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半月,43集的都市醫療劇《急診科醫生》已經播出大半了。
養肥後一口氣刷完34集,只能說一言難盡,五味雜陳。
這劇火不火?
火。
一連十多天,從沒跌破過電視劇熱搜榜前三的寶座。
這劇爛不爛?
爛,但個人感覺,追得下去。
目前豆瓣5.9,口碑已經撲街。
除《獵場》外,近期爭議最大的國產劇大概就是它了。
為什麼說它爛?
從專業醫生、到各大影評人、再到吃瓜群眾,一圈圈下來,想必也已經吐槽的差不多了。
總結下來,槽點最多的有這四點:
第一,劇情太狗血。
背負了20年血海深仇的女主、糖尿病小偷、精神病患者醫院殺人、廁所產子、搶奪專利.
無一不是慣有的國產劇套路,奇是奇,但太狗血。
再來對比一下四月份的《外科風雲》:
女主分別由娛樂圈失散多年的「雙胞胎」白百何和王珞丹飾演;
角色人設也幾乎一樣:
學霸,海歸,孤兒,對待患者有仁者之心;都背負著查明父母死因真相的重任;
最逗的是,白百何飾演的陸晨曦原本在胸外科,因得罪科主任而被調到急診,所以兩人連科室都一樣。
第二,不夠專業,不夠真實。
比如醫生無限制掏錢給患者看病這事兒,在現實中幾乎是不存在的。
知乎上有位專業急診科醫生評論說:
我們一般不會醫生自己掏錢給患者治病,因為這樣的患者太多了,有真窮的,有耍無賴惡意逃費的,醫院現在自負盈虧,本身我們巨大的工作量就無法在我們的績效中得到體現,自己日子也就是一般小康水平,上有老下有小並不比誰好過多少,我沒有那麼多錢去給人墊付治病。
而王珞丹飾演的江主任,墊錢的手根本停不下來。
再比如哈佛博士畢業的女主,一回國就成了副主任醫師,這也不太合常理。
在醫生這個行當,不管從多牛逼的學校畢業,不管有多少科研成果,到醫院工作都要規培。
博士規培一年才是住院醫師,再到主治,然後才是副主任醫師,這個過程能力再強也不允許跳過。
畢竟醫學是經驗學科,不是學富五車就可以直接治病。
再來是細節上的不專業。
作為一部電視劇,而非紀錄片,劇中的病例怎麼樣,演員操作規不規範,這些其實無傷大雅。
(當然,如果能像美劇《急診室的故事》《豪斯醫生》,日劇《白色巨塔》,港劇《妙手仁心》等經典醫療劇一樣,高度專業,貼近現實,那自然最好。)
美劇《豪斯醫生》
雖然多數觀眾不會要求像紀錄片那樣完全生活化,但大家也不傻,太偏離現實的情節也會呵呵。
真實感取決於細節,哪怕是科幻電影,情節雖然虛構,細節卻源於生活。
劇中,當女主用英文打電話借錢,卻傳出流利中文的時候;當急診科醫生面對重病患者卻忙著撩妹的時候.
觀眾自然會覺得太離譜。
再來就是女主動不動就飈英語的設定,不僅違和感爆棚,而且畫蛇添足。
現實中,醫生說英語通常出現在以下幾個情況:
教學需要;和外籍專家或留學生交流;必要的學術交流。
片中這樣不專業的小細節一多,真實感也就越來越少了。
第三,家長裡短,幾乎淹沒了醫療的內核。
作為急診科醫生,除了治病救人外,固然有自己的生活,但劇情似乎更偏重醫生的私生活,而非醫療本身。
從主任到主治醫生到護士,幾乎每個人都有一段坎坷的情感經歷:
劉慧敏的愛情婚姻;何健一的家庭愛情;江曉琪的親情愛情;喬娜的親情愛情;劉大夫的兄妹情深.
每個人的愛情來的也太快,就像龍捲風:海洋的愛情,張冷的愛情,喬娜的愛情.說來就來,比急診還急。
這樣一安排,那種「為了劇情而劇情」的感覺也就出來了。
再加上面面俱到,人人有份,不僅分散了主線,更弱化了醫療內核。
甚至被人吐槽是一出披著急診外衣的肥皂劇。
第四,想表達的太多,反而什麼都沒表達清楚。
醫院,尤其是急診科這樣攸關生死的一個大環境裡,生死離別、人情冷暖、社會現象都是最常見的。
這部劇野心不小,本想做個滿漢全席:
醫患糾紛、醫療制度、子女贍養、人性考驗等都想逐一揭露。
結果事情太多太雜,又不得不顧及,所以也只是點到為止,再用狗血劇情吸引觀眾,最後變成了一鍋大雜燴。
以上這幾個槽點,君君感同身受。
但君君開頭也說了,即便如此還是忍不住一口氣追了34集,並且有繼續追劇的欲望。
這麼爛,為什麼還追?
第一,衝著故事,劇中每個病人的故事,都戳進了心窩子。
劇中各種突如其來的急診故事,非常吸睛。
像是火鍋店爆炸那段,就戳中了不少人的淚點。
小夥子在生死關頭本能的護住了身邊的小女孩,自己被燒得面目全非。
而他是一個第二天要結婚的準新郎,新娘正在拼命趕來參加婚禮的路上。
最後,團聚變成了訣別,婚禮也變成了葬禮,不少人為此淚目。
這一段把人性展現的很真實。
他是英雄,但也是人。
臨終前他說自己後悔了,他覺得自己應該跑:
我 我應該跑
一個小女孩在我旁邊 我一猶豫就沒跑
我後悔 我明天要結婚了 我 我應該跑
善良的本能驅使他去救人,但真實的弱點又讓他覺得應該自私一點。
這就是人之常情,也是區別於好萊塢式英雄主義的地方。
從人性的刻畫上來說,這一點顯得格外貼近生活。
劇中戳心的故事還有不少,比如家中的頂梁柱被攆斷了手指,全家陷入絕境;
再比如女人生孩子遇到危機,面臨保大還是保小的問題.
很多人吐槽說這些案例太假。
但經歷過生老病死,或者看過紀錄片《人間世》《急診室故事》的人應該都能體會,這樣的故事並非子虛烏有。
在我們身邊,疾病和死亡隨時隨地都在發生:車禍、跳樓、難產、癌症、心梗、腦梗.
說危機四伏其實一點也不誇張,這也是劇中的故事格外戳心的原因。
第二,助演太給力,太逼真。
很多人忙著在吐槽劇情狗血,主演出戲的時候,都忘了劇中一個相當給力的存在:
群演和助演。
從打醬油的病患,到跑前跑後、和醫生周旋的病人家屬,分分鐘演技爆表。
印象最深的是一位母親。
女兒考試沒考好,她責罵了幾句,結果孩子一時衝動喝了農藥。
最後被醫生告知,孩子喝藥量太大,搶救不過來了,最多只能活一個月。
母親當場崩潰。悔恨,自責,內疚,痛不欲生,一股腦湧現在鏡頭裡:
劇中每一個助演和和群演幾乎都在用生命在表演,喜怒哀樂無一不觸動人心。
比起套路滿滿的狗血劇情和自帶流量的明星大腕,這些小人物才是最讓君君動容的地方。
第三,每集片尾的醫療小知識很貼心。
這部劇的每一集片尾,都會安利一到兩個醫療小常識。
食物中毒的急救方法?
嘔吐腹瀉的應急方法?
煤氣中毒的急救方法?
一邊追劇還能一邊收集乾貨,這對廣大吃瓜群眾來說,實用性很強,算是一個小小的追劇福利吧。
對於這部劇,爛卻火著,不是沒有道理。
而對於國產劇,在看到無數槽點的同時,但願也不要忽略了這些暖心的小細節。
昨天頭文,留言點讚前三的分別是
@lyla;@路@;@呀呀樂
這三位寶寶可任選一個視頻網站vip哦
▼一起電影,順便zan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