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真實案例,手把手教你如何建立孩子的安全感!

2021-03-05 檸檬心理FM

「我家寶寶和小朋友玩的很好,唯獨就在老師和其他成人面前結結巴巴滿臉通紅說不出話」

「她自己在客廳玩的挺開心,可一旦你離開他的視線,她就開始哭鬧,非要找媽媽?」

「孩子總是與小朋友起衝突,喜歡打人!」

……

經常有寶媽向我諮詢類似的問題,而這些問題的核心點就是關於「安全感」的問題。

大家越來越重視安全感的問題,源於安全感的建立,將決定孩子一生的發展。

但是我們需要正確認識什麼是安全感,而不是把所有的問題歸結於安全感的原因,否則並不能對症的解決問題。

埃裡克森的人格發展階段理論中,認為孩子第一個階段的危機就是信任和懷疑。

這一階段的主要影響來源於母親。如果這個階段,父母可以滿足孩子的的需要,孩子就可以產生最初的安全感,如果他們的母親拒絕他們需要,孩子就會形成不信任感。

所以信任是建立安全感的關鍵。有安全感的孩子,會比較獨立、自信,與他人能友好相處、也更容易感受到快樂;而童年缺失或缺少安全感的孩子,容易自卑、敏感、多疑,不太善於與他人建立關係。

那麼如何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呢?

下面我們就通過三個真實案例來演示:

孩子面對權威型或者陌生人群不愛說話,家長不要覺得丟臉而強制性的要求孩子必須打招呼必須滿臉笑容,反而是可以蹲下來撫摸孩子,詢問孩子害怕的原因是什麼?

這種撫摸孩子軀體的行為會讓他在生理上提升安全感;詢問緣由並加以分析的行為會讓孩子找到自己不合理的信念有哪些,以及「我」到底應該怎麼做才是好的。

不斷尋找媽媽的孩子會以為,媽媽一旦離開,身邊的環境和人群會對自己造成傷害。而事實上,並不會有危險。

媽媽可以先嘗試讓家中其他的成員來替換自己,一邊讓孩子脫離依賴母親的習慣,二是讓孩子意識到其他人也是可以成為自己依賴的角色。

再者,家長可以慢慢的嘗試讓孩子一個人存在一個空間內,但是需要提前向孩子表達自己要去哪裡要辦什麼事情,多久會回來。讓孩子在時間和事件上有一個明確的認知,反而是那些突然間消失的母親會給孩子帶來巨大的不安全感。

同樣,對於用暴力來解決問題的孩子,家長需要先自省家裡的環境氛圍裡是不是有暴力成分存在

父母間開玩笑打鬧,在孩子的眼中會變成我打你是鬧著玩的表現。或者說,是不是對孩子實行打罵指責的教育方式,讓孩子認為只有暴力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辦法。

如果大家還想了解更多關魚如何提高孩子自控力的具體措施,可以關注微信公眾號:【檸檬心理FM】,回復關鍵詞:孩子自控就可以了。

 戳「閱讀原文」,測測你家孩子是否有安全感!

相關焦點

  • 真實案例!警察手把手教你如何防詐騙!
    今年以來,南寧警方聚焦影響群眾安全感滿意度的各類違法犯罪,開展了一系列專項打擊行動和社會治安清查整治。據統計,今年1月至11月,全市刑事案件同比下降16.12%,其中盜竊案下降42.74%。南寧警方發布多起今年以來破獲的各類違法犯罪案例,提醒市民年關將至,謹防網絡詐騙、盜搶等各類違法犯罪。
  • 活出真實的自我,從建立內心的安全感開始
    作者加藤諦三結合自身經歷和大量典型案例寫成此書,旨在幫助讀者發現因不安導致的非適當言行,察覺出自我內在的不安,並找到由頭,去解決問題。有時會對他人進行糾纏,有時會對權力或愛情極度渴望,有時對工作特別執著,有時又具有較強的攻擊性……你是否有這樣的行為?
  • 如何排查偷拍的針孔攝像頭?這次手把手教你!
    生活,需要安全感。我每次換租房、出差外地或去別處旅行,都很害怕房間裡有隱藏的針孔攝像頭。沒有人希望自己的生活變成偷拍者的直播表演。多功能紅外探測儀防偷拍 找出隱藏攝像頭戳圖立即購買不管攝像頭為了偷拍,做到如何微型、如何針孔,被藏到如何隱蔽的角落,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點
  • 怎樣建立你的安全感
    當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表現感覺可以放心、依靠、相信的時候,那麼他給你的安全感就成功建立了,這時會才有可能進一步發生感情。安全感是人的一種本能,人只有考慮自己是安全的,是可能去考慮另外一個人。馬斯洛在他那著名的需要層次理論裡,也論述了這樣一個觀點:安全感是基本需要,愛卻不是。
  • 如何給女孩子建立安全感 看這幾點
    也是一個女生最真實的感受:好好談戀愛不好嗎,非要弄這些女孩子看起來像精神病一樣的技巧。大部分女孩子還都是想要一份正常的戀愛,想要一份穩定的感情。長期關係中安全感是最重要的。那是什麼導致我們在親密關係中缺乏安全感呢?1、社會⼤環境讓我們沒有安全感。
  • 《錦衣之下》:陸大人手把手教你,如何給女人足夠的安全感
    問一千個女人,也許能得到一千種不同答案。你沒房沒車,她覺得沒安全感;你有房有車可是年齡大,她也覺得沒安全感;你年紀小可是花心,更沒安全感;你專情可是不思進取沒前途,還是讓人沒安全感……那麼,女人真正想要的安全感,究竟該如何給她呢?
  • 如何教孩子像科學家一樣思考?百位科學家的真實故事告訴你答案
    如何教孩子像科學家一樣思考?百位科學家的真實故事告訴你答案 關於科學知識的書我們已經推薦過許許多多, 有用圖像思維把知識體系具象化的, 有用漫畫形式緊緊抓住孩子眼球的
  • 從懵圈到「自主學習」,您需要手把手教孩子,提升「學習力」
    您知道如何分辨孩子的學習力高低嗎?只要考完試,問一個問題就夠了:「你預估能得多少分?」一般來說,學習力比較高、會學習地孩子估算的分數比較準確,而那些得過且過、不知道怎麼學的孩子,往往很難準確的預估分數,有時候會比實際成績高出許多。
  • 攜手貝因美,小步在家早教彭琳琳手把手教你如何在家做早教
    隨著疫情防控的推進,很多寶爸寶媽一直與孩子一起「宅」在家中。如何利用這段時間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成了很多家長關心的問題。2月22日晚,小步在家早教創始人及CEO彭琳琳做客貝因美「貝家守護 與愛同行 聽專家說」直播間,和聽眾一起分享《抓住這些細節,在家做早教事半功倍》的話題。
  • 龍崗法官手把手教你網上立案,這些點要注意!
    龍崗法官手把手教你網上立案,這些點要注意!隨後,谷愛華法官從實際出發,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就立案業務的角度對請求權的固定、管轄法院的確定、案件受理費的收取等方面進行了詳細介紹,並結合案例對民訴法司法解釋第十八條的理解和適用進行了精彩的剖析。
  • 【輕鬆辦稅】小型微利難判斷手把手教你如何計算資產總額!
    【輕鬆辦稅】小型微利難判斷手把手教你如何計算資產總額!你還在為無法判斷企業資產總額是否符合小型微利條件而發愁嗎?那就跟著申稅小微來學習如何計算吧~01小型微利企業條件小型微利企業是指從事國家非限制和禁止行業,且同時符合以下三個條件的企業:1. 年度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300萬元2.
  • 轉載|手把手教你塗--如何給模型補縫!
    大家好,我是老王,手把手教你塗系列分享之旅已經發布幾期了,大家的反響還是不錯的
  • 寶寶黏人、沒有安全感,父母該如何引導?
    這兩天遇到這樣一個案例,一個兩歲多的寶寶,非常黏媽媽,只要媽媽一下班回家,就立馬化身跟屁蟲,陪玩只能是媽媽,吃飯要喂,看電視要在媽媽懷裡,甚至連媽媽去廁所的時間都要全程蹲守,每天早上上班都是一場生離死別的大戲。
  • 手把手教你戴爾臺式機如何重裝系統
    重裝系統就是指對計算機內的作業系統進行重新的安裝,那麼問題來了,小夥伴你們知道戴爾臺式機要如何重裝系統嗎?不知道的話也沒有關係哦,因為接下來小編就將戴爾臺式機重裝系統win10的教程分享給大家。手把手教你戴爾臺式機如何重裝系統:1,先對戴爾筆記本內部的重要資料做好備份工作2,關閉殺毒軟體,打開系統之家一鍵重裝系統,選擇「在線安裝」進入。3,選擇一個自己需要重裝的作業系統版本,點擊「安裝此系統」點擊下一步。
  • 你的英文名爛大街沒?手把手教你取「獨一無二」的英文名
    親,你的英文名字夠有個性嗎?Lucy,Lily,Jim,Jack神馬的也太普通了點。
  • 手把手教你按照孩子「體重」換算「退燒藥」的用量
    )後,我看到留言區有媽媽問:文中說對乙醯氨基酚孩子的用量是每公斤體重10毫克-15毫克,可藥瓶上面的用量是按毫升寫的,也不知道1毫升懸混液對應多少mg的對乙醯氨基酚,這個怎麼換算呢? 下面,我手把手教一下。
  • 如何建立孩子安全感?依戀關係才是關鍵,最理想的依戀類型是這種
    像萌萌就是一種缺乏安全感的表現。非常黏媽媽,其實就是孩子在建構安全感的過程中,最常見的一種成長現象。有一份穩固的安全感,可以讓孩子隨著年齡增長,逐漸成為獨立的個體時,情感上始終保持著安全的依戀狀態。安全感是孩子的基本需求有安全感的孩子情緒穩定,性格堅定平和,遇事不會驚慌失措,能較好地融入與人的交往關係,能現實、理智地處理在生活中遇到的難題。
  • 【手把手教你赴美教中文五】 為什麼J1籤證是赴美做老師的最佳姿勢? 這裡給出了八個原因
    【手把手教你赴美教中文一】美國教師資格證【手把手教你赴美教中文二】美國教育學碩士【手把手教你赴美教中文三】教師資格證考試【手把手教你赴美教中文四】如何持J1籤證赴美正 文如果你英語能力強,J1籤證的八大優勢1.核心能力提升2.經濟成本低3.高額免稅收入4.邊工邊讀取得美國學位5.職業背景提升6.最純正的社會體驗7.子女免費就讀美國學校8.配偶合法工作節目末尾彩蛋~如何用英語表達
  • 志願者陪聾啞孩子過節,手把手教包餃子
    志願者陪聾啞孩子過節,手把手教包餃子 近日,湖北鹹寧。
  • 從依戀到幼兒安全感的建立
    在依戀領域的研究表明,一個孩子的安全感對情感和社會意義來說的重要程度,與對身體健康來說的重要程度是一樣的。 保護意識的發展與嬰兒-照顧者的關係直接相關。 了解和識別你的嬰兒不安的跡象。 作出響應。 讓你的孩子知道你知曉他或她的痛苦,並作出妥善的反應。 保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