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十三》獨特的電影,獨特的敘事角度,影片很好看!

2021-01-09 追逐太陽的小萌新

電影名字《狗13》,狗和十三歲的他,她,它,狗在西方古典主義中代表著忠貞和愛情,但是在影片中卻遭到了無情的傷害,我看的電影資源是無中文字幕只有英文字幕的突然覺得挺有趣的,中譯英有時候給人的意思是不一樣的,李玩這個名字在英文的翻譯是Liwan,一個女孩子有這個名字看出了家人對於她的不重視,當李玩同父異母的弟弟出生時,爺爺說 咱這回是個男娃,怎麼能胡亂起名字呢? 重男輕女的觀念對於這個家庭來說已經根深蒂固了。李玩得狗,丟狗,又得狗,又失去了狗,再到影片結束再遇到狗這個時候愛因斯坦已經變成了別人的BABY,李玩自然是不會和它相認,它已經有更好的主人了而且如果回到了這個家庭對於兩人來說也不是一個好結果。

李玩每一個晚上在房間都能夠聽到奇怪的鳥叫聲,一直以為樓上有人在養鳥,直到第二次尋狗歸來,在樓下見到了那個神經病的大叔被抬上救護車,在這裡的隱喻 困在房間的大叔如同被鎖在籠子中的鳥 ,只有通過不停的掙扎才能夠突破牢籠,當你對這個社會造成威脅的時候就只有被送上救護車,每一個神經病都不是神經病,神經病的反而是我們,他們是不會向這個社會所屈服的,就如同第二隻愛因斯坦,它可以選擇絕食,向這個世界所對抗。影片中的配樂總是很到位,在父親粗暴的對待李玩的時候,李玩一次又一次想回到自己的房間,

以為回到房間就能夠安全不必面對這一切的,父親一次又一次的把她拉回來毆打,而在旁邊的爺爺卻是冷眼旁觀面對的這一切不為所動,讓人窒息,讓人絕望,此時的父親如同一隻兇狠的野獸,誰違背了他的意志就該得到懲罰,最後李玩屈服了,妥協了,一次又一次的掙扎換來的卻是一次又一次粗暴的對待。李玩的表姐是一個很巧妙的配角對比,表姐按照影片中應該是高二,對於性的認識也早於李玩,兩人在房間, 李玩問她 你喜歡他嗎? 表姐沉默了一會:他那麼的優秀,長得還帥,大家都喜歡他,我當然就喜歡他了。

李玩的父親比表姐的父親混的要好得多,表姐對於成人之間的潛規則自然認識的更加的深刻,即使李玩搶走了她的男朋友她也不會撕怕臉皮,只是輕輕的撫摸了一下她的臉,第二天兩個人還是老姐妹。教室中飛進來了一隻動物大家都以為是什麼鳥類,陷入了暴動之中畫面的變化也很有趣,幾秒的黑幕,又恢復到了一片安靜之中,老師蹲下身在撿起了蝙蝠的屍體放在了英語課本上打開窗戶扔下蝙蝠,大家都是坐在那裡目睹的這一切的發生而李玩卻是站在哪裡目睹的這一切,她此刻在想什麼呢? 酒桌上的文化,

領導們借著古詩文嘲諷著狗B的這個社會,大家都是風雅之士,父親說:平生最喜歡蘇東坡的兩句詩句 ,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父親倒了一杯牛奶給李玩,卻不知從小到大李玩都不喝牛奶的,又換了一杯酒給她,而最後的一場酒桌上,服務員端上來了紅燒狗肉,父親的朋友說:這是我今天為你特別準備的。大家都知道李玩是不會吃的,靜靜的看的她,氣氛一下子陷入了尷尬,最後李玩說:謝謝,叔叔。夾起了狗肉,送入到了口中細嚼慢咽,李玩徹底的長大了,她隱約的清楚的這個狗B社會的規則了,向它妥協了。

愛情,李玩參加完了比賽,高放向她表白,李玩說:以後這樣子的事情還了去了。畫面到了高放的紋身,這是他為了李玩的表姐特意紋的,少年人對於愛情的激情,總是忘乎所以以為紋了身就能夠一輩子就這樣子下去了,洗紋身很痛的!沒有誰的青春是容易的,青春對於人生來說是一個短暫的時期,中國式的教育對於人的青春來說該說摧殘還是慶幸呢,

影片中時間是2006年,不知故事中的李玩現在活得怎麼樣?如果說那年的李玩是13歲,現在的話也該有25歲了吧,但是在中國卻有著千千萬萬個李玩活著,喜歡天馬行空的李玩,喜歡看宇宙展覽的李玩,喜歡卻又不敢愛的李玩,希望你明白單純的善良溫柔是不會被這個狗B的社會溫柔對待的,我們都要成為那個怪人而不是善良的失敗者,《素媛》最後姐姐也是以相同的目光看著弟弟,最後選擇了離開了這個世界, 腦洞不能大嗯不能大。胡波曾寫過一首短詩:「那頭顱掛在樹梢/好像接近死亡能使你懂得什麼/但世界啊/永遠像最初的樣子。」

相關焦點

  • 【精藝求精】獨特的電影敘事手法—蒙太奇
    蒙太奇是根據影片所要表達的內容和觀眾的心理順序,將一部影片分別拍攝成許多個鏡頭,然後再按照原定的構思組接起來。也可以說,電影的基本元素是鏡頭,而連接鏡頭的主要方式、手段是蒙太奇,蒙太奇根據表現的方式不同,分為敘事蒙太奇和表現蒙太奇,前一種是敘事手段,後一種用以表意。
  • 《瞄準》用獨特角度拓展國產諜戰敘事空間
    全劇以「狙擊」為切口,講述一對昔日王牌狙擊組合,因信仰的分歧走上對立面,最終展開生死交鋒的故事——因為獨特的切入視角,諜戰類型又被進一步類型化。《瞄準》以「狙擊」為切口,講述一對昔日王牌狙擊組合,因信仰的分歧走上對立面,最終展開生死交鋒的故事——因為獨特的切入視角,諜戰類型又被進一步類型化。圖為電視劇海報。
  • 狗十三豆瓣評分多少電影好看嗎 狗十三最新影評怎麼樣
    由曹保平導演,張雪迎主演的電影《狗十三》將於12月7日上映,該片被禁五年,豆瓣評分高達8.5分,此次終於能夠上映不少觀眾都倍感期待、狗十三豆瓣評分多少  目前電影《狗十三》在豆瓣上的評分為8.5分,該片2013年就已經製作完成,不過直到今年才在全國公映,目前該片定檔12月7日,上映之後可能豆瓣上的評分還會出現波動
  • 《瞄準》:用獨特角度拓展國產諜戰敘事新空間
    結合了類型劇的精彩看點與主旋律的信仰敘事,諜戰劇一直是國產螢屏最受觀眾喜愛的類型。最近熱播的電視劇《瞄準》則因為對諜戰類型的形式創新贏得關注。全劇以「狙擊」為切口,講述一對昔日王牌狙擊組合,因信仰的分歧走上對立面,最終展開生死交鋒的故事——因為獨特的切入視角,諜戰類型又被進一步類型化。輔助類型升級的則是同樣新穎的敘事手法與節奏布控。監製過《白夜追兇》,執導過《心理罪》《古董局中局》《在劫難逃》等多部類型化精品網劇的導演五百,這一次依舊在懸疑感和動作性的營造上下足功夫,在多線敘事中伏筆不斷,高潮迭起。
  • 從敘事手法、人物塑造、情感表達的角度解讀《比海更深》獨特魅力
    日本影片《比海更深》是由有著「一生只拍一部電影」之稱的日本電影大師是枝裕和,自編自導的一部家庭故事片,獲得第71屆坎城國際電影節的金棕櫚大獎。電影講述了良多憑新人文學獎,一度被視為日本文學界的新星,但榮譽過後生活陷入窘迫的境地。
  • 影評|《狗十三》
    序言這部塵封五年的《狗十三》帶大家經歷了零零後、九零後的青春時期,在電影的類型上,《狗十三》的劇情稍微傾向於個人化、小眾化的作者電影。但在曹保平手中,《狗十三》又如同姜文導演的《陽光燦爛的日子》和馮小剛導演的《芳華》那般成為反映時代與社會的電影詩。
  • 諾蘭不僅能創造夢境,還能讓你感受失憶——淺談獨特的敘事剪輯技巧
    在影片中,諾蘭用了一種前無古人的敘事手法,讓觀眾沉浸體驗了一把失憶之旅。全片被打碎為二十六個記憶片段,其中十三個片段採用正敘,均為黑白影像,剩餘十三個碎片倒敘,彩色影像,頭尾同時穿插敘述,直至匯於故事中心一幕,Lenny手中的黑白的照片逐漸變為彩色。
  • 以《重慶森林》為例,解讀影片中王家衛獨特的電影美學風格
    1994年上映的《重慶森林》是王家衛電影的代表作,影片充分表達王家衛風格的獨特性,今天我就通過這部電影來解讀「王家衛式」電影美學的獨特魅力。王家衛是香港電影圈旗幟式的人物,以獨特的影像風格傳達著香港這個繁華都市的喧囂與孤獨。極端風格化的視覺影像、富有後現代意味的表述方式和對都市人群內心的敏銳把握建構出獨特的「王家衛式」的電影美學。
  • 坐觀《狗十三》狗血劇情,領略《狗十三》百味生活
    電影《狗十三》於今年12月全國上映,不明而意,電影名字暴露出劇情圍繞狗來敘述。情節真實且富有獨特的風格。有那麼幾個瞬間給人一種深思的感覺,而大體卻又有點模糊。其實看到結尾由黑屏突兀的幾個大字「本片反對虐待動物和吃狗肉行為」那樣戛然而止,我是有點唏噓的。
  • 《狗十三》電影賞析 | 愛享薈線下沙龍第29期
    還記得之前火遍全網的電影《狗十三》嗎?被塵封五年後,《狗十三》呈現在了觀眾面前。一上映,便引起了熱議。或從李玩的角度,或從李玩父親的角度,都能引起很多觀眾的共鳴。當然,可能大部分人從中看到的是青春期孩子成長道路上的殘酷、壓抑,波濤洶湧卻又無可奈何,也有人批判中國式家庭教育的悲哀。
  • 深度解讀《海邊的曼徹斯特》中編劇獨特的敘事手法和對白設計
    如果我們說一部電影拍得真好,通常是喜歡影片講述的故事、片中的角色、精妙的對白,或者是被影片傳遞的情感所打動。如果一部電影在這些方面都做到位,要歸功於編劇,他們花費數月或數年的時間,默默無聞地辛苦創作,最終成就了一個好的劇本。那麼,作為普通的觀影者,我們如何超越純粹的主觀好惡、點讚點踩,從電影劇本的角度出發,判斷一部電影何以成為「佳片」呢?
  • 黑澤明敘事藝術分析:吃透了他運用的技巧,就能把電影拍得更好看
    從這個理解角度出發,我選擇一代電影大師黑澤明的創作實踐活動來闡述電影的敘事藝術以及所達到的高水平境界。儘管黑澤明的影像多屬於傳統電影時代,但是對於現代電影時代的創作而言依然沒有過時,這其中的奧秘不僅僅在於經典的魅力,還在於黑澤明的敘事藝術所體現出來的傑出精湛的藝術思想和感染力強的美學價值。
  • 《當代電影》|《媽祖回家》:「兩岸題材」的深度詮釋與獨特書寫
    作者:趙衛防責任編輯:楊天東版權:《當代電影》雜誌社來源:《當代電影》2020年第12期在地緣政治劇烈變化的當下,海峽兩岸題材的電影愈發顯現出其獨特的價值由蒲劍執導的該類題材影片《媽祖回家》因這一特殊語境註定將得到更多的關注。在獲得文化價值認同、促進兩岸文化融通的同時,《媽祖回家》也取得了較高的美學價值。與其他的「兩岸題材」電影相比,該片對兩岸關係有著更深刻的思考與闡釋,在敘事角度與類型選擇方面也顯示出了獨特性。《媽祖回家》改編自王鴻的中篇小說《臺北來信》。
  • 《肖申克的救贖》:從鏡頭角度分析電影獨特的魅力
    談起這部改編自史蒂芬·金的電影,相信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作為至今在豆瓣上穩居第一的世界級優秀電影,今天我就為大家從鏡頭角度,深度分析一下這部電影到底有多厲害吧。既然是鏡頭,咱們就應該聊一下這部電影的攝影師羅傑·迪金斯,這位圈內公認的大神級攝影師攝影技術可不是蓋的。
  • 希望你永遠都看不懂的一部電影,有一種青春,叫做狗十三
    希望你永遠都看不懂的一部電影,有一種青春,叫做狗十三不管你是十三歲,二十三歲,還是三十三歲,如果你看過這部《狗十三》,那麼都能從李玩的身上看到自己年少時期的影子。很多影評人說,這部《狗十三》是近幾年中國最好看的青春片。沒有俗套的校園霸凌,沒有早戀,更沒有那麼多狗血的橋段。但就是這樣一個平靜的、普普通通的故事,把一個叫李玩的少女從稚嫩到事故的蛻變赤裸裸的展現給屏幕前的你。像一把溫柔的劍刺進了觀眾最柔軟的地方,喚起了那份獨屬於青春最疼痛的回憶。如果你對這份回憶有興趣,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走進《狗十三》的世界吧!
  • 《美好年代》從敘事結構、視聽語言和創作風格解讀電影的獨特魅力
    如果僅僅只是從內容去解讀,是無法體會這部電影的魅力。所以本文將從導演的創作風格、敘事結構以及視聽語言來解讀這部電影的獨特魅力。尼古拉斯·貝多斯1980年4月21日出生於法國巴黎,2012年開始擔任愛情喜劇電影《不忠者》的編劇,2013年做編劇的第二部電影《愛情強氣流》上映。
  • 《小丑》多角度解讀這部現象及影片的魅力與獨特之處
    觀影后我看了很多影評,發現大多人是從「故事內容」和「影片深度」兩個方面進行解讀,然而這部影片最大的魅力獨特之處並不凸顯在此處。因此本文將從「敘事手法、人物塑造、劇情延伸「這三個方面,來探討是什麼讓這部低成本影片在無數投資過億的漫改電影中脫穎而出,做到DC漫改最賺錢的影片;並且讓無數觀眾掏錢進影院而且滿是好評,做到雙贏的局面。
  • 影評《狗十三》
    《狗十三》是導演曹保平的一部關於青春題材的作品。同影片中的少女李玩的坎坷經歷一樣,這部電影在被禁了五年後才在2018年正式上映。該片講述了13歲的少女李玩,由於父母離異,與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正處於青春期的她渴望得到家人的了解、陪伴和愛。在「要聽話」的中國式教育裡,李玩在掙扎與妥協的過程中也完成了屬於她的「成人禮」。
  • 《牡丹花下》: 看似平淡的改編背後,是導演獨特的敘事風格呈現
    如果僅僅從看似平淡的故事本身入手,顯然無法真正領略這部電影的魅力所在。所以本文我將從導演索菲亞科波獨特的個人風格、情感呈現方式和電影語言表達三個方面來剖析《牡丹花下》真正的魅力和價值。如何在契合故事時代背景情況下引入更多現代女性視角,並融入自己的個人敘事風格,正是索菲亞·科波拉這部作品的獨特魅力所在。
  • 狗十三為什麼被禁 電影狗十三是什麼意思被禁5年原因
    狗十三為什麼被禁  近日電影《狗十三》舉行了首映禮,並且定檔於12月7日上映,作為一部家庭題材的電影《狗十三》其實在五年前就已經製作完成了,所以影片被禁五年之後終於上映,令很多觀眾都感到十分期待。  據悉《狗十三》講述了一個女孩童年到成年的故事,雖然這個劇情看似十分簡單,但其中反應出來的許多真實問題可能就是導致它被禁的原因。電影《狗十三》講的是少女李玩的成長經歷,從一個天真爛漫的小女孩逐漸長大的故事。電影名字的「狗十三」中,十三指的是女主角李玩十三歲,狗是李玩養的金毛,叫愛因斯坦,電影被禁多年就是因為劇情太寫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