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這裡是一塊閒置地,雜草叢生,現在建了公園,環境好了很多。」勒流街道龍眼村村民呂玉嬌口中的公園,是今年10月完工的龍眼體育公園。公園十分開闊,羽毛球場、桌球場、兒童活動區、休閒健身區等功能場地一應俱全。呂玉嬌告訴記者,早上5點多就有人來公園跑步,晚上更加熱鬧,很多村民出來散步。
與呂玉嬌一樣,談及村裡的變化,很多村民脫口而出「環境越來越好了」。伴隨村改的推進,龍眼村人居環境的提升看得見、摸得著。舊廠房拆除了,原址上正建起一棟棟現代化工業廠房;龍文化展館、公園建設、入村景觀提升等工程陸續完工,「龍文化村」建設步伐明顯加快。
「點睛」村改之舟,賦能鄉村振興。借力村改,龍眼村緊緊圍繞省級非遺「龍眼點睛習俗」,謀劃打造「龍文化村」,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的美麗文明鄉村。
改得快集體收益實打實
龍眼村位于勒良路與鳳翔路交會處,村內一湧環繞、三丘臥立、八橋古韻、十景生輝,處處散發著千年古村古樸而又清新的水鄉韻味。優美的環境、聞名遠近的省級非遺「龍眼點睛習俗」等文旅資源,一直吸引著區內外遊客到龍眼村一探究竟。
然而,破舊低矮、環境髒亂差的村級工業園區,不僅影響著龍眼村的村容村貌,也與古韻水鄉的氛圍格格不入。龍眼工業區開發建設於上世紀90年代初,大部分廠房建築以鋅鐵棚為主,小五金、汽車配件、紙品、紡織等產業五花八門,安全隱患、環境汙染問題日益凸顯。
建設中的順德 (勒流) 智慧家居產業園一期 (集龍產業園)。
適逢順德區推進村級工業園升級改造,龍眼村緊抓機會、順勢而為。龍眼工業區改造項目總面積689畝,劃分成A、B、C、D、E、F六個區,採取掛帳收儲、企業自改、復綠復墾等多模式相結合,分期分批推進改造。龍眼工業區改造項目納入勒流街道重點建設的新發展理念超千畝主題產業園「順德(勒流)智慧家居產業園」建設範圍,未來將以智能家電、智能控制為主導產業,聚焦智慧家居等新興業態。
改造方案獲得了龍眼全體股東的大力支持。2019年8月18日,龍眼工業區一期(A區)升級改造實施方案以全體股東97.3%的同意率順利通過表決,10月24日項目正式開拆;12月29日,龍眼工業區二期(C、D、E區)改造實施方案以全體股東95.6%的同意率通過表決。
龍眼工業區一期項目地塊面積約175.24畝,通過掛帳收儲模式出讓。今年7月13日,該地塊由廣東集龍產業園有限公司成功摘得。4日後,順德(勒流)智慧家居產業園一期(集龍產業園)正式動工,跑出了順德村改「加速度」。
當前,集龍產業園項目建設如火如荼。項目工程施工方中建一局集團第三建築有限公司項目技術總工陳紅賓介紹,集龍產業園項目建設分兩期推進,一期工程包括一棟八層高的辦公大樓和兩棟六層樓高的商品廠房,預計年底可以全部封頂。同時,二期工程正在加緊規劃設計,集龍產業園招商中心也即將對外開放。
隨著一期項目的快速推進,龍眼股東收穫了實實在在的村改紅利,每股35350元的股份分紅。未來,集龍產業園項目建設完成後,龍眼村集體將獲得4.3萬平方米配建物業(3.5萬平方米商品廠房+0.8萬平方米生活服務類工業配建),預計可以為龍眼股份社帶來每年877.2萬元的收益,股東每股每年收益增加1589元。
與此同時,勒流街道在12月初召開了項目招商推介會,對外推介龍眼工業區二期項目等多個項目。根據二期改造方案,改造後,龍眼股份社將獲得2.8萬平方米配建物業,每年每股分紅將增加1217.6元。
記者算了一筆「經濟帳」,一期和二期地塊總面積為384.3畝,改造後預計每年能為股東帶來每股近3000元的分紅,相當於龍眼股份社全年魚塘租金收入產生的分紅,效益十分明顯。
目前,龍眼工業區二期項目處於企業協調清退階段,B區企業自改項目也計劃開展方案表決工作。前段時間,呂能輝在村(社區)黨組織換屆選舉中當選龍眼村黨委書記,他表示,新一屆黨委班子將繼續緊抓村改工作,加快推進村改項目落地,為龍眼村帶來新產業、新環境、新面貌。
創未來打造「龍文化村」
村級工業園改造就像一根扁擔,一頭挑著高質量發展,一頭挑著鄉村振興。在區、街道各級政府的支持下,龍眼村緊緊圍繞省級非遺「龍眼點睛習俗」,謀劃打造「龍文化村」,將「龍文化村」規劃打造與龍眼工業園區改造有機結合,服務產業升級,推動鄉村振興。
龍眼村緊緊圍繞省級非遺「龍眼點睛習俗」,謀劃打造 「龍文化村」。
今年,勒流街道和龍眼村圍繞「龍眼點睛習俗」核心文化資源,通過挖掘和梳理龍眼村歷史文化、豐富龍文化內涵、開展文旅產業規劃等多層面聯動,統籌推進龍眼村「龍文化村」建設,以此推動非遺文化的傳承,推動文化振興、鄉村振興。
龍眼村村民參觀「龍文化展館」。
7月17日,在順德(勒流)智慧家居產業園一期(集龍產業園)正式動工當日,龍眼村龍文化展館正式揭幕,開門迎客。龍文化展館的落成,有力推動了龍眼村「龍文化村」建設,也為促進龍文化在順德這片土地上更好地傳承和發展搭建了新的載體。
此外,龍眼太尉廟提升改造工程、環村湧疏浚工程、入村景觀牆的建設陸續完工,環村湧景觀提升工程、龍眼村文旅項目規劃等工作也在有序推進著。「龍文化村」的建設步伐明顯加快。
如今,遊客來到龍眼村,已經能夠循著一條較為明確的觀光路線遊覽龍眼,感受「龍化大地千年古村」的生態美、人文美以及濃厚的龍文化氣息。從龍眼市場公交站下車,沿著龍眼體育公園、龍眼溼地公園往村裡走,沿途感受舒適宜人的人居環境;繼續深入,到村史館了解龍眼村的歷史,再到附近的老人活動中心「德康園」看看龍眼村長者們多姿多彩的晚年生活;探尋龍文化的朋友們,可以到點睛臺、太尉廟、龍文化展館走一走;最後在龍眼村享受一頓美味的私房菜。
龍眼村老人活動中心「德康園」開設長者手工製作 班,長者與義工一起製作馬賽克筆筒。
市民遊客能感受到的美好,龍眼村民體會更深。因為丈夫左腿行動不便,今年8月開始,梁順芬陪伴丈夫到德康園做理療。慢慢的,即使沒有理療服務的日子,夫妻倆也會來德康園走走,後來乾脆在德康園愛心飯堂吃午飯和晚飯。在這裡,不僅有5元一頓的長者愛心餐,還有門球、籃球、桌球等運動場地,以及畫畫、手工製作等活動,梁順芬笑著說:「長這麼大,最高興就是現在,有吃有玩,還認識了很多新朋友。」
在呂能輝看來,村改不僅能大大提升集體經濟收入,還能進一步提升農村人居環境,為龍眼村的振興發展帶來人才和機遇。他認為,汙染企業被環保企業所取代,村裡的空氣、環境會越來越好,同時新興產業的進駐,能夠帶來就業機會,把人才留在村裡。久而久之,村裡的商業經營氛圍、文化活動氛圍會愈加活躍。
村改促進產業振興,從而帶動鄉村的全面振興。呂能輝表示,未來的龍眼村,應該是一個產城人文融合發展的地方,適宜居住、工作和遊玩,讓村民感到幸福、讓企業員工有休閒空間、讓遊客乘興而來盡興而歸。接下來,龍眼村將抓緊推動「龍文化村」整體概念方案的進一步落地,同步推進文化挖掘、硬體提升和文旅產業規劃等工作,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的美麗文明鄉村。
故事
做好宣傳溝通工作
業主籤下清退協議
在龍眼工業區一期項目推進階段,定居加拿大的潘順根接到一個來自順德勒流的電話,得知龍眼要進行村級工業園改造,徵求業主清退廠房的意見。「村改是什麼?」心裡存疑的他,在電話中與村改幹部數次溝通後,約定時間回國面談。詳細了解清楚後,潘順根籤下廠房清退協議,以實際行動支持勒流村改工作。
這是龍眼工業區升級改造項目推進過程中令人感動的一幕。除了業主的大力支持,龍眼村民也是村改的「擁躉」,龍眼工業區一期、二期改造實施方案均以高投票率、高同意率表決通過。
感人舉動和漂亮數據的背後,有著龍眼村改鐵軍的責任與擔當。
龍眼村內溼地公園。
為了給村民講清說透村改,龍眼村改鐵軍主動學習、學懂弄通,在宣傳過程中抓住村改政策解讀和改造方案宣傳兩個關鍵,重點闡述村改前後的對比,巧用全面、詳細、清晰的數據來說明村改帶給集體、股東的收益,爭取更多的股東支持。
同時,不斷拓寬宣傳途徑,召開村務監督委員會、議事協商委員會會議徵集意見;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通過黨員向村民傳達相關政策和方案;按組分批召開股東戶代表會議,解讀村改政策、宣傳改造方案的同時,設置互動環節,讓股東戶代表了解得更加清楚深入。
通過廣泛宣傳和入戶解說,村民、企業主對村改的認識實現了從「要我改」到「我要改」的轉變。
龍眼村內順龍橋小景。
記者手記
村改下一站
龍眼新發展
龍眼村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宜人的人居環境。每隔一段時間造訪龍眼村,都會有新的發現。村改,為龍眼村帶來了什麼?
村改,為股東帶來了分紅,為村集體帶來了可以生錢的物業,也即將為龍眼帶來嶄新的現代化工業廠房,以及智慧家居等新興產業。對於股東而言,分紅就是實打實的收益,或錦上添花,或雪中送炭。對於龍眼村而言,村改是促進產業振興,從而帶動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的一根扁擔。
緊抓機遇,大步向前。村改也像是長途行進中珍貴的「加油站」,龍眼村抓住機會,為鄉村振興的列車蓄滿了油,充滿力量奔向前方,帶著新的發展抵達下一個補給站。
文/珠江商報記者陳培儀
圖/珠江商報記者林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