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 4 位醫生,為何離開急診科?

2021-02-12 丁香園

前段時間看《外科風雲》很不滿,覺得這部劇有歧視急診科的意思。

急診醫生怎麼了?急診醫生憑什麼低人一等啊?從我們急診科走出去的人,哪一個不是精兵強將?!

但是,我們急診科,卻在不斷地流失人才……

成長為 EICU 主任的阿文醫生

阿文長相清瘦,個子高高,有些像陸毅,但比陸毅瘦多了。我們最佩服阿文的動手能力,無論是院前,還是院內,護士們喊他過來幫忙,沒有不答應的時候。

尤其難能可貴的是,他喜歡琢磨急診科裡的急救器械。

急救器械是急診科裡的搶救利器。作為一個急救醫生,不把這些東東擺弄清楚,又怎能勝任急救工作?

醫院沒有專門的器械技師,科裡的搶救器械出了問題,護士們弄不好的時候,都會習慣性地去喊阿文,經過阿文的雙手那麼一擺弄,差不多都能搞定。

就在前幾天,救護車車載心電圖機壞了,出不來紙,直接影響到了急救使用。

報告給醫院藥械科,他們答應得倒很爽快,但就是不派人下來維修,既沒有廠家來人,也不見心電圖室的專家過來查看。

這個時候,護士們又開始懷念起阿文來。

可是,人家阿文跳槽到某醫院已經 10 多年了。

之後,又是到省裡又是到北京進修的,加上他的天分和自身的努力,現如今的阿文,進步那可是有目共睹的,近些年市裡的急診急救會議,都是阿文在主持、講課。

話說回來,如果阿文還是呆在這裡,進步肯定沒有這麼快。

二級醫院跟三級醫院的差距,接觸的病人,經手的診療和救治,從年輕醫生的成長,就可以看出一斑。

成為腦外科骨幹的「金泰勇」醫生

我們急診科有個個子不高,戴著眼鏡,長得像韓國影星「金泰勇」的醫生。

這位醫生最是小孩脾氣,都是醫生了,整天抱著手機看小說。表面上看他心不在焉,但他處理起事兒來,總是那麼不驚不乍,遊刃有餘。

比如說,出一趟車禍傷的 120 吧,車禍本身不大,除了車損,就是傷者的皮外傷,護士已經為傷者包紮了,可傷者和肇事車車主就是糾纏不清,拿不定主意,讓救護車和急救隊員在那陪著乾等,就是沒有結局。

「這要耗到什麼時候?」護士焦急地小聲對「金泰勇」醫生嘀咕。

「你們商量好了嗎?再不去醫院,我們就不等了!」不溫不燥的一句話,提醒了車禍的雙方,「我上醫院,我上醫院……」傷者這才同意,護士協助其上到救護車上,順順噹噹地把人接回了醫院。

要不是「金泰勇」醫生這一嗓子,別說急救隊員回站喝口水了,說不定還在事故現場的路上,被一大群人圍觀、議論,跟「看猴」似地眾目睽睽之下的煎熬吶。

但是,「金泰勇」醫生與急救護士們一起在急診科摸爬滾打了五年多,終是跳槽走了。後來到了一家三甲部隊醫院,進了腦外科,改行,現已經成長為腦外科的技術骨幹。

「金泰勇」醫生為什麼跳槽?

一言難盡。

在醫院的這幾年,雖說他是一個合格的醫生。但他卻沒有正式的編制,沒有醫保,尤為讓他生氣的是,他的主治醫生職稱考試。

前幾年,是不符合條件。後來,符合條件了,第一年,他跟人事科管事打過招呼後,挺放心的,一邊上班一邊複習,就等著人事科通知他報名參加考試了。可誰知,考試都過了,人家也沒通知他。最後問人事科的,人事科的驚訝地回答,看你不吭聲,以為你今年不想考了呢?

第二年,雖然記著了,網上報名了,可是卻錯過了繳費,還是沒考成。

第三年,總算是考過了,醫院卻總是一拖再拖的不聘。也不知道是為什麼?

直把一個年輕氣盛的小夥子,拖得沒脾氣。

還有醫保,醫院明明應該給醫務人員攆著催著辦理的,卻還要「通關費」打點,才能心想事成……總之,缺乏歸屬感,讓這個金泰勇下定決心,離開了這裡另謀高就。

真的是「高就」,現在的金泰勇,早已是那家醫院的腦外科「一把刀」,要還是待在這裡,進步?原地踏步!

熬夜班累成心律不齊的賀醫生

賀醫生心思縝密,思慮周全,這是他的優點,也是他的缺點。

由於夜班頻頻,上班休息不成,回家還要幫著家裡帶孩子(正是孩子小的那幾年),根本休息不過來。

神經比較大的醫生,這邊處理完一個急診病人,那邊,倒頭大睡,再有事,護士喊起來就是。不管睡眠質量了,反正要比賀醫生的班上的輕鬆。

賀醫生操心。

他從接診、開處方、取藥……各個環節,都會負責,病人這邊去收費室、藥房或檢查科室,他不睡,會等著病人,會一直等到患者的診療過程都結束。

所以,他活得很累。直至後來熬夜多了,累出病了,動不動老是感到心跳加速、心悸,而且,這病說上來就是一通狂跳,直把人驚出一頭冷汗!「穩心顆粒」、美託樂爾吃了一盒又一盒。

他有心調到內科病區去,又想出去進修,可醫院就是不重視。

再這樣拖下去,連命都要「擱」在這兒了,職業規劃上也是一塌糊塗。專業無建樹,職業無規劃,小命還要玩完!

賀醫生硬撐了 5 年,撐到他升了主治後,毅然請假,在家休息了半年多,最後跳槽。

現在的賀醫生,離開了自己「東家」後,在市裡另一家三甲醫院,安安穩穩的做他的內分泌科大夫,這顆心已有歸屬,再不漂泊不定,夜班也沒這麼勤了,不再那麼焦慮,從此,過上了一個專科醫生的穩定生活。

不再做醫生的阿狸醫生

阿狸醫生之前並不在急診科,他在別的科室,儘管也有夜班,但那些夜班,還可以睡覺,對身體的影響和損害不算太明顯。

後來,急診科缺人了,醫院一紙調令,把阿狸醫生調到了搶救急危重患者的重要場所——急診科。

剛開始他上的是一線,出 120,複雜多變的院前呼救現場,緊張激烈的救治環境,任務艱巨、責任重大,不到半年,體質較弱,還有些暈車的阿狸醫生就體力不支,面色越來越差。

後來,他實在受不了了,跟主任提出調科。

急診科也是實在拉不開栓,主任極力挽留,他勉強留下來了,值二線班,接診門急診傷患,依舊是 3 天一個夜班。

之後,阿狸醫生的夜班最「火」,前來就診的門急診病人猶如「走馬燈」。

他的班,一折騰就是一夜,即使有短暫的間歇,也是不斷的做「仰臥起坐」。就連跟他搭班的護士,都「嫌棄」他,不願意跟阿狸對班。主任為安撫大家情緒,同意給她們加了點「績效」。

阿狸還沒有成家,也沒買房,是在醫院附近「城中村」租的房,離醫院不遠。醫院一有啥事,主任甩一個電話,他就乖乖的過來了,開證明、加班……長此以往,阿狸的身體狀況越來越差。

心臟在敲警鐘,已經有了一段時間了,他在默默地吃穩心顆粒、倍他樂克,照例地熬著夜班,但是,服藥效果似乎並不理想。

尤為惡性刺激的是,他的班上不斷接診到突發心梗的危重患者,很多跟他的症狀類似!

「我還沒結婚,還沒成家,還沒生娃吶?!自己專業不專業,還沒怎麼,身體就糟踐成這樣了!」邊說著,耳邊還不斷聽到外面醫院醫護人員過勞、猝死的負面信息。

最近,他「心疾」屢發。一次白班,他「心前區不適」再次發作,阿狸忍痛在這臺平素敲打醫囑的電腦上,敲擊出「辭職信」痛下決心,遞交辭呈!

至此,阿狸醫生從急救隊員的視線中消失,再也不肯回頭,聽說,他回老家做生意去了……

在阿狸之後,又陸陸續續的,從這家急診科「出走」的醫生還有 A、B、C……如果還是這樣繼續下去,醫院還會有人要走。

年輕醫生們心裡想的是什麼?追求的又是什麼?

有的醫院為什麼總是留不住醫生,淪為年輕醫生的「跳板」?

是什麼促使這些年輕醫生離開了的醫院?是身心健康?是福利待遇?職業規劃?

你說呢?來評論區給我們留言吧!

(責任編輯:shamouer)

相關焦點

  • 《急診科醫生》口碑平平 為何醫療劇層出不窮卻鮮少爆款?
    未料及,《急診科醫生》播出後,雖然收視率超過了1%,口碑和話題度卻不及預期。這不得不讓人感到疑惑,國產醫療劇幾乎年年都有,卻很少出現爆款之作。反觀美國和日本,高質量醫療劇層出不窮,其中不乏《豪斯醫生》、《白色巨塔》等經典之作。這是為什麼呢?《急診科醫生》賣相甚佳 口碑卻不及預期今年上半年,《外科風雲》剛播出不久,就因為劇中出現的醫療常識性錯誤招致口水無數。
  • ​同是醫生,差距明顯 --我看《急診科醫生》有感
    看完《善良醫生》,心情久久放不下,不能再看類似日劇,隨即選擇了一個國產的、評論較高的連續劇《急診科醫生》看看。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觀看《善良醫生》過程中,我在詳細觀看每個細節,體驗每個情節,唯恐遺漏什麼。相比之下,《急診科醫生》,我是在1.5倍速度下觀看的,--那個拖拖拉拉的劇情和糟糕的細節描寫實在讓人不可忍受!
  • 急診科醫生:醫院裡的「特種兵」
    他們幾乎每天都在跟死神「抗爭」,在快節奏的工作中,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在對患者醫療信息知曉極少的情況下,能迅速判斷病情實施救治,又時常默默忍受患者的不理解,他們就是被稱為醫生裡「特種兵」的急診科醫生。
  • 《急診科醫生》熱播 分集劇情介紹(1-40全集)
    此次張嘉譯在劇中將飾演醫術高超的急診科主任醫師「何建一」一角。這也是繼《心術》之後再度飾演醫生一職,加之名導鄭曉龍的強強聯手,相信也將成為該劇的收視雙保險。急診科醫生演員表何建一 張嘉譯 飾燕京大學國際醫院急診科主任醫師。成熟穩重,看似不拘言笑,卻心思細膩。張嘉譯,1970年4月8日生於陝西西安,中國影視男演員。1991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SMG尚世影業籤約藝人。1990年出演人生第一部電影《魔錶》。
  • 急診科醫生:江曉琪鼓勵直言相告絕症 急診科被醫鬧糾纏大鬧
    醫院一位醫生的母親已出現臨終表現,何建一和江曉琪走進病房。何建一看了病人告訴醫生朋友,她母親就算轉進重症監護室去世也只是拖十幾個小時的事,不轉也就幾個小時的事。醫生頓時沒了主意,她希望聽到何建一的建議。江曉琪這時說,如果能讓她母親安詳地離開對她母親未嘗不是件好事,這樣能避免她母親進重症監護室創傷性搶救帶來的痛苦。江曉琪稱如果是自己母親,她就選擇讓老人就這麼離開。
  • 急診科醫生何建一梅為何離婚 劉慧敏方志軍趙蕾之間發生什麼
    ­  由張嘉譯和王珞丹主演的電視劇《急診科醫生》正在熱播中,細心的網友發現《急診科醫生》竟然和早前白百何出演的《外科風雲》出奇的相似,加上王珞丹和白百何的長相相似,《急診科醫生》播出後更加受到網友的關注,而兩部劇也時常被拿來做比較。
  • 電視劇《急診科醫生》裡,這兩個患者的故事很有教育意義
    文/安冬悅花兩天時間看完了《急診科醫生》,這種醫療題材劇,自然會有各種各樣的患者。從這些患者身上,可以看到百態人生。01、一個年輕媽媽醫院廁所產子後,丟下新生嬰兒悄悄離開江曉琪是主任醫師,聽人說廁所有嬰兒的哭聲,於是趕緊去查看,果然有一個剛生下來的嬰兒。嬰兒很健康,不知為何會被媽媽丟棄。好在是醫院,嬰兒得救了。
  • 蔡佩池加盟《急診科醫生》被誇這個演員有點靈
    演員蔡佩池  搜狐娛樂訊 近日,由「同濟學長」蔡佩池攜手實力演員張嘉譯、王珞丹出演的醫療題材電視劇《急診科醫生》正在緊鑼密鼓的拍攝中,蔡佩池在劇中飾演急診科重症病人沈巖,目前該角色戲份已殺青。該劇由著名導演鄭曉龍、劉雪松聯合執導,力圖展現發生在急診科內的生死較量和人生百態,無論是題材還是演員的表現都相當值得期待。  蔡佩池演繹「最暖病美男」 與張嘉譯王珞丹合作「床戲」印象深  在電視劇《急診科醫生》中,蔡佩池飾演前往急診科就醫的重症患者沈巖,在治療期間的一系列突發意外導致沈巖家屬與醫生之間的關係一度十分緊張。
  • 張嘉譯新劇《急診科醫生》致敬白衣天使
    大型醫療情感劇《急診科醫生》1月27日登陸廣東衛視,該劇由鄭曉龍、劉雪松執導,張嘉譯、王珞丹、江珊、柯藍等領銜主演,講述的是急診科醫生們在救治患者的過程中攜手克服種種困難,並實現自我救贖的故事。主演張嘉譯曾感慨:當演員比當醫生輕鬆太多。   導演鄭曉龍的作品一直以來都是高質量的保證,《甄嬛傳》《羋月傳》等均是高分劇。《急診科醫生》將視角對準了醫療行業,鄭曉龍表示這是他自己最喜歡的作品之一。
  • 《ER》中國現實版:急診科醫生離職潮 急診科還能否留住喬治.克魯尼們?
    ▌於鶯出走:不是開始,也不是結束2013年6月,」女超人「於鶯離開北京協和醫院急診科。而急診科醫生的離場,於鶯既不是開始,更不是結束。「又一個高年資的急診醫生離開了!」上海醫師協會急診科分會會長陸一鳴每天最擔心的事這幾天又發生了。
  • 「急診科女超人」於鶯尚未找到下家 欲當全職醫生
    「急診科女超人」於鶯尚未找到下家 欲當全職醫生 談到辭職的原因,於鶯表示自己不是「被辭職」,主要是「不願和科研考核大夫的評判體系玩了,未來想做一名全科醫生」。  微博爆料不是辭職的主要原因  「急診科女超人」於鶯本月8日在微博上發布要從北京協和醫院辭職的消息發布後,引起眾多議論。
  • 急診科醫生什麼病都會看,是不是比專科醫生水平高?
    感覺電視中的醫療劇最喜歡拍的就是急診科的故事,戲劇性強。急診科醫生每天能遇到各式各樣的人和事。在普通人眼裡,急診科醫生是很厲害的,什麼都要會,什麼病都能看,感覺很神。但是,你知道嗎?事實和你想的可能是完全相反的。很多醫生心中都有一條默認的鄙視鏈,越專的科室,越覺得上檔次。
  • 《急診科醫生》領銜國產醫療劇「翻紅」
    ​這要從1月25日前後一則截選自《急診科醫生》的視頻說起。只是這一時期的醫療劇品質參差不齊,一方面,豆瓣7分以上4部,《醫者仁心》《心術》則擠進8分陣營,後者更是以解決醫患關係的現實痛點成為國產醫療劇的標杆之作。​
  • 《急診科醫生》預言冠狀病毒?醫療劇還任重道遠
    《急診科醫生》劇照。新京報2月2日報導      近日的疫情,讓網友翻出來了2017年的《急診科醫生》,一時間「預言劇」的短視頻片段轉遍朋友圈。這不是一部劇的病症,而是諸多當代題材國產劇的通病。情理上來說,愛情劇賺錢,有收視,有熱度;道理上來說,這世間萬事逃不過一個愛情。本身,國內醫生這個職業因為各種原因就沒有得到最為應有的尊重,這就間接導致了大家對這個行業沒有十分高昂的興致。褪去醫療行業的神秘感和醫生本身救人的神聖感,大家對於醫療劇的關注點最終還是落在了成群結隊的小鮮肉身上。
  • 《急診科醫生》真的預言了冠狀病毒?醫療劇還任重道遠
    近日的疫情,讓網友翻出來了2017年的《急診科醫生》,一時間「預言劇」的短視頻片段轉遍朋友圈。看到片段裡醫生果斷高效的應急方案和專業科學的隔離方法,與現在正在緊急解決中的疫情不謀而合,大家不禁慨嘆「這才是專業的醫療劇」。可回望過往華語電視劇的歷史,似乎,鮮見高質量的國產醫療劇。
  • 雙節我在崗|急診科醫生的一天
    紅網時刻永州10月7日訊(通訊員 李志武)救護車的警笛聲、急救床輪子滑過地磚的聲音、醫生護士急促的腳步聲……這就是急診的科,這裡經常上演生死時速。「先救命後治病。」對於急診科醫生來說,在面對這些緊急情況時,往往無法第一時間進行詳細的病史詢問、體格檢查尋找病因,所以救命是第一位的。急診科醫生需要的不僅是廣博的知識面和快速的反應力,更要有敏銳的判斷力和決斷力,方能救生命於瞬間。
  • 醫療劇做了那麼多,《急診科醫生》有什麼不同?
    編劇娟子則對原劇本裡的人物關係進行改寫,鄭曉龍又來回對劇本細節斟酌了好幾遍,故事這才漸出水面,《急診科醫生》也因此緣起。第一次來到《急診科醫生》拍攝現場,導演劉雪松用「茫然」描述自己的狀態。「拍一個餐廳戲,主人是誰、客人坐哪都是一目了然的事,哪怕是戰爭戲,該怎麼調度也都有大概的印象。但對拍急診室的鏡頭,病人在哪、醫生在哪、儀器位置對不對等問題,一開始是真摸不著頭腦。」
  • 《急診科醫生》《外科風雲》同場解讀:現實主義和專業主義終究敵不過愛情戲?
    兩部劇均為多平臺播出,其中,《急診科醫生》在愛奇藝、優酷、騰訊視頻和搜狐視頻播出,《外科風雲》在騰訊視頻、愛奇藝和樂視播出。截止收官,《急診科醫生》前臺播放VV達53億,日均前臺播放VV達2.4億。《外科風雲》截止收官前臺播放VV達57億,日均播放VV也是2.4億。
  • 凌晨四點一男子帶狗去急診科看病,醫生怒吼:我這不是寵物醫院
    你說這搞笑不搞笑,送去了以後還發生了一系列的故事。這天凌晨四點多,醫生護士等一些急診科的醫護人員還在工作當中,這時候突然就闖進來了一位男子,一開始大家還以為男子需要掛急診,但是看著男子還有力氣跑肯定也沒有太大的問題吧,沒想到走到急診室就立即央求急診科的醫生給自己的狗狗看病,男子「醫生我求你能不能救下我的狗」,一開始就連醫生都蒙圈了,自己這是醫院不是獸醫站,讓自己給狗看病,這算是怎麼回事呢。
  • 急診科醫生小雪扮演者是誰 葉琳個人資料作品介紹
    由鄭曉龍執導,張嘉譯、王珞丹、江珊、柯藍領銜主演的現代醫療題材劇《急診科醫生》即將於2017年10月30日登陸北京衛視和東方衛視上星播出。這部劇改編自原創劇本《人命關天》,講述的是發生在醫院急診科裡的故事。戲裡小雪是一位大夫的女兒,她在一次意外事故中被老師所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