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琴協奏曲《天山戀歌》關乃忠作曲,揚琴:溫雁荻 指揮:溫育良

2021-02-14 華音網

權威國樂資訊,關注華音網

此曲融合現代作曲手法,採用新疆塔吉克民歌創作而成。全曲共分為三段:引子——預示動機的散板,(1)行板——整個動機與主題的發展(2)小快板(3)熱情的快板——後兩段採用當地民歌。充分地描寫天山明媚的風風光、當地青年對愛情的憧憬及歌舞的表現。演奏上富技巧性及抒情性,節奏變化,以不同節奏交錯增加動力感,為近代揚琴協奏曲之難得佳作。

中國著名指揮家和作曲家。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1979年移居香港,1986年至1990年為香港中樂團第二任音樂總監,1990年移居臺灣擔任高雄市國樂團指揮,直到1994年。1994年初移居加拿大。2006年受聘於中國音樂學院,任中國音樂學院華夏民族樂團指揮。

早期作品:《第一鋼琴協奏曲》(1959)、《第一交響曲》(1961)等 到香港以後的作品(1986-1990):最初有中樂曲《洪湖隨想曲》(1980)、《喜迎春》(1981)、《雲南風情》(1982)、《豐年祭》(1983)、《天山戀歌》(1984)、第三鋼琴協奏曲《英雄》、《管弦絲竹知多少》、《拉薩行》(1985)等;

1986年3月起任香港中樂團第二任總監後的主要作品有:《花木蘭》序曲(1986)、古琴與樂隊《離騷》、《白石道人詞意組曲》(1987)、《第一笛子協奏曲》、《第一二胡協奏曲》(1988),為中樂團與管風琴而作的《第二交響曲》、《第一打擊樂協奏曲》(1989)、大提琴協奏曲《路》(1990)等。 

任高雄市國樂指揮期間的作品主要有(1990-1994):雙千斤板胡協奏曲《山地印象》,中樂《臺灣風情》(1991)、嗩吶協奏曲《花木蘭》(1992)、大合唱《高雄之戀》(1994)等。1994年移居加拿大之後的作品主要有:《小提琴協奏曲》(1994)、《第三交響曲》(中樂,1995)、中樂充曲《普天樂》及《第二大提琴協奏曲》(1997)等。

相關焦點

  • 【揚琴圈】震撼的32分鐘|張朝《第一揚琴協奏曲》,揚琴:王玉珏,指揮:彭家鵬,協奏:蘇州民族管弦樂團
    張朝的代表作品有弦樂四重奏《圖騰》,鋼琴曲《皮黃》《滇南山謠三首》《中國之夢》,鋼琴協奏曲《哀牢狂想》,二胡協奏曲《太陽祭》,柳琴協奏曲《青銅樂舞》,琵琶協奏曲《天地歌》,《第一揚琴協奏曲【盤古】》,大型民族管弦樂套曲《七彩之和》,舞劇《草原記憶》,音樂劇《我的烏蘭牧騎》,歌劇《芥子園》,合唱《春天來了》,大型森林舞臺劇《邊城》,影視音樂《狃花女》《寶蓮燈》《東方朔》《鳳求凰》《四十九日祭》等。
  • 「絲竹春秋」 著名作曲家、指揮家關乃忠
    這場音樂會選的曲子很有意味,除了開篇熱場膾炙人口的《豐年祭》以外,還有三部二胡協奏曲,一部是第三二胡協奏曲《詩魂》(三個樂章),此曲屬世界首演,關乃忠創作完成之後,壓著7年沒有演出。一部是第四二胡協奏曲《愛恨情仇》(四個樂章),寫了最令他怦然心動的女人蔡文姬,還有一部是第二二胡協奏曲《追夢京華》的第四樂章《除夕》,表達他對故鄉北京的思念。
  • 獨家實況:揚琴協奏曲《一捧光陰》首演,第十五屆世界揚琴大會閉幕式音樂會現場
    2019年10月30日,於合肥大劇院·歌劇廳上演的閉幕式音樂會,由所有參會國的優秀揚琴演奏家代表進行演出。不同國家和民族的揚琴藝術家匯聚一堂,盡顯各國揚琴藝術魅力,呈現出多元化的世界揚琴音樂文化。閉幕式音樂會上,著名指揮家葉聰,青年揚琴演奏家吳璜璜,攜手安徽交響樂團,共同完成揚琴協奏曲《一捧光陰》首演。
  • 第十屆中央音樂學院·北京國際室內樂音樂節閉幕式音樂會精彩節目——關乃忠:第一二胡協奏曲
    本期為大家推送第十屆中央音樂學院·北京國際室內樂音樂節閉幕式音樂會的精彩節目:關乃忠作品《第一二胡協奏曲》。
  • 西北師大教授發明「超級揚琴」,協奏曲一琴搞定!
    新甘肅客戶端蘭州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李欣瑤)這幾天,一條視頻推送被很多人轉載,視頻中的演奏者用一臺類似揚琴,但又沒有琴弦的樂器演奏了一曲《黃河協奏曲》。留言中,很多網友在感嘆樂器音色渾厚的同時,也為這是一件什麼樂器發起了討論。
  • 民族管弦樂《拉薩行》第一、二樂章,關迺忠作曲 臺北市立國樂團演奏
    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1979年移居香港,1986年至1990年為香港中樂團第二任音樂總監,1990年移居臺灣擔任高雄市國樂團指揮,直到1994年。1994年初移居加拿大。2006年受聘於中國音樂學院,任中國音樂學院華夏民族樂團指揮。
  • 古琴的前世與今生:喬珊琴韻 ——訪著名作曲/指揮家關乃忠先生、古琴演奏家喬珊女士
    古琴的前世與今生:喬珊琴韻——訪著名作曲/指揮家關乃忠先生、古琴演奏家喬珊女士在這次的音樂會中,除了傳統古琴曲目《流水》、《離騷》、《廣陵散》之外,還將與交響樂團一起演奏兩首古琴新作品還有一首是交響樂《離騷》,這首曲子最早是1988年關乃忠先生寫給李祥霆先生的。雖然與古曲同名、但是是協奏曲形式的新作品。它完全迥異於傳統的古琴曲,也不是古曲改編或是移植,它的主題來自於古琴,但是音樂的內容和語言都是新的。音樂創作手法基本是西洋交響樂曲式的寫法,沿用了傳統的曲式、和聲,卻和古琴原本一般性的表現不一樣。
  • 【揚琴圈】精選揚琴文論研讀——繼承・借鑑・創新——鄭寶恆教授的大揚琴藝術
    承前是指繼承了傳統小揚琴的民族特色和藝術個性,啟後是指大揚琴的音列規律(橫五、大直、小拐)、活動山口和腳踏止音器這三項改革成果,為後來的多種改革揚琴所採用:如1959年北京民族樂器廠研製的變音揚琴和1971年研製的401型快速轉調揚琴:1970年廣州民族樂器廠研製的紅旗十二平均律揚琴:1981年上海民族樂器廠研製的敦牌81型揚琴等。
  • 【首發】笙與室內樂《雲韶》作曲:盧耀波 笙:聶雲雷
    建議佩戴耳機欣賞《雲韶》作曲:盧耀波  配器:孔志軒笙:聶雲雷  笛簫:王華  中阮:邸揚  揚琴:林詩妍大提琴:張乃文  打擊樂:李拙文目前他主持和參與了五個國家藝術基金項目,獲得了十餘個作曲獎項,如2018年波蘭Witold Szalonek國際作曲大賽二等獎、2017年「中樂無疆界」香港國際中樂作曲大賽「最佳獨奏與樂隊作品獎」「最佳配器獎」「優秀青年作曲家獎」、2016年第33屆上海之春音樂節「原創作品獎」、2015年新加坡國際華樂作曲大賽三獎等。
  • 【視頻】民族管弦樂《龍躍東方》(作曲 劉長遠;指揮 陳澄雄)
    該版本是2012年5月5日在臺北中山堂中正廳的音樂會,臺灣著名指揮家陳澄雄擔任指揮,臺北市立國樂團演奏。劉長遠是我國當代著名作曲家,中央音樂學院作曲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央音樂學院附中作曲學科主任,在近些年的嚴肅音樂創作中頗有成就,博得專家同行們的廣泛好評。先後畢業於天津音樂學院(本科生)、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研究生)、莫斯科柴柯夫斯基國立音樂學院作曲系(藝術大師)。
  • ...作曲:李博禪 指揮:黃光佑 演奏:張雅迪 協奏:臺北簪纓國樂團
    作曲:李博禪指揮:黃光佑琵琶:張雅迪鋼琴:李博禪協奏:臺北簪纓國樂團地點:臺北國家音樂廳「欲說還休,欲道天涼好個秋」作品由琵琶演奏家張雅迪委約創作於李博禪生於北京,2004年以第一名考入中央音樂學院附中作曲專業後均以第一名保送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本科及碩士研究生,師從郭文景、劉長遠、葉小綱教授,學生期間曾獲全國寶鋼教育獎特等獎、研究生國家獎學金及央音全部專業獎學金並任中央音樂學院研究生會主席。2018年成為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首位籤約作曲家。2019年作為高層次引進人才任教於上海音樂學院作曲系。
  • 普列特涅夫 | 鋼琴+指揮+作曲+精通七國語言=全才音樂家
    ·普列特涅夫(Mikhail Vasilievich Pletnev),1957年4月14日生於前蘇聯阿甘折。他們錄製的柴科夫斯基全套交響曲與《曼弗雷德交響曲》,以一種全新的、更深入的詮釋,而成為新的經典。普列特涅夫除了自己的鋼琴演奏事業外,經常指揮RNO或其它樂團,他本身也是位才華洋溢的作曲家。自2006年末起,他暫停鋼琴獨奏生涯,表示日後重心將放在指揮與作曲上。
  • 【揚琴公社】《角鯊》揚琴版丨一首作品告訴你,節奏應該怎麼玩!侯健健揚琴專場音樂會!
    同年8月獲第二屆中國揚琴藝術節暨全國揚琴邀請賽專業少年B組銀獎。        2014年9月,於中國音樂學院附中成功舉辦了中國音樂學院50周年校慶系列音樂會————侯健健「韶樂如歌」揚琴專場音樂會,獲得圓滿成功,得到各位老師們的一致好評。    10月獲由文化部舉辦的文華院校獎——第五屆全國青少年民族器樂演奏比賽揚琴獨奏少年組優秀獎。
  • 箜篌與樂隊《伎樂天》王丹紅作曲,吳琳箜篌演奏,劉江濱指揮 新竹青年國樂團協奏
    隨著她的成名作民族管弦樂《雲山雁邈》問世,先後又有《弦上秧歌》、揚琴協奏曲《狂想曲》、古箏協奏曲《如是》、室內樂作品《動感彈撥》、《翡翠》等作品成為了當今民樂創作最具影響力的經典之作;受國家交響樂團委約先後完成了交響合唱《魂系山河之硝煙如虹》、《中國夢隨想》、舞劇《1935之舞》、歌舞劇《雲上太陽》、電影《柳如是》等音樂的創作,顯示了她駕馭各種體裁的創作功力。
  • 布勞威爾80歲的回顧 | 作曲 編曲 指揮 建議
    關於作曲Brouwer在20多歲的時候就開始在紐約的茱莉亞音樂學院和康乃狄克州首府城市哈特福德的哈特音樂學院(Hartt College of Music)進行正式的作曲學習。他撰寫了大量的吉他獨奏作品,以及為吉他寫的室內和管弦樂作品。還包括吉他二重奏、吉他四重奏,以及鋼琴三重奏,弦樂四重奏和電影作。
  • 琵琶協奏曲《晚秋》作曲:李博禪 指揮:黃光佑 演奏:張雅迪 協奏:臺北簪纓國樂團
    以敏銳細微的情感詮釋出令人驚嘆的動人音符,精準的指揮手法清晰的掌握中國音樂特性與風格,被樂界譽為優秀指揮家,常受邀於各樂團擔任客席指揮。畢業於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中國文化大學中國音樂系。指揮曾受美國Dr.Donald Potnoy教授(University of SouthCarolina)、新加坡華樂團音樂總監葉聰、著名指揮家蘇文慶、陳如祁、邵恩、顧寶文、於興義等老師指導。美國著名指揮家 D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