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十三》讓人細思極恐的20個瞬間 看不懂才是真幸福

2021-02-08 影視通緝令

曹保平執導、焦華靜編劇,張雪迎、果靖霖、智一桐、周珍、代旭、黃詩佳、曹馨月主演的電影《狗十三》已於12月7日全國正式公映。「感同身受」、「撫慰成長」等讚譽,讓影片跳出青春片範疇,上升到更廣泛的層面。然而克制的情緒,寫實的表達,加上主創有意為之的獨特視聽風格,也讓一些觀眾觀影后深陷其中略覺壓抑。尤其是面對很多影片中的意象符號,甚至發出「看不懂」的聲音。

 

 

實際上,影片的編劇、導演在細節隱喻上,都別有一番用意,讀懂《狗十三》正是要從細微處入手。正如影片主演張雪迎所回憶:「當年拍的時候,覺得就是很平常。現在回望,那平常下的波瀾卻細思極恐。」以下就試圖列出《狗十三》讓人細思極恐的隱喻解讀,要強調的是:這種瞬間,片中包括但不僅限於這20條。

 

1父親選「志向」

 

影片一開場,主人公李玩跟父親就被班主任叫到學校。李玩喜歡物理,但英文成績不好,老師建議她加入英語興趣班。這種事情女兒跟父親「沒得商量」,一番糾纏後,父親強行幫女兒「籤了名」、「報了班」。這一幕讓很多人高呼「就是我了!」回想每個人的少年時代,有多少次是父母幫你決定了「興趣」和「志向」呢?

 

2酒箱裝小狗

 

影片開場沒多久,西鳳酒箱子裝著的小狗就登場了。這一幕看起來很寫實,父親隨手拿個酒箱子裝小狗,十分正常嘛。實際上,影片的「酒肉意象」由此展開,之後主人公李玩所要經歷的「酒桌文化」、乃至殘忍的「吃狗肉」,從這一刻就埋下了伏筆。

 

3小狗叫「愛因斯坦」

 

「愛啥?」「愛因斯坦」。當李玩給小狗取名時,觀眾露出會心的微笑。這不僅只是個「洋名字」而已,什麼樣的13歲女孩,會給自己的小狗取名愛因斯坦呢?實際上,正是這位偉大科學家提出的相對論,才是支撐平行宇宙觀點的重要基礎。而平行宇宙,也正是李玩日思夜想的。除了平行宇宙的涵義,「愛因斯坦」這一名字也包含了李玩面對成長,面對諸多細微事物的不解。當她找不到出路,只有尋求更宏觀的陪伴,這也是她的孤獨所在。

 

 

4男孩要好好取名

 

李玩迎來了一個自己不知道其存在的弟弟,但這個弟弟卻點燃了大家庭的情緒。爺爺為孫子取名,直言:「男娃娃的名字要好好取,不能像玩玩那樣。」如此看來,李玩的名字就像一個「玩笑」,屬於「隨手而為之」的行為。弟弟隨後被爺爺名為「昭昭」。片中父親的文化人朋友號召大家多看書,我們就來翻翻:《老子》中——俗人昭昭,我獨昏昏。「昭昭」意為明白、清楚。《楚辭》中,「昭昭」意為光明。由此看來,這個弟弟才是全家的希望。

 

5「嘈雜」的配樂

 

在聽覺語言上,曹保平此次大膽啟用了四川獨立音樂人白水全面操刀。從新民謠到後搖滾,白水在中國獨立音樂領域獨樹一幟。然而《狗十三》中「鬼才」一般的配樂,卻被一部分觀眾指摘為「過於飽滿嘈雜」、「聽起來像恐怖片」。其實白水老師為《狗十三》做的電影原聲配樂,其中一支四十秒的《心動剎那》可以說極準確。出現在李玩看到愛因斯坦的第一刻:錯位的熱情被激發,當下一定不是慌亂,是靜水深流下暈開的一脈微波,也正是一種獨特的「恐怖感」。而全片配樂表達也暗藏隱喻,正如樂評稱:「以鋼琴為主體的器樂凌空蹈虛,空幻迷離,道出了人面對不由自主的人生時,精神的出離與內心的迷惘;而腦電波般躍變的電子音符和耳鳴般輕噪的起伏穿插,則暴露了人在成長中天性被壓抑的不甘與怨忿,和在不得已的蛻變中身心深處近乎歇斯底裡的抵抗與創痛。」影片大膽使用的耳鳴、嘯叫般的電子噪聲音效,可能會讓部分觀眾覺得嘈雜,但也傳神表現了人物情緒的鬱結和衝突。

 

6李玩的音樂品味

 

李玩不僅喜歡看物理書,音樂品味也跟一般孩子不一樣。李玩的房間裡,不僅有槍花樂隊老炮兒主唱Axl Rose的海報,更掛著艾薇兒2004年專輯《Under My Skin》的海報。為什麼掛這張呢?或許這張專輯的中文譯名可以說明問題:酷到骨子裡。還有網友指出,李玩的耳機裡,貌似響起的是內地獨立樂隊腰樂隊的《不哭》;父親敲門時,她用涅槃樂隊的歌曲「回應」。再比如片尾的《夜花》凝練主題;加上影片宣傳曲經典的《噢!乖》,以歡樂的方式講不那麼快樂的事兒。可以說李玩的音樂世界囊括了好幾代搖滾音樂人,這也正是《狗十三》能以精準細節擊中各年齡段觀眾的原因之一。

 

 

7爺爺的權威

 

看似和藹,屢次爆出金句的爺爺一角,讓很多觀眾喜歡。但仔細觀察爺爺這個角色,不難感受中國式隔代撫養的問題所在。他平時溫和,溺愛孩子。但在丟狗之後,卻始終無法對孫女說一句「對不起」。家庭紛爭升級之時,他需要展示自己的父輩權威。「爺爺奶奶還不如一條狗!」僅一句臺詞,就點明長輩與晚輩的衝突根源。而爺爺與父親之間的對話,也讓觀眾切身體會到,原來父親也是這樣長大的啊!可見「代代相傳」的中國式家庭教育,始終未變。

 

8攝影師跟女兒一起「挨打」

 

影片的第一個高潮來自父親對女兒的暴力對待。很多觀眾在看到這場戲時或落淚,或不忍。實際上這場戲原本攝影指導羅攀是用肩扛移動鏡頭一鏡到底的,但後期被導演曹保平進行了再度剪輯。回憶起那場父親果靖霖情緒爆發的戲份,羅攀表示:「那場戲我是第一個見證者,扛著攝影機我都害怕,拍攝時還被踢了一腳。」連攝影師都「不放過」,可見對於這場戲的詮釋,演員們有多投入。

 

9父親向女兒道歉

 

父親對女兒暴力行為過後進行主動「和解」,然後落淚道歉,讓很多觀眾驚訝,甚至高呼:「這個世界太瘋狂!」「在中國,一個父親怎麼會對13歲的女兒道歉呢?」實際上,這一幕也是曹保平導演特意為之的,在他看來,是「現實又具有詩意的」。再多想一些,李玩老是念叨平行宇宙,暢想另一個空間的自己。誰又能確認,這一幕父女和解是真實發生的?難道不是平行宇宙裡,女兒內心的美好嚮往呢?

 

 

10牛奶變紅酒

 

李玩沒法喝牛奶,一喝就吐,她的弟弟也是。這不是矯情,實際上這是乳糖不耐受,然而李玩的爺爺奶奶爸爸居然都不記得這件事。不能喝牛奶的李玩一步步走上了爸爸的酒桌。只不過女兒叛逆時喝啤酒,父親會打女兒;女兒在餐桌上陪喝紅酒,父親反而贊女兒。這種所謂「對與錯」的衝突,其實貫穿全片。

 

11旱冰變刀冰

 

李玩跟堂姐、堂姐男友一起學旱冰,不斷摔倒隱喻每個人成長之路的不平坦。小狗走失後,繼母為撫慰李玩,送上冰刀鞋作為禮物。旱冰變刀冰的升級,預示著接下來的家庭紛爭,將有多麼的鋒利尖銳。

 

12封閉的衛生間

 

衛生間這個普通的家庭元素,在影片中多次出現,家人似乎很喜歡把狗關在衛生間裡。狗丟當晚,李玩回來發現找不到,第一反應就是質問家人:「你們虐待動物,老把愛因斯坦關衛生間。」第二隻愛因斯坦第一次出場,也是在衛生間裡咬紙。包括最後衛生間裡父親與狗,弟弟與狗的對峙。其隱喻無非是:衛生間是一個較為封閉的空間,是用來隔離這個家庭的空間。所以當李玩被父親打後,第一時間也衝進衛生間,把自己隔離起來。相信此時她的處境,就如同當初被關的小狗一般。

 

 

13弟弟的三字經

 

李玩知道了弟弟的存在,姐弟逐漸接納對方。然而父親卻始終不能兌現對女兒的承諾,在酒桌上,李玩為了看展覽坐立難安。直到父親和繼母為了展現弟弟的早教成果,昭昭開始背《三字經》。當背到「養不教,父之過」的時候,李玩奪門而出。影片觀影團放映時,每到這場戲,觀眾都會笑成一片。其實這笑聲的背後,也在表達對傳統中國式家庭教育的一種無奈。

 

14「鳥人」是油膩大叔

 

本身就喜歡坐在像鳥籠的窗柵欄之前的女主角李玩,總能聽到自家樓上有鳥叫的聲音。而當她最終發覺那只是一個怪異的精神病患者之後,很多觀眾發出了不解之音:「這難道是懸疑科幻片嗎?」「中年油膩男午夜扮鳥叫是為哪般?」這一幕看起來游離於影片之外,實際上,當李玩發現那隻快樂的「小鳥」,只不過是一個正在被送往救護車裡的精神病人時,她才明白這個世界的美好與自由,可能只存在於瘋子的臆想世界裡。

 

15教室裡打蝙蝠

 

教室裡師生喧鬧,爭著打蝙蝠,也讓很多觀眾疑惑。在曹保平導演看來,這場戲是體現李玩成長的又一筆重要印記:「所有的孩子都是好玩,全要把蝙蝠打下來,連老師在內,打完還面無表情扔掉。這反襯李玩跟群體的脫節,所有人都沒有意識到自己對生命的漠然。所以下一個場景,李玩就把拋棄的狗又抱回來了。」而一些網友甚至給予全新解讀:「青春就像闖進教室裡的蝙蝠,緊張慌亂,找不到出路。」然而「BANG」的一聲之後,你的青春呢?

 

 

16李玩吃狗肉

 

這一幕自然是讓很多愛狗人士認為是全片「最殘忍」的一幕。有太多觀眾質疑:「為什麼要吃下去?!」實際上這場戲有兩層含義:一是大人總是把自認為好的東西給孩子,但卻永遠不知道孩子內心的想法。一旦遭到拒絕,第一反應就判定「孩子不懂事」。二是李玩從敬酒到吃狗肉,已經逐漸在所謂的成熟和懂事中,放棄了真實的自我。當家人看到狗肉都已變了臉色,她居然能夠從容應對,未來還有什麼她接受不了的呢?還有什麼她做不到的呢?而這種妥協,才是全片最細思極恐的了。

 

17《再回首》回首什麼

 

臨近片尾父女在車裡聽歌捂眼再度「和解」一幕,伴隨《再回首》的音樂響起,更是讓很多觀眾直接飆淚。隨後女兒一句:「爸爸,要不給你點一首《男人哭吧不是罪》吧。」則又讓觀眾會心微笑,被人認為是「全片最浪漫、最溫暖的一幕」。然而關於這一幕,也有影評人給出另類的解讀:「父親捂著女兒的臉,不是不要『再回首』,是不要往前看。不需要平行宇宙、愛因斯坦等符號;需要的是酒、牛奶、像鳥籠的窗柵欄,代表的是麻醉和圈養。」在平行宇宙裡,父輩的《再回首》其實回首的不是愛情,不是親情,而是自身的經歷,而他們又把自身經歷的一切,換個包裝附著到下一輩身上重演。

 

18給娃娃看的《時間簡史》

 

影片中,李玩一直手捧閱讀的,是一本名為《時間簡史》的書。而這本書,卻被其父親酒桌上的「文化人」,稱為「娃娃看的書」。這本書真的是給娃娃看的書嗎?實際上,這部講述宇宙奧秘的科普讀物,對很多人來說,無論什麼年紀讀,都未免有一點深奧。有網友看到這一幕後扎心的評論就十分說明問題:「我之所以堅決認為不該要孩子,沒有別的原因,僅僅是因為我實在沒有把握讓一個充滿靈氣的生命不被成長為一個認為《時間簡史》只是給孩子看的、用一個謊言去圓另一個謊言的大人。」

 

19李玩與狗不相認

 

片尾李玩和堂姐曾有機會相認真正的愛因斯坦,但李玩說:「我真擔心它撲上來。」且默默的走開。這一幕也讓很多人質疑「為何不給一個光明的尾巴?」「是因為吃了狗肉就不敢認麼?」實際上,這正是李玩與有著深刻情感羈絆的一切保持平行的做法。相認就意味著脫軌,與周遭環境產生衝突。而她選擇做一個默默無語的冷靜「大人」,也終於失掉最後一絲抗爭。有觀眾認為影片的表達有些矯情,質疑「誰不都是這樣長大的?」而另一方面,也有觀眾給出對應觀點:「那我只能說,你已完成馴化,從未獨立思考。」

 

20弟弟的冰刀

 

片尾,李玩兩歲的弟弟早早踏上冰面,反覆摔倒。姐姐李玩面對這一幕,從略帶微笑變化到深沉思索。一切就像輪迴一般:喜歡滑冰的李玩,小時沒得選。不喜歡滑冰的弟弟,卻要被強制性地「培養」。這一幕預示著又一代人的青春洗禮,似乎來得更早,他們要面對的成長之刃,或許將更加鋒利。

相關焦點

  • 《狗十三》讓人細思極恐的20個瞬間 看不懂才是真幸福
    曹保平執導、焦華靜編劇,張雪迎、果靖霖、智一桐、周珍、代旭、黃詩佳、曹馨月主演的電影《狗十三》已於12月7日全國正式公映。「感同身受」、「撫慰成長」等讚譽,讓影片跳出青春片範疇,上升到更廣泛的層面。然而克制的情緒,寫實的表達,加上主創有意為之的獨特視聽風格,也讓一些觀眾觀影后深陷其中略覺壓抑。尤其是面對很多影片中的意象符號,甚至發出「看不懂」的聲音。
  • 《狗十三》:看不懂這部電影,你才是真正幸福
    在這部電影中,父親希望通過一條寵物小狗完成與女兒的和解與溝通,李玩為狗取名「愛因斯坦」,暗潮湧動的青春因「愛因斯坦」意外走失,開啟了它洶湧又無奈的成長之路。電影《狗十三》簡簡單單的故事,但是看到後面卻逐漸感同身受起來。
  • 希望你永遠都看不懂的一部電影,有一種青春,叫做狗十三
    希望你永遠都看不懂的一部電影,有一種青春,叫做狗十三不管你是十三歲,二十三歲,還是三十三歲,如果你看過這部《狗十三》,那麼都能從李玩的身上看到自己年少時期的影子。如果沒有,那麼小編真的很羨慕你,你擁有著一個大多數孩子都沒有過的幸福的童年。很多影評人說,這部《狗十三》是近幾年中國最好看的青春片。沒有俗套的校園霸凌,沒有早戀,更沒有那麼多狗血的橋段。但就是這樣一個平靜的、普普通通的故事,把一個叫李玩的少女從稚嫩到事故的蛻變赤裸裸的展現給屏幕前的你。像一把溫柔的劍刺進了觀眾最柔軟的地方,喚起了那份獨屬於青春最疼痛的回憶。
  • 【票·數據】#票房#大盤1.77億 《海王》首日1.62億創DC紀錄 《狗十三》首日列第三
    《狗十三》讓人細思極恐的20個瞬間看不懂才是真幸福曹保平執導、焦華靜編劇,張雪迎、果靖霖、智一桐、周珍、代旭、黃詩佳、曹馨月主演的電影《狗十三》已於12月7日全國正式公映。「感同身受」、「撫慰成長」等讚譽,讓影片跳出青春片範疇,上升到更廣泛的層面。
  • 再看《狗十三》,我想像個文化人一樣,水煮青春
    對於《狗十三》,每個人心裡都有不同的思考。也許,我們會說,隨著市場化的嚴重導向,許多的文化影片裡面的內涵已經令我們頭痛欲裂。我們對於電影的要求和渴望也會不一樣,正如我們看完《狗十三》。但是,我並不是那麼認同《狗十三》講述的主線僅僅是一個青春的路程而已。果真如此的話,我的心裡會有更多的失落吧。在我們的許多家庭觀念裡,許多人也都是經歷過「家長制」。這種沉重而又讓你不得不面對的「甜蜜」負擔,可能需要背負一生之久。
  • 《狗十三》:看不懂的人是幸福的,看懂的人都哭了
    hello大家好,歡迎來到風箏電影院,今天給大家介紹一部據說被塵封五年後才公映的電影《狗十三》。《狗十三》電影海報「你知道人總是這樣的。就像人在夏天,很難記起冬天有多冷,到了冬天,又忘了夏天有多熱。你看,如果存在平行宇宙,這樣的問題就好解決了。」——電影《狗十三》的開頭,李玩這樣說。最初引起我對《狗十三》這部電影注意的,是上面這幅電影海報,設計風格詭異中透著年代感,我忍不住去網上搜了一下,竟然是高分獲獎電影!我看了兩遍,其中一場是拉著已經當大學老師的女兒看的。
  • 《狗十三》:青春才是最大的懸疑,因為沒有人會知道答案!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覺得本篇文章對你來說有幫助的話,別忘了點讚、評論、轉發和收藏哦 《狗十三》是曹保平的第三部電影,塵封五年後於2018年播出,在他一堆涉及犯罪、懸疑的作品中,當《狗十三》要播出時似乎顯得有些「小清新」,但是卻沒有人覺得它在片名中就透露著一股狠勁。
  • 《狗十三》:一個討厭大人的誕生
    雖然昨天才正式在全國院線上映,但《狗十三》其實已經是五年前的片子了。很多人拿這部片子的真實和細緻教育之前飽受詬病的國產青春片,在影片的質量上,《狗十三》當然有這個資格,但嚴格來講,雖然《狗十三》講的確實是青少年的成長軌跡,但這之後更龐大的東西,其實是中國式家庭、中國式教育,乃至整個父性權威的國民文化
  • 電影《狗十三》觀後感!我心疼看懂的你!
    今晚我熬夜看了《狗十三》這個電影,全程淚奔。看不懂的你一定是個幸福的人,看懂了的,願以後的路可以被溫柔相待。噴女主的要麼你已成人但尚未成家,要麼你從來沒有叛逆過。彈幕裡面很多人說父親不稱職,也許成年人現實的社會,你可能還沒有經歷到吧。女孩兒沒有錯,她的父親也沒有錯。站在女孩的角度,她只是想保護好自己喜歡的東西。站在父親的角度,他真的很愛自己的女兒。
  • 《狗十三》每一個人都是如此長大的
    很多人都是在苦難之中長大的,只是苦難大多細碎謹微,以致我們長大之後回頭看的時候,都未曾覺察,是在哪個時候,自己就長大了。《狗十三》有一個很棒的英文名,叫《Einstein And Einstein》,那個被隨意取了名字的女主——李玩,養過兩隻狗,一隻叫愛因斯坦,另一隻也叫愛因斯坦。
  • 影評|《狗十三》
    單純地去品評《狗十三》自然顯得薄弱和淺薄,於是就繞不開曹保平,就像動漫電影中繞不開宮崎駿,喜劇電影中繞不開周星馳一樣,畢竟導演的個人傾向賦予電影太多的涵義。深入去看,《狗十三》的劇情設定、人物塑造、鏡頭語言也非常值得把玩、品味。最後便是《狗十三》的主題涵義與表達的中心內容了。總而言之,我會從不同角度去分析《狗十三》所蘊含的思想意義和藝術魅力。
  • 以愛之名的《狗十三》,看過的人都不想看第二遍,只因太真實
    看完《狗十三》後,我的第一反應就是不想再去看第二遍,因為觀影過程實在是過於痛苦,你總能在影片中或多或少的找到一些支零破碎的片段,而那些片段恰好是曾經發生的事實。丟失了愛因斯坦的李玩,瘋了似的出門找狗,甚至還在第二天貼了尋狗啟示。一家人面對李玩手足無措,後來繼母想了個辦法:重新買了只金毛,騙李玩說這就是愛因斯坦。李玩一再抗拒,拼命解釋這不是愛因斯坦。她拒絕承認大人的謊言,「我不是非要一隻狗」,她其實只想要一個道歉。
  • 以愛之名的《狗十三》,看過的人都不想看第二遍,只因太真實
    如你所想,《狗十三》中狗就是這部電影的引題,電影本身所講的就是一個養狗丟狗找狗的故事,但是故事延伸之外卻是反映的家庭教育的弊端。看完《狗十三》後,我的第一反應就是不想再去看第二遍,因為觀影過程實在是過於痛苦,你總能在影片中或多或少的找到一些支零破碎的片段,而那些片段恰好是曾經發生的事實。
  • 坐觀《狗十三》狗血劇情,領略《狗十三》百味生活
    電影《狗十三》於今年12月全國上映,不明而意,電影名字暴露出劇情圍繞狗來敘述。情節真實且富有獨特的風格。有那麼幾個瞬間給人一種深思的感覺,而大體卻又有點模糊。其實看到結尾由黑屏突兀的幾個大字「本片反對虐待動物和吃狗肉行為」那樣戛然而止,我是有點唏噓的。
  • 狗十三:那個神經病也許是世上唯一一個懂鳥語的人
    看《狗十三》的時候,我想起了年幼時候曾養過的一隻貓,幼年天真,有一隻貓就像是擁有整個世界,當我在它身上傾注全部的愛時,它卻被送人了,小小年紀的我卻在那一刻覺得世界崩塌了,那些大人都覺得不足掛齒的事情,在那時候卻讓我內心點點盈著豐碩的絕望。眾人青山綠水,哪懂你山河破碎如果青春有劇本,那麼每個人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 雞毛蒜皮與蒜皮雞毛(28)每一個人的成長史,都是一部《狗十三》
    作者:趙山山指導老師:李少成雖然昨天很忙,但是還是抽空去電影院看了被禁播五年才得以上映的電影《狗十三》。清冷的冬夜又是末場,整個放映廳加上我只有3個人。我安靜的坐在影院,看完了這部中國孩子的"成長史"。
  • 這是你喜歡2020的20個微型幸福瞬間
    有沒有哪些微小的暖心的瞬間也深深觸動了你來看看大家分享的小故事吧這是TA們喜歡2020的20個#微型幸福瞬間# 「爸,今天車多,回不去了,你們別等我啊」20分鐘後……「爸!您怎麼來了?」「來給車加個油,順便給你帶個包子……」加油結束,加油機走字碼顯示金額:20元。
  • 看《狗十三》有感,很多人都像電影裡面的主人公李玩!
    看了姜思達的短片,想到了周六提前看了電影《狗十三》,突然覺得「一家人也是會走散的」這句話很真實。我出生在很普通的一個傳統中國家庭,從小背負著父母很大的期望,可能沒有哪個孩子沒有這種壓力吧,不僅是學習上要比別人好,可能90和00一代更多的還要比較各類才藝,補習班也是層出不窮。
  • 《狗十三》是知識分子「憋」出來的東西
    很多人在看完《狗十三》後對那個爸爸愛恨交加,沒錯,我覺得這個「爸爸」是全劇最「可憐」的人!五、導演編劇憋且不說這部電影被封了五年到現在才上映,光是電影裡導演用的那些極其晦澀隱蔽的手法,你都替他憋得慌,來看——女兒家中看個鳳凰的鏘鏘,愣是連個電視機的角都沒敢露,可導演編劇又不甘,只好讓奶奶提醒了觀眾一次,又讓電視機裡的聲音出現了兩次,啊呀,憋!
  • 《狗十三》:論成長的重要性
    周末去看完《狗十三》這部電影,眼看著2018年快要走了,回想來這一年來,並沒有看過幾場電影,所以每一場都記憶猶在。有3D巨幕雷射投影超高清的《紅海行動》,72一張,真沒見過這麼貴的票;有趕了一夜硬座火車後看的《狂野巨獸》;第一次見了明星的《一齣好戲》;因為一場電影喜歡上一位女演員,一首歌的《驢得水》;還有這次應該是我今年的倒數第二場的《狗十三》,為什麼是倒數第二場呢,因為不出意外,我會帶著我家人再看一遍,為什麼要帶家人再看一遍後文有解釋。這是一部好片,但是難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