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醫生,差距明顯
--我看《急診科醫生》有感
閒來無事,看了一個日劇《善良醫生》。雖然不懂日語,但是,僅從字幕中和感情演技中,已經是人感動不已。雖沒有如同評論中所說的每集都流淚不已,但是,心中那個重低音的共鳴反響十分明確。
看完《善良醫生》,心情久久放不下,不能再看類似日劇,隨即選擇了一個國產的、評論較高的連續劇《急診科醫生》看看。
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觀看《善良醫生》過程中,我在詳細觀看每個細節,體驗每個情節,唯恐遺漏什麼。相比之下,《急診科醫生》,我是在1.5倍速度下觀看的,--那個拖拖拉拉的劇情和糟糕的細節描寫實在讓人不可忍受!
敗筆居多
《急診科醫生》有諸多的情節,我感覺根本沒有必要。
男女主角談戀愛,應該淡化或者慎重處理。讓人感覺,男女主人公在一起就是要有愛情發生,不管是不是急診科。
劉凱劉苗兄妹與倒賣人體器官的事情處理,感覺完全游離於法律之外。明明警察經常出現在鏡頭中,不知為何對這麼嚴重的事情沒有介入。這一段對主題沒有什麼幫助,完全可以砍掉!
方志軍作為最大的壞人,在醫藥研製、僱兇殺人、包二奶等方面做出了「不懈努力」,佔據了整局的很大空間,但是,對於急診科工作而言,似乎沒有存在的必要;梅律師莫名其妙轉變觀念,搜集製藥公司的證據,莫名其妙被人僱兇傷害和恢復記憶等非常突兀;江主任跟養母之間的矛盾完全可以早早解開,根本沒有任何可掩蓋之處,但是,作者卻在支支吾吾、欲蓋彌彰,多此一舉!
唯一高尚的只有急診科的救助資金,但是,所用之處卻少之又少,而且,感覺高尚的有點兒脫離實際、不符合當下。
看的國產泡泡劇多了,忽然感覺有一個通用公式,即:國產電視連續劇=1/2莫名其妙的感情戲+1/4特色的仕途鬥爭戲+各種緋聞1/8+業務或其他戲1/8。
有了這個奇妙的配方,即使沒有多少水平的作者也能夠堆砌出具有國內一線水準的泡泡劇!
換句話而言,今天拍攝急診醫生的故事,明天拍攝工廠的故事,後天拍攝單位的故事,前邊那些感情戲、仕途鬥爭、緋聞都是通用的!都可以套用或者套路!剩下有營養的或者有含金量的戲份少之又少,可憐巴巴!
我覺得,即便是像《急診科醫生》這樣業務比較強的電視劇整劇有關業務的戲份佔據不足1/8或者1/16。個人認為,反而每集結束的科普教育反而應該是主題!
《急診科醫生》可以砍掉的內容太多了!假如把那些沒有必要的談情說愛、外圍故事、負能量對比等等都去掉的話,我覺得,這個泱泱43集的泡泡劇應該少於10集,或許只有5集左右,相比美劇《良醫》和日劇《善良醫生》10集左右的故事而言,還顯得單薄和沒有多少正能量的內容呢!
同樣的一個電視劇是美劇--《良醫》,也是講自閉症醫生的故事,與《善良醫生》異曲同工。很多人說日劇《善良醫生》就是參照美劇《良醫》製作的。我認為,模仿的很成功,細節描寫更好,推崇日本文化更濃,或者說有的已經超過美劇《良醫》的境界。美劇《良醫》已經出了好幾季。目前,我看到日劇《善良醫生》卻只有這麼一季,大家均期盼著能多出幾季。
2. 糟糕的世界觀
劇情中的急診科醫院為燕京大學,明眼的人都能看出是北京大學代言,換句話而言就是講述在北京發生的故事。我也長期生活在北京,相比之下,北京的治安,我覺得是全國乃至全世界最好的地方!但是,在電視劇中卻出現了很多不和諧的劇情。比如:殺人犯、倒賣人體器官、僱兇殺人、大學生孩子、小偷等負能量充實屏幕,讓人感覺好像這裡治安很混亂似的,整劇的正能量因此被帶低許多。
倒賣人體器官者為什麼如此猖狂?大多游離於法律之外—我們法律不至於如此!感覺是作者或者編劇在游離於法律之外來開帶這個世界!
遇到困難就想僱兇殺人—用暴力與邪惡來誤導觀眾。電視的初衷是要表現一些真善美的東西,而作者卻採取了原始暴力或者黑暗行為。那些過於直接的、暴力的行為恰恰是沒有文化的表現。
劉主任、何主任女兒大學期間懷孕生孩子—嚴重損壞這些角色的形象,感覺是個年輕女人就會在劇情中懷孕,尤其是未婚懷孕者,那個私生活太混亂了吧。純屬博人眼球!
這麼多糟糕的、拖沓的、沒有必要的劇情。也許作者是想反映或者鞭撻目前存在的一些醜惡,但是,我感覺不合時宜。我們平時確實平時都沒有聽說到的!
大力刻畫同事之間的談情說愛,職業道德不夠。兩位男女主角大談戀愛不亦樂乎,醫生與實習生、醫生與病人之間感情升溫乃至結婚,都是有悖於職業道德的。試想人命關天的時候是要搶救生命,病情穩定後難免心懷感恩,但是,不必都是要談情說愛或者發生關係,這些行為都是最直接的、較為露骨的表現。這些表現雖然不至於違法,但是總歸不夠高尚,職業道德不夠!
對於電視等大眾媒體而言,就是表現高大上的宣傳工具。
多年前,我也寫過一個關於韓劇的文章,還是那個觀點:為什麼大家那麼喜歡韓劇?就是因為他們的劇情中充實著很多唯美的、較為正能量的內容!今天,看了美劇《良醫》和日劇《善良醫生》後,尤其是要表達白衣天使救死扶傷的高大上形象,相比以前看過的韓劇,此兩部片在正能量表達方面要遠遠超過了韓劇等唯美的泡泡劇!
對比之下看看《急診科醫生》……不清楚是不是導演想通過負能量與正能量對比來獲得高大上,其實,單一表達正能量也是挺好的。哎,就剩下一句話,貴圈比較亂!
3. 糟糕的頭為響應和伏筆
看完《急診科醫生》,我都不知道這個連續劇到底有多少貫穿頭尾的連線:江曉琪父母火災之謎,製藥公司藥品審核,錐子的觀念改變,何建一與前妻以及孩子的分離複合……數都數不過來。但是,這些有必要嗎?好像能夠吸引別人的線索和導引,恰恰是混亂與泡泡劇的失敗之處!感覺就是純粹為了湊數而灌水的結果!
那麼多的線索交織在一起,多重變化,撲朔迷離。可能導演是想表達很多東西,反而表達不清楚很多東西,或者忽視了最起碼的細節和內心描寫,基本都是點到為止,既不過癮,又不深刻,不足以吸引人或者引發深思。
細節,懸念,原本寫小說最注重的基本方面,在這部電視劇中表現得很不到位!
再看《善良醫生》或者《良醫》,主線清晰,每集情節相對獨立,講述一個完整的故事。整個連續劇,既有一定的延續性,又有非常獨立的單集內容,相輔相成,簡單感人。很多人都說,看《善良醫生》,要準備好紙巾,每一集都是哭著看完的,--雖然電視劇中不是中文配音!我是被深深共鳴著。
4. 糟糕的飲食走場
一個正宗的國產片,主要是給國內的觀眾看的。但是大家會發現一些細節,也就是在很多演員之間約會或者聚餐的時候,往往是西餐、咖啡等,可憐的有國產元素的火鍋只出現過兩次—傳統飲食在這部電視劇中表現得如此蒼白無力!
也許,作者或者導演想通過西餐來表達洋氣或者高大上,但是,恰恰表現出了作者或者導演的自卑和不合時宜。這是主要面向國人看的電視劇,若是更多表現中國美食文化,一則是可以獲取更多的贊助費(反正,我不信,拍攝西餐或者咖啡能夠獲得多少老外的贊助),二是可以大力弘揚中國美食文化,為國際化做好準備。
反而看看日劇《善良醫生》,在男女主人公約會的過程中,幾乎都是表現一種食物—日食飯糰。說實在的,在看這部劇之前,我根本就不認識飯糰這種食物,但是,通過看這部精美的電視劇,飯糰也在我心中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既有烤的熱飯糰,又有便攜的涼飯糰。說實在的,不就是米飯捏成個三角形嗎?頂多豪華的裹一些紫菜而已,但是,這些在合適的場景下盡力表現得日食文化獲得了很好的效果,使得我在看電視劇的時候也記住並想著品嘗這個日本傳統美食-飯糰。
我認為,這也是日劇《善良醫生》比美劇《良醫》高明之處—傳統文化推介!
多麼高明的文化推銷!
靈魂拷問
電視等媒體是大眾宣傳工具。無論國籍如何,都是要表達高大上的生活,用以前常說的話就是「來源於生活,高於生活」。
我看日劇《善良醫生》的時候,同樣在思考一些問題,他們表達的是不是要比現實社會更高一些?我覺得是肯定的。但是,那些頻繁鞠躬、互相道歉、相互體諒、明星語言等方式或者行為,都是為了更好表達他們本國優秀人員言行,引導大眾更好提高素質。當然,這些都是高大上的唯美表現,也是大家期盼看到的。
不管如何表現或者對比,當一部戲中負能量過多的時候,正能量就不能有效的表達或被淹沒。
社會需要正能量!我們不能丟掉正能量!
2. 那麼多拖拖拉拉的劇情到底是要表達什麼?能不能砍掉那些無用的東西?
我不喜歡看那些無聊的東西。所以,我在看《急診科醫生》中那些無聊的、花邊新聞式的內容的時候,一般都是選擇快進或者跳過。大家都挺忙的。我選擇看一些正能量的、引人深思的、有一定知識的內容來充實自己,提高自己。寧可選擇放鬆休息,也不想看那些無聊的爛故事。
眾所周知,文物中的假貨甚多。一個高明的文物老闆培養學徒的捷徑就是:只讓他們接觸真的文物。等到三五年以後,學徒一看到假的東西就感覺不對勁,很快就能辨別真假,自然就能出師了。
我認為,可以把那些拖拖拉拉的劇情或者爛故事編著的情節統統刪掉,大大減負,來濃濃的表達正能量!
3. 我們的傳統文化到哪裡去了?
離開了傳統文化,我們還能有多少精髓的內容?日劇《善良醫生》重推日本傳統飲食—飯糰,除此之外,其他甚少。
我們的很多電視劇反而在反覆推介不屬於自己的西餐或者咖啡!中國導演在感覺表達外來文化高大上或者有文化的時候,恰恰是沒有文化的表現!
近代,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傳統文化原本就丟掉了很多,我們再不抓緊繼承或發揚光大,傳統文化就會面臨嚴重萎縮或者消逝!
中國傳統美食世界聞名,相比人家的飯糰推介,我覺得我們可表現或者顯現在熒幕的美食或者其他傳統文化數不可數、琳琅滿目、美不勝收。國產導演或者作者更應該建立起傳統文化自信心,在熒幕前的大力表現傳統文化,方可被人稱為「有文化」的藝術人。
我的建議
一定要提高素質,宣揚正能量,唱響主旋律。
可以大幅縮水,引領時尚,走國際化。
大力推介中國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