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獨立掌柜
圖片拍攝地:模範中學校門口
現代人吃飯講究環境,喜歡到裝潢華麗、服務態度一流的餐館吃飯,吃的時候覺得很享受,吃完以後,過幾天卻想不起來當天到底吃了什麼,菜品往往在食客的腦子裡留不下什麼印象。
非要說留下點什麼,也就是在朋友圈好好曬了一把。
若是去小吃攤,情況則截然相反。汗流浹背,蒼蠅環繞,人聲鼎沸……環境實在難以達到期待值的下限,卻能讓你在很多個午夜夢回時,懷念那獨有的一味。
有些小吃甚至藏在我們記憶盒子裡,盒子被時不時打開時,總要穿過寬街小巷尋到那一味吃到那一口方可將其蓋上。
麻辣洋芋片便是這樣一種和兒時記憶牢牢捆綁在一起的小吃,起碼於諸多甘谷80、90後來說它就是這樣一種魔性的存在。
這種用料便宜,製作方法簡單、做工粗陋的美食,隱匿在甘谷各中小學校門口,與菜夾餅、燒烤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常年割據和拉扯著小學生的錢袋和胃。
同時,也將成年人的魂牢牢勾住著。
這種小吃的魅力到底在哪裡呢?
土豆只是洗乾淨,皮都不退便切成薄片,推入沸水煮至七八成熟,撈出,過涼水,上串,簡單粗暴。
作料主要是辣椒麵,而且是次品,用熱油澆拌後再加入水、花椒麵、孜然粉等輔料,簡單粗暴。甘谷辣椒是西北辣椒中的極品,辣度適中,口感香辣,而洋芋片的辣是幹辣。
將這兩者完美結合到一起的只是一把毛刷,更是簡單粗暴。
吃貨們食用的方式也是簡單粗暴,上去一抓便是一把,蹲在水泥地上,右手一串串的擼著,左手待擼的串兒辣椒醬一滴滴往地上濺著。嘴角滿是辣醬,一番爽快後,舌尖明明已被麻辣燒灼的刺痛,可還是忍不住一口接著一口,總覺著意猶未盡。
「阿……姨,再~再刷上十串!」
就是這樣一種從製作到食用全程簡單粗暴的小吃竟能讓人感覺好吃的飛起來。
吃洋芋片最大的樂趣就是麻和辣,麻到口齒不清嗓子冒煙,辣到魂飛魄散頭腦放空,才可稱之為吃爽了。
當然吃完洋芋片拉肚子是常有的事兒,但這從來阻止不了吃貨們的那顆蠢蠢欲動的心,如飛蛾撲火般義無反顧。
作為土生土長的甘谷人,不吃辣會被笑話的。辣不是味覺,而是一種痛覺,人們愛吃辣,是因為在所有口味中,對辣的喜好是唯一需要後天養成的一項。
吃辣會上癮,有點像菸癮,又有點像酒癮。因為第一口辣必定是讓你流淚齜牙的,但有的人又忍不住開始嘗試第二口、第三口... 以此往來你就慢慢養成了吃辣的「好習慣」。
朋友圈裡我裝過的X裡引起轟動最大的就是發本文這些插圖了。
古往今來,大戶人家吃飯,都是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甚是講究,窮人家哪有這樣的底氣。我們稱之為美食的食物不一定是在高檔樓堂館所,也可能隱藏在街頭巷尾的路邊攤和小館子裡。
對於吃食,我們不應以門店的華麗與簡陋來區別對待。夜深人靜,飢腸轆轆,小肚子翻江倒海之時我想你八九成腦子浮現的只是一份簡單的小吃,而不是高檔的山珍海味。
如今,你我畢業多年,在社會上摸爬滾打。衣香鬢影掩過了幾聲嘆息,冷眼看過了幾場別離後,終於能不再猶豫,想吃多少串洋芋片就吃多少串了。但卻無比懷念起那個權衡在三隻吃三兩串的年齡,這場青春的大雨,還盼望著回頭再淋它一次。
韶華卻從不為少年留。
校門口的洋芋片依舊麻麻辣辣。
東西南北的你我卻已紅塵滾滾。
作者獨立掌柜,土生土長甘谷人,簡單的生活,比詩更浪漫。一起發現身邊的美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