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一點劇讀,作者 | 牛角尖
劇集市場的C端玩法,又來了。
4月10日,電視劇《冰糖燉雪梨》(以下簡稱《冰糖》)的同款衍生綜藝《冰糖燉雪梨·愛豆天團》(簡稱《愛豆天團》)正式上線優酷。這部緊接在《冰糖》(4月9日大結局)結尾,以原生劇集情節為主線的同款綜藝,目前已在優酷全部上線,每集體量基本保持在20分鐘左右,分別以不同的遊戲方式,對劇中所涉及到的運動或劇情,進行相關「解鎖」。目前,該節目最高一期的播放量在微博上點擊率突65萬,點讚人數3745。
很明顯,《愛豆天團》是一檔為「劇粉」謀福利的粉絲綜藝。節目中,演員之間的CP互動和遊戲體驗感,直擊受眾嗨點。而就在《冰糖》大結局當晚,平臺方優酷與劇方,還特意在微博上推出了一個時長不到一分鐘的「劇情彩蛋」,為劇粉帶去更多甜蜜的同時,也極大滿足了追劇女孩的心理需求。
事實上,從《東宮》開始,劇集市場便不斷出現這種類似於「劇情售後」的播出方式。《東宮》在當年,曾以「不到24小時根據網友要求更換BGM」,以及結局後追加「番外小劇場」,被「東宮女孩」奉為良心劇組。隨後播出的《倚天屠龍記》《獨家記憶》《兩世歡》等影視項目,也都在該方面做出過相關努力。
《冰糖》是這類「售後服務」案例中的眾多之一,同時其「異同式」的升級打法,也給市場帶去了諸多思考。
劇綜聯動升級「售後服務」新玩法,「付不付費」成問題關鍵?
說到底,電視劇市場的商業模式還是一項直擊大眾的C端生意。雖然其盈利模式以版權費用和廣告費用為主導,但決定平臺(電視臺、視頻網站)購買與否的評判標準,最終還是取決於大眾。這便是近年來劇集市場不斷誕生以用戶為主導、直擊粉絲圈的花式玩法的重要原因之一。
《東宮》是這類玩法的開創者。其播出期間,曾因為劇中配樂、濾鏡等問題被網友指責,隨後劇方便在網友的意見下當晚作出修改,並上線平臺,這才有了當前的「售後服務」一稱。而其後面根據粉絲要求追加的「番外小劇場」,則是對「售後服務」的進一步解鎖。
《東宮》番外劇場
回到《冰糖》問題本身,這是一次基於對過往劇集「售後服務」的全面升級。《冰糖》中首次出現的「劇綜聯動」,在劇集市場雖然並不新鮮,但作為「售後服務」中的一個全新嘗試,卻頗具特色。目前,該節目已全部上線,每期節目以原班人馬(男女主除外)重聚首的遊戲互動模式,極大的滿足了劇粉們的追劇夙願。
值得一提的是,因為該劇是國內首部聚焦「冰上競技」的青春題材,其衍生綜藝也在這方面做了頗多探討,前兩期節目開創的「冰場篇」和「科普篇」,都完全聚焦冰上競技這一項運動,國家短道速滑運動員冠軍武大靖的師弟李宗叡,亦在節目中全程出現,這也是其作為運動員身份首次參加的綜藝節目。
從《陳情令》開始,劇集市場便不斷推出以粉絲經濟為主導的新型商業模式,《冰糖》在這方面亦有想法。《冰糖》播出期間,平臺方優酷劇集中心總經理謝穎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提到有專門為《冰糖》特意推出僅付費會員可看到的內容,即當前在播的衍生版綜藝和大結局時的「甜版·彩蛋」。
謝穎接受媒體採訪時談到
但這種「售後」福利最終在呈現方式上,卻並未兌現承諾。這或許是因為衛視劇版權因素——《冰糖》是一部「雙臺+一網」的衛視劇,也就意味著其在版權模式上,並不屬於任何一家。
另一方面,則主要考慮到《陳情令》《慶餘年》等一批超前點播付費劇所帶來的「後遺症」。儘管目前該模式已經逐步在市場中成為常態,但其引起的爭議依舊是觀眾的痛點。不過,從大的方向來看,「點播付費」在未來勢必會成為市場中的新常態。
總的來說,《冰糖》開啟的「劇綜聯動」新售後服務模式,還算可圈可點。雖然受眾可以明顯看出是該節目是劇組通過閒暇時間,以「邊角料」作出的一套節目,但在遊戲設置、演員互動模式上,還是動了些「腦筋」。
目前,《冰糖》電視劇距離大結局播出已有五日,但其在全網熱度層面,依舊位列電視劇榜首首位,在其後面的是正午陽光新劇《清平樂》。這或許就是「劇綜聯動」這樣的售後服務所帶來的長尾效應。
從及時調整、番外小劇場到劇綜聯動,劇方為何獨愛「售後服務」?
如果說《陳情令》是開啟劇集市場C端經濟商業化的「先鋒者」,那麼以《東宮》為首的一批具有「售後服務」的思路的電視劇,則是擴寬劇集長尾經濟效應的後來者。
《東宮》之前,劇集市場對於C端玩法的模式,實際上,還只是停留在傳統劇集營銷層面。譬如,每部劇會根據大眾興趣點,在播出前後期,製作相關海報、話題引導、相關表情包、混剪短視頻等等。
《東宮》的出現,打破了這種傳統創作模式。無論是其及時調整策略,還是後續追加的番外小劇場,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劇粉與片方的互動性。這也是後續市場頻繁出現大批效仿者的重要原因。這當中,有兩個典型案例尤為推薦,一個是《親愛的,熱愛的》播出期間,開啟的「人設化」售後服務,劇中佟年和韓商言的網易雲與微博帳號至今仍在更新,且在重要節假日為觀眾不定期發糖。
另一個則是,去年暑期播出的《小歡喜》,該劇在收官後的一段時間內,劇中幾位小演員(以角色身份)還於去年開學時間更新了「相關角色微博」,在官方微博的認證下,小演員與爸爸媽媽們給大眾帶來的「微信聊天」售後服務,亦在當時市場給大眾留下了深刻印象,這種精準的「售後」模式,也被業內人士稱為是一次優秀的營銷案例。
不難發現,「售後服務」越來越成為劇集市場的主流趨勢。劇粉們熱衷於新型模式所帶來的互動探討,出品方們則被其中的一次次「收益」所打動。那麼,出品方們是如何從中一次次獲得「收益」的?
首先,從有效經濟收入來看,《陳情令》這種具有強烈粉絲屬性,且在平臺付費模式、IP衍生發展方面,所激發的商業價值,是所有平臺甘願做「售後服務」的核心因素——《冰糖》想要開啟卻未能如願的相關做法,基本已能說明問題。
另一方面,則是從劇集本身生命周期和出品方「品牌化」長線戰略的考量。《親愛的,熱愛的》《小歡喜》播出期間,其時隔一段時間的「售後服務」,不僅有效地延伸了兩部劇本身的生命周期,也在系列劇《親愛的,摯愛的》《小捨得》兩部作品上,起到了提前「預熱」效果——目前《小歡喜》已正式進入籌備當中,而《親愛的,摯愛的》則在上個月正式出現在電視劇備案名單中,這也在無形中為兩部系列作品,提前打好觀眾緣。
從《東宮》開啟的「及時調整、番外小劇場」,到《倚天屠龍記》《獨家記憶》《兩世歡》等劇緊隨其後,再到衛視劇《冰糖》推出「劇綜聯動」新玩法。劇集「售後服務」在劇集市場顯然已經成為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這背後參雜著的C端運營模式、經濟變現及IP品牌化,都是劇集市場異常關注的要點之一,也是出品方正在逐漸發力的創作領域。
《冰糖》開發出的「劇綜聯動」售後模式,雖在市場中不是第一部,但也不會是最後一部。未來,劇集市場勢必會有出現更多的C端運營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