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考綱:文言文120實詞及例句翻譯(81-100)

2021-01-10 搜狐網

  81.惡,讀音一:è

  (1)名詞

  壞事,罪惡

  例:不幸呂帥孟構惡於前,賈餘慶獻諂於後。(《〈指南錄〉後序》)譯文:不幸先有呂師孟和元軍暗中勾結做壞事,後來又有賈餘慶向元軍討好。

  壞人,惡人

  例:懼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諫太宗十思疏》)譯文:害怕讒佞奸邪就要考慮使自身端正來斥退惡人。

  (2)形容詞

  醜陋,樣子難看

  例:花過而採,則根色黯惡。(《採草藥》)譯文:開過花後再採,根的顏色就暗淡難看了。

  壞,不好

  例: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裡裂。(《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譯文:被子用了這麼多年,像鐵一樣又冷又硬,我的愛子睡相不好,把被裡都蹬破了。

  險惡.兇狠

  例:而境界危惡,層見錯出,非人世所堪。(《〈指南錄〉後序》)譯文:但是危險兇惡的境況層出不窮,不是在人世間所能忍受的。

  讀音二:wù

  (1)動詞

  憎恨,厭惡

  例: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魚我所欲也》)譯文:憎惡的事情有比死亡更厲害的,所以有些災禍就不去躲避了。

  嫉妒

  例:表惡其能而不能用。(《赤壁之戰》)譯文:劉表嫉妒他的才能而不能任用他。

  讀音三:w

  例:以小易大,彼惡知之?(《齊桓晉文之事》)譯文:用小的牲畜換掉大的,他們怎麼懂得您的心意呢?

  82.微,wi

  (1)形容詞

  隱蔽,不清晰

  例: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夢遊天姥吟留別》)譯文:海上來客談論瀛洲,(大海)煙波浩渺,實在難以找到。

  微小

  例:嶺嶠微草,凌冬不雕。(《採草藥》)譯文:兩廣五嶺一帶的小草,嚴冬時節也不枯萎。

  輕微

  例:動刀甚微,謋然已解。(《庖丁解牛》)譯文:動刀很輕,譁啦一下子就把整個牛分解開了,像土一樣散落到地上。

  地位卑微

  例:猥以微賤,當侍東宮。(《陳情表》)譯文:我憑著卑賤的地位,卻擔任侍奉太子的職務。

  不顯露的,隱藏其高貴身份的

  例:從數騎出,微行入古寺。譯文:帶領數名騎兵出來,改換身份出行,進入一座古寺。

  精妙,深奧

  例:其文約,其辭微。(《屈原列傳》)譯文:他的文章簡練,用詞精妙。

  (2)動詞

  沒有,一說"除了"

  例:微斯人,吾誰與歸。(《嶽陽樓記》)譯文:沒有這樣的人,我又和誰在一起呢?

  不是

  例:微獨趙,諸侯有在者乎?(《觸龍說趙太后》)譯文:不只是趙國,諸侯中還有子孫繼續當權的嗎?

  衰敗,衰弱

  例:天下分裂,而唐室固已微矣。(《教戰守策》)譯文:天下分裂,唐王朝當然因此就衰敗了。

  (3)副詞、

  表程度,稍微,微微,略微。

  例: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賣油翁》)譯文:看他放箭十支有八九支射中的,只是略微點一點頭。

  表情態,暗暗地,隱約地

  例:微察公子,公子顏色愈和。(《信陵君竊符救趙》)譯文:暗暗的觀察信陵君,信陵君的神情更加溫和。

  83.悉,x

  儘其所有,總計

  例:悉吾村精技擊者不過百人。(《馮婉貞》)譯文:總共我們村裡精通武術的也不超過一百人。

  詳盡地敘述

  例:書不能悉意,略陳固陋。(《報任安書》)譯文:(這封)書信不能完全表達我的意思,只是大略陳述一下我短淺的見識。

,詳盡,全面

  例: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論積貯疏》)譯文:古代君王治理天下,是最精細最全面的。

  (3)副詞,表範圍,卻、全部、完全

  例:懷王乃悉發國中兵。(《屈原列傳》)譯文:懷王就全部調發國內的軍隊。

  84.相,讀音一:xiàng

  相貌

  例:兒已薄祿相,幸復得此婦。(《孔雀東南飛》)譯文:我已經沒有做高官、享厚祿的福相,幸而能得到這樣的媳婦。

  扶助盲人的人

  例: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焉用彼相矣?(《季氏將伐顓臾》)譯文:(盲人)走路不穩不去護持,跌倒了不去攙扶,那麼為什麼要用扶助他的人呢?

  古代主持禮儀的官

  例: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願為小相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譯文:遇到祭祀,或者諸侯會盟,我願穿著禮服,戴著禮帽,做一個小小的司儀。

  官名,指宰相、丞相

  例:沛公欲王關中,使子嬰為相。(《鴻門宴》)譯文:沛公想在關中稱王,讓子嬰做宰相。

  觀察,審察

  例:勝不敢復相士。(《毛遂自薦》)譯文:我不敢再審查鑑別人才了。

  輔助

  例:至於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遊褒禪山記》)譯文:到了幽深昏暗,令人迷惑的地方,如果沒有外物來幫助,也還是不能到達。

  讀音二:xing

  副詞

  表彼此,互相

  例:臣以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況大國乎?(《廉頗藺相如列傳》)譯文:我以為,老百姓之間交往尚且不會互相欺騙,何況大國呢?

  表示動作偏指一方。可根據情況分別譯為"你""我""他"

  例: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孔雀東南飛》)譯文:(現在)就可以去告訴婆婆,趁早把我打發回家吧。

  85.謝,xiè

  動詞

  道歉,請罪

  例:秦王恐其破壁,乃辭謝。(《廉頗藺相如列傳》)譯文:秦王恐怕他打碎寶玉,就婉言道歉。

  推辭,謝絕

  例:阿母謝媒人。(《孔雀東南飛》)譯文:母親婉言謝絕了媒人。

  辭去,辭別

  例:侯生視公子色終不變,乃謝客就車。(《信陵君竊符救趙》)譯文:侯生看公子的神色始終沒有改變,就和朋友告別上了車。

  感謝

  例:噲拜謝,起,立而飲之。(《鴻門宴》)譯文:樊噲下拜道謝,起身,站著喝了這杯酒。

  告訴,勸告

  例:多謝後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東南飛》)譯文:多多勸告後代人啊,應該以此為戒,千萬不要忘記。

  請問

  例:使君謝羅敷:"寧可共載否?"(《陌上桑》)譯文:太守接著問羅敷:"願意和我同坐一個車子嗎?"

  凋謝,衰亡

  例:及花之既謝,亦可告無罪於主人矣。(《芙蕖》)譯文:等到荷花凋謝以後,也可以算是對得住主人了。

  86.信,讀音一:xìn

  言語真實

  例: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譯文:真實的語言不華美,華美的語言不真實。

  引申為誠實

  例: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曹劌論戰》)譯文:祭祀時用的牛羊豬和玉器絲綢,不敢向神虛報,一定要誠實。

  可靠的

  例: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過秦論》)譯文:可靠的臣子率領精銳的士卒,拿著鋒利的兵器盤問著來往的行人。

  (2)名詞

  信用

  例: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曹劌論戰》)譯文:小的信用不能取得神的信任,神是不會保佑你的。

  信物,憑據

  例:今行而無信,則秦未可親也。(《荊軻刺秦王》)譯文:如果前往卻沒有什麼信物,那麼就不能接近秦王。

  使者

  例:自可斷來信,徐徐更謂之。(《孔雀東南飛》)譯文:你馬上去回絕那位信使(這裡指媒人),我們慢慢地再說這件事吧。

  音訊,消息

  例:大概說長安登科,函使報信遲早云爾。(《祭妹文》)譯文:大概是說我在京城考中進士,信使來報信早晚之類的事情。

  (3)動詞

  相信

  例:懷王貪而信張儀,遂絕齊。(《屈原列傳》)譯文:懷王貪心,相信了張儀的話,就和齊國絕交了。

  信任

  例: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蘭。(《屈原列傳》)譯文:疏遠了屈原而信任上官大夫、令尹子蘭。

  守信用

  例:則直前詬虜帥失信,數呂師孟叔侄為逆。(《〈指南錄〉後序》)譯文:就徑直上前怒罵敵軍統帥不講信用,列舉呂師孟叔侄叛逆的罪狀。

  (4)副詞

  表肯定,確實,實在,果真

  例: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夢遊天姥吟留別》)譯文:海上來客談論瀛洲,(大海)煙波浩渺,實在難以找到。

  表不確實,隨意,隨便

  例: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琵琶行》)譯文:低頭隨手連續的彈奏著,好像要把心中所有的事情都訴說出來。

  讀音二:shn,通"伸"。

  動詞

  伸張

  例: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於天下。(《隆中對》)譯文:我沒有衡量自己的德行,估計自己的力量,想要在天下人面前伸張正義。

  伸出

  例:狼欣然從之,信足先生。(《中山狼傳》)譯文:狼高興的聽從了他的話,把腳伸給了東郭先生。

  87.興,讀音一:xng

  動詞

  起,起床

  例:夙興夜寐,靡有朝矣。(《詩經·衛風·氓》)譯文:早起晚睡,沒有一天不是這樣。

  起,掀起

  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赤壁賦》)譯文:清風輕輕吹來,江面上靜靜的,連波紋也不起。

  發生,產生

  例:積土成山,風雨興焉。(《勸學》)譯文:積累泥土成為高山,風雨就會在那裡產生。

  興起,興盛

  例:大楚興,陳勝王。(《陳涉世家》)譯文:大楚興盛,陳勝稱王。

  使……興盛

  例:其存君興國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屈原列傳》)譯文:他思念國君,振興楚國,想要挽救危局使國家富強起來的意願,在一篇文章中多次表露出來。

  復興

  例:中興機會,庶幾在此。(《指南錄後序》)譯文:復興國家的機會,大概就在此一舉了。

  興辦,舉辦

  例: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俱興。(《嶽陽樓記》)譯文:過了第二年,政事通暢,百姓和樂,所有荒廢的事情都重新行辦起來了。

  發動,調動

  例:遂發命,遽興姜戎。(《殽之戰》)譯文:於是發布命令,立刻調動姜戎的軍隊。

  讀音二:xìng

  名詞,興趣,興致

  例:遇遊僧澄源至,興甚勇。(徐宏祖《遊黃山記》)譯文:趕上雲遊和尚澄源到來,(遊玩的)興致很濃。

  88.行,讀音一:xíng

  行走

  例: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師說》)譯文:孔子說:"三個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就一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師的人。"

  運行

  例:故審堂下之陰,而知日月之行,陰陽之變。(《察今》)譯文:所以查看房屋下面太陽或月亮照射的影子,就能知道太陽月亮的運行,陰陽的變化。

  經,歷

  例:行年四歲,而舅奪母志。(《陳情表》)譯文:又過了四年,舅父強行改變我母親守節的志向,(使她被迫改嫁。)

  離去,前往

  例:趙王畏秦,欲毋行。(《廉頗藺相如列傳》)譯文:趙王害怕秦王,想不去。

  實行,施行

  例:餘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師說》)譯文:我讚許他能夠實行古人從師的風氣,寫了這篇《師說》來贈送給他。

  行酒,給客人斟酒

  例:客至未嘗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過七行。(《訓儉示康》)譯文:客人來了,沒有不備酒招待的,有時給斟三次、五次酒,最多不超過七次。

  (2)名詞

  古詩的一種體裁。

  例:《琵琶行》《兵車行》

  行為,品行

  例: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已,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勸學》)譯文:君子廣泛的學習,並且每天檢查、反省自己,就會智慧明達而行為沒有過錯了。

  動作

  例:視為止,行為遲。(《庖丁解牛》)譯文:眼神因此而專注,動作因此而遲緩。

  (3)副詞,將要

  例:巨是凡人,偏在遠郡,行將為人所並。(《赤壁之戰》)譯文:吳巨是一個很平庸的人,又在邊遠偏僻的州郡,即將被人吞併。

  讀音二:háng

  道路

  例:遵彼微行,爰求柔桑。(《詩經》)譯文:沿著那條小道,去尋找那柔嫩的桑葉。

  古代兵制,二十五人為一行

  例:陳勝吳廣皆次當行。(《陳涉世家》)譯文:陳勝吳廣都被編在這支軍隊裡。

  行列,隊伍

  例:悉以諮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也。(《出師表》)譯文:全都和他商量,一定能使隊伍和睦融洽,好壞各得其所。

  輩份

  例:漢天子,吾丈人行也。(《漢書·蘇武傳》)譯文:漢朝天子是我的長輩。

  (2)量詞

  例:出門登車去,涕落百餘行。(《孔雀東南飛》)譯文:出門登車離去,痛苦的眼淚流個不停。

  89.幸,xìng

  寵幸

  例:今入關,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其志不在小。(《鴻門宴》)譯文:現在進關了,不貪取財物,不寵幸婦女,這說明他的志向不小。

  皇帝到某處

  例:縵立遠視,而望幸焉。(《阿房宮賦》)譯文:(宮女們)長久的站立著,遠遠地凝望著,盼望著皇帝的駕臨。

  希望

  例:幸可廣問訊,不得便相許。(《孔雀東南飛》)譯文:希望你多方面打聽打聽,我們不好就答應你。

,幸運

  例:則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捕蛇者說》)譯文:那麼我幹這差事的不幸,遠遠不如恢復我的賦稅的不幸那麼嚴重。

  (3)副詞,僥倖、幸虧、幸而

  例:今事有急,故幸來告良。(《鴻門宴》)譯文:現在情況緊急,所以幸虧他來告訴我。

  90.修,xi

  修建,修造

  例:乃重修嶽陽樓。(《嶽陽樓記》)譯文:於是重新修建嶽陽樓。

  修理,建造

  例:內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之具。(《過秦論》)譯文:在國內製定法律制度,努力發展農業生產,建造攻守的武器。

  整治,治理

  例: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隆中對》)譯文:對外結交孫權,對內整治政務。

  修養

  例:臣修身潔行數十年。(《信陵君竊符救趙》)譯文:我修養身心,使品行高潔已經有幾十年了。

  修訂,修改

  例:議法度而修之於朝廷。(《答司馬諫議書》)譯文:議定的法律制度都要在朝廷上進行修訂。

  編纂,編寫

  例:孫子臏腳,兵法修列。(《報任安書》)譯文:孫子受了臏刑,就編寫了兵法書。

  學習,研究

  例:是以聖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五蠹》)譯文:所以聖人不求學習古人,不效法舊有的制度。

  整飭

  例:何者,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廉頗藺相如列傳》)譯文:為什麼這樣呢?是為了尊重您這大國的威嚴,整飭禮儀表示敬意啊。

  善,美好

  例:是故事修而謗興,德高而毀來。(《原毀》)譯文:因此事情辦好了,誹謗的言詞就出現了,品德高尚了,讒毀的事情也就來到了。

  長,高

  例: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核舟記》)譯文:原來是選長而窄的桃核雕刻成的。

  91.徐,xú

,遲緩

  例:不徐不疾。(《莊子·天道》)譯文:不快不慢。

  (2)副詞,慢慢地,緩緩地

  例:遂於蒿萊中側聽徐行,似尋針芥。(《促織》)譯文:於是在亂草中側耳細聽,慢慢行走,好像在尋找細針或小草一樣。

  92.許,x

  答應,聽從

  例: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廉頗藺相如列傳》)譯文:衡量這兩個辦法,寧肯答應讓秦國承擔理虧的責任。

  贊同,贊成

  例:雜然相許。(《愚公移山》)譯文:(大家)紛紛表示贊同。

  相信

  例: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隆中對》)譯文:(諸葛亮)常常把自己和管仲樂毅相比,當時沒有人相信他。

  期望

  例: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書憤》)譯文:要做塞上長城只能是空自期許,(壯志未酬,)在鏡中看到自己的雙鬢已先斑白。

  (2)名詞,地方,處所

  例: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五柳先生傳》)譯文: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麼地方的人。

  (3)數詞,表示不定數

  例: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核舟記》)譯文:船從頭到尾長約八分多一點,高大約有二分左右。

  (4)代詞,這,這樣

  例: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觀書有感》)譯文:問它怎麼能夠這樣清澈,是因為源頭有活水不斷地流來。

  讀音二:h,象聲詞

  例:曳屋許許聲,搶奪聲,潑水聲:凡所應有,無所不有。(《口技》)譯文:(眾人)拉塌(燃燒著的)房子時喊口號的聲音,搶奪東西的聲音,潑水的聲音:一切應該有的聲音,沒有不有的。

  93.陽,yáng

  太陽,陽光

  例: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譯文:夕陽照著綠樹青草,那普通的街巷,人們傳說就是宋武帝劉裕曾經住過的地方。

  山的南面

  例: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遊褒禪山記》)譯文:因為它是在華山的南面而得名的。

  古代哲學概念,陰的對立面

  例:故審堂下之陰,而知日月之行,陰陽之變。(《察今》)譯文:所以查看房屋下面太陽或月亮照射的影子,就能知道太陽月亮的運行,陰陽的變化。

  凸起的,刻印時,線條凸起為陽文

  通"佯",假裝

  例:二子心計,公無從辦……皆陽應曰……(《記王忠肅公翱事》)譯文:(太監的)兩個侄子心裡盤算,忠肅公無法辦到……就假裝答應說……

  94.要,讀音一:yào

  主要,重要

  例:增減要語,奉行者莫辨也。(《獄中雜記》)譯文:增減重要的語句,奉命執行的官員無法辨認出來。

  險要

  例:築石寨土堡於要隘,樹幟曰"謝莊團練馮"。(《馮婉貞》)譯文:在險要的地方用土石修築寨牆,樹立一個大旗上寫著"謝莊團練馮"。

  簡要,切要

  例:可謂要言不煩也。(《世說新語·言語》)譯文:可以說是語言簡要不繁瑣。

  符合,適合

  例:凡先王之法,有要於時也。(《察今》)譯文:一切先王的法令制度,都是適合當時的情況的。

  總括,概括

  例:要之,治平之久,天地不能不生人。(《治平篇》)譯文:總之,社會長期安定,天下就不能不增加人口。

  想要,希望

  例: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石灰吟》)譯文:粉身碎骨全不怕,只想要在人間留下清白的名聲。

  讀音二:yo

,通"腰"

  例:昔者,楚靈王好士細要。(《墨子·兼愛中》)譯文:過去,楚靈王喜歡細腰的人。

  通"邀",邀請

  例:張良出,要項伯。(《鴻門宴》)譯文:張良出來,邀請項伯。

  要挾

  例:惟大闢無可要,然猶質其首。(《獄中雜記》)譯文:只有砍頭沒有什麼可要挾的,可是還要拿死者的人頭作抵押。

  相約

  例:雖與府吏要,渠會永無緣。(《孔雀東南飛》)譯文:雖然曾與府吏相約,但和他見面的機會永遠沒有了。

  95.宜,yí

,應該,應當

  例:將軍禽操,宜在今日。(《赤壁之戰》)譯文:您捉拿曹操(的時機),應該就在今天。

,適宜,合適

  例:世易時移,變法宜矣。(《察今》)譯文:社會變了,時代變了,改變先王的法令制度也是適合的了。

  96.遺,讀音一:yí

,遺失的東西

  例:夜不閉戶,路不拾遺。譯文:晚上不用關門睡覺,路上掉了東西也不會有人撿走據為己有。

  遺失,丟失。

  例:羊子嘗行路,得遺金一餅。(《樂羊子妻》)譯文:樂羊子曾經在走路時撿到了一塊別人丟失的金子。

  遺留

  例:此三者,吾遺恨也。(《伶官傳序》)譯文:這三件事,是我至死留下來的恨事。

  捨棄,放棄

  例: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師說》)譯文:小的方面從事學習,大的方面卻放棄不學,我看不出他的聰明在什麼地方。

  讀音二:wèi

  動詞,送給,給與

  例:是時曹操遺權書。(《赤壁之戰》)譯文:這時曹操給孫權送來書信。

  97.貽,yí

  動詞

  贈送

  例:作《師說》以貽之。(《師說》)譯文:我寫了《師說》一文送給他。

  遺留

  例:貽笑大方

  98.易,yì

,《周易》簡稱

  換,交換

  例:秦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可與否?(《廉頗藺相如列傳》)譯文:秦王用十五座城請求交換我的寶玉,可以給他嗎?

  改變,更換

  例:世易時移,變法宜矣。(《察今》)譯文:社會變了,時代變了,改變先王的法令制度也是適合的了。

  輕視

  例:是以古之易財,非仁者,財多也。(《五蠹》)譯文:因此古時候輕視財物,不是(因為)仁愛,而是(因為)財物眾多。

  代替,替換

  例:是以某某易其首者。(《獄中雜記》)譯文:這就是用某某人替換了他的腦袋的人。

  (3)形容詞,容易

  例:但二月草已芽,八月苗未枯,採掇者易辨識耳。(《採草藥》)譯文:只不過二月草已經發芽,八月苗還沒有枯萎,採摘的人容易辨別罷了。

  (4)副詞,很,非常

  例:榮祿固操、莽之才,絕世之雄,待之恐不易易。(《譚嗣同》)譯文:榮祿本是曹操、王莽一樣的人物,世上少有的奸雄,對付他恐怕不太容易。

  99.陰,yn

  山的北面,水的南面

  例: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愚公移山》)譯文:一直通往豫州的南部,到達漢水的南面,可以嗎?

  陰影,樹明

  例:故審堂下之陰,而知日月之行。(《察今》)譯文:所以察看廳堂下面日月的影子,就能知道日月的運行。

  光陰,時光

  古代哲學概念,與"陽"相對

  例:衡善機巧,猶致思於天文陰陽曆算。(《張衡傳》)譯文:張衡擅長研製機械巧妙的東西,特別專注於天文陰陽曆法的研究。

  昏暗

  例:朝暉夕陰,氣象萬千。(《嶽陽樓記》)譯文:早晨明朗,傍晚昏暗,景象千變萬化。

  陰冷

  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嶽陽樓記》)譯文:冷風怒吼,濁浪沖天。

  屬於死人的,如"陰宅""陰火"

  凹入的

  例:惟漢印多用陰文。(朱劍心《說金》)

  陰險

  例:而陰賊險狠,與人異趣。(蘇洵《辨奸論》)譯文:然而他內心陰險狠毒,志向意趣和別人不一樣。

  (3)副詞,暗中,暗地裡

  例:陰知奸黨名姓,一時收禽。(《張衡傳》)譯文:暗中查知奸黨名姓,一下子把他們都擒拿歸案。

  100.右,yòu

  右邊

  例: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遊褒禪山記》)譯文:可是看它的左右,到這裡來並留下標記的人已經少了。

  地理上以西為右

  例:姜伯約屢出隴右。(鍾會《檄蜀文》)譯文:姜維多次從隴西出兵。

  古代官職以右為尊,因而指較高的地位

  例: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位在廉頗之右。(《廉頗藺相如列傳》)譯文:因為藺相如功勞大,封他為上卿,職位在廉頗之上。

  引申為上

  例:一切異狀遍試之,無出其右者。(《促織》)譯文:用所有奇特的蟋蟀一隻只的試著和它鬥,沒有在它以上的。

  世族大家

  例:又多豪右,共為不軌。(《張衡傳》)譯文:豪門大戶又多,勾結起來,一同做違法的事。

  車右,古時在戰車上負責主帥的安全

  例:梁弘御戎,萊駒為右。(《殽之戰》)譯文:梁弘駕著戰車,萊駒作車右。

相關焦點

  • 高考考綱規定文言文120實詞及例句翻譯(101—120)
    高考考綱規定文言文120實詞及例句翻譯(101—120) 2014-09-10 17:47 來源:新東方網編輯整理 作者:
  • 高中語文:文言文翻譯練習100篇,高考翻譯題滿分從此不再愁!
    #高中語文#文言文到底怎麼才能學好其實高考文言文所選文段的難度都不會太大,根據考綱要求,對文言文閱讀的要求是:理解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用法,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篩選文中的信息,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鑑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 學習成語中的文言文
    本文是我的原創書《學成語 ,通文言》的編寫體例編寫體例1.本傳共收錄成語5000 餘條,主要是針對高考大綱要求的120個(本書加入7個,實為127個)實詞。文言課文課內(少量課文外)例句3000餘條,依照英文字母順序排列。本書的使用對象是高中生,以及對文言文感興趣的初中生和中學教師。需要特別說明的是:虛詞由於數量少(高考考綱規定只有18個),用法過於靈活,相關成語數量巨大,不便一一解釋,故未加收錄。
  • 高考文言文閱讀怎樣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
    能夠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是高考考查考生文言文閱讀能力的一項重要內容。前幾年,全國卷文言文閱讀試題直接設置為客觀題第一題進行考查,現在雖然不直接設題考查選文中文言實詞的含義,但是無論是讀懂選文,還是做後面的翻譯句子,都離不開對文言實詞含義的理解。
  • 用了這必殺技,文言文翻譯拿高分!
    翻譯題是中高考文言文的必考題。翻譯題綜合性較強,難度較大,它涉及實詞、虛詞、句式、修辭手法、句子語氣等的考查。根據對近幾年高考全國卷試題的分析,高考全國卷採用主觀題的形式進行考查,分別在試題材料裡選取兩個較長的語句,要求考生酬譯,每句翻譯5分,共10分。
  • 高考文言文翻譯,難點實詞,總結
    高考文言文翻譯,難點實詞,總結1【亟】①趕緊,馬上。吾為物所苦,亟起索燭照。(2006浙江卷,我被小蟲咬得難受,(你)趕緊起來找蠟燭照明。
  • 高考文言文閱讀看不懂,得分低,怎麼辦?聽聽老師怎麼說
    人們常說,學生語文學習有三怕,分別是魯迅的文章,作文還有文言文閱讀。在高中階段的學習中,文言文學習佔用的時間是很多的,也是重點學習的內容之一,但是效果不理想。看看課內的文言文還可以,但是到了課外人物傳記閱讀,尤其是在做翻譯題的時候,更是一臉懵,看不懂。
  • 大海笑長推薦:2020高考證明,這些文言文常考點,一定要背下來!
    尤其是,語文必背文言文將從14篇增加至81篇,中高考語文考試中,分值佔比近60%。掌握高考文言文提分方法及解題技巧 3.專項突破高考文言文文化常識重點難點4.專項突破高考文言文實詞重點難點5.專項突破高考文言文虛詞重點難點
  • 高考語文文言文常用實詞的解題技巧
    而一般實詞考查的都是語境限制下的實詞意義,因此,需要考生具備依據語境理解識別實詞意義、用法的能力。今天小編匯總了幾個文言文實詞解題技巧。一、聯想推斷法試卷上常出現一些難理解的文言實詞,我們可以聯想課本上相關語句中的用法,相互比照,辯其異同,初步確定文中實詞的含義。
  • 高中語文文言文實詞120個全匯總(含詳解)一定要收藏
    下面介紹文言文中實詞都有哪些,希望對高考備考考生在語文複習中有所幫助。因為篇幅有限,以下是部分資料內容,完整高清版的發送私信即可。更多資料將持續更新,敬請關注。最後結尾還有學姐整理的怎麼掌握實詞學習方法哦!
  • 中考語文,文言文的實詞考點,一詞多義現象與解題技巧點撥
    如何學好文言文?特別是中考之前的衝刺階段,大家都很關心。正確理解常見文言實詞的含義,是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的關鍵。閱讀理解一篇文言文,首先要明確文中文言實詞的含義,其次要掌握一些特殊用法及其與現代漢語的異義現象,再次,要了解文言句式的特點與用法。
  •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學生這樣翻譯,老師感嘆:有思想,0分!
    而怕文言文,是因為古今漢語的文字隔閡,讓學生對文言文看不懂、難以背誦,更難於翻譯。可是,「文言文閱讀」卻又是我們中考、高考的必考考點,也是考試難點,尤其是「文言文翻譯題」,更是讓很多同學「痛不欲生」。於是,經常有各種學生強行翻譯的「神翻譯」,讓老師看後,哭笑不得。
  • 2018年高考全國I卷文言文《晉書·魯芝傳》閱讀挖空
    【高考真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19分)魯芝字世英,扶風郡人也。世有名德,為西州豪族。父為郭汜所害,芝襁褓流離,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墳籍。郡舉上計吏,州闢別駕。魏車騎將軍郭淮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舉孝廉,除郎中。後拜騎都尉、參軍事、行安南太守,遷尚書郎。曹真出督關右,又參大司馬軍事。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參驃騎軍事,轉天水太守。
  • 高中語文新教材中最重要的三篇文言文,老師:學透了,學霸無疑
    新教材的文言文發生了一些變化,就高中語文必修上、下冊來說,至少有三篇文言文特別重要。為什麼呢?第一、和全國卷的文言文一樣,都是敘事性質的。高考中,使用全國卷的省份越來越多,而全國卷的文言文文體一般是傳記,2020年的三套試卷的文言文文本分別是《宋史·蘇軾傳》《宋史·王安中傳》《晉書·王彪之傳》,都是敘事性很強的文章。整個高中的語文測試卷,在整個布局和題型是都是和高考卷保持一致的。
  • 2021高考前線|夯實基礎:文言文閱讀之文言實詞:5類文言實詞系統歸納
    文言文閱讀之文言實詞:5類文言實詞系統歸納常考文言實詞主要包括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偏義複詞、詞類活用等5大類,其中對一詞多義、詞類活用、古今異義和通假字的考查是重中之重,偏義複詞相對較少。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題目。吳既赦越,越王勾踐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曰:「女忘會稽之恥邪?
  • 初中語文文言文看不懂怎麼辦?文言文閱讀理解有訣竅!
    3、內容理解題解題策略4、文言文閱讀答題四步走5、關於翻譯文言語句翻譯順口溜專欄總結了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文言文4類文章近40種題型的解題方法技巧,將專欄加入書架,就可以閱讀其餘章節初中文言文閱讀考題可分為三類,即詞語解釋題、內容理解題和句子翻譯題。
  • 文言文如今的高考語文試卷難在哪裡
    文言文如今的高考語文試卷難在哪裡孤逐女者,齊即墨之女,齊相之妻也。初,逐女孤無父母,狀甚醜,三逐於鄉,五逐於裡,過時無所容。齊相婦死,逐女造襄王之門,而見調者曰:「妻三逐於鄉,五逐於裡,孤無父母,擯棄於野,無所容止,願當君王之盛顏,盡其愚辭。」左右復於王,王輟食吐哺而起。左右曰:「三逐於鄉者,不忠也;五逐於裡者,少禮也。
  • 2018中考語文複習材料專題七:文言文劃分朗讀節奏及詞語理解點撥
    文言文閱讀是平時考試和中考語文試題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很多學生語文不能得高分,原因就在這。由於對文言文閱讀不理解,閱讀方法技巧沒掌握,造成大量失分現象。下面就是文言文閱讀的幾個知識點的總結經驗。知識點一 劃分朗讀節奏《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閱讀文言文「重點在於考查學生記誦積累的過程」。所謂「誦」,就是用高低抑揚的腔調朗讀。
  • 高中文言文實詞的學習有三個層次,你到哪一層了?
    對於高中生來說,文言文的學習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在小學,初中的時候,語文課上還會講解一些現代化,包括小說,詩歌等等。但是到了高中,語文學習的內容基本上行就只剩下文言文和古代詩歌鑑賞了。尤其是文言文佔用的時間會更多。
  • 高中文言文虛詞總是讀不懂?看新東方在線如何破譯辨析
    在高中語文的學習過程中,虛詞一直是同學們攻克文言文問題的重難點。與實詞具有實質性區別,虛詞主要用來組詞成句或者在句子中起語法作用,因為沒有固定的釋義,虛詞經常會為同學們的文言文解析帶來閱讀障礙。此外,一個虛詞在不同語境中詞性也並不相同,既可用作代詞也可用作助詞和副詞,這無形中又增加了題目的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