遠都看不懂的一部電影,有一種青春,叫做狗十三不管你是十三歲,二十三歲,還是三十三歲,如果你看過這部《狗十三》,那麼都能從李玩的身上看到自己年少時期的影子。如果沒有,那麼小編真的很羨慕你,你擁有著一個大多數孩子都沒有過的幸福的童年。很多影評人說,這部《狗十三》是近幾年中國最好看的青春片。沒有俗套的校園霸凌,沒有早戀,更沒有那麼多狗血的橋段。但就是這樣一個平靜的、普普通通的故事,把一個叫李玩的少女從稚嫩到事故的蛻變赤裸裸的展現給屏幕前的你。像一把溫柔的劍刺進了觀眾最柔軟的地方,喚起了那份獨屬於青春最疼痛的回憶。
  • 以愛之名的《狗十三》,看過的人都不想看第二遍,只因太真實
    如你所想,《狗十三》中狗就是這部電影的引題,電影本身所講的就是一個養狗丟狗找狗的故事,但是故事延伸之外卻是反映的家庭教育的弊端看完《狗十三》後,我的第一反應就是不想再去看第二遍,因為觀影過程實在是過於痛苦,你總能在影片中或多或少的找到一些支零破碎的片段,而那些片段恰好是曾經發生的事實。
  • 以愛之名的《狗十三》,看過的人都不想看第二遍,只因太真實
    《狗十三》是曹保平導演2018年上映的作品,距今已有兩年之久,目前豆瓣評分8.2。但實際上這部電影早在五年之前就已經殺青,只是因為某些原因沒有公映而已。而在上映之初它的片名原本是阿拉伯數字1和3",組合起來就是B",但由於過審方面的原因改成了大寫漢字。而它表達的意思也淺顯而直接——面對愛暴力,最後你只能剩下一句髒話。
  • 電影《狗十三》中那隻叫「愛因斯坦」的狗狗,只是李玩成長的過客
    電影《狗十三》中那隻叫「愛因斯坦」的狗狗,只是李玩成長的過客。如李玩一般的少年少女所面對的困境是少女的心是敏感的、充滿幻想的,卻不被這個世界的大人珍惜。她相信樓上的人家養了只鳥,於是晚上吃麵的時候會舉著麵條對窗外吹啊吹,試圖用麵條的香味引誘小鳥,想要看看它到底是什麼樣的。她不僅愛身邊的動物,也對沒有關係的生靈充滿慈愛。
  • 《狗十三》:看不懂的人是幸福的,看懂的人都哭了
    hello大家好,歡迎來到風箏電影院,今天給大家介紹一部據說被塵封五年後才公映的電影《狗十三》。《狗十三》電影海報「你知道人總是這樣的。就像人在夏天,很難記起冬天有多冷,到了冬天,又忘了夏天有多熱。你看,如果存在平行宇宙,這樣的問題就好解決了。」——電影《狗十三》的開頭,李玩這樣說。最初引起我對《狗十三》這部電影注意的,是上面這幅電影海報,設計風格詭異中透著年代感,我忍不住去網上搜了一下,竟然是高分獲獎電影!我看了兩遍,其中一場是拉著已經當大學老師的女兒看的。
  • 狗十三為什麼被禁 電影狗十三是什麼意思被禁5年原因
    狗十三為什麼被禁  近日電影《狗十三》舉行了首映禮,並且定檔於12月7日上映,作為一部家庭題材的電影《狗十三》其實在五年前就已經製作完成了,所以影片被禁五年之後終於上映,令很多觀眾都感到十分期待。李玩很是傷心,為了不讓女兒難過,爸爸為李玩買了一條和愛因斯坦一模一樣的狗,李玩一眼就看出這條狗不是自己的,她拼命想要找回真正的愛因斯坦,但所有人都不理解她。面對這種境況,李玩開始找朋友傾訴,之後學會喝酒,回家之後,李玩遭遇了爸爸的暴打,除了狗丟失一事,李玩覺得難過的還有自己弟弟的出現,因為她明顯覺得,爸爸不愛自己,全家人重男輕女的思想讓李玩越發頹廢。
  • 豆瓣8.4:電影《狗十三》,我們真實的青春記憶
    李玩也是。 1.長痘 《狗十三》中,第一幕的真實就是13歲李玩的臉。她有一張清秀但並不太出眾的臉,戴牙套,幾乎每個鏡頭都能讓人看到她額頭上的青春痘。 長痘的李玩/《狗十三》劇照 2013年,參加《狗十三》李玩選角的小演員很多,導演曹保平最後留下了張雪迎。 「李玩不能長得特別漂亮,得是那種往班裡一丟找不著的那種。如果是校花一樣的小女孩,電影裡的很多情節就不成立了。」 當時不滿16歲的張雪迎,就有這樣一張恰到好處的臉。
  • 《狗十三》影評——成長之路都是痛苦的
    不明白這電影為什麼被封禁這麼長的時間,因為中間的早戀問題?我想裡面的內容和最近兩年那些《左耳》《致青春》之流相比的話,內容健康的簡直不像話。總體來看故事有些平淡,仿佛就發生在我們身邊。大家都有過青春,都曾叛逆過,更何況是單親家庭長大中的李玩,一個初中生女孩。
  • 《狗十三》讓人細思極恐的20個瞬間 看不懂才是真幸福
    曹保平執導、焦華靜編劇,張雪迎、果靖霖、智一桐、周珍、代旭、黃詩佳、曹馨月主演的電影《狗十三》已於12月7日全國正式公映。「感同身受」、「撫慰成長」等讚譽,讓影片跳出青春片範疇,上升到更廣泛的層面。然而克制的情緒,寫實的表達,加上主創有意為之的獨特視聽風格,也讓一些觀眾觀影后深陷其中略覺壓抑。尤其是面對很多影片中的意象符號,甚至發出「看不懂」的聲音。
  • 《狗十三》讓人細思極恐的20個瞬間 看不懂才是真幸福
    尤其是面對很多影片中的意象符號,甚至發出「看不懂」的聲音。  實際上,影片的編劇、導演在細節隱喻上,都別有一番用意,讀懂《狗十三》正是要從細微處入手。正如影片主演張雪迎所回憶:「當年拍的時候,覺得就是很平常。現在回望,那平常下的波瀾卻細思極恐。」
  • 坐觀《狗十三》狗血劇情,領略《狗十三》百味生活
    電影《狗十三》於今年12月全國上映,不明而意,電影名字暴露出劇情圍繞狗來敘述。情節真實且富有獨特的風格。有那麼幾個瞬間給人一種深思的感覺,而大體卻又有點模糊。其實看到結尾由黑屏突兀的幾個大字「本片反對虐待動物和吃狗肉行為」那樣戛然而止,我是有點唏噓的。
  • 《狗十三》每一個人都是如此長大的
    這件事有許多人和我說過,而我也看過很多故事,只是我從未明白透徹。很多人都是在苦難之中長大的,只是苦難大多細碎謹微,以致我們長大之後回頭看的時候,都未曾覺察,是在哪個時候,自己就長大了。《狗十三》有一個很棒的英文名,叫《Einstein And Einstein》,那個被隨意取了名字的女主——李玩,養過兩隻狗,一隻叫愛因斯坦,另一隻也叫愛因斯坦。
  • 雞毛蒜皮與蒜皮雞毛(28)每一個人的成長史,都是一部《狗十三》
    作者:趙山山指導老師:李少成雖然昨天很忙,但是還是抽空去電影院看了被禁播五年才得以上映的電影《狗十三》。清冷的冬夜又是末場,整個放映廳加上我只有3個人。我安靜的坐在影院,看完了這部中國孩子的"成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