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昧耶戒到底指的是什麼?

2021-02-19 覺樹下

早上,一位佛友問我:多吉師兄,請教個戒律的問題,我最近在看一些藏傳佛教的文章,常常看見一個詞叫「三昧耶戒」,這個戒律似乎在顯宗裡並沒有,我想請問這是什麼戒律?具體內容是什麼?

回覆:

您說的一點都沒有錯,三昧耶戒的確不是顯宗的戒律,而是密宗的戒律。或者再嚴格的說,三昧耶戒是包含了顯宗與密宗的戒律。像三皈五戒、別解脫戒和菩薩戒這些戒律,是顯密都有的,三昧耶戒也包含這些戒律。此外,三昧耶戒還包含有密乘的金剛戒,如十四根本戒等。

現在很多人受到一些別有用心的人的誤導,認為戒律對於密宗來講是可有可無的事情,這是對密宗的一種嚴重誤解。有些人聽信網上的一些傳言,認為學密的人不重視戒律,或者戒律渙散,從而令他們形成了對密法的一些邪見。事實上,學密法對於我們持守戒律的要求更高更苛刻。我們要「外持別解脫戒,內持菩提心戒,密持金剛三昧耶戒」,只有這樣才能如理如法地修行。

「三昧耶」是梵語,翻譯成漢語的意思是「誓言」,簡言之,三昧耶戒就是誓言戒。這個誓言不同於世間的誓言,如「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等,也不是一般人的「天打五雷轟」的賭咒發誓。三昧耶戒是弟子與上師之間就修行而建立的誓言。

在密乘儀軌中,不論是皈依、依止上師或接受傳法、灌頂,都有三昧耶的戒體。廣義上講,凡是上師針對弟子身口意所制定的修行要求都屬於三昧耶戒的範疇,也就是說,上師所傳的全部的戒律都具足叫三昧耶戒,因此三昧耶戒也是最廣大的一個戒。我記得宗薩仁波切曾經就三昧耶戒這樣開示過:「我們的修行應該不會讓自己忘記我們曾經許下的諾言。」這句話是我們持守三昧耶戒最應該記住的話。

保持對上師的清淨信心,而這清淨的信心,便是我們和上師之間的三昧耶戒。

相關焦點

  • 什麼是三昧耶戒
    實際上,密法之所以稱為「密」,是因為必須嚴持三昧耶(誓言)戒,才能如法修學。修學密法必須依靠具德上師的灌頂、傳法、引導,同時受持相應的戒律:外持別解脫戒,內持菩提心戒,密持金剛三昧耶戒,這樣才能如理如法地修行。     在佛法行持的道中,密乘是聞思修三慧、戒定慧三學等三乘教法大全,薈集了所有顯密教法的精華。
  • 【密宗基礎知識】什麼是三昧耶戒
    實際上,密法之所以稱為「密」 ,是因為必須嚴持三昧耶(誓言)戒,才能如法修學。修學密法必須依靠具德上師的灌頂、傳法、引導,同時受持相應的戒律:外持別解脫戒,內持菩提心戒,密持金剛三昧耶戒,這樣才能如理如法地修行。 在佛法行持的道中,密乘是聞思修三慧、戒定慧三學等三乘教法大全,薈集了所有顯密教法的精華。
  • 學佛問答:三昧耶戒
    」阿彌陀佛,請問受持三昧耶戒(唐密真言宗)有沒有什麼注意的?結合著您剛才可能刪掉的一個問題,就是「如果我隨著視頻中阿闍梨,我跟著那個儀軌自個兒念一遍,叫不叫得三昧耶戒?」首先,咱們講什麼叫三昧耶?三昧耶的意思是誓言、誓約。我(某人,弟子某甲)和上師(某人),我們之間構成一種三昧耶的關係。
  • 三昧耶戒
    而這清淨的信心,便是我們和上師之間的三昧耶戒。 一位上師一生中所有顯現出來的事業和弟子們有很大的關係。這個關係就是上師與他的弟子之間自然所展現出來的一種戒律,此戒律即是所謂的「三昧耶戒。」什麼是三昧耶戒?就是當一位上師修得非常好,非常好的時候,同樣的,他給予弟子們的加持力亦極為殊勝;相對的,此時弟子們更要努力的修持。
  • 什麼是三昧耶
    在修行上,密乘特別強調依止善知識的必要性,注重修學生圓次第法,其中因人、因時、因地的教授法儀很多,所傳的法與你的根基要相應。有的人認為密法可以自修,不需要善知識的引導,這是很不如法和極其危險的做法。有鑑於此,密乘的法規對傳法和修法的人都有具體嚴格的要求,比如具備什麼條件允許傳法,具備什麼條件允許修哪些法,什麼法需具有傳承才允許看等等都有三昧耶戒。
  • 何為三昧戒?
    三昧耶戒是指三昧耶戒有平等、本誓、除障、驚覺四義,故此三昧耶戒亦具此等諸義。即︰1、行者初發心時,知三三平等之理,安住佛地三昧道,照見心、佛及眾生三無差別。2、既以三平等之理為緣,乃起大誓願,修大悲,行四無量、四攝等,能利益眾生。
  • 有懺悔的心,重新灌一次頂,就可以滅除違犯三昧耶戒的罪
    這是什麼意思呢?恐怕三昧耶戒違犯,重受一次可消除那些犯的罪。密法裡是有這個了,灌頂可以消除犯三昧耶戒的罪。但你要有懺悔的心,確實痛切懺悔,以後寧死不犯,以這樣子的心情受灌頂,罪可以清淨。 如果你泛泛的心,甚至於對罪還不認識,——現在很多人知道灌頂有好處、可以滅罪;但是你三昧耶戒犯了沒有?
  • 上師、三昧耶與四種魔
    如果佛法的徵兆沒有顯現,那麼不管修的是大圓滿、大手印或僅是念誦最普通的咒語,只 要身語意沒有改善,就沒有什麼分別。, 只有上師能做到,這就是我們認為上師最為重要的原因;灌頂是一種加持,而且是力量最強大的一種加持,藏文稱灌頂為「旺」,意思就是力量,而關鍵處在於,四 灌頂能讓我們認識實相(佛性),什麼是實相(佛性)?
  • 無論你修任何法門,最不可缺的就是學戒,如不學戒修聖法,猶如盲人過木橋,不要作戒盲喲!
    發菩提心受具戒不可毀犯不可舍金剛乘之三昧耶乃至觸犯一天戒三乘戒法具全破真言行者須謹慎廣大發心度眾生切莫障礙殊勝道更不毀犯正法藏達如有感又稱三摩耶戒、秘密三昧耶戒、佛性智三昧耶戒。以眾生原本有智慧德相為戒法。為真言修行者為止惡修善所持戒法,戒法通顯密諸大戒,即含攝五戒、八戒、具足戒等,而歸於『眾生諸佛智慧之戒法。《大日經》卷二〈具緣品〉以此戒為三世無礙智戒,並說其戒相為四重禁︰『常不應舍法、舍離菩提心、慳吝一切法、不利眾生行。』
  • 一行三昧和一相三昧
    「一相三昧」是從理上講,「一行三昧」是從事上講。法界一相、佛與眾生無二無別,就是「一相」。通過三昧(正定)來認識法界一相、佛與眾生無二無別之理,就叫「一相三昧」。「一行三昧」是指的專修,專修一法而獲得正定,所以叫「一行三昧」。《文殊說般若經》上面所說的一行三昧,是指「念佛三昧」。
  • 淨空法師:用念佛的方法修成的三昧叫念佛三昧
    請看《大經科注》第三百三十五頁,倒數第五行,從第二句看起:「又《智度論》曰:從首楞嚴三昧乃至虛空際無所著解脫三昧,又如見一切佛三昧,乃至一切如來解脫修觀師子頻呻等,無量阿僧祇菩薩三昧。」這是《大智度論》上的一段話。念老這一大段的集注,都是講到華嚴三昧、百千三昧。
  • 《懺悔三昧》中的懺悔和三昧分解
    《懺悔三昧》中的懺悔和三昧分解作者:聖禪最近一直想好好誦念《懺悔三昧》,特別是用語音誦念,要在一分鐘內把《懺悔三昧》誦念出來,太快不好,慢了又不能念全。這些都不是難點,難處在於我要在背誦懺悔三昧下進行語音誦念,在誦念時總是出錯,這樣就老是要把念錯的語音又撤銷。平時抄寫《懺悔三昧》,基本熟讀於心,能默寫出來,然而,在誦念懺悔三昧過程中,發現很多誦念中不斷地被幹擾,總是容易出錯!出錯的原因在哪裡呢?
  • 學佛問答:密宗會供是什麼意思?有什麼意義嗎?
    問上師:說格魯派道場在每個月初八都要舉行會供,請問這個會供是有什麼意義?上師答:這個會供就是供養。修行要注重於供養,一切功德福德都從供養上而來,從布施、施捨而來,所以我們在密宗任何一個教派當中,都很注重會供這個供養。
  • 「你破戒了」,到底是破了什麼戒?
    佛教的基本戒律,就是五戒十善,雖然根據佛教徒修持層次的不同而不同,如在家的五戒十善,出家的十戒、比丘戒、比丘尼戒、菩薩戒等等,但這些都是依照最基本的五戒十善為基礎變化而來的。五戒十善分別是指: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私通)、不妄語、不飲酒;具體說來,就是「身三」,即不殺、不盜、不淫;「口四」、即不兩舌、不惡口、不妄言、不綺語;「意三」、即不貪、不嗔、不痴。身、口、意分辨代表了行為、語言和思想。十善:十善是五戒的擴大與加深,做到了五戒,也就是十善,但要戒作惡的同時,也戒不去行善。
  • 六祖大師所說的「戒定慧」法和神秀大師說的有什麼不同-宣化上人
    假名三昧。如汝師所說戒定慧。實不可思議。吾所見戒定慧又別。「假名三昧」:這一種的法,根本也沒有個名字,權給它起一個假名字,叫「三昧」,就叫「定」──正定正受。「如汝師所說戒定慧」:像你師父所說的戒定慧,「實不可思議」:真正不可思議啊!
  • 什麼是「一行三昧」?
    什麼是「一行三昧」?
  • 揭秘「三昧真火」是哪「三昧」,又「真」在哪裡?
    就「三昧」與「真火」二詞表面的含義來說,三昧真火指的是人體在定中所生成的能量,或曰精氣。這種解釋與道經中的解釋大體相通,但不盡相同。道經之中對「三昧真火」的說法很多,且不同道經有不同的解釋。曾慥《道樞·指玄篇》:吾有真火三焉:心者君火也,其名日上昧;腎者臣火也,其名曰中昧;膀胱者民火也,其名日下昧。聚焉而為火,散焉而為氣。萬尚父《聽心齋客問》:心為君火,膀胱為相火,大腸為民火,三火燻蒸,神氣乃交……佛書亦曰三昧,三譯曰正,眛譯曰定,言水火俱正定中生也。
  • 紅孩兒三昧真火的最大缺陷是什麼?竟是鐵扇公主造成的?
    我那五壺丹,有生有熟,被他都吃在肚裡,運用三昧火,鍛成一塊,所以渾做金鋼之軀,急不能傷。不若與老道領去,放在八卦爐中,以文武火鍛鍊。煉出我的丹來,他身自為灰燼矣。」這一段話大家圈起來,揭示了兩個重要信息:第一、老君是用文武火來燒烤孫悟空的。第二,孫悟空早就能熟練使用三昧真火!在肚子裡就把丹煉了。正因為孫悟空會三昧真火,所以八卦爐不僅沒煉死他,反而得了一雙24K火眼金睛!三昧真火是個什麼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