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十三》是知識分子「憋」出來的東西

2021-01-09 御姐侃影視

星期五言:我們在這裡不談《狗十三》那些編劇、配樂、結構以及審核上的不完美,因為所有這些瑕疵都抵不過電影給我們傳遞出的一個感覺(或者說是電影對觀眾造成的生理反應),什麼反應呢?本人在電影院觀影結束後,前排一個姐妹的話一語道破——「憋得慌」!

沒錯,本人當時也覺得有點胸口發悶。回到家細細一想悶得更厲害了——這片簡直從上到下從裡到外都憋!索性以下文字就來談談它到底「憋」在哪吧。

一、女孩兒憋

毛姆說過:人類思想意識的最高境界也就不過是個「自我犧牲」了。這點不光體現在西方基督世界裡,在中國中下層百姓家庭裡更是顯露無疑。我認為《狗十三》裡的那個小女孩兒李玩的「憋屈」莫過於此,來看——

她叛逆,但還是屈從了報英語補習班;她固執但最終還是認了那隻假「愛因斯坦」;她不喜歡大人的飯局但還是替父親擋了酒;她可憐小狗但最終還是吃了親戚給她夾的狗肉...這一切妥協便是來源於人類的那可笑的「自我犧牲」意識。

可悲的是,做出犧牲的人往往以為這就是對別人好,就像女孩兒爸爸總愛說的那句話:這是為你好,你大了就知道了。

試問,這換誰不憋!更何況是個未成年的中學生。

二、女孩兒的姐姐憋

那個小姐姐的憋不光來自看到自己男友跟妹妹好了後而做出的自我犧牲,更大的憋在於她要看家長的臉色行事——大人讓她來陪妹妹住她就得來陪妹妹,大人說那狗是真的她就得跟著喊那狗是真的...

我認為姐姐這個角色的戲份是再好不過的現代家庭政治的演繹了!

可悲的是,她也不過是個孩子,一條腿踏在人情世故裡,一條腿踏在純真的友誼裡。如此,不憋才怪。

三、爺爺奶奶憋

爺爺憋是因為爺爺是家庭政治圈裡那個唱「黑臉」的:他得出去買菜,他得出去遛狗,狗遛丟了孫女跑了他得出去找。

奶奶自然是那個唱「紅臉」的了,百依百順,心慈手軟。注意,這些順從隨和可不代表她是心甘情願的,否則她也不會連門都不敢出了,她也不會喊「愛因斯坦」是畜生了。所以奶奶也憋。

縱觀爺爺奶奶,他們真的是中國那一代人太典型的代表了。他們一邊得護著自己的兒子以及兒子的新家庭,充當老好人,不得罪任何人。一邊還得幫兒子養著舊婚姻遺留下的孫女,任勞任怨。這還不說,他們還得惦記著生男生女傳宗接代的問題。唉,這樣的活著,能不憋屈嗎!

四、爸爸憋

《狗十三》裡的這個爸爸真的在我們身邊到處都是,他們散播在國企、外企、機關單位的中間位置裡,高不成低不就。他們得在領導面前說著連自己都意識不到的假話;他們得學會騙孩子哄孩子的一切手段;他們甚至怕老婆,得在父母跟老婆之間斡旋;他們當然還要在社會、學校面前裝體面,一邊不被這個社會淘汰。

很多人在看完《狗十三》後對那個爸爸愛恨交加,沒錯,我覺得這個「爸爸」是全劇最「可憐」的人!

五、導演編劇憋

且不說這部電影被封了五年到現在才上映,光是電影裡導演用的那些極其晦澀隱蔽的手法,你都替他憋得慌,來看——

女兒家中看個鳳凰的鏘鏘,愣是連個電視機的角都沒敢露,可導演編劇又不甘,只好讓奶奶提醒了觀眾一次,又讓電視機裡的聲音出現了兩次,啊呀,憋!

想談政治吧,又不敢直說,充其量讓女孩兒對著圍坐一圈的大人開個玩笑,稱其「六方會談」。

想罵爺爺奶奶媽媽這些家長是老妖精吧,還得藉助兩三歲大的小孩罵,哈哈,這是高明還是憋屈!

跑到了教室裡的那隻蝙蝠最慘了,進錯了屋子再想飛出去,那就是一個死!注意:抽死它的是老師不說,周圍的學生還得給行刑者獻上崇拜讚美的眼光。

說到這大家看懂言外之意了嗎?

看不懂沒關係,這樣你就不會感到胸悶了!

六、女孩兒體內隱藏的那個知識分子憋

與其說女孩兒喜歡看書,喜歡研究平行宇宙的物理科學,追求純真的愛情等等,倒不如說導演編劇在這個女孩兒身上隱藏了一個潛在的角色,沒錯,我認為這個潛在角色就是當下知識份子的真實寫照。

注意,這裡的知識分子大家不要跟「文藝青年」混淆了,前者是喜歡上了書裡的內容,後兩者是喜歡上了讀書這種形式所帶來的美感以及它們所帶來的實用價值。於是,便有了《狗十三》裡的那場父親與老領導之間的「飯局」——

這齣飯局戲仔細品品著實有意思:飯桌上真正喜歡知識的人急得團團轉,生怕誤了展覽的時間。而那些大談特談要多看書多學知識的人卻穩穩地坐在飯桌上吃飯、喝酒拍馬屁。知識也好,文學也罷,在飯桌上成了大家社交的工具。

爸爸的老婆就更有意思了,一句話:聽老領導說話不比看展覽獲益深...好熟悉的口吻!好典型的「中國媽媽」形象。

至於這些飯桌上的社交工具真的是知識和學問嗎?我看未必,那個老領導談的國學,連坐沙發上穿開襠褲的三歲小孩兒都會背,三字經,滾瓜爛熟(我想導演把爸爸家屬都參和到飯局裡其用意不言而喻了吧!)。

知識一旦被當成工具,其價值便只是它的外殼了,要知道這個外殼誰都能輕而易舉的利用,不費吹灰之力。

荒誕可笑的是,真正的知識分子一旦坐在了酒桌上,往往就是那個最笨的人!反而一個有身份的人看上去更有學問。這就是我們中國人為什麼都勇於考試而不喜歡讀書,都喜歡做官而不喜歡幹活,都喜歡發朋友圈而不喜歡寫作文搞創作的原因所在。

關於那個「老領導」本人真的深有體會,身邊太多這種人,他們在職場是典型的犬儒主義,人前背後,撈盡油頭。退了休便在家畫個畫、寫個書法、讀讀書,搖身一變成了個「文青」。

你說「文藝青年」會胸悶憋得慌,打死我都不信,因為他們壓根就不會把著一本書看到底,自身的價值觀讓他們對事物本性有了強大的免疫力。更別說讀什麼《時間簡史》了!

本片導演即是電影學院文學系教授,我想他自然對這一處境體味的再深刻不過了。

七、觀眾憋

看《狗十三》的觀眾自然分兩類:一類是看進去的,一類是看不進去的。看進去的人自然是產生了感同身受的「憋」,看不進去的人自然是因為沒看到那種正能量的不費腦子的娛樂片而「憋」。這倒是挺公平的!

總之今天我們總結一個字:「憋」。

至此我想到電影裡的一個情節,沒記錯的話那是女孩兒跟奶奶之間的一次較真:

奶奶:這是愛因斯坦

女孩:這不是愛因斯坦

奶奶:這是愛因斯坦

女孩:這不是愛因斯坦

奶奶:這是愛因斯坦

好傢夥,這排比對話要擱周星馳片裡一定是個笑料,可在這裡卻讓人久久不能平靜!

我認為這個對話徹底反映出了當下中國知識分子所面臨的一個嚴重的問題,那就是:

說真話還是維護假話的問題!

誠然,只有處在矛盾中的知識分子才能憋出這種電影。畢竟,女孩兒躲在屋裡發洩一首「Nirvana」的歌曲解決不了胸悶、憋屈的症狀。

縱觀這部《狗十三》,劇中的兩條狗的命運著實讓人憂慮:一條走失,一條在高牆內抑鬱而死。大概是女孩兒李玩明白了這個這個道理,於是最終還是放棄了「愛因斯坦」。與其說放棄,不如說放飛了自己內心那個想要掙脫狗繩的慾念。因為她自己不就是那條被家庭牽著的狗嗎!

最後提醒大家:別忘了女孩兒家樓上那個學鷹叫的最後被救護車拉走的男人!我認為這是導演表露個人觀點的地方;同時,我似乎在他身上看到了曹保平《光榮的憤怒》裡那個「支書」的影子...

相關焦點

  • 影評|《狗十三》
    序言這部塵封五年的《狗十三》帶大家經歷了零零後、九零後的青春時期,在電影的類型上,《狗十三》的劇情稍微傾向於個人化、小眾化的作者電影。但在曹保平手中,《狗十三》又如同姜文導演的《陽光燦爛的日子》和馮小剛導演的《芳華》那般成為反映時代與社會的電影詩。
  • 《狗十三》,狗B的人生
    這部5年前就該上映的《狗十三》(原名:狗13)因種種原因拖到現在,估計是因為題材太過敏感,難以過審。如今播出後,許多網友都說其內容很真實。豆瓣8.3的評分,也算對得起這部影片的質量!整部電影2個小時,如果仔細看的話,會發現其中描述的東西非常多。開頭就展示了父親平時的教育方式,妄圖用錢來和孩子化解隔閡。
  • 狗十三為什麼被禁 電影狗十三是什麼意思被禁5年原因
    狗十三為什麼被禁  近日電影《狗十三》舉行了首映禮,並且定檔於12月7日上映,作為一部家庭題材的電影《狗十三》其實在五年前就已經製作完成了,所以影片被禁五年之後終於上映,令很多觀眾都感到十分期待。  據悉《狗十三》講述了一個女孩童年到成年的故事,雖然這個劇情看似十分簡單,但其中反應出來的許多真實問題可能就是導致它被禁的原因。電影《狗十三》講的是少女李玩的成長經歷,從一個天真爛漫的小女孩逐漸長大的故事。電影名字的「狗十三」中,十三指的是女主角李玩十三歲,狗是李玩養的金毛,叫愛因斯坦,電影被禁多年就是因為劇情太寫實了。
  • 狗十三豆瓣評分多少電影好看嗎 狗十三最新影評怎麼樣
    由曹保平導演,張雪迎主演的電影《狗十三》將於12月7日上映,該片被禁五年,豆瓣評分高達8.5分,此次終於能夠上映不少觀眾都倍感期待、狗十三豆瓣評分多少  目前電影《狗十三》在豆瓣上的評分為8.5分,該片2013年就已經製作完成,不過直到今年才在全國公映,目前該片定檔12月7日,上映之後可能豆瓣上的評分還會出現波動
  • 坐觀《狗十三》狗血劇情,領略《狗十三》百味生活
    電影《狗十三》於今年12月全國上映,不明而意,電影名字暴露出劇情圍繞狗來敘述。情節真實且富有獨特的風格。有那麼幾個瞬間給人一種深思的感覺,而大體卻又有點模糊。其實看到結尾由黑屏突兀的幾個大字「本片反對虐待動物和吃狗肉行為」那樣戛然而止,我是有點唏噓的。
  • 每個人都是這樣長大的,這狗十三的青春,這狗十三的生活
    今天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給大家帶來的話題是「我們每個人好像都是這樣長大的,但是我們並不為此感覺到開心,電影《狗十三》引起了你的那些共鳴?」歡迎大家關注,點讚哦!不知道大家最近有沒有看過這部非常火的電影,《狗十三》。
  • 《狗十三》:一個討厭大人的誕生
    作品的豆瓣均分能夠上8的曹保平的作品,《狗十三》。雖然昨天才正式在全國院線上映,但《狗十三》其實已經是五年前的片子了。很多人拿這部片子的真實和細緻教育之前飽受詬病的國產青春片,在影片的質量上,《狗十三》當然有這個資格,但嚴格來講,雖然《狗十三》講的確實是青少年的成長軌跡,但這之後更龐大的東西,其實是中國式家庭、中國式教育,乃至整個父性權威的國民文化
  • 「20天沒遛狗,別的狗都憋瘋了,而我家狗……」
    被迫宅在家,人都變得沒有人樣兒了,狗豈能有狗樣兒?-01一隻狗20天沒出門,還有啥幹不出來?「野豬跑出來啦!」終於,把「野豬」的主人吼出來了。沒想到,這竟然是一隻阿拉斯加?狗主人說:家裡養了一隻阿拉斯加,因為疫情不能出門,快20天沒遛它了,只能在院子裡散散步,聽聽聲,沒想到今天突然失蹤了,找了半天了都找不到!原來,狗子竟然順著煙囪爬上了房頂!主人此刻不知道該有找到狗的興奮心情,還是給狗洗澡的恐懼之情了,不過想必,想丟狗的心情更佔據上風了。
  • 青春期| 電影《狗十三》
    爸爸因為繼母生了弟弟,對女兒有點愧疚,買了一條狗送給女兒,女兒開始沒有太大興趣,後來逐漸和狗有了感情。有一天爺爺不小心把狗弄丟了,女兒非常傷心,近乎瘋癲一樣到處尋找,在情緒失控的狀態下推倒了爺爺,弄傷了老人的腳;因為不被理解,女兒晚上跑出去和堂姐的男朋友喝酒;奶奶為了找狗差點迷路回不了家。這條走失的狗,把原本平靜的家攪亂成了一鍋粥。爸爸在這種失控的情況下暴怒,第一次打了女兒。
  • 感謝《狗十三》,讓我認識這位「老戲骨」
    作為一個精於挖掘演員的導演,曹保平在《狗十三》中又給觀眾帶出了一位讓人忍不住要挑大拇哥的演員,那就是時年只有14歲的張雪迎。小時候看《狗十三》,還會挑自己各種毛病,但現在我反而覺得那些自己認為的瑕疵,是很好的。比如說青澀的面龐,沒有帶重音強調的臺詞,你會發現那樣演其實是對的。
  • 專訪曹保平 |《狗十三》最打動我的是真實
    《光榮的憤怒》8.0,《李米的猜想》7.8,《狗十三》8.4,《烈日灼心》8.0,《追兇者也》7.7。如果你注意看,會發現在《李米的猜想》和《烈日灼心》之間,還夾在著一部並非犯罪類型的作品《狗十三》,而這部電影也拿下了目前為止曹保平作品最高分。作為曹導最後一部膠片電影,雖然《狗十三》看上去像是一部青春片,但卻比犯罪片更加揪心和驚心動魄,以至於不少人含淚看完。
  • 狗十三結局彩蛋是什麼意思 狗十三上映時間劇情介紹
    據悉電影《狗十三》將於2018年12月7日上映,其實該片五年前就已經製作完成了,而由於一些原因遲遲沒有公映,所以很多網友對於這部片子的到來還是十分期待。近日《狗十三》在北京舉辦了首映禮,主創團隊也都紛紛亮相與觀眾分享作品的感悟,首映禮現場,導演的眾多好友也來到了現場支持,為影片加油助陣。
  • 影評《狗十三》
    《狗十三》是導演曹保平的一部關於青春題材的作品。同影片中的少女李玩的坎坷經歷一樣,這部電影在被禁了五年後才在2018年正式上映。該片講述了13歲的少女李玩,由於父母離異,與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正處於青春期的她渴望得到家人的了解、陪伴和愛。在「要聽話」的中國式教育裡,李玩在掙扎與妥協的過程中也完成了屬於她的「成人禮」。
  • 《狗十三》狗,和十三歲的女孩 這就是一個簡單的故事
    關於影評《狗十三》片名就簡練生動的將兩個主人公擺在觀眾面前:狗,和十三歲的女孩。這就是一個簡單的故事。初讀「狗十三」這幾個字,那种放浪不羈和憤世嫉俗的意味便在唇齒間氤氳不散,頗有些罵髒字的意思。為什麼有這個意思呢?因為中國的語言博大精深。
  • 《狗十三》的背後,是萬千「張雪迎」式的中國女孩
    昨天,曹保平執導的青春片《狗十三》終於上映。為什麼斯文要用「終於」呢?2013年就製作完成的《狗十三》,首次亮相還是在五年前的釜山電影節。李玩,十三歲,父母離異,和爺爺奶奶生活。爸爸再婚後,李玩有了弟弟,家人怕她不開心,於是送了她一條狗。從抗拒到接受,李玩給狗取名「愛因斯坦」,就在她們感情越來越深厚的時候,狗被爺爺不小心弄丟了。
  • 狗十三:張雪迎被「寵壞」,姐姐偽善,爸爸真讓人心疼!
    狗十三:張雪迎被「寵壞」,姐姐偽善,爸爸真讓人心疼!說起《狗十三》也已經上映十天了,這部被禁了五年的電影,終於釘錘上映,然而這種社會題材的電影從來都不會過時!《狗十三》因被認為揭露了太多社會殘酷現實而被禁播五年,但導演卻說是在「等待更適合的市場環境,現在的觀眾對內容的需求更強烈,更有消化的耐力」。不得不說,這部電影確實揭露了很多黑暗殘酷的東西,但是它卻是現在大多數人都需要看的電影,因為它反映的不僅僅是一個小女孩的成長,它映射的是一種社會風氣。電影《狗十三》主要講主角李玩的成長曆程。
  • 《狗十三》:最不懂事的華語青春片
    消失了五年,《狗十三》終於得見天日。             《狗十三》,或許是大陸青春片裡唯一一部,聚焦這套隱蔽卻又運行不怠的規訓體制的電影。故事的主角,是一名十三歲的女孩。而故事的起因,則關於一隻狗。在成人社會裡,他們都不過是物品。
  • 《狗十三》:致我們狗臉的歲月
    《狗十三》不論是上溯三十年,還是往後十年再映,都會是我們所經歷的這個時代裡,最具維度的現實主義電影之一。按照創作時序,《狗十三》其實是曹保平的第三部電影,在《烈日灼心》《追兇者也》之前,《光榮的憤怒》《李米的猜想》之後,是時的曹保平還沒太多商業資源的幹擾,無數獎項加身的《李米的猜想》反倒讓他沉著,故這一次的鏡頭語言更加樸素,個體的表達顯得鋒芒而銳利,對現實的洞悉也更具維度。
  • 狗十三 點擊閱讀原文在線觀看
    一點點把你認為美好的東西撕碎給你看。這就是我們曾經所經歷的青春,《狗十三》裡面有我們成長道路上的親切和孤獨感。這種孤獨感,來自長輩對孩子的漠視和壓制。《狗十三》,也是這樣,表面看:狗是愛因斯坦,十三,是李玩的年齡。連著看,片名更加淺顯,狗,十三歲了。
  • 《狗十三》:一個稱職的父親和懂事女兒的被動成長史,狗十三影評
    2018年12月14日由曹保平導演,張雪迎、果靖霖主要的電影《狗十三》即將全國公映。我於12月9日參加了《狗十三》的提前點映及主創人員見面會。這是一部代入感極強的影片,莫名的壓抑從始至終。一位是稱職的父親,一個是懂事的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