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為何要把新婚之夜叫做「洞房」?拜天地的禮儀又是從何而來?

2020-12-21 歷史特別分享

洞房聽上去,讓人想著古代人是不是條件太簡陋,結婚的時候也只能住在山洞中,這樣解釋似乎也說得通,那麼究竟是不是這麼回事呢?

這還要從遠古的首領巢氏(又稱 「有巢氏「」)說起。

古時候,人們沒有掌握建造房子的本事,沒有安全的棲身之地,即便是住在洞穴裡面,也容易被山林中那些野獸襲擊,因此人們每天還是會提心弔膽的。

於是巢氏就帶著大家用山林中的斷木建造房子,這樣可以很好地規避野獸。後來人們為了感謝巢氏,就舉薦他為部落首領。

至於為何把新婚夜叫做洞房,有下面三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是,古代部落之間經常為搶奪食物和水源而發生爭鬥,一些光棍漢也會趁機半路搶親。這樣的事情發生的多了,他們就發明了蓋頭,將新娘容貌遮住,用轎子抬回家。

但是到家也並不安全,於是人們就在外面一些地方挖一個山洞,讓在新婚夫妻在裡面躲上幾天,慢慢地這變成了一種習俗,一種沿用下來。

不過,這種說法並沒有可靠的史料來證明,畢竟太久遠了。

但是在一些古代母系社會時期遺址中,會發現古人生活在一種既像是山洞、又像是房子的地方,男女長到可以結婚的年齡,男方就會嫁到女方的部落中生活,女方那裡事先準備好洞房,於是就有了洞房一說,這是第二種說法。

第三種說法是,文明剛剛開始的時候,條件十分的簡陋,古人基本的生活都是依靠著上天賜予的東西,他們起初沒有房子,為了遮風擋雨,只能先住在山洞中,後來慢慢的學會建造房屋,所以說最開始的婚嫁就是在山洞中完成的,這也是最初洞房的來歷,即便是後來人們都搬離了山洞,但是這樣的說法也被延續下來。

不過,洞房也不完全指新婚。

司馬相如就曾經寫過一篇文章,描寫的是漢武帝的皇后陳阿嬌。漢武帝雖然是一個雄才大略的皇帝,但是君王太多情,陳阿嬌每天獨守空房,明月照進洞房裡,也只是一個人的影子。所以這裡的洞房就不是新人成親的地方,而是幽深寂靜的深宮大院。

那麼,男女入洞房前為什麼要「拜天地」呢?

相傳女媧在造人的時候,開始只造了一個俊俏的後生,這後生雖說有吃有穿,逍遙自在,但孤孤單單一人,總覺得很悶,所以經常唉聲嘆氣。

一天晚上,月亮圓了,明光光地掛在天上,小夥子觸景生情,更感寂寞,就對月亮說:「月老月老你細聽,給我找個知心人,我世世代代領你的情!」剛說完,月亮一忽閃,一個白眉長鬚的老人,柱著一根龍頭拐杖,來到了小夥子面前。「後生不要愁,我給你找個小幫手。」說完後,一陣清風,長鬚老人不見了。小夥子感到很納悶。

過了約一個時辰,就見長鬚老人領著一個姑娘,飄悠悠地從雲中落到了小夥子面前,對小夥子說:「我到女媧那裡,讓她又造了個女人,給你領來了。你們先認識一下,一會兒我給你們辦喜事。」話音剛落,長鬚老人一忽閃,不見了。

小夥子見姑娘臉腮緋紅,像月季花一般清新美麗,於是,喜上眉梢;姑娘見小夥子眼睛明亮,誠實坦白,也覺得情投意合。兩人四目一對,一見鍾情。

小夥子壯了壯膽,結結巴巴地問姑娘:「你願意跟我一起生活嗎?」

姑娘聽了,臉上飛起兩朵紅雲,羞澀地回答:「願意。」

「哈、哈、哈!」正在這時,空中傳來一陣笑聲。長鬚老人領著兩個白髮白須的老人站在了小夥子和姑娘的面前,指著兩個老者說:「這是天公和土地,你們以後的生活全都離不開他倆。現在我們給你們辦喜事,首先,給養育你們的天公、土地拜三拜。」

「一拜、二拜、三拜。」隨著月下老人的喊話聲,小夥子和姑娘對著天、地拜了三拜。

接著,月下老人笑著說:「我給你們兩個牽紅線,你們還得給我拜拜哩。」

「一拜、二拜、三拜。」小夥子和姑娘又對著月下老人拜了三拜。剛拜完,三位老人就全不見了。

從這以後,小夥子每天起早摸黑,在田裡幹活。姑娘在家為小夥子燒火做飯,縫新補舊,兩人恩恩愛愛,過著幸福的生活。

為了感謝天地的養育之恩,為了感激月下老人牽線搭橋的情意,從此以後在結婚時必須:一拜天地,二拜月老,三拜父母,形成了結婚時「拜天地」的習俗。

相關焦點

  • 古代新婚人拜完天地,為什麼要說送入「洞房」,有什麼說法嗎?
    在那個時代新婚夫婦的結婚之夜被人們叫做是「洞房花燭夜」,聽上去很是美好呢?但是你肯定會很納悶,為什麼古時候的人們會把新婚的第一夜叫作「洞房」啊?其實這是有一定的緣故的。在遙遠的原始時期,人們思想十分落後那個時候還實行群婚制度呢。雖然在黃帝那個朝代將這個制度廢除了,但是畢竟當時的人們已經很長時間內習慣了群婚,一時間很難接受制度的廢棄。
  • 結婚為何要「一拜天地、二拜高堂」?
    中國年輕男女新婚拜堂,上千年下來了,規矩好像還沒怎麼變。拜堂儀式那一套詞兒,估計大家張口就來:「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對拜,送入洞房!」  那結婚,男女兩個人之間的事兒,為什麼要拜天地、拜高堂呢?  咱們可以從兩個角度進行解釋,你看看更喜歡哪一種解釋。
  • 古人為什麼把大喜之日稱之為洞房?答案很簡單
    古代人大喜之日稱之為洞房,這就意味著組建了一個新的家庭。後來「洞房花燭夜」成了古代的四大喜事之一。但很多人卻不知結婚為什麼叫洞房。關於「洞房」的來歷,有一個美麗的傳說。據說,有個很有才華的人叫「新郎」,他有點恃才自曠地在家門寫了12個字:有志不在年高,無志枉活百年。當時有三個皮匠去趕廟會,路過他家,看到他家門前的字後,決定進去看看是何神聖敢如此口出狂言。
  • 為什麼古時候結婚要「拜天地」?
    相信大家肯定都看過古裝電視劇,裡面的男女主角在成婚時都要經過一系列的步驟,聽得最多的肯定是「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對拜」了。其實呀,這些可不是空穴來風,我國古代傳統的婚禮禮儀中,已經流傳了千百年了。拜堂的歷史淵源一般說來,拜堂要拜天地、高堂,要到男家祖廟參拜,沒有祖廟就虛設祖宗牌位參拜。拜過天地、祖廟、父母后,夫妻還要交拜,以示夫婦互敬互愛。在有些地方,還要拜花燭、拜鏡臺。自唐代開始,又增加了拜參加婚禮的親朋和賓客的內容。在形式上,拜堂也較為隆重:要設香案、點花燭,地上要鋪紅地毯或紅布,夫妻要鄭重其事地下跪磕頭。
  • 【皇帝新婚-皇后在洞房之夜是怎麼伺候皇上的?】
    古代皇后在洞房之夜如何伺候皇上?「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歌管樓臺聲細細,鞦韆院落夜沉沉。」這是北宋著名詩人蘇軾一首膾炙人口的七絕。「春宵一刻值千金」,對於普天之下尋常的黎民百姓是如此,而對於那些「一朝選入君王側」皇后嬪妃也概莫能外。尤其是那些入選為正宮的皇后,更是十分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大婚時刻的洞房花燭之夜。
  • 男女結婚之時,為什麼一定要「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對拜」?
    「拜堂」便是中國從南北朝時期流傳下來的傳統禮儀習俗,是新人們結合的大禮。新人拜過堂之後,就相當於我們現在的領結婚證,代表著雙方正式成為合法夫妻的意思。在拜堂的時候,一旁主持婚禮的人通常都會說這幾句固定臺詞:「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對拜,送入洞房。」
  • 強寵承歡文:娘子,新婚之夜,我們當然要一起入洞房的呀!
    強寵承歡文:娘子,新婚之夜,我們當然要一起入洞房的呀!1、《蜜寵田園:山裡漢強寵辣妻》作者:億橙簡介:強寵承歡文,娘子,新婚之夜,我們當然要一起入洞房的呀!她唐歡喜只是在打王者的時候開了下冰箱竟穿越到偏僻無人的小山村?別人穿越發家致富走上人生巔峰,可她新婚之夜就被人害死,夫君是個天煞孤星,而且還不能人道。
  • 俗語:「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是什麼原因?古人的禮儀講究
    導語:俗語:「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是什麼原因?古人的禮儀講究中國自古是禮儀之邦,講究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所以對於禮儀是是十分看重的。上到朝會,下到待客都有自己的一套禮儀規範,要是不按照規矩來,就會失了禮儀,被人們笑話。
  • 《娘心計》:新婚之夜,女人的隱私到底要不要對男人說
    新婚之夜,節外生枝,雨濃向不知內情的銘生吐露了實情。告訴銘生,她和潤生在逃亡路上已經拜了天地,結為夫妻,她已成為潤生的人了。賀銘生雖然愛雨濃愛得死去活來,但也無法接受雨濃和潤生結婚的殘酷現實。悲痛萬分,新婚之夜,逃離洞房,到二爺家喝酒,喝得是酩酊大醉,被下人扶回洞房。二人發生爭執,賀銘生推倒了雨濃,雨濃受傷,驚動了家人。大夫告訴賀家人,雨濃已經身懷有孕。
  • 古人結婚,一拜天地之後,明明是拜父母,為何說是「二拜高堂」
    在眾多有關結婚的古代影視劇中,我們常看到婚禮上都有拜天地的習俗。分別是「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對拜」,看過的朋友都知道,其實「二拜高堂」拜的就是父母長輩,那麼為什麼說是「二拜高堂」而不是「二拜父母」呢?首先第一個原因就是這個「高堂」指的是一種處所。
  • 結婚拜堂,為什麼要一拜、二拜、三拜?
    結婚拜堂,又稱拜天地、拜花堂、拜堂成親。起源於北宋時期,一直流傳至今,全國各地拜堂的禮儀也基本相似,都是民間婚姻的大禮。一拜天地第一拜:一拜天地為什麼要拜天拜地?這是在祈求上蒼的護佑,是天地創造了人,沒有天地,就沒有人類,所以有時人們常說的是「天地姻緣」。
  • 古人常說「守身如玉」,為何不是「守身如金」?古人的智慧令人嘆服
    那麼守身為什麼一定要如玉呢?而不是其他寶石呢?一、「守身如玉」的說法從何而來?漢語詞典中對「守身如玉」的解釋是:保持貞操,像玉一樣潔白無瑕,常用來形容女子懂得潔身自好。也泛指愛護自己的身體。其實「守身如玉」這個詞最早出自《孟子·離婁上》。《孟子·離婁上》中這樣寫道:「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
  • 詩詞大會小朋友被考洞房詩,嘉賓耐心解釋何為洞房,董卿笑而不語
    正因如此,在本期要和大家說的這次詩詞大會上,才會上演這樣一番情形。這次上場的小選手是大家很熟悉的12歲小朋友錢子昂,來自上海的錢子昂雖年紀不大,卻初生牛犢不怕虎,實力不弱的他一路過關斬將。但在這期他卻遇到了不小的挑戰,因為他抽中了一個洞房題。當時的題目是這樣的:下面哪一句詩中的「洞房」寫的是新婚男女居室?A.
  • 為什麼聖誕夜又叫做「平安夜」? 平安夜的名稱從何而來?
    為什麼聖誕夜又叫做「平安夜」? 平安夜的名稱從何而來?時間:2016-12-24 13:09   來源:360問答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為什麼聖誕夜又叫做平安夜? 平安夜的名稱從何而來? 平安夜(Silent Night),即聖誕前夕(Christmas Eve,12月24日)。
  • 古代皇后的新婚之夜!
    坤寧宮東暖閣皇帝的洞房內景皇后與皇帝結婚時也要進「洞房」,但與民間洞房的習俗不一樣,皇后與皇帝結婚的洞房並不在皇帝自己原來的寢宮內,也沒有固定的洞房,一般都把舉行儀式的地方當作大婚之夜的洞房。坤寧宮是皇宮中後三宮的第三宮,在明朝是皇后的寢宮,清朝時將東面兩間設為皇帝大婚時的洞房,西面五間則改為祭祀薩滿教的神堂。清朝皇帝大婚迎娶皇后的禮儀相當隆重,也極為講究。新皇后要從大清門被抬進來,經天安門、午門,直至後宮。而一般妃嬪進宮,只能走紫禁城後門神武門。晚清母儀天下的慈禧太后,也未能從大清門走進來,這成了她一生中心頭的痛。
  • 古人禮儀中的「拜」和「揖」 不是一回事
    也就是說,古人的跪,就是用來行拜禮的。要想知道跪與拜的關係,這裡不能不說到「坐」。我們知道,古人都是席地而坐。坐與跪乍看起來一樣,其實有著本質的區別。所謂坐,就是兩膝著地,兩腳背朝下,臀部落在腳踵上。當然坐的姿勢也非常講究,「虛坐盡後,食坐盡前」。
  • 巴中正宗的傳統結婚禮儀流程 特有趣!
    在巴中每年的元旦節和春節,結婚的相當多,以前很多人喜歡辦西式婚禮,而現在「復古」婚禮漸漸被廣大新婚夫妻所接受。而對於結婚的具體禮儀流程,很多新人都不知道。今天巴妹就告訴你巴中傳統婚禮的禮儀流程。晚飯後「交禮」,有若干規定:禮物擺齊,押禮先生首先投知、稟、禮、拜、啟「柬」,如禮物不周要道歉,「下廚禮」少了要補足,再是報「廚柬」,請廚倌師「開盒」;最後報「宿柬」,方安排過禮人員就寢。
  • 古人所稱的「三叩九拜」都指的什麼?
    在古代禮儀中,「九拜」是明確的,禮制對其行禮方式和使用場合都有詳細的規定,但「三叩」卻不是古禮,只是民間對「跑拜」禮的俗稱。由此可見,「三九拜」只是人們對隆重大禮的民間稱謂而已。具體說來,「三叩九拜」便是指上文。
  • 古時候,結婚為什麼首先要拜天地?
    「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對拜」,中式婚禮的節次想必朋友們都比較了解,不過這裡面蘊含的傳統意義可是很有講究的。比如這「一拜天地」,婚禮中為何要拜天地呢?原來,在我國傳統觀念中,婚姻具有非常神聖的意義,是承天地陰陽之性結合而成,也就是道教文化中所謂「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既然是秉承天地陰陽之意而結成夫婦,上天安排的最大,自然在婚禮中要禮拜和感恩天地,同時也藉助拜天地這一儀式,彼此定下男女婚姻中舉案齊眉,白頭到老的盟誓。
  • 新婚夫婦,新娘為什麼要「三天回門」?古人的智慧我又學到了
    新婚夫婦,新娘為什麼要"三天回門"?古人的智慧我又學到了導語:想必很多結婚的朋友們都知道,在新婚的第三天要回門,也就是新娘和新郎回娘家探親,但是這樣的習俗有什麼說法,估計很多年輕人也不知道,今天就讓小編給大家講一講古人的智慧,聽完保證小夥伴們肯定大有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