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臺銘「血洗」董事會,2018向哪裡走?

2021-02-15 蘇商會

一份郭臺銘都點頭認可的關鍵外資報告,將鴻海定位成「明日世界的整合者」;並將目標價上調為200元(新臺幣,下同),市值上看臺幣3.5兆元。

這意味著,鴻海將跨出電子代工產業,靠人工智慧、服務、通路打造下一波大成長。這和日本軟銀孫正義看到的300年大趨勢幾乎一樣。

顯然,郭臺銘已經預見孫正義眼中的未來世界,鴻海的明日帝國藍圖,也將從現在開始,全面展開!

早在2017年6月16日,一份厚達226頁,由澳商麥格理證券出具的鴻海外資報告正式出爐;分析師張博凱在報告中指出,「鴻海正經歷一場根本性的變革」,鴻海將從一家手機組裝廠(Phone Assembler),升級為明日世界的整合者(Integrator)

更重要的是,他將鴻海的目標價從150元上調到200元,如果他的看法成真,鴻海的市值將從現在2兆元臺幣的規模,衝上3.5兆元!

換句話說,鴻海正展開一場華麗變身。當外界把鴻海看做是一頭年營收4兆的代工大象,已達成長趨緩的「天花板」,張博凱卻認為,鴻海新一波營收與獲利的成長正要開始。當鴻海董事長郭臺銘開始揮舞指揮棒,當大象開始跳舞,明日世界將因此改變。

鴻海大象要開始跳舞了

張博凱的預測有其論述,但更重要的是,他認為鴻海的角色已經出現根本性的改變。「全球EMS(電子專業製造服務)代工之王,已經滿足不了鴻海的需求。」他在報告中指出,日漸縮小的消費性電子代工市場對鴻海來說已經不是一個大池塘,現在,這頭大象要向外走了!他認為,鴻海正積極向外跨到非消費性電子領域,像機器人、電動車、甚至醫療器材。



成功投資夏普,就像是替鴻海打開一扇門,讓這頭大象從代工領域釋放出來;現在,鴻海不但可能用夏普品牌,在電視和家電市場上和三星競爭,甚至可能一面攜手騰訊,取得消費者端的大數據,再結合自家的工業大數據、物流,在大陸新零售市場取得關鍵地位。去年,鴻海副總裁呂芳銘的一場演講,就透露鴻海正進行第三次轉型。


「鴻海上市的時候,是一家營收23億元的小廠」,2016年營收4.35兆元,成長近1900倍!鴻海的秘密是什麼?呂芳銘透露,就是靠不斷定義自己,適應新的大趨勢

一場關鍵的演講,畫出鴻海三次轉型藍圖


他打出投影片解釋,「鴻海創立時,是一家專做連接器和線纜的公司」,規模20億元上下,是一家典型的中小企業。但是,1996年,鴻海重新定義自己是一家「以機械為基礎的電子機械公司」,大量併購公司,從連接器的鴻海變成「機構件的鴻海」,營收衝上136億元。


2000年,鴻海再次重新定義自己,「要做科技的鴻海」,從機械公司變成系統公司,鴻海開始攻下PC、手機的世界冠軍。鴻海營收衝上三兆元高峰。


鴻海10年 ,郭董重新定位公司,「不只是科技的鴻海,變成科技服務的鴻海」。本刊調查,從鴻海的投資項目分析,鴻海在一二年,第一次投資夏普後,科技服務的布局正式浮上水面,去年,鴻海投資的網絡和服務公司,金額更大幅提高。


今年股東會上,郭臺銘說,開股東會「不是給股東幾張紙,是給股東看看,(鴻海)未來的產品是什麼」。


鴻海就首次在股東會辦起技術展示會,不只展出夏普最新的OLED電視,還展出鴻海用於自動化無人工廠的FOXBOX機器人,去年投資的中國大陸人工智慧服務FACE++,不用對焦就能拍照的光場相機,這些都是鴻海自己培養的產品和技術。



孫正義和郭臺銘都已經預見5G

鴻海的領導階層也變了,在一三年之前,鴻海董事多半由有戰功的大將出任,這個位置也常被視為接班人前哨站。今年,鴻海擺出的董事布局,每個人卻都負有各自的策略任務


股東會一開始,郭臺銘就鄭重介紹每一位董事出場,像臺大教授傅立成,「他是臺灣機械人工智慧,人工智慧的專家」,郭臺銘介紹時說,鴻海要把重要的自動化工作交給他;接著,是國光生技董事長詹啟賢,「他答應要幫助鴻海健康醫療事業」;另一位獨立董事,是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郭臺銘在電子科技大學信息門戶叫他「老師」,鴻海在人工智慧方面的投資,高度依賴李開復的建議。


董事成員分工肩負重要任務


非獨立董事則包括負責網絡通訊的鴻海副總裁呂芳銘,負責通路的鴻海副總裁陳振國,郭臺銘特別介紹:「他是負責我們大陸網絡營銷」。


人工智慧、機器人、生技醫療、網絡通訊和物聯網、通路服務,這五個領域正是鴻海接下來策略發展需要的關鍵資源。


鴻海未來要往哪裡去?郭臺銘回答,「我們要做一家智能製造和大數據公司!」


本刊整理郭臺銘的策略布局和談話,得到的結論是,郭臺銘正在布局一個比過去更龐大的科技版圖。


未來,鴻海可能會這樣影響你一天的生活。中午12點,你走在路上,你的實時通訊軟體突然傳來訊息,鴻海的人工智慧軟體,分析從你手機傳回的大數據,發現你用了五年的舊手機電池流量突然大增,溫度如果再提高,你的手機可能有損壞危險。


同一時間,人工智慧檢查這一款手機的設計發現,手機電池可能有設計上的問題,不但先要求工廠裡生產線的機器人停止生產,還通知設計部門,重新檢查手機電池的設計問題,降低未來的庫存損失。



鴻海跨出消費性電子代工的關鍵布局

你想換一個手機,上網一看,這時候傳統的電子商務平臺已經式微,被整合電子商務的製造商取代,電子商務產業再也沒有人討論要不要自建倉儲系統,因為製造商把彈性製造發揮到極致,所有產品都是隨需即造,再也沒有庫存。你選擇直接向夏普下單,選擇手機要刻上你的名字,還可以選擇手機的顏色與規格。


事實上,當鴻海人工智慧系統發現你手機可能損壞時,已經同時提醒你有幾款新型手機正在打折,同時計算離你最近的製造工廠的生產能力,如果你下單,晚上,鴻海旗下的準時達公司,就會送上剛出廠的手機,你按下購買鍵,選擇用鴻海的小額貸款支付貨款,人工智慧系統自動計算出適合你的費率,你按下同意鍵的那一刻,鴻海的無人工廠自動開始為你生產手機。


郭臺銘的明日世界

這時候,工廠裡大部分工作已經被機器人取代,鴻海開發出能像人一樣,擁有五根手指的機器人,能像人手一樣鎖緊手機螺絲


晚上六點,你收到新手機,還同時收到一起訂的永齡農場蔬果,準備洗手煮飯,突然覺得眼睛不太舒服,懶得上醫院,你就改用鴻海的AI (人工智慧)健檢服務,用手機拍幾張照片上傳後,AI自動判讀圖像後告訴你,你的眼睛可能感染結膜炎,自動幫你聯絡醫師掛號。


這是我們根據鴻海布局描繪的未來場景,但今年,郭臺銘在接受中國大陸中央電視臺訪問時,已經談到鴻海相關的布局規畫。


他透露,鴻海去年和騰訊密切合作,騰訊在微信成功後,下一步是要從每個人身邊的智能家電,搜集所有的大數據。「這些數據非常重要」,郭臺銘說,騰訊擁有的消費者大數據,包括可能你手機的用電狀況。這些資訊結合鴻海手上的工業大數據,將為鴻海供應鏈帶來巨大改變。



談到機器人, 郭臺銘透露,「目前鴻海在大陸有六萬部機器人,鴻海在中國有五座關燈工廠,主要用在加工用的刀具檢測;更自動判別刀具壽命,到刀具自動更換。」

他說,「人的一雙手雖然看來簡單,機器人做出這個手腕就要花很長的時間」;他也透露,鴻海花了很長時間,讓機器人模仿作業員的一雙手,「我們做一個機器人有五個手指頭,讓它開關起來讓它闔起來/鬆開來,我們就花了兩年的時間。」郭臺銘估計,再五年到十年就能用機器人實現組裝業的大量生產。


但提到電子商務,郭臺銘卻十分興奮地說,「我雙十一不買東西,因為他都是提早一個月生產,你往往很多東西是不新鮮的,對製造業是不健康的」,他話鋒一轉解釋,像 Walmart,是從B 2 C ,從供貨商買來商品,再賣給一般人,鴻海卻是Component (零組件)到Consumer (消費者),從源頭開始就能控制整合物流過程。



「馬雲幾年前講的,將來沒有電子商務。」 郭臺銘說,馬雲因此談新零售,當消費端大數據和製造端的大數據接在一起,新電商與製造業結合後,可能會再次出現去中間化,商品全是客制化實時生產,再掀起通路的大變革。


如果把注意力拉回現在,改變也已經開始。今年鴻海股東會裡,郭臺銘最常提起的關鍵字就是AI、工智慧和大數據,將是串起鴻海包山包海的各種硬體裝置的關鍵。

一位分析師觀察,「今年,我們所有人都被ABC影響!」他說,A就是指包括人工智慧在內的算法(Algorism),像AlphaGo靠的就是創新的AI算法,才打敗人類棋王柯潔;B則是指大數據(Big Data) ;C則是指雲端(cloud)。這些全是處理信息的技術。


「整場股東會,我最認同郭臺銘講的一句話是,三到五年內,科技業一定會有天翻地覆的改變。一位外資研究部門主管觀察,5G和AI的商機正在醞釀,這也正是為什麼,郭臺銘再三強調,「不要為了短利,失去了未來新的一個戰局,新的一個產業革命的開始。」


布局一:AI與大數據串起鴻海包山包海的硬體裝置


在郭臺銘的未來世界藍圖裡,AI可以用來救人,「現在醫師看一張的片子,收四塊錢」,他說。電腦斷層掃描拍出來的重要影像,如果少了精確的解譲,就可能喪失一條人命。


鴻海就和nVIDIA合作,正用nVIDIA的 CPU (中央處理器)在臺大建立一個人工智慧的數據中心,能用人工智慧自動判讀醫學影像。找出哪裡可能有腫瘤,再交給醫師做判斷。


「現在在中國大陸,人工智慧的新創公司和新商業模式遍地開花」,一位資深研究員觀察。現在,連北京天壇公園的廁所,都被人工智慧」攻陷」,要拿公園發的免費衛生紙,得先通過臉部辨識偵測,機器會自動辨識遊客是否九分鐘內拿過衛生紙。


《新京報》報導,裝上新設備的廁所,每間消耗的衛生紙從二十卷降到四卷。


另一個案例是大陸的人工智慧品牌FACE++,去年鴻海就投資開發擁有FACE++品牌的曠視科技。



「鴻海最近在深圳龍華廠裡已開始用臉部辨識的人工智慧技術」,他分析,把人工智慧和安全監控系統結合,公司隨時能知道每個人在哪裡,再也沒有找不到人的問題,「龍華廠變成一個人工智慧的示範點」,這套系統背後,需要大量的伺服器、網絡通訊技術、智能監視器硬體,鴻海全都能提供,只要中國大陸任何一個省市政府想採購,鴻海就多了一筆大訂單。


布局二:機器人 建構百萬大軍


麥格理報告中的一個數字,就能看出機器人為鴻海帶來的改變,14年時,鴻海全球生產上的作業員(指直接人力)為七十四萬人,到16年4月,這個數字已降到五十四萬人。


相反的,從10年開始,鴻海在生產在線上開始導入機器人,報告中指出,現在鴻海在生產在線上的機器人總數已達六萬臺,鴻海不但因此提高獲利,還能升級彈性製造。報告中指出,鴻海的終極目標是百萬機器人大軍,現在只是剛剛開始。


麥格理報告中也指出,鴻海正在全球重新布局製造基地,未來,大陸仍是鴻海最重要的製造基地,鴻海把最新的OLED (有機發光二極體)面板製造放在中國大陸,在武漢為亞馬遜打造製造中心,但也計劃在印度設立手機製造基地,更和軟體銀行在印度投資太陽能事業, 挑戰全球發電成本最便宜的太陽能發電廠。在美國,除了投資面板廠,還計劃在美國生產電動車零組件、機器人和工業電腦。


布局三:品牌   挑戰三星霸主


郭臺銘的未來世界,另一路則從品牌出發。報告中指出,他調高鴻海本益比的原因之一,是因為鴻海手上承接虧損的夏普品牌後,短時間內就讓夏普業績再次出現成長,「鴻海有潛力成為品牌創造者」,他在報告中指出。


鴻海董事長郭臺銘(右)、軟體銀行創辦人孫正義(中)和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左)

都看好雲端、機器人和人工智慧帶來的新機會

夏普為何重要?10年時,鴻海內部對於要不要建立自有手機品脾,曾有過爭論,當時鴻海一面要爭取蘋果訂單,一面又要降低蘋果對公司的影響力,一面又要和三星競爭,還要和小米等新興大陸企業合作,鴻海如何解開難題。


郭臺銘的答案之一是整並夏普。從12年開始,鴻海開始積極布局投資夏普,成功入股夏普之後,鴻海一面取得最先進的IGZO (氧化銦鎵鋅)技術,還切入三星擅長的OLED面板技術,和三星進行關鍵決戰。


有了夏普的技術,鴻海也有更多資源和蘋果談判,蘋果的OLED面板新訂單,鴻海也有機會分食。


另一方面,夏普過去遍布全球的品脾和通路,加上在冰箱等家電上的多年耕耘,才有機會在家電和物聯網領域和三星對決。因此,一接下夏普主導權,鴻海就宣布調高對三星大尺寸屏幕的售價,鞏固夏普在大尺寸電視的主導權,這個領域,正是三星的獲利金雞母之一。當夏普在電視、冰箱等各式家電都做出成績, 鴻海對三星的威脅將愈來愈大。


就在6月23日鴻海召開股東會前一天,軟體銀行股東會才在東京落幕。郭臺銘在鴻海股東會上大談人工智慧,卻和日本軟體銀行創辦人孫正義看到的三百年大趨勢幾乎一模一樣。兩個人都看到,人工智慧、機器人、5G構建的新世界即將出現。


郭臺銘和孫正義各有策略,鴻海競標東芝半導體部門,日本媒體詢問孫正義的意見,他只淡淡的說,軟體銀行不會直接投資,但「有關係密切的夥伴要做」


但擅長軟體和投資的軟體銀行,和擅長硬體的鴻海,合作的次數愈來愈多,過去的一年,郭臺銘不但在內部會議中,經常提到孫正義,今年還投資186億元臺幣,入股軟銀的創投基金,鴻海還在中國大陸設立ARM (安謀)技術研發中心。


今年股東會,鴻海罕見不發股票股利,郭臺銘再三強調,大戰局就在眼前,研發費用「絕對不可以減少」,他已經看到孫正義眼中的未來世界,郭臺銘手上的硬體大軍,更有機會讓人工智慧無所不在。今年開始,鴻海的明日帝國藍圖,將全面展開!

來源 | 製造業電商

推薦閱讀:(點擊下方藍字)

 

重磅頭條:2018蘇商領袖年會 / "系統思維"報告會 / 大健康產業峰會 / 2017世界智能製造大會 / WIMS名城會 / 十九大報告 / 2017(第五屆)蘇商大會 / 蘇商產融家指數報告 / 江浙特色小鎮論壇 / 雲南遊學 / 省委書記李強講話 / 江蘇發展大會 / 宿遷市長王天琦講話 / 第二屆金茉莉 

蘇商講壇:沙鋼沈文榮 / 紅豆周海江 / 遠東蔣錫培 / 著名經濟學家樊綱 / 對話牟其中 / 亞洲知識管理協會院士陸德 / 工信部原部長李毅中 / 著名經濟學家郎鹹平 / 南京大學教授錢志新 / 知名財經評論員葉檀 / 三胞楊懷珍 / 康得新徐曙 / 格力董明珠 / 亨通崔根良 / 徐工王民 / 揚子江船業任元林 / 揚子江藥業徐鏡人 / 大亞陳曉龍 / 康得新鍾玉 / 波司登高德康 / 南京大學範從來 / 南京金箔江寶全 / 菲尼克斯顧建黨   

一學六會: 走進隆力奇集團 / 宿遷企業家蘇南名企行 / 走進揚子江藥業 / 走進徐工集團 / 走進中南集團 / 走進淮海控股集團 / 走進愛康集團 / 走進銀寶控股 / 問道常盛集團 / 問道蘇州津津長發集團 / 走進吳通控股集團 / 走進江蘇文鳳集團 / 走進江蘇如鋼 / 走進江蘇三潤集團 

 

相關焦點

  • 郭臺銘「血洗」董事會,2018年向哪裡走?
    當鴻海董事長郭臺銘開始揮舞指揮棒,當大象開始跳舞,明日世界將因此改變。張博凱的預測有其論述,但更重要的是,他認為鴻海的角色已經出現根本性的改變。「全球EMS(電子專業製造服務)代工之王,已經滿足不了鴻海的需求。」他在報告中指出,日漸縮小的消費性電子代工市場對鴻海來說已經不是一個大池塘,現在,這頭大象要向外走了!
  • 郭臺銘「血洗」董事會 發動史上最大變革
    郭臺銘這次發動的鴻海歷史上第三次大轉型是一次根本性的大變革,聚焦ABC(人工智慧+大數據+雲世界)。2016年以前鴻海的董事會幾乎清一色是內部高管,如今為了強勢轉型對董事會進行了大換血:由7人董事會改為9人董事會,除5名內部高管外董事外,還有1名外部董事即高盛亞太區前副董事長宋學仁,3名獨立董事分別為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國光生技董事長詹啟賢、臺灣機器人專家暨臺大資訊工程學系特聘教授傅立成。
  • 郭臺銘「血洗」董事會發動史上最大變革決戰未來5年!
    郭臺銘這次發動的鴻海歷史上第三次大轉型是一次根本性的大變革,聚焦ABC(人工智慧+大數據+雲世界)。2016年以前鴻海的董事會幾乎清一色是內部高管,如今為了強勢轉型對董事會進行了大換血:由7人董事會改為9人董事會,除5名內部高管外董事外,還有1名外部董事即高盛亞太區前副董事長宋學仁,3名獨立董事分別為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國光生技董事長詹啟賢、臺灣機器人專家暨臺大資訊工程學系特聘教授傅立成。
  • 郭臺銘「血洗」董事會,發動史上最大變革
    他在報告中指出,日漸縮小的消費性電子代工市場對鴻海來說已經不是一個大池塘,現在,這頭大象要向外走了!他認為,鴻海正積極向外跨到非消費性電子領域,像機器人、電動車、甚至醫療器材。非獨立董事則包括負責網絡通訊的鴻海副總裁呂芳銘,負責通路的鴻海副總裁陳振國,郭臺銘特別介紹:「他是負責我們大陸網絡營銷」。人工智慧、機器人、生技醫療、網絡通訊和物聯網、通路服務,這五個領域正是鴻海接下來策略發展需要的關鍵資源。鴻海未來要往哪裡去?郭臺銘回答,「我們要做一家智能製造和大數據公司!」
  • 分享 | 郭臺銘「血洗」董事會,發動史上最大變革
    他在報告中指出,日漸縮小的消費性電子代工市場對鴻海來說已經不是一個大池塘,現在,這頭大象要向外走了!他認為,鴻海正積極向外跨到非消費性電子領域,像機器人、電動車、甚至醫療器材。非獨立董事則包括負責網絡通訊的鴻海副總裁呂芳銘,負責通路的鴻海副總裁陳振國,郭臺銘特別介紹:「他是負責我們大陸網絡營銷」。人工智慧、機器人、生技醫療、網絡通訊和物聯網、通路服務,這五個領域正是鴻海接下來策略發展需要的關鍵資源。鴻海未來要往哪裡去?郭臺銘回答,「我們要做一家智能製造和大數據公司!」
  • 【CEO視野】郭臺銘「血洗」董事會,發動史上最大變革
    他在報告中指出,日漸縮小的消費性電子代工市場對鴻海來說已經不是一個大池塘,現在,這頭大象要向外走了!他認為,鴻海正積極向外跨到非消費性電子領域,像機器人、電動車、甚至醫療器材。非獨立董事則包括負責網絡通訊的鴻海副總裁呂芳銘,負責通路的鴻海副總裁陳振國,郭臺銘特別介紹:「他是負責我們大陸網絡營銷」。人工智慧、機器人、生技醫療、網絡通訊和物聯網、通路服務,這五個領域正是鴻海接下來策略發展需要的關鍵資源。鴻海未來要往哪裡去?
  • 「血洗」董事會 | 臺灣富豪郭臺銘發動鴻海集團史上最大變革
    當鴻海董事長郭臺銘開始揮舞指揮棒,當大象開始跳舞,明日世界將因此改變。張博凱的預測有其論述,但更重要的是,他認為鴻海的角色已經出現根本性的改變。「全球EMS(電子專業製造服務)代工之王,已經滿足不了鴻海的需求。」他在報告中指出,日漸縮小的消費性電子代工市場對鴻海來說已經不是一個大池塘,現在,這頭大象要向外走了!
  • 富士康2018年向哪裡走?
    當鴻海董事長郭臺銘開始揮舞指揮棒,當大象開始跳舞,明日世界將因此改變。張博凱的預測有其論述,但更重要的是,他認為鴻海的角色已經出現根本性的改變。「全球EMS(電子專業製造服務)代工之王,已經滿足不了鴻海的需求。」他在報告中指出,日漸縮小的消費性電子代工市場對鴻海來說已經不是一個大池塘,現在,這頭大象要向外走了!
  • 郭臺銘兩天決定是否參選2020年總統,新董事會出臺後退居鴻海二線
    美系外資法人日前報告指出,鴻海從去年第4季開始積極減少旗下事業群費用支出,預期今年上半年控制費用支出的效益會更加明顯,預期從2018年到2020年,鴻海旗下富智康(FIHMobileLimited)營業利益可增加新臺幣150億元,有助鴻海集團提升期間營益表現。報告分析,毛利重振、加上iPhone出貨穩健,將會帶動鴻海未來幾季的每股純益表現。
  • 晉商大佬郭臺銘重拳出擊,董事會首次大換血,欲撕蘋果代工標籤……
    2016年以前鴻海的董事會幾乎清一色是內部高管,如今為了強勢轉型對董事會進行了大換血:由7人董事會改為9人董事會,除5名內部高管外董事外,還有1名外部董事即高盛亞太區前副董事長宋學仁,3名獨立董事分別為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國光生技董事長詹啟賢、臺灣機器人專家暨臺大資訊工程學系特聘教授傅立成。
  • 郭臺銘正式退位!新董事長有何來頭?富士康今後怎麼走?
    來源:鴻海內部PPT在股東會前,循環播放著郭臺銘、黃秋蓮、呂芳銘、劉揚偉等高管的採訪視頻,背景音樂傷感中帶有悲壯的氣息。 郭臺銘回顧道:「一開始,我從什麼不懂的窮小子,學做工廠、學著開模具、學著管理,從工人開始一步步走過來,酸甜苦辣都經歷過。真是捨不得,但是不得不交棒,半夜常常會想到以前的景象。」
  • 誰是郭臺銘接班人? 原來,還是郭臺銘
    這代表,在下一屆鴻海董事會中,郭臺銘還是為自己準備了一把椅子,至於最後坐,還是不坐?郭臺銘可以自己決定。有部分人認為,這是不是代表郭臺銘參選臺灣地區領導人的意願有變?又或者,郭臺銘是不是擔心若貿然退出鴻海董事會可能會影響到鴻海運營發展?
  • 郭臺銘卸任鴻海董事長,富士康未來何去何從?
    6月21日,據臺灣媒體報導,鴻海集團召開股東大會,郭臺銘在股東大會上宣布,「我已決定要淡出鴻海,公司將交給委員會九人小組,各位股東放心,他們一定會做得比我更好。」同時,鴻海董事會選舉劉揚偉為新董事會主席,李傑為副主席。富士康方面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證實了此事,並稱之後將會發布聲明。
  • 郭臺銘等待下一個「郭臺銘」:鴻海接班人大猜想
    龐大的鴻海帝國,突然面臨一個臨時接班人的問題:郭臺銘之後,誰來繼承鴻海帝國的「鐵王座」?就董事長一職的人選,據此前臺灣地區媒體中央社的報導,在5月6日的「美國行返臺記者會」上,針對「是否由總財務長黃秋蓮擔任下一任董事長」這一問題,郭臺銘表示,他不希望媒體再猜測此事,公司將會在5月10日召開董事會,誰在新的董事會名單裡面,誰就有當董事長的機會。
  • 郭臺銘的接班人終於確定!
    對比來看,除了郭臺銘、呂芳銘、王國城,其餘董事席位都可能發生變化。這份候選人名單是在今天召開的董事會上決定的,不過郭臺銘並沒有到現場參會,而是為了政壇的事情在奔走,上午在接受採訪時,郭臺銘表示自己已經「淡出鴻海」。究竟誰會勝出還要等到今年6月21日,那將是郭臺銘最後一次以鴻海董事長身份主持股東大會,候選人名單也需要股東大會通過,屆時新董事長才會揭曉謎底。
  • 【熱點】郭臺銘的接班人終於確定!
    對比來看,除了郭臺銘、呂芳銘、王國城,其餘董事席位都可能發生變化。這份候選人名單是在今天召開的董事會上決定的,不過郭臺銘並沒有到現場參會,而是為了政壇的事情在奔走,上午在接受採訪時,郭臺銘表示自己已經「淡出鴻海」。究竟誰會勝出還要等到今年6月21日,那將是郭臺銘最後一次以鴻海董事長身份主持股東大會,候選人名單也需要股東大會通過,屆時新董事長才會揭曉謎底。
  • 晉商首富郭臺銘正式卸任董事長,120萬員工的富士康巨輪新舵手是他?
    ,並於董事會後正式退位。現在,無論是鴻海的命運,還是郭臺銘的跨界,都是相互綁定的,這種相互需要的關係沒有人比郭臺銘自己更加清楚了。郭臺銘跨界的基礎和背書,是一個轉型成功的鴻海。根據一位資深島內產業觀察家的認知,鴻海成長數十年來向由郭臺銘強人治司,十幾個次集團職業經理人賽馬爭先,在集團內爭取資源,在這個過程中郭臺銘並沒有刻意培養接班人。
  • 郭臺銘尋找「郭臺銘」
    其中「鴻海系」的龍頭鴻海精密,2018年營收約1546億美元,市值超過1萬億元人民幣,26家上市公司的總市值接近2萬億元人民幣,而2018年臺灣地區GDP總量為3.9萬億元人民幣,稱「鴻海系」佔據臺灣經濟的半壁江山毫不誇張。
  • 陸正耀血洗董事會:一場無意義的困獸之鬥|稜鏡
    按照上述投票結果,目前董事會僅剩6位成員,分別為郭謹一、曹文寶、Wai Yuen Chong(莊偉元)、Gang Wu(吳剛)、Ying Zeng和Jie Yang,全部是在瑞幸造假事件後加入的董事會。瑞幸前途未卜,股東卻開始對董事會席位的爭奪,很難不讓人聯想到仍未有定論的財務造假調查與責任承擔。
  • 爆冷接班,統兵百萬,郭臺銘為何等他四年?
    誰能接郭臺銘的班,這個問題外界關注已久,郭臺銘自己也一定是操心已久,但直到今年四月,郭臺銘突然「媽祖」託夢,這才真正變成了當務之急。儘管劉揚偉在郭臺銘口中常常是幹部學習的榜樣,而且位列鴻海「五虎將」,但外界基本沒把目光投向他。當時,不少聲音都認為,掌管財政大權的「錢媽」黃秋蓮非常有望幫忙過渡過渡,但最終「錢媽」連新一屆董事會名單都未進入,理由是:個人不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