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對拜」,中式婚禮的節次想必朋友們都比較了解,不過這裡面蘊含的傳統意義可是很有講究的。比如這「一拜天地」,婚禮中為何要拜天地呢?
原來,在我國傳統觀念中,婚姻具有非常神聖的意義,是承天地陰陽之性結合而成,也就是道教文化中所謂「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既然是秉承天地陰陽之意而結成夫婦,上天安排的最大,自然在婚禮中要禮拜和感恩天地,同時也藉助拜天地這一儀式,彼此定下男女婚姻中舉案齊眉,白頭到老的盟誓。
《道德經》中開示:「萬物負陰抱陽,衝氣以為和」,蘊含著「孤陰不生,獨陽不長」這一觀點,儒家也稱「男女之義,婚姻之禮,天地之道,人倫之本也」,而且,更進一步,在他們看來,有男女婚姻,才有父子,才有君臣,即倫常禮義、社會組織都基於婚姻。
(再現了很多傳統元素的道教婚禮)
華夏古人的拜天地體現出炎黃子孫對天地神靈、對父母祖先和姻緣伴侶之間的尊重和承諾,也因此為婚姻本身賦予了神聖性和莊嚴性。
彼時,婚姻是一輩子的大事,人們也相信拋棄和背叛婚姻誓約是會遭到報應的,如今,一些人的傳統道德觀念大不如從前,對婚姻方面也隨隨便便。其實,一時感情衝動代替不了理智和倫理,破壞婚姻導致的煩惱未必比維繫婚姻的煩惱少。
京劇《鍘美案》
依照道教信仰中承負觀點來看,如果一個人在無信仰無道德底線中隨波逐流、為所欲為,就會冥冥中給自己削減陰德、承負有報,而謹慎對待婚姻這一在天地神靈面前訂下的契約,也尤為重要,是不能草率應付的。
今天的中式婚禮中,大多拜過父母和夫妻對拜後就算完成,或許正是由於少了這份對天地神靈的敬畏之心,才把姻緣看的過於隨意。
從前車馬慢,一生只夠愛一人。
讓我們放下浮躁的心,先從禮拜天地神靈開始,堅守這來之不易的情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