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帝的Cosplay秀,朕就是醬紫的漢紙!

2021-02-17 創意家居

雍正大概是清代最富有爭議的皇帝,在他的身上籠罩著重重謎團:爭儲、苛政、暴斃,再加上鐵打的後宮流水的嬪妃,為當下的「宮廷劇」「穿越劇」提供了不少的故事素材。在前些時熱播的幾部電視劇裡,他的形象是這樣的:有的器宇軒昂(唐國強版),有的冷峻帥氣(吳奇隆版),有的儒雅風流(何晟銘版),有的老成持重(陳建斌版)。那麼,雍正爺,您到底長什麼樣啊?我們來看看他的畫像。哎呦,不看不知道,一看才發現雍正爺也是位Cosplay達人!

(圖1)「文人」雍正

(圖2)「鬥龍道士」雍正

在電視劇《甄嬛傳》裡,雍正整天忙著跟甄嬛談戀愛,忙著跟華妃鬥心機,忙著跟皇后生悶氣,總之後宮的事兒讓他操碎了心。然而史書中對他的評價卻是「宵衣旰食,夙夜憂勤」,大概意思就是天不亮就穿衣服起來工作,一直忙活兒到三更半夜才能坐下來吃口飯,這麼一工作狂,哪有時間談情說愛啊!不過話說回來,雖然皇帝這份工作「壓力山大」,但雍正還是個挺講究生活情趣的男人。

咱們有圖有真相:吟詩作賦的文人(圖1),智鬥惡龍的道士(圖2),看起來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形象,但是你把它們擱一塊兒仔細端詳就會發現他們居然是由同一個人扮演的,那就是雍正皇帝。這套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的《雍正行樂圖》可以說是雍正皇帝的一套精彩Cosplay秀。

所謂「行樂圖」是一種特殊的人物繪畫,一般以描繪宮中的娛樂生活為題材,通俗點說就是「皇家休閒照」。在這套行樂圖中,雍正不斷變換著角色:文的武的、老的少的、中國的外國的、漢族的蒙族的藏族的,這麼說吧,除了女的,他把能演的都演了。而且是神形兼備,場景、道具一樣都不馬虎,實在是位Cosplay達人。

(圖3)「東方朔」雍正

您瞧這張,他扮演的是偷桃的東方朔(圖3)。雍正怎麼說也是堂堂大清國的皇帝,幹嗎要自甘墮落客串小偷呢?原來這裡面另有內情。傳說漢武帝過生日開派對,天上的西王母娘娘帶著七個蟠桃前來祝壽,她告訴漢武帝這桃子三千年才結一次果。然後又指指了東方朔,向漢武帝告狀說:「這小子不地道,三次跑到我的蟠桃園去偷桃子,所以能活一萬八千歲。」就這樣,西王母的一個小報告使東方朔成為了「壽星」的代名詞。大畫家齊白石、張大千都曾描繪過《東方朔偷桃圖》。故事講到這兒,您明白了吧,雍正扮演的那是神仙,不是小偷。現如今的電視明星都知道要挑劇本挑角色,堂堂帝王自然更懂得如何維護自個兒的公眾形象了。

(圖4)戴假髮的雍正

(圖5)「獵戶」雍正

在近來熱播的《甄嬛傳》裡,雍正經常評點後宮嬪妃的裝扮,然而你可能不知道雍正皇帝本人就是個挺時髦的人。在雍正皇帝的眾多畫像中,有一幅《打虎行樂圖》(圖5),雍正皇帝裝扮成獵戶模樣,手持鋼叉,深入虎穴,真箇兒是勇猛無雙!當然,皇帝是不可能親自打老虎的,不過就是擺個pose,吸引一下眼球罷了。但是您仔細瞧瞧這《打虎行樂圖》中男主角的扮相,這領結,這襯衫花紋,這洋裝款式,這假髮造型!要不是搭配上這張雍正的「八字鬍招牌臉」,還以為是哪個時尚大片裡的男模呢。

當然,作為皇帝,當模特不過是業餘愛好,人家的本職工作是治國安邦平天下,大衣櫃裡主打的款式還得是龍袍。這套洋裝假髮在當年絕對是奇裝異服,雍正皇帝能夠坦然接受,已經算是一代「潮男」了。

除了假髮、洋裝之外,雍正的皇宮裡還有不少西洋玩意兒,比方說什麼鐘錶、溫度計、望遠鏡等等。雍正皇帝可能從小讀書比較認真,用眼過度,所以人到中年視力就一塌糊塗了,為了提高辦公效率,他選擇了戴眼鏡。眼鏡是明代萬曆年間傳入中國的舶來品,今天咱們可能覺著它沒啥稀奇的,但在明清時候要是能有一副眼鏡,那簡直是走在時尚的最前沿了。雍正皇帝對眼鏡的設計也很有心得,他常常下旨,對定製眼鏡的材質、款式提出具體要求,比如「將水晶、茶晶、墨晶、玻璃眼鏡,每樣多做幾副,俱要上好的」;再比如說眼鏡盒要做成「壽字錦盒」,而且上面還要刻上壽桃。除此之外,雍正皇帝還很講究搭配,他曾下令每個時辰準備兩副眼鏡,一共湊成二十四副,這樣就可以根據需要隨時更換。據不完全統計,造辦處為雍正帝專門製作的各式眼鏡達35副之多,皇帝上哪兒去,哪兒就備著眼鏡。現如今的時尚女性覺得自個兒的衣櫥裡永遠少了一件衣服,當年的雍正皇帝大概也覺得自己的身邊永遠少了一副眼鏡。

說到這兒您應該明白了,在雍正的世界裡,「西洋風格」已經成為高品質生活不可缺少的要素。所以,穿個洋裝,戴個假髮什麼的,都是小case。

雍正為什麼這麼喜歡Cosplay?要知道,雍正的爸爸康熙和雍正的兒子乾隆都曾巡遊南北,而他自己在位十三年卻幾乎沒有離開過京城,連熱河行宮都沒去過。狹小的生活範圍並不影響他以自己的方式找樂子,比如玩畫像。究竟雍正當時是真的裝扮成了這些模樣,還是讓畫師在畫好的人物造型上加上自己的面容,我們不得而知。但不管怎樣,在這場超級模仿秀的背後,我們似乎看到了一個與史書記載和影視劇戲說都不一樣的雍正:他有點幽默,有點風流,還有幾分天真搞笑。

這讓我不禁想到了他在一封奏摺的批覆中所寫的話:「朕就是這樣漢子!就是這樣秉性!就是這樣皇帝!」

---

❀喜歡這個微信號?點擊標題下方「創意家居」即可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點擊右上角【…】分享給更多小夥伴吧~

❀什麼?!還不過癮?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焦點

  • 朕就是這樣的一條漢子,清朝的承前啟後者——改革家雍正帝!
    雍正畫像一、雍正帝整飭弊端的革新綱領精神雍正帝的施政宗旨,見於他在雍正五年(1727)十二月初五日諭旨中所宣布的,「朕勵精圖治,整飭弊端」;如此作為,使得雍正帝成為清朝盛世的創造者之一,是康乾盛世的承前啟後的政治家。成功改革家雍正帝雍正帝的各項改革,每一項都有其獨特的歷史價值。
  • 【周末讀史】雍正硃批:朕之親切寶貝爾等俱好麼?
    如果說此類帶有娛樂色彩的作品只是民間炒作的話,那麼,前不久故宮博物院官方微信推出的一組動態版《雍正行樂圖》,以及據雍正帝硃批筆跡「朕知道了」「朕就是這樣漢子」製作的衍生紀念品,則讓人們在熱議和追捧之餘,更加心癢難耐:雍正君,你到底是怎樣的漢子呢?說到硃批,還要提一下清代特有的奏摺制度。
  • 雍正帝:朕幸運登基,卻因八個親兄弟寢食難安!
    悅史君點評:雍正帝對五弟允祺並沒有下狠手,而是靜觀其變,直到識趣的允祺去世後,才對他做了一個不痛不癢的表態,可謂搏心之戰。胤祐是康熙帝的皇七子、雍正帝的七弟,康熙末年因他管理正藍旗滿洲、蒙古、漢軍三旗事務得力,受到康熙帝的多次褒揚。
  • 雍正王朝:雍正帝為什麼執意點逛妓院的劉墨林為探花呢?
    二、也就在這個時候,雍正帝專門跑到了上書房閱卷的地方,一進去坐下第一句話就是:「朕在這些考卷裡,親自閱過一個考卷,寫得很好,卻被你們給刷了,據說還是因為這個考生去漱玉院那件事……」這句話蘊含著大量的信息
  • 朕就是這樣的漢子…看雍正批的摺子,說不定他身邊真有個若曦!
    朕就是這樣的漢子!就是這樣的秉性!誰還不是小公主了咋的!哈哈哈估計是有什麼東西撒在紙上了,怕大臣誤會,可愛的黃桑。說起雍正帝,第一個想起的就是年羹堯,作為一對相愛相殺的君臣CP,雍正會怎樣給年羹堯批文呢?
  • 雍正帝為什麼在年羹堯的上諭中說「帝出三江口,嘉湖變戰場」?
    (楊角風談雍正王朝第23期)在《雍正王朝》電視劇中,有一個情節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那就是年羹堯被貶為杭州將軍時的上諭,其中有一句是:「朕聞得早有諺言云,『帝出三江口,嘉湖作戰場』之語。」那麼雍正帝說的這句話背後隱藏著哪些鮮為人知的故事呢?本期話題:雍正帝為什麼在年羹堯的上諭中說「帝出三江口,嘉湖變戰場」?
  • 雍正帝給年羹堯的口諭說「帝出三江口」,是指哪裡?實情如何?
    雍正帝說這句話已經流傳了三十餘年,如果往前推,此言當出自康熙中期,即康熙三十幾年。這個時期的康熙正親徵噶爾丹,清朝的注意力都在北方,因此江南一帶的反清復明勢力再度活躍,民間才有了這句傳言,意思就是真龍天子會出現在三江口,嘉湖地區就是反清的主戰場。
  • 雍正王朝:孫嘉誠為何被雍正帝派往西北送死?問題在於他的一舉動
    這個人跟劇中的人物性格一致,就是以直諫著稱,在《清實錄》中雍正帝稱他為直諫第一人: 「朕自從繼位以來,敢於直言進諫者,只有孫嘉淦一人。」 在劇中,孫嘉誠變成康熙六十年一甲的第三名,與狀元、榜眼合成三鼎甲!
  • 電視劇裡皇帝都自稱朕,其實是錯誤的
    自從秦始皇把「朕」這個字私有化後,「朕」成了皇帝獨有的字,誰還敢自稱「朕」就是造反,那麼是不是從秦始皇開始所有的皇帝都自稱「朕」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很多皇帝是不自稱「朕」的。秦始皇同樣,漢承秦制,漢朝的皇帝稱呼自己也很隨意,《史記·封禪書》載,漢高祖劉邦問群臣:「吾聞天有五帝,而有四,何也?」眾人不能回答。
  • 雍正王朝:隆科多為什麼會背叛雍正帝,那天深夜到底發生了什麼?
    而老十三胤祥能控制豐臺大營的必要條件是,他必須得出九門,所以,所謂的隆科多控制了九門,根本就是隆科多自己吹牛而已,那麼作為雍正帝的舅舅隆科多,又有擁立之功,官職也做到了最大,為什麼要參與逼宮?被關押後,雍正帝深夜探視又隱含哪些秘密呢?《雍正王朝解密》106:雍正王朝中雍正為何秘密探視被關押的隆科多?背後秘密鮮為人知!
  • 雍正帝的傳奇
    也就是說生與死懸於一發,誰掌握主動成為繼位皇帝誰就可以操縱其他皇子未來的命運,無論是胤禛即位也好,還是胤禎(後來被雍正改名為允禵)即位也罷,恐怕都難免一場同室操戈的激烈鬥爭! 還是康熙就是正常死亡,胤禛抓住機會,偽造遺詔繼位呢?這確實是一個千古之謎了,巧合的是康熙的景陵並沒有開啟,我們也無法確切的知道究竟康熙是不是中毒而死。但是雍正有作案的可能,只不過這個人可能並不是他自己,而是隆科多!
  • 年羹堯失寵的真正原因並不是殺孫嘉誠,而是觸犯了雍正帝這條底線
    三、雍正帝在請年羹堯吃飯時,提出了三個請求,但是被年羹堯一一拒絕,此時的雍正帝並沒有生氣,而是早就準備了第二套方案,那就是派孫嘉誠去西北。最後,雍正帝其實也在布一個局,如果孫嘉誠沒事,那對局勢來講是最佳,如果孫嘉誠被殺,那麼就給了他一個拿下年羹堯的理由。那麼拿下年羹堯的念頭是什麼時候產生的呢?就是在年羹堯拒絕雍正帝的三個請求之後,雖然他拒絕的理由也很充分,可是他卻犯了一個大錯誤!這個錯誤並不是某件事上錯了,而是大方向上就錯了,他拒絕的並不是雍正帝,而是雍正帝正在大力推行的新政!
  • 朕就是這樣的漢子!一個平凡皇子的逆襲
    雍正後來說:朕向者不特無意於大位,心實苦之。前歲十一月十三日,皇考始下旨意,朕竟不知。朕若知之,自別有道理。皇考賓天之後,方宣旨於朕。--《上諭內閣》這是說,他從來沒有想過當皇帝,也不願意當這個苦差事,如果他早知道,說不準會把皇位讓出來。那麼,康熙去世的當天,究竟發生了什麼?康熙是如何傳位的?
  • 如何評價雍正帝?看看這位日本歷史學家怎麼說
    [摘要]清朝的天子是立於滿洲民族和漢民族兩根支柱之上的最高統治者。為了統治兩個民族的人民,天子需要官僚,但官僚不能形成特權階級,必須像線一樣細,像管一樣空心。馮翊按:討論雍正帝及其時代的文章、著作汗牛充棟,無論是繼位之謎、財政改革的微觀,還是將雍正帝置於清朝性質等宏觀層面的研究,皆有典範之作,諸如大大小小的傳記等構成的通俗讀本亦是佳作迭出。雍正帝在位十三年,其政績為人津津樂道,特別是火耗歸公等合理化財政改革措施,更是奠定了雍正帝優秀英主的形象。
  • 雍正帝為何不繼位立即處置八爺黨,而是非要養癰為患,等到四年後
    一、為政局穩固籠絡八爺黨雍正帝的繼位,使康熙後期的儲位鬥爭宣告結束,以允禩、允禟、允禵為一方的皇子集團遭到毀滅性的打擊,但是儲位之爭,如果從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打擊明珠反太子黨人算起,到康熙帝辭世,為時長達 34 年,就是從康熙四十七年的第一次廢黜太子胤礽算起,也有 15 年之久。
  • 雍正皇帝手跡,朕知道了!
    臺北故宮博物院暢銷過一段創意品「朕知道了」膠帶,極其受大眾喜愛。「朕知道了」四字是康熙皇帝真跡的複製品,因康熙在批閱奏則時,愛在文末硃批「朕知道了」, 簡單4字,霸氣十足!  雍正帝,清聖祖康熙第四子。與康熙帝一樣,雍正帝勤於政事。他宵衣旰食,夙夜憂勤,按照今日事今日畢的原則辦事。後人收集他13年中硃批過的摺子就有360卷。
  • 朕有喜了!朕就是這樣漢子!
    這樣威武女漢子自稱「朕」,不知道「四爺」心裡有多少頭草泥馬狂奔? 「華妃娘娘」莒姬上吊自殺前託葵姑給羋月寫了封信,貌似用的是紙。造紙術這麼高大上的玩意兒貌似是漢朝才有吧~~確定你丫的不是欺負我讀書少。
  • 還原一個真實的純元皇后——雍正朝唯一的皇后,陪伴雍正帝四十年
    此人不是別人,正是劇中反覆強調的雍正帝的結髮妻子——「純元皇后」。《甄嬛傳》中各個小主嬪妃們想盡辦法得到皇上恩寵,但死的死,殘的殘,但皇帝對「後宮爭鬥」中的每個人似乎都沒有什麼好評價,除了這一個人。皇帝對她,心心念念,說的都是她的好,她在皇帝心中的地位也是無人能比,她就是「純元皇后」。在整部《甄嬛傳》中,「純元皇后」雖然沒有一個鏡頭,但這個人物卻是貫穿了全劇。
  • 李衛違規出入歌姬小媚仙家,雍正帝為什麼不處罰他,還替他隱瞞?
    我們還得從劇中所透露出來的蛛絲馬跡來分析:李衛到江蘇任巡撫,其實是帶著任務來的,這個任務就是推行新政。為了推行新政,李衛可是向雍正帝請了旨意的,大意是自己要玩邪的,只是玩邪的容易招來彈劾,希望雍正帝能頂住。實際上雍正帝也確實給他頂住了,關於這個問題,劇中僅僅是通過劉墨林念李衛的信,雍正帝回李衛的信來表示的,其實背後還有一段隱藏劇情。
  • 備牛,三公九卿隨朕躬耕
    備牛,三公九卿隨朕躬耕 2020-04-11 21: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