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急診科醫生到職業舞者:因為生命可貴,所以堅持熱愛

2020-12-19 騰訊網

阿克學了7年醫學,當了2年急診科醫生;從小自學街舞,堅持14年,拿了多次冠軍;他在冷靜和興奮的狀態中跳躍,在專業和愛好中抉擇。最後選擇辭職,成為了職業舞者。

張曉安導演作品《WAVE》

2018年5月之前,阿克拜爾江·阿不列孜每天都在醫學院的急診外科處於「備戰」狀態。如果說醫院是一個生與死較量的戰場,那麼急診科就是戰場上最激烈的前沿陣地。 急診外科跟其他科室不同,不僅有病房的工作,需要做急診的手術,還會有門診、搶救室和120的值班。阿克回憶起在醫學院工作的兩年,急診手術和搶救室最忙的時候基本都在晚上,生物鐘顛倒,精神高度緊張。 就算是回家,也要隨時做好被電話召喚回醫院的準備。生活一再被壓縮,「只有跳舞的時候我是快樂的。」

從小跳舞的阿克做得最好的事就是堅持,他會儘可能地做好一切。所以能忍受一次一次地重複練習,讓身體形成肌肉記憶,也能腳踏實地地完成自己的學業,努力成為讓病人覺得可靠的醫生。 在醫院工作的兩年中,他不斷地在冷靜和興奮的狀態中跳躍,在專業和愛好中抉擇,最終他還是為了熱愛的街舞辭去了醫生的工作。

在哈密出生長大的阿克,最早接觸舞蹈是在小學,他跟著姐姐一起看邁克·傑克遜的光碟,「那時候雖然小,但是確實被舞臺上的邁克震撼、感染到了。」小學六年級時的元旦晚會,班上同學在排練節目,本來就喜歡跳舞的阿克非常主動地申請加入了他們,「節目的反響還不錯,那段經歷還挺有意思。」 初中,他對舞蹈的熱愛從邁克·傑克遜延續到了韓流鼻祖H.O.T,他曾經為了翻跳《We are the future》練習了一個月,連服裝都盡力模仿,只為呈現一個完美的節目。這兩段經歷,阿克依舊清晰地記得細節,這是他最早的舞蹈啟發。

阿克正式接觸街舞是在高一,一直處於自學摸索狀態的他主動請教哈密的街舞舞者,但被否認了。「我就不服氣,他們也不願意教我。除了上課,其他時間都在聽音樂,對著教學視頻練動作。做夢都會夢見當天練不出來的東西,結果第二天練練就會了。」

對於街舞,他一直都特別主動,無論是對著視頻自學還是向其他舞者請教。大一時,阿克在山東大學交換,除了學習,他還積極地去當地的街舞工作室跳舞。「有錢的時候就去上課,沒錢就在一邊旁聽。」 阿克街舞工作室的夥伴馬文超跟他大學就認識了,「阿克在醫科學,我在農大,大學時候他會來農大找我們街舞社一幫跳舞的朋友一起玩,一起交流。」 阿克把醫學的嚴謹冷靜貫徹地很徹底,第一次見面根本看不出來是個跳POPPING的舞者。這一點在馬文超那裡也得到了印證,「他人比較隨和,平時很低調,跳舞的狀態就像換了個人。那種自信和認真的態度,特別有氣場。」

那個時候的阿克只想著跳舞,他還不知道熱愛會穿過時間,把夢想兌現。 大學時期,阿克一邊學習,一邊自己練習POPPING,一次參加DSP組織的職業街舞比賽時,入選八強。吐爾洪江非常看好他,主動邀請他到DSP跳舞。「我們那會兒跳街舞的都以去DSP工作室跳舞為榮,這麼有名氣的一位老師居然免費帶我,到現在我都非常感激他。」

阿克被很多人問過,9年的時間都在做一件事,放棄醫生這個工作會不會可惜。他卻表示如果他在年輕、有能力的時候不去嘗試,以後一定會後悔。

他非常平和地說,「我在當學生的時候努力學習,當醫生時認真對待每一個病患。起碼這9年的努力和付出都得到了我想要的回報。這個人生階段我順利度過了,就沒有任何遺憾了。」 但剛辭職的阿克內心依舊是忐忑的,總是下意識地在考慮無法成功的可能性。不過他轉念一想,「我連醫生都能做好,為什麼做不好我自己喜歡的事?」

對於醫生而言,生離死別是再常見不過的事,正是因為見過太多生死,他更堅信要堅持熱愛,「生命只有一次,要珍惜」是這9年教會他的事。 他也明確地說,儘管想跳舞,但真正辭職的底氣是妻子給他的。他顧慮自己追求夢想卻有可能拖累家庭,妻子卻希望阿克能做讓他快樂的事。 辭職兩年後,他已經是WAVE工作室昊元校區的負責人,雖然每天都需要處理大大小小的事情,但想跳就能跳舞的日常讓他十分滿足。「不管時間多久,只要能在舞室揮汗如雨,就特別舒服,特別開心,覺得一天真是充實了、滿足了。」

很多時候他都是從容又溫和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只有說到跳舞時,眉飛色舞,眼睛裡全是笑意。 最後,我問他除了跳舞之外,最快樂的事是什麼。他完全忍不住笑地跟我說「你可能會覺得酸?但我只要看到我妻子快樂,我也會非常快樂。」

#留言說說:你堅持最久的愛好是什麼?#

作者:羅嬌嬌

圖片:阿克、張曉安

編輯:羅嬌嬌

相關焦點

  • 一個急診科醫生的獨白:真正的成熟,是接納職業的不完美
    正如《真正的接納,就是愛上不完美的自己》所說,人生正是因為不完美,才顯得真實,只有善於接納自己,正視不足,才能迎來人生的真正蛻變。徐勝勇,北京協和醫院急診科的一名醫生,初見他時,是在急診科醫護人員吃工作餐的地方,吃完飯躺在旁邊的座椅上,乍看像個學生。
  • 急診科醫生何建一梅為何離婚 劉慧敏方志軍趙蕾之間發生什麼
    ­  由張嘉譯和王珞丹主演的電視劇《急診科醫生》正在熱播中,細心的網友發現《急診科醫生》竟然和早前白百何出演的《外科風雲》出奇的相似,加上王珞丹和白百何的長相相似,《急診科醫生》播出後更加受到網友的關注,而兩部劇也時常被拿來做比較。
  • 急診科醫生:醫院裡的「特種兵」
    他們幾乎每天都在跟死神「抗爭」,在快節奏的工作中,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在對患者醫療信息知曉極少的情況下,能迅速判斷病情實施救治,又時常默默忍受患者的不理解,他們就是被稱為醫生裡「特種兵」的急診科醫生。
  • 《急診科醫生》裡吳靚演技不錯,從手腳的動作能體會到生命的誕生
    近日,國產醫療劇《急診科醫生》正在各個平臺播放,劇中的演員的演技真心不錯啊。而最近27集中,飾演吳靚的演員的演技確實讓小編很震撼和感動啊。第27集講述的是江曉琪和何建一一起在隔離區為吳靚接生,吳靚平安生出一對龍田亮也退燒了。
  • 張嘉譯新劇《急診科醫生》致敬白衣天使
    大型醫療情感劇《急診科醫生》1月27日登陸廣東衛視,該劇由鄭曉龍、劉雪松執導,張嘉譯、王珞丹、江珊、柯藍等領銜主演,講述的是急診科醫生們在救治患者的過程中攜手克服種種困難,並實現自我救贖的故事。主演張嘉譯曾感慨:當演員比當醫生輕鬆太多。   導演鄭曉龍的作品一直以來都是高質量的保證,《甄嬛傳》《羋月傳》等均是高分劇。《急診科醫生》將視角對準了醫療行業,鄭曉龍表示這是他自己最喜歡的作品之一。
  • 《急診科醫生》預言冠狀病毒?醫療劇還任重道遠
    本身,國內醫生這個職業因為各種原因就沒有得到最為應有的尊重,這就間接導致了大家對這個行業沒有十分高昂的興致。褪去醫療行業的神秘感和醫生本身救人的神聖感,大家對於醫療劇的關注點最終還是落在了成群結隊的小鮮肉身上。那些收看醫療劇的,少見專業的醫生,因為他們的生活裡都被醫院和病人全部佔滿,那大部分的觀眾群體,還是平常看甜寵偶像都市愛情的年輕群體。
  • 尚潔:因為熱愛,所以堅持—新聞—科學網
    當輔導員是因為熱愛 2009年,在天津大學藥學院研究生畢業的她選擇了留在母校,成為一名大學輔導員。這在有些人看來,並不是最好的選擇,但是在尚潔心中卻是最理想的工作。「成為輔導員的最重要原因就是對這一職業由衷地熱愛和喜歡。」 從2009年到現在,尚潔作為輔導員已經工作了八年的時間。
  • 《急診科醫生》真的預言了冠狀病毒?醫療劇還任重道遠
    本身,國內醫生這個職業因為各種原因就沒有得到最為應有的尊重,這就間接導致了大家對這個行業沒有十分高昂的興致。褪去醫療行業的神秘感和醫生本身救人的神聖感,大家對於醫療劇的關注點最終還是落在了成群結隊的小鮮肉身上。那些收看醫療劇的,少見專業的醫生,因為他們的生活裡都被醫院和病人全部佔滿,那大部分的觀眾群體,還是平常看甜寵偶像都市愛情的年輕群體。
  • 急診科醫生什麼病都會看,是不是比專科醫生水平高?
    急診科醫生要求醫院的急診科全年24小時醫生和護士值班,無節假日。首要任務是穩定病情,拯救生命。一般面對的往往是那些重急症患者,一般都是120急救車拉過來例如,醉酒、夜間刀傷、打架等等。患者病情穩定後,會讓患者住院到相關科室深入治療,或者出院。當然,急診科醫生還有一個重要的職責,就是對患者進行分診。
  • 《急診科醫生》熱播 分集劇情介紹(1-40全集)
    >《急診科醫生》《急診科醫生》改編自點點的原創《人命關天》,由娟子擔綱編劇,講述了急診科主任醫生何建一與高學歷海歸醫生江曉琪從一開始的互相審視,到互相理解、漸生情愫,並攜手克服種種困難,救治患者,救贖自我的故事,描寫了醫護人員面對事業、家庭、愛情的選擇和擔當。
  • 這 4 位醫生,為何離開急診科?
    尤其難能可貴的是,他喜歡琢磨急診科裡的急救器械。急救器械是急診科裡的搶救利器。作為一個急救醫生,不把這些東東擺弄清楚,又怎能勝任急救工作?醫院沒有專門的器械技師,科裡的搶救器械出了問題,護士們弄不好的時候,都會習慣性地去喊阿文,經過阿文的雙手那麼一擺弄,差不多都能搞定。就在前幾天,救護車車載心電圖機壞了,出不來紙,直接影響到了急救使用。
  • 《ER》中國現實版:急診科醫生離職潮 急診科還能否留住喬治.克魯尼們?
    而新華醫院急診科常務副主任費愛華同樣面臨尷尬,急診科61個急救醫生編制,現在只有47個急救醫生。費愛華做過一個統計,7個急診醫生直接離開了醫院,有的出國,有的去了二級醫院甚至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另外14人到了醫院醫保辦等行政職能部門。幾年來走了三分之一。但是急救醫生的新鮮血液卻補充得太慢,新華醫院急診科作為急診醫生的規培基地之一,這兩年陸續留用了6個年輕的急救醫生。
  • 父親掛號見急診科醫生兒子 只為讓他歇會兒
    這也是我父親第一次看到我的工作狀態,只知道我很忙,所以他後來回去後都沒敢跟我媽說,怕我媽心疼。這個視頻出來後,我爸一直都沒有完整地看,他覺得每看一次都特別難過」。  醫院宣傳部門的同事聽說這件事後,精心製作了短短5分鐘的視頻,視頻當時就在同行中被熱傳。但遲騁想不到,時隔一年多了,這段視頻被更多不是醫生的人再次傳播。
  • 《街舞》搶人大戰王一博真誠戳動舞者!因為熱愛所以尊重,他值得
    王一博其實第一進衝進去耳朵房間就是楊凱的房間,他很明確知道自己要什麼,王一博除了言語上舞者的了解還有行動上的表示,那就是給了楊凱一根鞋帶,這對於普通人來說就是普通的鞋帶而已,但是楊凱說這對於bboy來說,這就是他們用來練習時用來綁在腰間的「保護神器」。因為用鞋帶做腰帶,就不會割傷自己。王一博是懂他們的心的,很明白他們每個舞者對應的舞種的需求。
  • 看完《急診科醫生》,我才知道現在居然流行「殭屍美容」!
    劇中,張嘉譯飾演的急診科主任醫師「何建一」有著自己的職業準則。在他看來,作為醫生的職責就是治病救人,不會被外界其他因素幹擾而左右自己的立場。劇集一開始,面對衝入急診科的精神病患者,何建一認為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應值得被挽救,也正因如此,間接導致孫萌被割喉而死。孫萌被精神病患者割喉的畫面,那個血液噴濺的效果處理,也特別逼真,看得人心裡發毛。
  • 那這部《急診科醫生》能打多少分?
    醫生這個職業本身是很嚴肅的,拍成電視劇的話,倘若劇情沒有那麼寫實,花裡胡哨的沒點內在,那真是要躺平任嘲了……所以醫療劇的陣容向來講究「穩」,得讓觀眾乍一眼看上去是部踏踏實實的電視劇,然後再深入劇情。從這一點看,《急診科醫生》行不行?答案是可以的。
  • 就是街舞 第三季》為舞者的熱愛我打滿分,為節目組,我扣一星,真的對不起舞者們的熱愛
    其實很早我就知道街舞這個節目,每年看必看的十部綜藝或者評分高的綜藝,一定會推薦街舞,但不得不說,哪怕我曾經下定無數次決心,準備去看的時候,總有我覺得更吸引我的東西,比如小說比如電視劇,所以我真就一直沒看。所以不比較過去,也拋開粉絲濾鏡以及飯圈的是是非非,我對於街舞這部綜藝的看法是,好看的。雖然我是衝著隊長去看的綜藝,但是我能感受到舞者選手們對於街舞的熱愛,純粹的極致的,我記住了很特別的幾個舞者。
  • 急診科醫生原著小說結局人命關天改編 電視劇全集劇情介紹
    各位吃瓜群眾看過的醫療劇應該不少,從美劇《實習醫生格雷》,《豪斯醫生》到日劇《白色巨塔》,《醫龍》再到國內的 《心術》,《外科風雲》……這些都是不錯的醫療劇,醫院黑幕+個人英雄+患者故事《急診科醫生》是翻版《外科風雲》。
  • 《舞者》三十而立,一身傷病;三次抑鬱,舞出生命,向熱愛致敬
    最近「創造2020」的姜貞羽也是因為舞蹈的傷病很崩潰,身體條件的原因讓她暫時離開舞臺,這對她來說是非常殘忍的事情。所以舞蹈演員能夠在一個機會到來之前,一直刻苦堅持是非常難的事情。懷才不遇會損傷自己的自信,會讓自己產生懷疑,究竟我的堅持是為了什麼?很喜歡金星老師對宋雨的解讀,她說宋雨這個年紀的疑惑與迷茫都是正常的,自我安慰都是因為熱愛,因為對舞蹈的執著。所以正如金星老師說的那樣,人不要去證明什麼,你自己喜歡、愛就夠了。
  • 《急診科醫生》領銜國產醫療劇「翻紅」
    《急診科醫生》再度翻紅了。另一面,奮戰在前線、搶奪每一線生機以生命庇佑生命的醫護人員,也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抖音快手上流傳著大量現場醫護人員視頻,騰訊愛奇藝等相繼開發了疫情專題,致敬抗疫前線的「最美逆行者」。#致敬疫情前線醫護人員#微博話題閱讀量超25億,#老婆你的病人交給我請放心#等也一次次牽動著大眾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