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人間便利店》

2021-03-02 飛滬自動化

      周六是飛滬繼電器學院學習的美好時光,在這與您分享《人間便利店》 :一個人真正的強大,往往是從不合群開始。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感覺,好像不論怎麼生活,我們總是被束縛在大大小小的圈子中。

為了融入群體,我們拼命符合別人的期待,反而讓自己變得面目模糊。

就像顏如晶在《奇葩說》中所說:

「不合群只是表面上的孤獨,合群了才是內心的孤獨。」

其實,高質量的人生,往往是一支獨奏曲,摒棄外界的幹擾,聽從自己的內心,才能更加悅耳動人。

今天,為大家分享一本日本作家村田沙耶香的《人間便利店》

        這本書所講述的,正是一個大多數人眼中的「異類」,掙脫社會束縛,找到真實自我的故事。

個性古怪的古倉惠子,缺乏共情能力,在社會中屢屢受挫。

為了尋求安全感,她模仿別人的言行舉止,笨拙地進行社交,執著地在一家便利店兼職,過著自認為平凡普通的生活。

直到有一天,新同事白羽闖入了她的世界,打亂了她的生活節奏。

同時,也引發了她的思考,自己的人生真的很奇怪嗎?那麼該如何做一個正常人呢?

                      生而不同,並非原罪

      她天生缺失情感,感知不到正常人的喜怒哀樂,遇到問題時,總是直來直去地解決,給他人造成過很多傷害。然而,人人生而不同,太過在意他人的看法,費力迎合別人的喜好,最終只能失去原本完整的自我。

                       丟棄自我,迎合世界

       在與白羽短暫的接觸中,惠子逐漸發現,自己習以為常的生活背後,是人們沒有表現出來的歧視和嘲諷。取悅世界的結果,不過是泯然眾人。

      只有強大內心,擺脫平庸的束縛,才能擁有非比尋常的精彩。

      人生在世,我們很難忽略旁人的目光,完完全全地為自己而活。就像惠子的前半生,充斥著質疑和嘲笑的聲音,她差點因此改變人生軌跡,毀掉今後的幸福。幸好,她及時看清自己的內心,鼓起勇氣掙脫了社會的約束,按照自己的意願,活成了最想要的模樣。復旦教授陳果說:「我們大可以活成我們自己,活得更本色一點,更真實一點,這才是對自己的真誠與善待。」

      歲月不長,餘生短暫,與其委屈自己,強求他人,不如守得內心清明,活得通透自在。

      其實,人生不過是求仁得仁,價值不由他人評判,只由自己定義。

我們有追求偉大的權利,更有享受平凡的自由。

守住心中方寸之地,也許知音難覓,卻也自得其樂;也許平淡至極,卻能安閒舒適。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描繪出與眾不同的生命圖騰,就是真正的人生贏家。

願你我日夜風雨兼程,終能得償所願。

歡迎聯繫飛滬繼電器

商務熱線:13771057028 13771073768

渠道熱線:13771026138 13585079058 15951509516

技術熱線:13771035886

售後熱線:15951509513

地址:無錫市錢胡路勤新支路飛滬科技園

相關焦點

  • 人間便利店,便利店人間
    但到了《人間便利店》中,直到結尾,我都無法確定,這是一齣悲劇還是喜劇。《人間便利店》的日文標題是『コンビニ人間』,有趣的是,「人間」二字在日語中是「人類」的意思。而在中文版的翻譯中,並沒有被翻譯成「便利店人類」,而是將「人間」二字與中文的「人間」相呼應,組成這本書的標題。主人公古倉惠子是一個36歲還在做兼職的單身女性,在便利店兼職18年。
  • 《人間便利店》:人生苦短,你要快樂,不必「正常」
    ——《人間便利店》人到了一定年齡,不結婚,會被大眾判為異類。結了婚不生孩子,依舊會被投以質疑的眼神。這就是我們生活著的人間,人們似乎最擅長用自己的思想左右別人的人生。因而出現了一些人,為了讓自己與這世界「合群」,為了證明自己並非「異類」,在生活中,漸漸迷失自我,活成別人喜歡的樣子,令自己也煩惱無比。
  • 《人間便利店》:一個人真正的強大,往往從不合群開始
    今天,為大家分享一本日本作家村田沙耶香的《人間便利店》。這本書所講述的,正是一個大多數人眼中的「異類」,掙脫社會束縛,找到真實自我的故事。個性古怪的古倉惠子,缺乏共情能力,在社會中屢屢受挫。為了尋求安全感,她模仿別人的言行舉止,笨拙地進行社交,執著地在一家便利店兼職,過著自認為平凡普通的生活。
  • 便利店裡的失格人間
    對於惠子而言,便利店是經過漂白的空間,只有在這裡、成為便利店的店員,她才可以擺脫困擾。一樣的制服,一樣的禮儀訓練,變成惠子眼中「均為同種稱為『店員』的生活」。抹去性別、年齡、國籍等差異,每個人都依照便利店的工作導引被正常化。惠子沒用多久便掌握了稱為一名稱職店員的全部技巧,她覺得自己獲得了重生。「我化身為店員,稱為世界的齒輪,唯有這件事,讓我得以是一個正常人。」
  • 《人間便利店》:不是所有的魚都生活在同一片海洋
    小說《人間便利店》的主人公惠子就是一個邊緣人。從小她就似乎與同齡人有些格格不入。大學畢業後,她也不同於大多數人去就職,而是在一家便利店做兼職。這兼職一做就是十八年,三十六歲的她仍然沒有穩定的工作也沒有結婚。身邊很多人都覺得她活得太奇怪,還有一些人對她盤根問底。
  • 日本第155屆芥川獎獲獎作品 |《人間便利店》
    持續了18年便利店人生的她,面對形形色色的人,這種不變才能夠使自己安心。
  • 《便利店新星》數不清的便利店,道不盡的人間事。
    數不清的便利店,道不盡的人間事。這麼快就更新完了,好捨不得,但又可以開始期待這些演員的其他劇了。這部劇兩位主演我都比較熟悉。池昌旭是我從14年看治癒者的時候開始關注的他,他也是韓國演員裡我最喜歡的人,金裕貞妹妹的劇我也有看過,所以當這兩個人要合作的時候,我是非常期待的。同時,我也了解了一下這部劇是漫改劇,之前已經接觸過一些韓國的漫改劇,拍攝的都很成功,因此,對這部劇也就更加期待了。
  • 乾貨分享| 7-11/全家/羅森三大便利店品牌便利店設計借鑑
    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中國大陸陸陸續續引進了三大國際便利店巨頭——7-11,全家Family Mart,羅森。 二十年過去,三家連鎖便利店在大陸都經營得有聲有色,而它們先進的管理、經營方式也為內資便利店提供了發展的範本。
  • 快樂嘀嗒,來到一座城市先去便利店
    在一陣清脆的門鈴聲後,踏入了一家不大不小的便利店,這是多少人的生活日常。人們對快節奏的生活早已習以為常,也逐漸習慣有便利店的一聲聲問候,推開那扇門,走進的不只是一間小型商店,更是這座城市的小縮影,正如有人曾說過:「如果你想看人間百態,感世間溫情,就到便利店裡去。」
  • 擁有全家集便利店服務的城市 「孤獨」將不復存在
    《人間便利店》裡對便利店店員身份的女主人公是這樣描寫的:「一天開始了,這時世界方才甦醒。所有齒輪都開始旋轉的時間。而我就是不斷旋轉的齒輪之一。我成為了世界的一個零件,在早晨這個時間裡旋轉不停。」透過這段話,也讓我們了解到便利店真實的樣子。
  • 如何開超市便利店?開超市便利店需要準備些什麼?
    很多創業者對超市便利店總是趨之若鶩,加之新零售的發展,超市便利店線上線下一體化經營,更是加速超市便利店的發展,那麼作為新手,如何開一家超市便利店呢?需要準備些什麼呢?,選址很重要超市便利店,無非就是「便利」二字,所以我們選址儘量要選客流量大的地方,關於選址,有個順口溜「三角窗,佔兩面,開在『去路』更賺錢」,意思就是說,便利店最好開在路口的角處,這樣四個方向的顧客都能看得見便利店,「佔兩面」意思就是店鋪兩面都應該是玻璃窗,這樣利於來往顧客的關注,如果生活中,我們留意觀察的話,全家和喜士多都是這樣設計的,最後一句就是說
  • 便利贊便利店,為什麼現在的便利店都要賣關東煮?
    目前便利店品牌越來越多,大部分都會提供熱食售賣,熱食可謂是冬天裡溫暖肚子的好幫手,說起便利店裡的熱食,很多人都會異口同聲提到關東煮,反而好像很少看到專門賣關東煮的店,大家印象逐漸停留在便利店那一格格熱氣騰騰的各種肉丸,關於為什麼現在的便利店都會提供關東煮這個問題,也沒有太多人在意,沒有人去想是誰開啟了便利店關東煮的先河
  • 加盟羅森便利店,可行?不行? 便利店加盟
    但話又說回來,該便利店,平均每家日均經營額8000元,這誰來保證?!如果沒有這個前提,以上的數據均只是「數字」而已。嚴格來說,加盟有加盟的利,自己幹也有自己幹的好,具體情況只能具體對待。比如說,你對便利店根本不了解、你所在那個城市的消費者非常講究品牌等,加盟一定有好處。
  • 【便利店】臺灣便利店全球最密集 便利店為何這樣火?
    便利店正影響和改變著臺灣人的生活方式,它的發展也是臺灣經濟和社會幾十年變遷的寫照。賣點是便利不是便宜便利店的概念興起於上世紀20年代的美國,小型超市的經營模式取代傳統的雜貨店,開放的貨架、明亮的店面、全年不關門、食品和日用品一應俱全……這樣的小店立即得到附近居民的熱捧,連鎖的便利店產業應運而生。
  • 便利仔便利店,家門口的便利店總是一成不變
    都說便利店是孤獨城市裡的燈,為許許多多的上班族指引了方向。而我們看看大城市裡的便利店,與家門口的便利店,似乎是一個較為鮮明的對比。在便利店裡不僅能夠解決就餐,還能夠滿足充電、雨傘等個性化需求。但城市裡的便利店,商業氣味更重,相對比於鄰居的店,缺乏了些許「人情味」,歸根結底,「不是便利店變差了,而是自己長大了」。
  • 便利店裡, 摺疊著半個成都(深度長文)
    人間百態、都市鮮活都在這方不大不小的天地裡斑駁折射。對於一座城市而言,便利店到底是怎樣的一種存在?毫無疑問,便利店是城市化的隱喻。它的數量,在某種程度上就是一個地方城市化的指標高、經濟繁榮的標誌。當身處一座陌生的城市,還能讓我們感到親切與心安的,其中一條可能就是相同的便利店門鈴聲,和店員們「您好,下一位客人請上前」的問候。
  • 全家集便利店,一個像「家」一樣有溫度的便利店
    當這家充斥著人間煙火,生活氣息濃鬱的全家集便利店走進社區,用一站式、豐富多元化的商品服務,處處幫你分擔這生活的繁瑣事,滿足你對日常生活的所需,為你打造便利的品質生活。TA以這種方式,再次喚醒每個人心中對「家」的情懷,仿佛來到了這,就像回到了家一樣。
  • 日本便利店觀察(四):進化中的便利店
    加上羅森與全家,三家最大的便利店企業的店鋪總數佔全部便利店總數的53.2%,銷售額則達到了59.5%。而且,前十位便利店企業的銷售額總數佔了整體的85.1%。與此同時,雖然行業的整體發展逐漸逐年放緩,便利店的數量依然穩步增長,到2007達到了4萬2000家店鋪,2017年更是突破5萬5千家,開設新店鋪的可能性越來越小。
  • 上海便利店簡史
    她第一次接觸便利店是1992年讀初三的時候,去日本參加一個合唱團節的表演。 「在日本便利店裡,我第一次看到三得利烏龍茶,有迷你小罐的,也有瓶裝的,覺得特別好喝,包裝也很酷。」 最令她驚嘆的是,下雨的時候,便利店門口有白色透明的傘可以免費拿,過後只要還到同品牌的便利店就可以了。
  • 日本全家便利店被收購 便利店大國搖搖欲墜
    據CCFA發布的《2019中國城市便利店發展指數》顯示,上海、廣州、深圳等地便利店市場已趨於飽和,不僅面臨著開店成本與日俱增的挑戰,門店資源的稀缺性也在持續擠壓行業發展空間,開店難度不斷增加。  另一方面,較低的市場集中度意味著競爭激烈,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利潤率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