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竹春秋」 著名作曲家、指揮家關乃忠

2021-02-22 中國音樂人


「與身體貼得越近的樂器,越有表現力」


——專訪著名作曲家、指揮家關乃忠

2013年著名作曲家、指揮家關乃忠的二胡協奏曲作品音樂會——《穿越時空的交響》在國家大劇院音樂廳演出,由著名二胡演奏家宋飛獨奏。這場音樂會選的曲子很有意味,除了開篇熱場膾炙人口的《豐年祭》以外,還有三部二胡協奏曲,一部是第三二胡協奏曲《詩魂》(三個樂章),此曲屬世界首演,關乃忠創作完成之後,壓著7年沒有演出。一部是第四二胡協奏曲《愛恨情仇》(四個樂章),寫了最令他怦然心動的女人蔡文姬,還有一部是第二二胡協奏曲《追夢京華》的第四樂章《除夕》,表達他對故鄉北京的思念。

  迄今為止,關乃忠一共為二胡寫了五部大型協奏曲,據他說,是因為二胡是個非常具有表現力的樂器,他有個很沒有「道理」的理論:與演奏者的身體貼得越近的樂器,就越有表現力。記者以為,或許是因為二胡的表達更複雜、更深沉,如同關乃忠的人生故事一樣,有戲劇性、五味雜陳。


民族管弦樂《豐年祭》 

作曲&指揮:關乃忠 

演奏:華夏民族樂團演奏


記者:您1961年從中央音樂學院畢業時應該是包畢業分配的吧,您畢業之後分到哪兒了?

關乃忠:當時填報志願,有很多人喜歡留校教書,待遇也好,可以賺很多錢。但那時候我非常不喜歡教書,填報志願我就寫了一條,服從分配,絕不教書。當時正好趕上東方歌舞團初建,我分到了那兒任駐團作曲家、樂隊指揮。去東方歌舞團有兩個好處,一個是經常出國演出,那個年代能出國的人並不多。第二,就是幾乎每周三都可以去中南海,見到領導人的機會比較多。這是好處,壞處是,它名字叫歌舞團,但實際上,大部分是舞蹈,樂隊也不大,我是西洋樂出身,從小接觸的都是正規的管弦樂隊,這個20人的樂隊實在有點不太過癮。

而且樂隊還要經常趕任務,會臨時通知趕緊寫一個東西,比如幾內亞總統要來,要招待。所以,很少有機會寫點個人的東西。說實在話那個時候覺得幹這個很無聊。因為覺得無聊也就沒什麼收穫了。

記者:這種壓力也是很鍛鍊人的,雖然是完成任務式的。

關乃忠:其實後來我發覺這一生好多的能力都是那個時候訓練出來的。很多人都說,關乃忠寫東西特別快,比如我的第一二胡協奏曲,一共寫了十來天。還有人說,關乃忠對民樂隊特別熟悉,凡是他寫的曲子沒有民樂隊演奏不出來的或者是演奏出來不好聽的;關乃忠寫的東西節奏感覺很好,變化很豐富。其實這幾樣都是東方歌舞團的經歷得來的。第一因為我們經常趕任務,必須寫得快,否則就完不成任務。第二,一共就一個20人的樂隊,又得讓它出好聽的聲音,就要想盡辦法,讓每一件樂器都能發揮其最大的長處。所以我對民族樂隊熟悉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的。第三,我寫東西的節奏相對豐富,這個特點的形成有兩個條件。一個是,那個年代除了我們團,幾乎沒有人能接觸到世界各國各民族的音樂,我們團的條件是得天獨厚的,這也是任務。一定要聽各種各樣的,別人都不許聽的,所謂反動的東西,甚至被看作是資產階級的東西。另外一個條件,我們每天都面對的是舞蹈演員,一閉上眼睛,就可以想出來,我這個節奏,舞蹈演員會怎麼跳。所以,這些方面的長處都與我在東方歌舞團的經歷有關係。這一時期我寫了一些作品,比如《上埃及舞曲》《腳鈴舞》《你,古巴》等。


關乃忠《管弦絲竹知多少》


記者:香港中樂團(成立於1977年)首任音樂總監吳大江於1985年離任之後,您是第二任總監,當時受聘到香港中樂團順利嗎?

關乃忠:做總監上任第一天,樂團的主管部門召開記者會宣布我正式上任。記者招待會結束之後,就在我走出會場的時候,場外站著一位當時香港非常著名的作曲家,當著大家的面,指著我說:「看阿燦(這是當時香港人對內地人的稱呼,貶義)來了,阿燦當總監了。」所以沒有那麼順利的事。

記者:您的一部很著名的交響組曲《拉薩行》是不是就因為這件事較勁寫的?據說這部作品先後三度獲得香港作曲及作詞家協會頒發的年度「最廣泛演出古典樂曲」獎,促成了您作曲、指揮生涯的飛躍。

關乃忠:是的。所以回過頭看,「阿燦事件」也成就了一件好事。當時那位作曲家就講,你們這些內地阿燦,懂得什麼是音樂嗎?懂得什麼是現代音樂嗎?我一賭氣,我寫給你看!《拉薩行》全曲包括《布達拉宮》《雅魯藏布江》《天葬》《打鬼》四個樂章。之所以設計了《天葬》就是想告訴他們,你們那些所謂現代音樂,我會,你們不會的我也會。但是我要為內容找到一個適合的載體,我不是亂現代派,我是「現代派」得有道理,我的無調性,我的堆音色,都是在《天葬》這個載體上展示的,順理成章。第一樂章是非常古典樂派的,第四樂章又是非常民族樂派的感覺。我就是要告訴他們,我們內地學音樂的不是白學的,我們什麼都會。所以遭遇這些逆境,如果你能正確地對待它,其實是一種財富。

  後來我離開香港。1990年移居臺灣,在高雄市國樂團任指揮。這一時期的主要作品除了《拉薩行》外,還有第三鋼琴協奏曲《英雄》、第四鋼琴協奏曲《十面埋伏》等,民樂中還有《豐年祭》《月圓花燈夜》《管弦絲竹知多少》等。在樂曲配器上進行了比較多的嘗試,運用了多種打擊樂器,包括串鈴、木片琴、鐘琴、梆子、拍板、木魚、鑼、排鼓等等。還運用了一些不常見的演奏技法,如以弓拉奏古箏、吊鈸,以及定音鼓的滑音,大量運用拉弦的顫弓和顫音等等,使音樂聽上去更加神秘。


關乃忠《第三二胡協奏曲第三樂章-酒》演奏:宋飛

記者:後來是什麼樣的機緣,使您去勃拉姆斯的故居搞創作?

關乃忠:當年結束古琴、琴歌與中樂團的大型交響詩《琴詠春秋》維也納的演出,我們一行踏上了歐洲巡演的旅程,一路途經薩爾斯堡、慕尼黑等地,最後一站到漢堡,也就是被譽為德國音樂史上有重大影響的古典作曲家、19世紀浪漫主義音樂時期的「復古」者勃拉姆斯的出生地。

我們在漢堡演出的劇場是勃拉姆斯第一交響樂首演的地方,那天演出很成功。慶功晚宴上,勃拉姆斯協會的人找到我,邀請我去勃拉姆斯的故居免費住一個月,我可以在那兒用勃拉姆斯彈過的鋼琴和他用過的書房和書桌搞創作,機會很難得。

記者:在勃拉姆斯的故居生活帶給您哪些靈感?

關乃忠:我一直認為真正能代表中國精神和中國脊梁的是文人或者說是「仕」的這個階層。一直想寫這個主題,於是我寫《詩魂》,寫一種詩人的氣質和詩人的精神,這裡面也許有屈原、蘇軾、李白等的影子。我當時住在勃拉姆斯的故居裡,他家陽臺上有一張照片,是勃拉姆斯和約翰·施特勞斯兩人站在陽臺上照的。他們是非常非常好的朋友,經常一起四手聯彈,作為音樂家的約翰·施特勞斯有一首圓舞曲,名字叫《歌、女人與酒》。我想如果是一個詩人呢?那就是,詩、女人和酒了。於是就構成了《詩魂》的三個樂章。

在我看來詩人是有很多矛盾和衝突的。第一樂章寫了詩人的倔強、狂暴、狂妄,有性格缺陷也有人生抱負。第二樂章寫女人,我用了變奏曲,開始是非常簡單的主題,從一首古琴曲《子夜吳歌》來的。後來做了各種變奏,就像一個女人經歷了各種各樣的生活,從單純到浮華甚至墮落,到最後這個女人發現,自己所追求的一切全是空的,於是又回到了最前面的主題。當然也可以說是各種不同女人形象的展現,仁者見仁。但這是一個詩人生命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很多詩都是因女人而起。

這首曲子壓了7年沒有演。她是我非常珍愛的一部作品,也是我認為寫得最好的作品之一,我不想讓她在一個隨便的場合下演出。

記者:您為二胡寫了這麼多作品,是不是偏愛它?

關乃忠:不能說我偏愛二胡。二胡在所有的民族樂器當中,是發展得最好的一件樂器,這包含了很多人的功勞。或許它的普及量不如古箏,但是古箏在創作層次上與二胡還有差距。我在東方歌舞團、香港、臺灣都做的是民族樂隊的音樂總監。我曾經發誓要給每一件民族樂器寫一個30分鐘的協奏曲,不過所有的樂器都有了,唯獨揚琴沒有。因為這個樂器至今還存在很多缺點。我有一個很沒道理的理論:一個樂器之所以會有表現力,一定是和演奏者的身體有非常緊密的關係。比如說很有表現力的二胡,手握著,貼在身上,會和身體有些交流,笛子是通過演奏者的氣息出聲的,嘴緊貼著笛身。但是,揚琴是拿著兩根鍵子來敲打,在控制音色和表情上就會有一些困難。琵琶也是在中國樂器當中發展不錯的了,但是琵琶的背板是硬木的,特別厚,就把人的身體和樂器分開了,所以也會有一些距離感。或許別人聽起來這說法很荒謬,但是我依舊堅持。這個樂器一定要成為你身體的一部分,才能表達你想要表達的東西,並不是比誰拉得快,誰彈得快。

我給民族樂隊寫的第一個協奏曲就是二胡協奏曲。從那之後,就再也沒有停下來,這件樂器的確有她的表現力,而且我還在第四、第五二胡協奏曲中,又改了二胡的定弦,擴展了它的表現力。二胡沒有更多的所謂的遺產,不像琵琶曲子、古琴曲子都有上千年的歷史,所以二胡也就沒那麼多思想束縛,也比較能夠接受作曲家為這個樂器做的推進。如果只有作曲家努力,演奏家不願意演也是不行的。所以我非常感謝這些二胡人,感謝他們給我的回饋,讓我覺得我的努力是有回報的。

來源:《中國藝術報》作者:丁 薇

相關焦點

  • 古琴的前世與今生:喬珊琴韻 ——訪著名作曲/指揮家關乃忠先生、古琴演奏家喬珊女士
    請您駐足、靜聽……——音樂製作人、著名藝術家鄭濟民先生文 | 蕙妧長按並識別二維碼在線收聽《琴詠春秋》之《詠梅》古琴的前世與今生:喬珊琴韻——訪著名作曲/指揮家關乃忠先生、古琴演奏家喬珊女士在這次的音樂會中,除了傳統古琴曲目《流水》、《離騷》、《廣陵散》之外,還將與交響樂團一起演奏兩首古琴新作品
  • 我國著名音樂家孫志誠老師、孫鉞老師;臺灣著名指揮家、作曲家劉文祥老師來團指導,榮幸聘請劉文祥老師為我團「特邀指揮」
    我國著名音樂家孫志誠老師、孫鉞老師;臺灣著名指揮家、作曲家劉文祥老師來團指導,榮幸聘請劉文祥老師為我團「特邀指揮」
  • 波蘭著名作曲家、指揮家克裡斯託夫·潘德列茨基去世
    當地時間3月29日上午,波蘭著名當代古典音樂作曲家、指揮家克裡斯託夫·潘德列茨基(Krzysztof Penderecki)因病在克拉科夫去世,享年86歲。據波蘭媒體報導,此消息已被其家人證實。
  • 作曲家指揮家甘霖老師,我們的良師摯友
    也許是緣分,在眾多的合唱團中,著名的作曲家指揮家甘霖老師有選擇的走進了我們合唱團
  • 作曲家布列茲為何成為了一位指揮家?
    作曲家只能開創他自己,變成滄海一粟。 仍有一些現代作曲家竭力想去開創流派,但我覺得還沒有誰開創成功。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作曲家、指揮家皮埃爾·布列茲是最後一個做這種努力的人。他想把十二音體系的無調性音樂變成一個創作標準,但努力了幾十年,這種音樂並沒有成為他所想像的烏託邦,也未變成像莫扎特、貝多芬那樣被千百萬人認知和接受的經典音樂形式。
  • 第十屆中央音樂學院·北京國際室內樂音樂節閉幕式音樂會精彩節目——關乃忠:第一二胡協奏曲
    本期為大家推送第十屆中央音樂學院·北京國際室內樂音樂節閉幕式音樂會的精彩節目:關乃忠作品《第一二胡協奏曲》。
  • 絲竹春秋 | 大師風採 春華秋實
    作曲家,國家一級作曲。上海民族樂團終身藝術顧問,蘇州民族管弦樂團藝術顧問,歷任上海民族樂團團長、藝術總監,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副會長,中國音樂家協會理事、民族音樂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榮譽會長。享受中國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
  • ​揚琴協奏曲《天山戀歌》關乃忠作曲,揚琴:溫雁荻 指揮:溫育良
    中國著名指揮家和作曲家。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1979年移居香港,1986年至1990年為香港中樂團第二任音樂總監,1990年移居臺灣擔任高雄市國樂團指揮,直到1994年。1994年初移居加拿大。2006年受聘於中國音樂學院,任中國音樂學院華夏民族樂團指揮。
  • 著名作曲家王黎光出任中國音樂學院院長
    11月12日,著名作曲家王黎光出任中國音樂學院院長。    中國音樂學院是一所新中國成立後,在第一代國家領導人親切關懷下建設起來的集音樂理論及藝術創作全學科的高等學府,凝聚了一大批中國音樂大師級教師隊伍並培養了一屆又一屆的優秀指揮家、作曲家、演奏家、歌唱家。尤為突出的是在民族聲樂教學及實踐等方面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教學體系,目前活躍在中國樂壇的民族唱法歌唱家幾乎都畢業於該校。
  • 中國電影交響樂團衡水獻藝 著名指揮家範燾登臺
    中國電影交響樂團衡水獻藝 著名指揮家範燾登臺 當晚,中國電影交響樂團為衡水觀眾奉上一場交響音樂的盛宴,著名指揮家範燾和著名音樂家吳正明均登臺獻藝。  為了傳承馬拉松精神,展示衡水新形象,由2013衡水湖國際馬拉松賽組委會、中國建設銀行衡水分行、衡水市政協書畫聯誼會、衡水日報社、衡水市文學藝術聯合會聯合於2013年9月11日至12月20日舉辦第二屆「建設銀行杯」「傳承馬拉松精神展示衡水新形象」徵文、攝影、書法、少兒繪畫大賽。
  • 臺灣著名作曲家盧亮輝作品南京首演
    臺灣著名青年指揮家黃光佑、青年二胡演奏家王瀅絜、青年嗩吶演奏家劉庭倩與集團民樂團攜手合作,演出臺灣著名作曲家盧亮輝代表作品音樂會,其中除《貴妃情》外,音樂會所有曲目均是首度與南京觀眾見面。  音樂會將以民樂合奏《生日慶典》作為開場,樂曲以《生日快樂歌》和貝多芬的《歡樂頌》作為主要元素,變奏衍生而來,氣勢恢宏,旋律歡快,充分體現出音樂語彙的多樣性,從排練現場看來,頗有令人耳目一新之感。
  • 訪著名作曲家葉國輝 | 讓世界「聽見中國」
    2018年,作曲家葉國輝的個人交響樂專輯在著名的英國倫敦阿比路錄音棚( Abbey Road Studios)錄音,英國著名指揮家Lee Reynolds
  • 帕布羅·卡薩爾斯,西班牙作曲家、指揮家
    他演奏的博凱裡尼的奏鳴曲,他與科爾託、蒂博合作的貝多芬、舒伯特與勃拉姆斯的三重奏,都是著名的歷史經典。1888年,才十二歲,他考入巴塞隆納的Escuela Municipal de Música,學習大提琴,音樂理論和鋼琴。他最重要的作品為於1936至1939期間灌錄的巴哈大提琴無伴奏組曲。作為作曲家,他主要創作宗教音樂和管弦樂。
  • 作曲家的中英文信息對照表
    奧託·尼古拉Otto Nicolai,1810-1849,德國作曲家、指揮家P尼科羅·帕格尼尼Niccolo  Paganini,1782-1840,偉大的義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音樂史上最傑出的演奏家之一。
  • 國際著名作曲家譚盾攜音樂巨製奏響蘭州
    國際著名作曲家譚盾攜音樂巨製奏響蘭州每日甘肅網蘭州12月24日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施秀萍 蘇家英)由國際著名作曲家、指揮家譚盾創作的音樂巨製《敦煌·慈悲頌》將於本月26日、27日晚在蘭州音樂廳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