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起義傳記(連載1)

2020-12-28 澎湃新聞

中秋起義傳記(連載1)

2020-07-23 11: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中共達開支部在四縣交界的革命活動

1946年4月,中共中央華東局副書記陳毅根據全國鬥爭形勢的變化,令原隨軍南下的廣西籍幹部廖聯原、黃傳林繼續執行中共中央的指示,返回廣西工作。6月,廖聯原回到家鄉貴縣達開鄉。該鄉與桂平、武宣、來賓三縣毗鄰,從此,廖聯原即在貴(縣)、桂(平)、武(宣)、來(賓)四縣交界地區,組織群眾反「三徵」 (反徵兵、反徵糧、反徵稅),秘密開展革命活動。在鬥爭中,發展廖松和、廖聯本加入黨組織,10月成立中共達開支部,廖聯原任支部書記。由於廖聯原與當地黨組織沒有橫的關係,所以從本年度開始,至1949年12月,中共達開支部(後桂中地工委)及其領導的群眾組織和武裝組織(1949年下半年起習慣稱該系統為桂中區,簡稱中區),便在四縣交界地區與中共武宣縣特支(後武宣縣工委)系統交叉活動。

1947年至1949年3月期間,關於廖聯原在貴桂武來地區領導的黨組織規模,黃傳林1949年7月3日赴中共中央香港分局報告「二年多來的鬥爭中只發展了10個黨員」。

祖籍武宣縣桐嶺古潭村(又名潭水村,後遷進對面祿鴻村)的廖聯原,其祖先於清道光末年遷移貴縣奇石(達開)鄉車田村居住,到他這一代已移民近百年。少年時代,廖聯原曾在武宣就讀中小學。1946年7、8月間,他兩次到武宣縣桐嶺、三裡等鄉村,走親訪友,進行社會調查,針對各階層人民的思想動向,做好地方開明士紳的統戰工作,揭露桂系當局追隨蔣介石獨裁、內戰、賣國的反動政策,並從群眾的切身利益出發,號召各族人民團結起來,開展反三徵。

桐嶺祿鴻村-趙水安攝

他首先到桐嶺鄉大覃村廖桂玲家宣傳群眾。第二站就到祿禪村廖烈那裡,廖烈那時是武宣縣參議長。廖聯原少時沒錢上學,在廖烈家裡面讀私塾,廖烈父親待他很好。廖聯原通過這層關係,在桐嶺活動開了。他晚上到群眾中間去講抗日怎樣勝利,也講窮人為何窮,怎樣搞窮人翻身,減租減息等一套套。接著到三裡鄉旺村、桐嶺鄉下盤古村和灣龍村等,找到廖少潘(大地主)、廖仲山、餘恩埔(當過國民黨縣長)等社會上層人物,跟他們談國民黨蔣介石獨裁賣國,他們很贊同廖的講法。廖聯原還到桐嶺鄉的雅八村、祿鴻村、中灣村、塘蓮村活動,進行社會調查和革命串聯,對貧僱農講華北解放區怎麼樣,農民聽了覺得很新鮮。

桐嶺鄉村

1947年6月,廖聯原到桂平縣新隆鄉主持召開秘密會議,發動陳德榮、陳有炳、陳運興等準備武裝暴動。

從山東省回到廣西老家後約半個月,廖聯原即聯繫上同鄉六爐村韋志龍,並派他到縣外活動。主要任務是了解當前社會各階層的思想動態,秘密串連,物色革命骨幹。

韋志龍也曾經在武宣就讀中小學。1946年11月下旬初,他越過貴、武縣界白花山,到塘蓮村、馬步鄉平田村、祿新鄉地有村轉了一個輪迴,又重返塘蓮村韋揚志家、韋繼初家,與韋揚志、韋繼初、韋朝相密談革命道理、共產黨的主張和政策、廖聯原從華東回來一些情況。韋志龍當時還不是共產黨員,這是他第一次和該村群眾談革命話題,住了3個晚上就回貴縣龍山。

1946年12月下旬,他同本村韋兆猷到塘蓮村,決定把韋楊志、韋繼初、韋朝相3人成立一個小組,名稱叫做「革命小組」,韋楊志為組長。

1947年1月上旬起,他再深入桐嶺、馬步、祿新、通挽,進入來賓縣的南泗,貴縣的山北、中裡、棉村、慶豐,以及桂平縣的蒙圩、新隆鄉等地搞革命活動。1月24日,韋志龍為了避開國民黨貴縣、武宣兩縣團隊清剿,出走到塘蓮村等地避難,同時搞革命活動。

2月1日,他到慶豐鄉大衝村,接著下桂平蒙圩、新隆等村住了20天,找到新隆鄉韋子東為骨幹對象。桂平新隆與桐嶺龍山村委接壤,到了六十年代被淹沒在達開水庫之中,不復存在。

2月23日,離開桂平回到貴縣山北鄉馬千村韋布煒家,在長嶺村韋世敬家住了一段時間,找到該村進步青年韋能勁。

3月11日從貴縣長嶺村回到武宣縣塘蓮村。

3月13日同韋楊志一起到地有村,下來賓縣南泗鄉的裡化、陸軍、平田、古辣等村,轉從馬步鄉平田村韋英群家回塘蓮村。在南泗時找平田村韋上謀為革命骨幹對象。

平田村-覃允府攝

3月29日把塘蓮村「革命小組」改為「革命領導小組」,增韋楊發、韋朝樓、韋朝猛為領導成員,組長韋楊志,副組長韋繼初。

3月31日,韋志龍結束出走避難之行,回達開鄉馬古村(與武宣新龍村委一山之隔)向廖聯原匯報2個月以來活動的情況。廖叫韋物色2個連長幹部,韋志龍物色了中裡韋寄安、通挽韋華琰為對象。這兩個人,是做槍枝買賣,常到韋志龍家,來往密切,信得過。有一次帶韋華琰去見過廖聯原,從此廖對韋華琰印象很深。由於地下革命鬥爭的保密制度所致,廖聯原、韋志龍並不知道,韋華琰、韋寄安是韋敬禮的部屬。

敵人對龍山地區清鄉後,廖聯原、韋志龍兩次到韋寄安、韋祖樹家鄉石賢村和池河村開會發動,組織該地反圍剿。然後通過韋寄安、韋祖樹、韋志龍到伏柳村、汶村活動。

五月初六,通挽鄉汶村韋善政到韋志龍家探聽消息,問情況如何,怎麼搞。韋志龍告訴他,要武裝自衛,敵人來了就打。

七月下旬,何其球、韋繼初、韋楊發等人去找見廖聯原,韋繼初、韋楊發等要求吸收何其球為「革命領導小組」成員,韋志龍贊同他們的意見,同時把塘蓮村革命領導小組改為「反三徵領導小組」。

2015年初稿於廣西仙城

作者:韋啟龍

原標題:《中秋起義傳記(連載1)》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中秋起義傳記(連載4)
    武裝起義一觸即發▲桐嶺鄉古卜村,翻過山到奇石鄉六爐村武裝起義之前,國民黨反動政府加緊徵兵、徵糧、徵稅,並派保安隊配合壓榨人民,激起更大的民怨。1947年正月初二(陽曆1月23日),國民黨派軍隊來包圍貴縣龍山山區諸鄉村,中裡鄉下石賢村韋寄安當時跑得出來。第二次即初四日,敵軍又來包圍,這一次群眾走不出來了,上石賢村、下石賢村埋伏在村外的群眾武裝便同敵軍打起來,敵軍攻不下。不久敵人再三清鄉點甲,進村後便進行搶劫,衣、被、糧食、甚至米粽等年貨都掠奪一空。
  • 中秋起義傳記(連載3)
    中秋起義前夕至起義期間武宣縣工委和達開支部組織沿革示意圖如下 :顯而易見,在同一地區活動的武宣縣工委和達開支部之間,沒有橫的組織關係。起義前,兩系統組織為著實施中共中央武裝鬥爭目標,為了農民的存活,面對同一敵人,他們是同志,必然走到一起,並寫就同一出活劇的合著腳本,這是不以任何人的想當然為轉移的。
  • 貴港中秋起義傳記(連載2)
    此次清鄉圍剿,《武宣晶報》1947年2月1日第二版如此報導 :「本縣宋縣長於1月25日,由縣城赴桐嶺鄉,轉往本縣與貴、桂接壤之轄村視察,並往貴桂石龍晉唔莫指揮官,對於本縣各項施政事宜,有所報告及請示,各情經志前報,茲探悉宋縣長30日已公畢回武。
  • 塵封七十三年的中秋起義汶村戰址隱身何處
    到了八月中旬,村總支書記對我說,想把紅色文化活動的線路起點,改到村辦公樓後面山腰上,理由是山上遺存中秋起義汶村戰鬥舊址石牆。 1號掩體:石牆長8米,厚0.4米,內牆高1.6米。免砂漿幹徹,牆體現狀輕度缺損。
  • 平南法院黨員幹警瞻仰中秋起義烈士紀念碑
    平南法院黨員幹警瞻仰中秋起義烈士紀念碑 2020-10-23 17: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綠林赤眉起義,劉秀笑到最後| 秦漢史話連載32
    本篇系精編經典中國通史之《秦漢史話》連載32,歡迎收看。在王莽統治的十餘年間,由於政局動蕩,社會經濟凋敝,給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於是,農民起義相繼爆發,並匯成聲勢浩大的綠林和赤眉的大起義。01、綠林赤眉大起義天鳳四年(17),荊州地區饑荒嚴重,百姓只能挖掘草根充飢。新市(今湖北京山東北)人王匡、王鳳被饑民推為渠帥,率領數百人起義。接著,南陽人馬武,潁川人王常、成丹等,也加入起義隊伍。這支起義軍據守綠林山(今湖北 大洪山),不久發展成七八千人的隊伍,歷史上被稱為綠林軍。
  • 郭臺銘「中秋起義」,背後有多少算計?
    今天下午, 中國國民黨榮譽黨員郭臺銘同志奮筆疾書,正式聲明退出中國國民黨,被戲稱為「中秋起義」
  • 中秋月餅的由來
    清代有竹枝詞寫道:「紅白翻毛製造精,中秋送禮遍都城。」民國北平的俗曲唱道:「荷花未全卸,又到中秋節,家家戶戶把月餅切,香蠟紙馬兔兒爺,猜拳行令同賞月。」可以想見,在歲月的更迭變遷之中,月餅已經普及得相當廣泛了。於是水到渠成,傳到我們這一代,中秋便理所當然要吃月餅,僅僅成為了一種慣性而機械地存在,而忘記了月餅中曾經寄託著我們民族對自然之神的嚮往了嗎?
  • 盤點世界各地中秋節習俗,各地中秋大不同
    在此之際,忽聞仙聲陣陣,唐玄宗素來熟通音律,於是默記心中。這正是「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日後玄宗回憶月宮仙娥的音樂歌聲,自己譜曲編舞,創作了歷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當時,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備起義。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消息十分困難。軍師劉伯溫便想出一計策,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裡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到了起義的那天,各路義軍一齊響應。 很快,徐達就攻下元大都,起義成功了。
  • 中秋望月話月餅
    從前是盼著中秋吃月餅,而今是吃著月餅盼中秋了。關於月餅的傳說很多,其中還有這樣一段故事,話說元末統治者殘暴迂腐,朱元璋聽從劉伯溫的建議,將寫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加到餅子中。於是起義大軍如星星之火呈燎原之勢攻下了元都。獲勝後朱元璋把餅子當做糕點賞賜給文武群臣,便留下了八月十五吃月餅的習俗。  月餅不僅有一段神奇傳說,而且以香,甜,酥聞名於世哩!
  • 中秋特輯︱八月十五殺韃子
    朋友,今日中秋佳節,祝福您身心康寧,諸事吉祥,闔家歡樂.
  • 郭董之意不在月餅 | 郭柯中秋前又合體意欲何為?是否參選將見分曉
    時至中秋,傳郭臺銘將「中秋起義」聲四起。「中秋起義」卻也有一典故由來。相傳元朝時期,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備起義。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消息十分困難。
  • 家家幼兒園中秋放假通知
    中秋節的由來之一是時令節氣說:《周禮》:「中春晝,鼓擊士鼓吹幽雅以迎暑;中秋夜,迎寒亦如雲。」農曆八月十五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時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報的遺俗。相傳,遠古的時候,天上有十個太陽輪流值班,一天出來一個。可是有一天,十個太陽一塊出來,曬得地上冒煙,莊稼都幹了,海水枯竭,老百姓眼看無法再生活下去。
  • 這位海地革命領袖的傳記,如何使海地獲得獨立的?
    盧維杜爾領導了歷史上唯一的一次大規模的奴隸起義。多虧了他的努力,海地在1804年獲得了獨立。但是這個島國並沒有從此過上幸福的生活。體制上的種族主義、政治腐敗、貧困和自然災害使海地成為一個危機國家。儘管如此,對於海地人民和散居在非洲各地的人們來說,盧維杜爾仍然是一位英雄。
  • 2020年中秋節放假通知出爐,今年與往年都不同……
    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走親訪友,幾乎是必備攻略,買上一盒像樣又好吃的月餅就無比的重要,買月餅要有很多講究,首先要找大的廠家,然後在選擇好評多的商家購買,今年特別是的是雙節又趕到了一起,無論是放假回家,還是去看望朋友,那拿一盒月餅好看好吃又實惠。月餅一詞,源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那時僅是一種點心食品。到後來人們逐漸把賞月與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寄託思念。
  • 《傳記文學》2018年總目錄
    )1.008 袁可嘉:青山綠水 皆我故鄉(蔣洪新 羅常軍)1.021 吳鈞陶:一生與命運抗爭的翻譯家(王偉強)1.036 李文俊:譯經人寥 靜軒情深(趙慶慶)1.051 馮春:一生摯愛普希金(韋泱)1.063 尋找繆斯——葉廷芳先生訪談錄(林琳)1.078 引慈雲於西極,注慧雨於東垂
  • 【凱倫教育】祝您中秋快樂,團團圓圓!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這也是中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
  • 中秋的七大傳說故事,你知道幾個?
    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佳節萬家歡,吳剛捧出桂花酒,嫦娥蟾宮舞蹁躚。家鄉的月亮分外圓,團聚的月餅香又甜,重逢的日子比蜜甜。
  • 中秋佳節有哪些習俗可以跟寶貝啟蒙的呢?
    寶貝圓月繪畫作品吃月餅:關於吃月餅的來歷,據說始於元代,中原廣大人民不甘受蒙古人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後來劉伯溫想出了一個計策,命人將寫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於餅中,分頭傳送到各路起義軍裡,通知他們八月十五日晚上響應起義。從而一舉推翻元朝,後來為了紀念這一功績,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也就流傳了下來。
  • 獎金1萬!廣州起義烈士陵園向社會徵集LOGO
    文、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侯夢菲通訊員 曾紅玉9月2日,記者從廣州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獲悉,廣州起義烈士陵園向社會徵集(LOGO)標誌設計公告,徵集時間自2020年9月1日至2020年9月30日,採用作品可獲1萬元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