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十三:那個神經病也許是世上唯一一個懂鳥語的人

2021-01-07 文字攻主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大家都默認了「成長必先經歷苦痛」這句話,所以那些青春期時候的磨難都顯得理所當然,誠如王朔說過:人擋著我,我就給人跪下;我不慣著自己。回想自己的青春期,還真的沒有慣著自己,然而苦痛背後的成長,是否真的能讓我們長成理想的模樣?

看《狗十三》的時候,我想起了年幼時候曾養過的一隻貓,幼年天真,有一隻貓就像是擁有整個世界,當我在它身上傾注全部的愛時,它卻被送人了,小小年紀的我卻在那一刻覺得世界崩塌了,那些大人都覺得不足掛齒的事情,在那時候卻讓我內心點點盈著豐碩的絕望。

眾人青山綠水,哪懂你山河破碎

如果青春有劇本,那麼每個人都安排得明明白白。電影裡李玩的成績不錯,尤其是物理,但是英語是她的軟肋,為了總分她只能放棄喜歡的物理和天文,去學習英語,中國式教育,便是以成績的斷言,讓所有人都信以為真。

大多數人的成長曆程都是這樣,被分數規矩的沒了自我,青春並沒有錯,但這個世界也不會認錯。

李玩站在演講臺上,用英語說出她對於自己眼中的平行世界,她相信另外一個世界的自己擁有她的缺失,青春時候的少年,力量太小,有時候我們不足以改變世界,就希冀寄托在別地,而那個平行世界大概就是她的「青山碧水」。

在那兒父母不曾感情破裂,愛因斯坦不曾走丟,爺爺奶奶健康平安……但是所有的美好幻想都在父親進入演講廳裡戛然而止。主持人問她是否要繼續演講,她移步輕顫走下臺去,她的山河破碎了一地。

大人讀不懂的是後青春期的詩

有時候真的覺得人如浮遊,掙扎也顯得輕飄飄的,歲月那麼悠長,信念都會消亡,沒有什麼是巋然不滅。

如果此生註定要顛沛,為什麼不能讓坦然面對窗外風景?大人是什麼樣子的,早就過了十八歲的我也說不清楚,當我們到了能拿著身份證走進網吧的年紀,當我們再也不需要被叫家長的年紀,我們手腳雙全卻被迫的上了刑場。

所謂成長,大概就是表面上的雲淡風輕,內心裡的滄海桑田,李玩的父親給她倒了一杯牛奶,她不能喝,隨即又給她倒了一杯酒,用大人的思維方式去規矩一個青春期孩子實在是不合常理。

他們的天文展覽終究沒有看成,一場看似無關緊要的約會夭折,卻讓李玩重新開始審視何為「大人」。曾經我們以為大人無所不能,以為大人無所畏懼,後來等我們長成了大人模樣,才發現 大人讀不懂的是青春期的詩。

你是否認識世上唯一懂鳥語的人

成人的世界好虛偽,李玩不懂。當愛因斯坦走丟時候,她不懂一家人就坐在客廳了的理所當然,不懂為什麼後媽給她買了一隻一模一樣的狗,卻非要說那就是愛因斯坦,更不懂為什麼大人總覺得欺騙和哄就能粉飾太平。

大人總是自負的,以為都是從那個年紀過來,覺得小孩子就那麼點事,所有的心思都瞭然於心。可是世間根本就沒有什麼感同身受,如果某日你們都將成為父母,請別用你突然的自我,對孩子造成傷害。

電影有一個鏡頭很神奇,夜晚閃爍的燈光,窗外的大脖子樹、年久失修的鐵窗以及樓上學鳥叫的人。

某日。李玩回家正好看到那人被綁著抬進了救護車,他掙扎著,叫喚者,那聲音為受傷鳥兒的嗚鳴,可是他沒有翅膀,飛不出這四方天地,那時候我便在想,這個神經病人或許是世上唯一一個懂鳥語的人吧?

正如萬曉利歌中唱到的那般:他是世上唯一能動鳥語的人,他心中有個願望,在死後能夠變成一隻鳥……

印象中宋東野也有一首歌:世上唯一懂鳥語的人死在了2006。

現實主義的電影,不是非要關注民生疾苦,更不是一味的去批判當下,而是將生活的本質剖析,青春期的苦難永遠不會消失,只是時間久了,我們選擇去遺忘,或許遺忘也是平行世界的一個你和另一個你博弈,內心全是戲碼,心上阡陌交錯,所有的情緒,憑誰深刻?

《狗十三》就是青春期的秉性難移,但是生活偏偏就是愚公。

曹保平導演的戲,這一次少了大開大合的衝突劇情,而是用一種涼薄的語調去訴說一場有血有淚的成長史。

相關焦點

  • 狗十三:生命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
    前幾天,看了狗十三。突然很想寫點什麼,好像很久,沒說話了。看著李玩,我好像看到了自己。所有青春期的叛逆、不安、侷促和不被理解,在這部劇裡被無限的放大、放大、再放大。最後,所有人都變成了自己討厭的樣子,甚至是,讓別人害怕的樣子。李玩是,我也是。我害怕現在這個看起來沒有絲毫感情的自己,也害怕這個也許再也沒辦法被感動的自己。
  • 《空山鳥語》你是自由的風
    一切都源於友人的惡趣味 喜歡偷看主人搶來的女人 友人說這次這個可以打九分 就是手有毛病沒琴還一直彈 那就7分吧 他知道其實她在彈琴 她住在雀閣 他最討厭雀閣 因為他不懂明明是座牢籠為什麼要那麼美 他每次來看她 她都在彈那把無形的琴 於是他送了他一把琴 她彈了一首空山鳥語 她說這世上有一種鳥 是百鳥之王 他必須經過重重毀滅才能涅槃重生
  • 《狗十三》:一個討厭大人的誕生
    出品 | 知影作者 | X編輯 | 小影這一年的最後一個月,很多人在電影院找到了自己的2018國產最佳。作品的豆瓣均分能夠上8的曹保平的作品,《狗十三》。雖然昨天才正式在全國院線上映,但《狗十三》其實已經是五年前的片子了。
  • 《狗十三》獨特的電影,獨特的敘事角度,影片很好看!
    電影名字《狗13》,狗和十三歲的他,她,它,狗在西方古典主義中代表著忠貞和愛情,但是在影片中卻遭到了無情的傷害,我看的電影資源是無中文字幕只有英文字幕的突然覺得挺有趣的,中譯英有時候給人的意思是不一樣的,李玩這個名字在英文的翻譯是Liwan,一個女孩子有這個名字看出了家人對於她的不重視,當李玩同父異母的弟弟出生時
  • 《狗十三》:被拉著「成長」的一代人
    近日,一部塵封五年的電影《狗十三》刷爆了我的朋友圈。有人說《狗十三》真實地揭露了我們這一代人的青春,但在我看來,《狗十三》透露出的正是中國式教育的弊端。這或許也是它被封禁五年的原因。狗是一隻名叫「愛因斯坦」的小狗,13是一個13歲的小姑娘。
  • 曹保平《狗十三》:想像那個沒有了「我」的世界
    這大概便是李玩心中理解的那個「平行宇宙」。當有一個「我」(李玩)迫於各種壓力在求和,在平行宇宙中,則必有另一個「我」孜孜不倦在求真。「我」(李玩)的父輩們,是那個物質匱乏、政治動蕩的時代的倖存者。恩格斯說:「人是社會關係的總和」,在他們身上,始終帶著那個時代深刻的烙印。
  • 中國好聲音第四季第五集這世上大部分的人,不是神經病!
    張暘這版《菊花臺》的改編還真不是瞎胡鬧著玩,把傳統的中國戲曲和當下流行的「中國風」融合在一起,似乎讓我們聽到了如周杰倫早生個幾十年,寫出的《菊花臺》也許就是這樣吧其實就是張三李四王二麻子裡的「張三」,是如你如我般的普通人,是這世界上的絕大多數人,他們過著平凡的生活,有著簡單的理想。所以,張三不是神經病,因為這世上大部分的人不是神經病。
  • 《狗十三》狗,和十三歲的女孩 這就是一個簡單的故事
    之後,父親又送了李玩一隻小狗來代替愛因斯坦,但是李玩知道,一切都改變了,自己再也不能回到過去,妥協,似乎成為了唯一的選擇。關於影評《狗十三》片名就簡練生動的將兩個主人公擺在觀眾面前:狗,和十三歲的女孩。這就是一個簡單的故事。初讀「狗十三」這幾個字,那种放浪不羈和憤世嫉俗的意味便在唇齒間氤氳不散,頗有些罵髒字的意思。為什麼有這個意思呢?因為中國的語言博大精深。
  • 《七個神經病》丨神經病們,集合開會了!
    尤其是在前半段,當你已經認為它就是在復刻《低俗小說》的時候然後他再用之後的故事來告訴你這個世界上,也許就只有這麼一個馬丁·麥克唐納是個後天的智障型選手他們以這樣的方式賺錢:悄悄地偷走別人的狗再高調地還給主人主人就會感激涕零然後給他們一筆報酬他們各自的經歷與腦洞拼出了一部《七個神經病》的劇本專盯想用信仰為虛名來解脫自己罪惡的犯人如果犯人最後自殺他也要跟著他自殺一起下地獄:有一條視為上帝的寵物狗
  • 《狗十三》:一個稱職的父親和懂事女兒的被動成長史,狗十三影評
    2018年12月14日由曹保平導演,張雪迎、果靖霖主要的電影《狗十三》即將全國公映。我於12月9日參加了《狗十三》的提前點映及主創人員見面會。這是一部代入感極強的影片,莫名的壓抑從始至終。一位是稱職的父親,一個是懂事的女兒。
  • 感謝《狗十三》,讓我認識這位「老戲骨」
    作為一個有幸提前領略過影片全貌的人,我可以很負責任的說一句:《狗十三》是《陽關燦爛的日子》之後,最優秀的大陸青春片!  作為一個精於挖掘演員的導演,曹保平在《狗十三》中又給觀眾帶出了一位讓人忍不住要挑大拇哥的演員,那就是時年只有14歲的張雪迎。
  • 在養狗生活了七八年的人就像「神經病」……
    在過去的七八年裡,我發現我有時感覺自己像個「神經病」,和狗說話,故意躲避和嚇唬他,睡好突然給他一隻腳(輕型),每次我都會得到一個悲傷的表情:我能讀懂他背後的潛臺詞,他太大了,不安全。嗯,我養狗這麼久了,我需要什麼來穩定?
  • 《空山鳥語》鳥語
    空山鳥語,百鳥朝鳳,一曲斷魂,回首不見。每每抬頭仰望天空,總可以看見無盡的可能,看見翱翔的飛鳥,飛向夢的遠方。白鳳從小接受的是刺客的訓練,卻能保持這樣一顆純淨無暇的心實屬難得,從那充滿稚氣的臉上我們看到了他對天空的渴望,然而現實的束縛卻讓他無法自由翱翔,一如墨鴉所說,這是個人命卑賤的社會,特別作為殺手,每一個夜晚的血腥舞曲都會帶走太多或高貴或卑微的生命。
  • 有些用心良苦,青春年少不會懂——《狗十三》
    在電影《狗B》裡,哦不,應該叫《狗十三》,看到李玩因為作天作地被她中國式嚴父幾個耳光幾腳踹在身上的時候,侍左竟意外覺得有些解氣。狗十三導演: 曹保平編劇: 焦華靜主演: 張雪迎 / 果靖霖 /在她看來,走失的狗就同像她一樣,被一個家庭拋棄。而她在尋找的過程中不僅僅是在找狗,更是在為自己尋找一個溫暖的家,一群愛她的人。
  • 一個被禁了五年的電影狗十三
    忽然間看到一個電影。狗十三還以為寫小狗的故事的。抱著閒著就是閒著,反正也沒事兒幹。就點進去看了。哇,從頭哭到尾。看影評說這個電影曾被禁了五年。我也忽然明白為什麼會被禁。太真實了 。像極了我們從小長大的經歷。是中國孩子從童年到成年的脫變過程 。最後一句話或者讓我明白。我就是那個長得太快的人。
  • 禁播了五年的<狗十三>告訴你「打你的不是爸爸,是成長」
    <狗十三>上映很多天了,一直沒有去電影院看。剛開始看到這個電影的名字,以為這是一個低俗又平庸的故事,好像罵街一樣。這會是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呢?於是,我去看了,卻被它打的淚流滿面。讓我這個剛剛步入而立之年的男人痛心不以。試問當年的自己,你活的是否像李玩一樣,還是當初根本就沒有掙扎過?
  • 影評|《狗十三》
    一、曹保平之於《狗十三》在觀看電影之前,我首先看到了《狗十三》的文字簡介:「一個女孩的成長故事。」只不過在《狗十三》中,曹保平沒有像《烈日灼心》、《追兇者也》那樣淋漓盡致地發揮和表達光怪陸離的社會現象,而是將更多東西埋藏在了一個女孩的青春道路之中,這部影片也是曹保平的電影中最為含蓄的一部。
  • 青春期| 電影《狗十三》
    電影中的女主人公,就是一個十三歲的青春期孩子。看起來沒什麼煩惱,學習非常好,住在爺爺奶奶家,兩個老人都很疼愛她,爸爸也很能賺錢,也挺關愛她,有個年齡差不多的堂姐,關係也很好。如果用蜘蛛網來衡量,她和爸爸的關係是基本穩固的,和爺爺奶奶的關係是很穩固的,和學業的關係是非常穩固的,和表姐的關係是比較穩固的。
  • 我在等,世上唯一契合的你
    她清楚地知道,陳澧霆能夠為她帶來戀愛時的甜蜜,卻無法帶來一生的幸福,一份長久且幸福的愛情,是和一個心意相通的人在一起,而陳澧霆並不是那個和自己惺惺相惜的人。中秋佳節,芸娘想要出去遊玩,但那個時代不容許女子拋頭露面。沈復不忍看到妻子落寞的身影,便給妻子出一個主意,讓她女扮男裝,妻子欣然同意,於是便有了兩人晚上一同攜手出遊的情景。沈復懂芸娘,他懂她婚後的寂寞,亦小心翼翼地呵護她的貪玩和純真。
  • 《狗十三》:論成長的重要性
    周末去看完《狗十三》這部電影,眼看著2018年快要走了,回想來這一年來,並沒有看過幾場電影,所以每一場都記憶猶在。有3D巨幕雷射投影超高清的《紅海行動》,72一張,真沒見過這麼貴的票;有趕了一夜硬座火車後看的《狂野巨獸》;第一次見了明星的《一齣好戲》;因為一場電影喜歡上一位女演員,一首歌的《驢得水》;還有這次應該是我今年的倒數第二場的《狗十三》,為什麼是倒數第二場呢,因為不出意外,我會帶著我家人再看一遍,為什麼要帶家人再看一遍後文有解釋。這是一部好片,但是難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