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有喜了!朕就是這樣漢子!

2021-02-20 青島日報樓市

圖一出,小編即瘋!嬸可兒忍蜀黍不可忍!大秦宣太后變身逗比,確定娘娘不是被超哥傳染?

說好的再現大爭之世格局呢?說好的俯視戰國的第一太后的權謀呢?導演、編劇,what are you弄啥來?你們出來,我保證只打半死!這樣威武女漢子自稱「朕」,不知道「四爺」心裡有多少頭草泥馬狂奔?

「天降霸星」一開始是小蘿莉,其實我是不會拒絕的~畢竟萌翻觀眾暖人心窩,但蛻變成爬樹打鳥偷吃的假小子就百思不得其姐了,堂堂蘿莉小公主即便沒有生母在旁但有莒姬撫養也不應該毀成這樣吧~~

算鳥,這個我忍了,但是為啥重頭戲木有刻畫出一介弱質纖纖的女子歷經世事養成城府學習治國之道雄霸戰國的經歷,而又落入後宮大戰姐妹撕逼的俗套。。這樣弱智的成長經歷,腫麼磨練出史上第一位女政治家的?

P.S.商鞅是身死之後在公元前338年才被處以車裂之刑(不是活活被分屍的),而屈原生於公元前340年,編劇吃了多少三聚氰胺安排屈原2歲時在劇中談論商鞅之死。。你這樣調戲每年給我們放三天假的屈原大大真的好麼?

「華妃娘娘」莒姬上吊自殺前託葵姑給羋月寫了封信,貌似用的是紙。造紙術這麼高大上的玩意兒貌似是漢朝才有吧~~確定你丫的不是欺負我讀書少。


不過,華妃娘娘在死前能看到後世的發明,也算沒白來世上走一遭~

劇中威後和小羋姝等楚威王吃飯時,威王留宿在小羋月母親那兒,小羋姝身前桌上擺的碗貌似是經常用來盛麻辣燙的塑料碗。。

還有妹紙使用已經有了銅鏽的銅鏡,你能照出個鬼~~還有用鐵鍋煮綠豆湯,度娘一下會發現,綠豆宋朝時從印度傳入中國,鐵鍋也是宋朝才發明的。

最初,小編並沒有把《羋月傳》當歷史劇看,但主創宣傳時狂打「家國情懷」的噱頭,號稱比《甄嬛傳》格局大得多,那麼既然不是架空歷史,歷史典故亂入又是神馬鬼:「魚目混珠」,出自南朝梁代蕭統的《昭明文選》;「來而不往非禮也」出自西漢《禮記·曲禮上》;「閉月羞花」,羞花形容楊貴妃,閉月形容貂蟬,楚懷王這麼誇魏美人,看來去漢唐看過四大美女中的兩位了。

「老虎屁股摸不得」、「黃鼠狼給雞拜年」、「啞巴吃黃連」都是現代話吧……

P.S.有妹紙奇怪為啥羋月當上太后會自稱「朕」,且聽小編裝一下13:

「朕」這個字,在秦始皇之前是任何人都能用的常用自稱,多是指「我的」,相當於my。「古者尊卑共稱朕。」——蔡邕《獨斷》。所以屈原大大在《楚辭·離騷》中寫「朕皇考曰伯庸」(我的爸爸叫伯庸)、「回朕車以復路兮」(調轉我的車原路返回)。

So,羋月自稱「朕,有喜了」可以翻譯成「我的,有喜了的幹活。」

對於想看羋月同時期歷史劇的小夥伴,小編安利《大秦帝國之裂變》、《大秦帝國之縱橫》。收好,不謝~~~

~~~~~~並不愛吐槽的分割線~~~~~~

相關焦點

  • 朕就是這樣的漢子!你們看過雍正爺批的摺子麼?萌死了!蘇爆了
    全文就是這樣的朕就是這樣漢子,就是這樣秉性,就是這樣皇帝。爾等大臣若不負朕,朕再不負爾等也,勉之。雍正收到回折,估計被拍得很爽,便寫下了這條著名的批示,就是說,朕用人就是這樣,賞罰分明,你們不負我,我也不會虧待你們,好好幹吧。挺好玩的吧,本是一樁小事,卻引出這麼一條任性的硃批。
  • 朕就是這樣的漢子…看雍正批的摺子,說不定他身邊真有個若曦!
    四爺批文中最有名的莫過於給田文鏡批的摺子:朕就是這樣漢子!就是這樣秉性!就是這樣皇帝!爾等大臣若不負朕,朕再不負爾等也。勉之!朕就是這樣的漢子!就是這樣的秉性!誰還不是小公主了咋的!體恤手下還有這種特別蘇的小說語句,比如說批石文焯折:喜也憑你,笑也任你,氣也隨你,愧也由你,感也在你,惱也從你,朕從來不會心口相異。
  • 朕就是這樣的漢子!一個平凡皇子的逆襲
    對於皇位繼承人,朝臣們多有猜測,但超乎所有人意料的是,這個"堅固可託"的人,竟然是四阿哥雍親王胤禛。這一結果好像也在胤禛的意料之外,因此當步軍統領隆科多轉述大行皇帝遺命時,45歲的雍親王,竟然"聞之驚慟,昏僕於地"。雍正後來說:朕向者不特無意於大位,心實苦之。前歲十一月十三日,皇考始下旨意,朕竟不知。朕若知之,自別有道理。皇考賓天之後,方宣旨於朕。
  • 【朕有喜了】前方高能預警,李菊福……
    羋月的一句「朕有喜了」不光驚倒了秦國的臣子,也驚倒了電視機前的觀眾。而生氣的除了眾臣外,網友們更是表示直接棄劇。  那麼已經成為秦宣太后的羋月哪來的喜呢?  劇中的臺詞是:「朕有喜了,是先王託夢懷上的」。  這神邏輯也網友調侃:「我是贏駟就得從棺材裡跳出來了!」
  • [快穿]《朕就是這樣的漢子》by春溪笛曉
    《朕就是這樣的漢子[快穿]》作者:春溪笛曉   文案姬瑾榮熬死了所有兄弟,十三歲那年拖著病體登基,兢兢業業地當著朝臣、宦官手中的傀儡天子
  • 每日一品——朕有喜了
    史書上沒有直說有「羋月」這個名字,但是確有羋八子,她是秦惠文王王妃。為何羋月被稱為羋八子?「八子」相當於後宮封號,理解為「貴人」、「答應」未嘗不可。而「八子」位置並不高,當時皇帝嬪妃的等級為:皇后、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長使、少使。所以,地位最多相當於《甄嬛傳》中的「嬪」而已。不過也無大礙,娘娘在哪部戲裡不都是喜歡從基層幹起麼?
  • 朕有喜了!姐姐你會放屁嗎,《羋月傳》臺詞太「神奇」
    不久後,她懷了義渠君的孩子,竟然在朝堂上當眾宣布自己的孕事——「朕有喜了」。  隨後孫儷「朕有喜了」也成為了風靡網絡的魔性表情包。  可為什麼小編總感覺這句話有點「亂入」的趕腳,怎麼看怎麼都想笑。  又為什麼小編會在第一時間聯想到這張圖↓
  • 雍正硃批●朕亦甚想你
    這條雍正的硃批已經相當有名了,全文如下:朕就是這樣漢子,就是這樣秉性,就是這樣皇帝。本是一條關乎生活常識的小建議,居然受到了如此讚譽,而好幾位大人都因此挨了罵,田文鏡的心情恐怕不是「喜大普奔」「誠惶誠恐」能形容的。於是他在給雍正的回折中,極盡感激奉承之語,比如「不勝感激涕零」「知遇之隆超越千古」「生生世世捐糜頂踵猶恐不足以仰報」,同時也說自己「愚昧無知」,能把事情辦對「此皆疊蒙聖恩多方教導」。
  • 「朕有喜了」將甄嬛傳劇組拉下神壇 歷史上的羋月究竟是怎樣的?
    羋月一句「朕有喜了」,網友們體內蓄勢已久的洪荒之力終於爆發.雖然早前就有不少網友曝光了羋月在《羋月傳》中一則「朕有喜了」的截圖,沒想到真正在影片放映的時候,還是在網上掀起了不少風波。自《羋月傳》開播以來,話題就不曾斷過,近期節目中的「近親成婚」已經成為不過話柄,如今「朕有喜了」,讓網友天人交戰,雙方打得不可開交。
  • 【周末讀史】雍正硃批:朕之親切寶貝爾等俱好麼?
    如果說此類帶有娛樂色彩的作品只是民間炒作的話,那麼,前不久故宮博物院官方微信推出的一組動態版《雍正行樂圖》,以及據雍正帝硃批筆跡「朕知道了」「朕就是這樣漢子」製作的衍生紀念品,則讓人們在熱議和追捧之餘,更加心癢難耐:雍正君,你到底是怎樣的漢子呢?說到硃批,還要提一下清代特有的奏摺制度。
  • 朕就是這樣的一條漢子,清朝的承前啟後者——改革家雍正帝!
    雍正畫像一、雍正帝整飭弊端的革新綱領精神雍正帝的施政宗旨,見於他在雍正五年(1727)十二月初五日諭旨中所宣布的,「朕勵精圖治,整飭弊端」;賤民都有三百年以上的沉淪史。雍正帝宣布將他們一一解放,雖然不能完全實現,但畢竟有了脫離賤籍的可能。雍正帝改革的各項制度和社會問題,都是歷史形成的,都有長達幾百年的累積,所以他解決的雖是當前的社會問題,實際上是清除歷史積弊,是革故鼎新,難度大,意義也大。
  • 【天女散花】朕知道了:不用這麼歡迎朕
    雖然是一言九鼎,但也不必這樣天女散花歡迎朕!朕希望低調出行,不用這樣沿途大張旗鼓地「撒花」、更不用有這麼大的土方車來開道。大家不妨看看視頻,那種劈頭蓋臉、無休無止的飄落的東西,眼迷離腳撲朔,躲之不及無法直視,內心萬千匹羊駝在奔騰。
  • 朕就喜歡你這樣的壞女人是什麼梗_朕就喜歡你這樣的壞女人表情包
    朕就喜歡你這樣的壞女人是什麼梗?今天的微博熱搜是這句話,其實這是出自延禧攻略電視劇,下面就一起來了解下吧。  延禧攻略裡面的其實皇上也會說土味情話,朕就喜歡你這樣的壞女人!皇上其實很早就單戀魏瓔珞,礙於面子就是不說。
  • 總有刁民想掃朕的碼:支付寶在臺灣「奉旨收錢」
    最近,支付寶在臺灣推出的系列收錢碼迅速吸引了一波關注:「總有刁民想掃朕的碼」「奉旨收錢」加上有設計感的刻版字體、皇上、工筆畫和印章式的二維碼,看上去十分宮廷風。而它出現的場景也十分應景,從桃園機場到101大廈,甚至還有臺北故宮的文創商店。
  • 秦始皇選「朕」做代稱,有啥玄機?「朕」字拆開你就懂了
    在古代的時候關於自我的稱呼有很多,「我」是最常見的,「朕」也曾是我的代稱,不過秦朝立下規矩以後,「朕」就成為了皇帝才能使用的一個字,這裡面到底有什麼曲折呢?這個字在最早的時候沒有任何的規矩管轄,和一般自稱的詞一樣,無論是誰,都可以使用,不過一般而言,「朕」這個字,在貴族之中使用的更加廣泛,畢竟這個字說出來就顯得與眾不同一些。作為平民百姓而言,多數時間還是使用的「我」,來自稱,這樣可以顯得更和善。後來秦始皇就將「朕」這個字規定為只有皇帝能夠使用,以此來顯示自己獨一無二的地位。
  • 皇帝為什麼自稱「朕」?漢字「朕」的本義是什麼?
    皇帝自稱「朕」,漢字「朕」是什麼意思?中國古代君主、諸侯王,歷來喜歡「稱孤道寡」。他們的自稱,其實並非只有「朕」一種,還有寡人、孤、不穀(不轂)、孤家等。既是自稱,本質上都是第一人稱「我」的意思。但分別蘊含的意義,卻是大不相同。《老子》:「是以侯、王自謂孤、寡、不轂(谷)。」
  • 總有刁民想愛朕
    據說朕出生當年,國家正提倡優生優育,宣傳只生一個好。朕的父皇決定以身作則,在有了朕以後堅決不要二胎,這就導致朕從小獨自生活在七十多萬平米的紫禁城,每天從二百平的大床上醒來,很是寂寞。你們獨生子女的痛朕都有,玩具沒人搶,零食隨便吃,朕也曾勸爹媽一定不要溺愛我,可他們非是不聽吶,就寵我就寵我。是故朕很焦灼。
  • 秦始皇自稱為「朕」有什麼含義?
    就像「皇帝」這個稱呼一樣,中國古代的皇帝一般都不是稱呼自己為「朕」,這是後面才發展出來的。 在中國古代更早的時候,皇帝都不是自稱為「朕」,而是自稱為「寡人」,因為在中國古代有一個謙虛的傳統,所以皇帝這樣稱呼自己,目的就是為了表現自己是一個才學和能力都不足的人。
  • 為何秦始皇放棄寡人改用「朕」自稱,專家:把「朕」拆開就明白了
    古時候帝王的自稱有好幾種,比如「寡人」、「孤」等等,到了秦始皇嬴政稱帝後,又將「朕」定為了自稱,從此以後的皇帝幾乎都是沿用此稱謂。但其實在這之前,「朕」只是各種代稱中的一種,無論天子還是販夫走卒都可以用來自稱,為何秦始皇獨獨青睞於這個字呢?
  • 秦始皇為何以「朕」自稱?專家:把朕字拆開,你就知道他的野心了
    皇帝專有的第一人稱代詞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丞相李斯建議「朕」為皇帝專有的第一人稱代詞,取「天下皆朕、皇權獨尊」之義。在小篆裡,還是有很多甲骨文的痕跡。而「朕」字並不是像現在寫的這般,把「朕」這個字拆開,這樣就變成了漢字中的「月」和「關」兩個字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