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衍術的運用,標誌著中國數學史上加、減、乘、除四則運算創立
作者:武漢趙向陽(原創)
古河圖
河圖的確與天文有關,河圖是用白圈黑圈點為數字組成的數圖。
上下是二七對一六,左右是三八對四九,中間是雙五夾五。
圖中奇偶之數分別由內圈上下端向外散發,形成有兩條旋臂的左旋渦圖案,恰似銀河系旋渦正視圖案。
奇偶合一,則中圈的一、二、三、四和外圈的六、七、八、九連線分別呈8字形,合起來則為同軸的「8」字形,這是河圖最明顯的特徵。
河圖旋臂
古人對河圖數字之間的關係和方向,有一個說法:
一與六共宗,而居乎北;二與七為朋,而居乎南;
三與八同道,而居乎東;四與九為友,而居乎西。《太玄經·玄圖》
其中一與三為生數,九與七為成數。
一為生數在正北,則成數九(二加七)在正南,兩數合十;
三為生數在正東,則成數七(三加四)在正西,兩數合十。
陽數定在四正方,陰數定在四隅方。
六在正北之右,則四在正南之右,兩數合十;
八在正東之右,則二在正西之右,兩數合十。
天左旋,地右轉;陽數左旋,陰數右轉,數字方位就出來了:
一正北,二西南,三正東,
四東南,五正中,六西北,
七正西,八東北,九正南。
這樣河圖方位就與洛書方位完全吻合,可見兩者本為一個淵源。
近人杭辛齋說,河洛之數合一百,列為平方,每平方為十,對角分之,則河圖得五十五數,洛書得四十五數。
杭辛齋(1869—1924)
(杭辛齋,海寧人,現代易學大家。他於1896年(光緒22年)在天津創辦中國人獨立自營的第一家報紙《國聞報》,特聘嚴復為旬刊主筆。
1915年間,他雖為袁世凱舊友而堅決反對袁氏稱帝,遭袁捕押。
1916年他在袁死後出獄,即搜集古今《易》學圖書620餘種,埋頭鑽研。
著述有《易楔》、《學易筆談》、《易數偶得》等多種。)
劉歆(公元前50年—公元23年)
漢代劉歆說:「河圖、洛書相為經緯,八卦九章相為表裡,此語自有傳授,非後世所能言之。」
這都是強調必須用整體觀來看待河圖、洛書。
河圖之數稱為大衍之數,《周易·繫辭》說:「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
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
這段話是強調天地之道,一陰一陽,孤陰不生,獨陽不長,必須陰陽和合。
天數為陽數,一三五七九;
地數為陰數,二四六八十。
天數: 1+3+5+7+9=25
地數: 2+4+6+8+10=30
天地之數: 25+30=55
古人把這10個自然數看得很神秘,認為是衍化一切數的根本,稱之大衍數。
又有人認為大衍數為勾股弦數,勾3股4弦5分別乘方:3×3+4×4+5×5=50
右一金景芳(1902~2001)
今人金景芳認為「『大衍之數五十』,有脫文,當作『大衍之數五十有五』,脫『有五』二字。」
此說明代萬曆舉人張燧即已指出:
「此脫文也,當雲『大衍之數五十有五』,蓋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正五十有五。
而用四十有九者,除六虛之位也。
古者卜筮,先布六虛之位,然後揲著而置六爻焉。
如京房、馬季長、鄭康成以至王弼,不悟其為脫文,而妄為之說,謂所賴者五十,殊無證據。
……蓋數始於一,而終於五,天以藏德運化,數之始終於此,該而用之,消長於此。
神故虛一與五,退藏於秘而弗用,則其用四十九焉而已耳。
老氏所謂『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是當其無而有大衍之用也。此聖人千載不傳之奧旨。」(《千百年眼·卷八》)
大衍術的運用,標誌著中國數學史上加、減、乘、除四則運算創立;也標誌著九九乘法表、六十四卦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