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考綱規定文言文120實詞及例句翻譯(101—120)
2014-09-10 17:47
來源:新東方網編輯整理
作者:
高考考綱規定文言文120實詞及例句翻譯(1—20)
高考考綱規定文言文120實詞及例句翻譯(21—40)
高考考綱規定文言文120實詞及例句翻譯(41—60)
高考考綱規定文言文120實詞及例句翻譯(61—80)
高考考綱規定文言文120實詞及例句翻譯(81—100)
高考考綱規定文言文120實詞及例句翻譯(101—120)
101.再,zài
(1)數詞
①兩次
例:後秦擊趙者再,李牧連卻之。(《六國論》)譯文:後來秦又兩次進攻趙國,李牧連續兩次打敗了他們。
②第二次
例: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曹劌論戰》)譯文:第一次擊鼓能夠振奮士氣,第二次擊鼓勇氣就低落了,第三次擊鼓勇氣就沒了。
(2)副詞,與現代漢語"再"相同
例:用訖再火令藥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活板》)譯文:用完了再拿火烤使松香等熔化,用手一摸,那字模就掉下來了。
102.造,zào
(1)動詞
①往,到
例:徑造廬訪成,視成所蓄。(《促織》)譯文:徑直到成名家去拜訪,看到成名所養的蟋蟀。
②製作
例:公輸般為楚造雲梯之械。(《公輸》)譯文:公輸般給楚國製造了雲梯這樣的攻城器械。
③修建,建造
例:祥符中,因造玉清宮,伐山取材。(《雁蕩山》)譯文:祥符年間,因為建造玉清宮,到山裡伐木取材。
④制定
例:懷王使屈原造為憲令。(《屈原列傳》)譯文:楚懷王命令屈原制定國家法令。
103.知,讀音一:zhī
(1)名詞
①知覺
例:而死後有知無知,與得見不得見,又卒難明也。(《祭妹文》)譯文:而且人死後有沒有知覺,和死後能不能見面,也終究難以明白了。
②知識
例: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兩小兒辯日》)譯文:兩個小孩子笑著說:"誰說你有很多知識呢?"
③交情,來往
例:故絕賓客之知,忘室家之業。(《報任安書》)譯文:所以斷絕了賓客之間的往來,忘掉了家庭的私事。
(2)動詞
①知道,知曉
例:嗚呼!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說》)譯文:唉!誰知道苛捐雜稅的毒害又比這蛇更厲害呢?
②主持,管理
例:吾與之共知越國之政。(《勾踐滅吳》)譯文:我和他共同掌管越國的政事。
③了解
例:君何以知燕王?(《廉頗藺相如列傳》)譯文:您從那裡了解燕王?
④識別
例: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馬說》)譯文:是真的沒有千裡馬呢,還是真的不認識千裡馬呢?
⑤交遊
例:故絕賓客之知,忘室家之業。(《報任安書》)譯文:所以斷絕了和賓客的來往,忘掉了家庭的私事。
讀音二:zhì 通"智",名詞,智慧
例: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已,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勸學》)譯文:君子廣泛的學習,並且每天反省自己,就會只會明達行為沒有過錯了。
104.致,zhì
(1)名詞,意態,情趣
例:是我於花之未開,先享無窮逸致矣。(《芙蕖》)譯文:這樣我在花沒有開放的時候,就已經先享受到無窮的優雅情趣了。
(2)動詞
①送達
例:寧南南下,皖帥欲結歡寧南,致敬亭於幕府。(《柳敬亭傳》)譯文:寧南伯左良玉南下,安徽統帥想要結交討好他,就把柳敬亭送到了他的軍中。
②表達
例:其存君興國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屈原列傳》)譯文:他思念國君,振興楚國,想要挽救危局使國家富強起來的意願,在一篇文章中多次表露出來。
③招來
例:致食客三千人。(《信陵君竊符救趙》)譯文:招來三千食客。
④取得,得到
例:家貧,無從致書以觀。(《送東陽馬生序》)譯文:家中貧窮,沒有辦法得到書來看。
⑤到,達到
例:然秦以區區之地,致萬乘之勢。(《過秦論》)譯文:然而秦憑藉著小小的土地,達到了萬乘兵車的實力。
⑥使,致使,導致
例:女行無偏斜,何意致不厚。(《孔雀東南飛》)譯文:她的品行沒有偏差,哪裡料想卻使您不喜歡呢?
(3)形容詞,精細
例:案其獄,皆文致不可得反。(《漢書·嚴延年傳》)譯文:檢查他裁斷的案件,都文理緻密,不可推翻。
(4)副詞,盡,極
例:衡善機巧,尤致思於天文陰陽曆算。(《張衡傳》)譯文:張衡擅長研製機械巧妙的東西,特別在天文陰陽曆法的研究方面極盡心思。
105.質,zhì
(1)動詞
①抵押,作抵押品
例:於是為長安君約車百乘,質於齊。(《觸龍說趙太后》)譯文:於是替長安君準備了一百輛車,到齊國去做人質。
②詢問
例:餘立侍左右,援疑質理。(《送東陽馬生序》)譯文:我站著陪侍在老師的跟前,提出疑難,詢問道理。
(2)名詞
①抵押品。指作為保證的人或物
例:必以長安君為質,兵乃出。(《觸龍說趙太后》)譯文:一定要以長安君為人質,救兵才能派出。
②本質,資質
例: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餘之專耳。(《送東陽馬生序》)譯文:不是天生資質低下,就是心思不如我專注罷了。
③質地,底子
例: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捕蛇者說》)譯文:永州的野外出產一種奇異的蛇,周身黑色,上面有白色的花紋。
④通"贄",古時初次拜見尊長時所送的禮物
例:乃令張儀佯去秦,厚幣委質事楚。(《屈原列傳》)譯文:就命令張儀假裝離開秦國,把豐厚的禮物獻給楚王,表示願意事奉楚國。
⑤通"鑕",刑具,殺人時作墊用的砧板
例:君不如肉袒伏斧質請罪,則幸得脫矣。(《廉頗藺相如列傳》)您不如赤膊伏在斧鑕上向大王請罪,那還許僥倖能夠免罪。
(3)形容詞,質樸
例:本之《書》,以求其質。(《答韋中立論師道書》)譯文:根據《尚書》來尋求文章的樸實。
(4)副詞,正,剛剛
例:質明,避哨竹林中。(《〈指南錄〉後序》)譯文:天剛亮的時候,在竹林中躲避哨兵。
106.治,zhì
(1)動詞
①治理,管理
例:故治國無法則亂。(《察今》)譯文:所以治理國家沒有法令制度就會混亂。
②整治,訓練
例:今治水軍八十萬眾,方與將軍會獵於吳。(《赤壁之戰》)譯文:現在訓練了八十萬水軍,正要和您在東吳會戰。
③整理
例:於是約車治裝,載券契而行。(《馮諼客孟嘗君》)譯文:於是準備車輛,整理行裝,裝好債券契約就出發了。
④醫治
例: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扁鵲見蔡桓公》)譯文:您有病,在皮膚的紋理裡,如果不一致,恐怕會更厲害。
⑤對付,抵禦
例:同心一意,共治曹操。(《赤壁之戰》)譯文:同心協力,共同對付曹操。
⑥懲處,處置
例: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出師表》)譯文:不能完成任務,就請懲治我的罪過,來告慰先帝在天之靈。
(2)形容詞,太平,安定,與"亂"相對
例:文武並用,垂拱而治。(《諫太宗十思疏》)譯文:文臣武將都能得到任用,君王垂衣拱手就可以達到天下太平了。
107.諸,zhū
(1)形容詞,眾
例:婉貞於是率諸少年結束而出。(《馮婉貞》)譯文:馮婉貞於是帶領眾少年整理好行裝出發了。
(2)兼詞
①代詞兼介詞,相當於"之於"
例:穆公訪諸蹇叔。(《殽之戰》)譯文:秦穆公向蹇叔詢問這件事。
②代詞兼語氣助詞,相當於"之乎"
例:王嘗語莊子以好樂,有諸?(《莊暴見孟子》)譯文:您曾經把您喜歡音樂的事情告訴了莊暴,有這件事嗎?
109.賊,zéi
(1)名詞
①禍患,禍害
例:淫侈之俗日日以長,是天下之大賊也。(《論積貯疏》)譯文:鋪張浪費的風氣一天天地增長,這是國家的大禍害。
②作亂叛國的人
例:操雖託名漢相,其實漢賊也。(《赤壁之戰》)譯文:曹操雖然名義上是漢朝的宰相,他實際上是漢朝的敵人。
③強盜
例:賊二人得我,我幸皆殺之矣。(《童區寄傳》)譯文:兩個強盜抓住了我,我僥倖把他們都殺掉了。
(2)動詞
①害
例:是賊天下之人者也。(《墨子·非儒》)譯文:這是害天下人的做法。
②殺害
例:二人相憎,而欲相賊也。(《韓非子·內儲說下》)譯文:兩個人互相仇恨,想要互相殺害。
110.族,zú
(1)名詞
①家族,指同姓的親屬
例: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傷仲永》)譯文:那首詩用奉養父母,團結族人作為立意。
②種族,民族
例:我黃帝子孫,聚族而居,立於此地球之上者計數千年。(《少年中國說》)譯文:我們這些黃帝的子孫,這一種族聚集居住在這個地球之上已有數千年。
③類
例: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師說》)譯文:士大夫之類一聽到誰稱誰是老師,誰稱誰是弟子等,就聚在一起譏笑他。
④(筋骨)叢聚集結之處
例:每至於族,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庖丁解牛》)譯文:每當遇到筋骨交錯的地方,我看它難以解剖,就很小心地警覺起來。
(2)動詞,滅族
例: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阿房宮賦》)譯文:使秦王室滅族的人,其實是秦代帝王,而不是天下的人。
(3)形容詞,眾,一般
例:族庖月更刀,折也。(《庖丁解牛》)譯文:一般的廚師一個月換一把刀,因為他用刀砍(骨頭)。
111.卒,zú
(1)名詞
①步兵
例: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鴻門宴》)譯文:明天早上犒勞士兵,替我打敗沛公的軍隊。
②古代軍隊編制,百人為卒
例:全卒為上,破卒次之。(《謀攻》)譯文:使整卒的士兵降服為上策,攻破這一卒的策略是差一些的。
③差役
例:禁卒居中央,牖其前以通明。(《獄中雜記》)譯文:牢房的看守住在中間,牆上開了窗戶來透光。
(2)動詞
①死亡。古代大夫死稱卒。又年老壽終稱卒。後為死的通稱。
例:初,魯肅聞劉表卒。(《赤壁之戰》)譯文:當初,魯肅聽說劉表死了。
②完畢,結束,到……止
例: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孔雀東南飛》)譯文:磐石又方又厚,能夠堅持千年才完結。
(3)副詞,表終結,終於,始終,到底
例:卒廷見相如,畢禮而歸之。(《廉頗藺相如列傳》)譯文:最終在正殿接見了藺相如,完成了禮儀之後送他回趙國。
讀音二:cù 副詞,通"猝",倉猝,突然,匆忙
例:五萬兵難卒合,已選三萬人。(《赤壁之戰》)譯文:五萬士兵難以在倉促之間集合起來,已經選好了三萬人。
【山東初高中學生專屬】
山東高考近五年真題,高考複習資料,初中期末試卷,更多資料
掃碼即可獲取
6月13-7月5日
2020中高考主題活動陪伴考生備考、擇校
掃碼或微信打開連結長按關注二維碼
立即獲取
掃碼獲取2020年河南高考志願填報講座入場券
掃碼添加新東方廣州學校老師
發送「2020高考」
獲取更多資訊
成都學校二維碼展示
長沙學校二維碼展示
2020湖北高考解析直播
長按識別掃碼 進入直播群
交流高考心得,獲取更多內容
名稱名稱
微信掃碼關注"新東方網"服務號
回復""立刻獲取!
版權及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註明"稿件來源:新東方"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含本網和新東方網) 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新東方",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② 本網未註明"稿件來源:新東方"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僅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轉載稿的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新東方",本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見稿後在兩周內速來電與新東方網聯繫,電話: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