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真實的自我,從建立內心的安全感開始

2020-12-22 廣州日報

近日,《擺脫不安:告別過度依賴》一書由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出版。

作者加藤諦三結合自身經歷和大量典型案例寫成此書,旨在幫助讀者發現因不安導致的非適當言行,察覺出自我內在的不安,並找到由頭,去解決問題。

有時會對他人進行糾纏,有時會對權力或愛情極度渴望,有時對工作特別執著,有時又具有較強的攻擊性……你是否有這樣的行為?

「不安與恐懼是人類煩惱的根源」,他認為以上出現的種種狀況都可能是因為我們內心底深藏的不安,而這種不安又是不易被察覺的。他就是《擺脫不安:告別過度依賴》的作者,來自日本的加藤諦三。

(新書實拍)

本書一共分為五章:

無法獨立的人,無意識中殘存著依戀;

內心不安的人,對外在事物格外執著;

家庭內部情感無法自由流動,心就會生病;

害怕被人討厭,是因為沒有確立自我;

解除壓抑,才能看見真正的自己。

圍繞不安的表現、造成不安的原因以及如何解決這種不安等方面進行了科學的、較為全面的闡述。加藤諦三指出,覺察不安是擺脫不安的第一步,也是極為重要的一步。

比如,一個人因為不安而總是迎合他人,飽受沒來由的罪惡感之苦,而他並不知道造成他痛苦的原因究竟是什麼。雖然他不知道造成他痛苦的原因是什麼,但每當他想要獨自做點兒什麼的時候,心中就會產生難以言喻的愧疚感。這個人會逐漸陷入深深的對自我的厭惡之中,無論他想要做什麼,即使不是要做壞事,也會飽受沒來由的罪惡感之苦。在他想要獨立的時候,這種「來路不明」的罪惡感會成為障礙。這時候,如果他能意識到他的煩惱是源自神經質、不安的話,也許他就能找到解決煩惱的方法。  

內心的不安源於生活經歷的影響,缺愛、童年創傷、感情破裂、不被認可、不被接納 、被忽視、分離性焦慮 、喪失體驗等都會導致內心的不安,讓人們的生活失衡,並形成惡性循環。

擺脫不安,告別過度依賴,活出自我,從建立內心的安全感開始。當內心有足夠的安全感,人們便能從容、獨立、且不受約束地生活。跟著加藤諦三,學習做獨立、完整、內心強大的自己。安全感的建立,可以讓人們更加清晰、準確地認識自我,接納自我,不輕易被外界影響。懂得主動創造自己的生活,用現實的態度面對生活,樂觀、開朗、堅定、積極,並逐漸獲得對生活的掌控感。

生命是一場旅途,沿途風景變幻,目的地各不相同,安全感可以讓我們更勇敢和無畏,當內心有足夠的安全感,人們才能活出真實的自己,創造自己喜歡的生活,抵達想要到達的遠方。  

作者認為,讓人們飽受折磨的原因往往藏在意想不到的地方,他希望通過這本書幫助大家找到它。並針對不安導致的言行進行了細緻剖析,以幫助人們發現導致不安的深層原因,提出了一些有效可行的解決措施。這也是加藤諦三的寫書宗旨。

《擺脫不安:告別過度依賴》

加藤諦三著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吳波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吳波

廣州日報全媒體視頻記者 吳波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戴雨靜

相關焦點

  • 建立自我心理界限
    在自我界限不清楚的人的內心裡,總是存在著成長與不成長之間的衝突。如果把安全感建立在他人身上,這樣的安全感是很不穩定的;假想的溫情,隨著時間的推移,也會露出其本來的面孔,結果是更令人難以承受的冷漠。而假想的控制感,會使人覺得自己對他人有巨大的權力,這遲早會導致關係的破壞。
  • 《土撥鼠日》:打破虛假的自我,活出真實的人生
    土撥鼠的影子象徵著男主角的虛假自我。影片開始,菲爾無意識地活在虛假的自我中;後來,重複活在同一天的絕望令菲爾終於打破虛假的自我,迎來心靈的覺醒,他開始真正地成長,開始與他人連接並付出愛,由此活出真實的人生。二、活在虛假的自我中菲爾活在虛假自我中的狀態經歷了麻木、苦惱、放縱、絕望四個階段,分別對應著生活中人們活在虛假自我中時的四種狀態。
  • 《局外人》:遵從內心,活出最真實的自我
    一個人要活得多麼冷漠,才能在母親去世時,表現得那麼無動於衷;一個人要活得多麼無情,才會說著不愛對方,還會答應對方結婚的請求;一個人要活得多麼豁達,才可以不懼死亡,寧願赴死也不願意表達自己的悔恨去求的法官諒解……《局外人》這部小說,
  • 《少年的你》「太懂事」是個錯誤,唯有內心強大才能活出自我
    本片以高考為背景,講述了兩個來自不同世界的孤單少年互相抱團取暖,趔趄前行,只是為了走出當前的陰暗環境,來到新世界的故事,影片直面現實社會,曝光那些鮮為人知的校園暴力事件,少年的迷茫和人性善惡面形成對比,最終少年敢於面對自我,真實的活當下,直面人生的至暗時刻,獲得了自我的贖罪之路。
  • 三個真實案例,手把手教你如何建立孩子的安全感!
    「我家寶寶和小朋友玩的很好,唯獨就在老師和其他成人面前結結巴巴滿臉通紅說不出話」「她自己在客廳玩的挺開心,可一旦你離開他的視線,她就開始哭鬧,非要找媽媽?」「孩子總是與小朋友起衝突,喜歡打人!」……經常有寶媽向我諮詢類似的問題,而這些問題的核心點就是關於「安全感」的問題。大家越來越重視安全感的問題,源於安全感的建立,將決定孩子一生的發展。但是我們需要正確認識什麼是安全感,而不是把所有的問題歸結於安全感的原因,否則並不能對症的解決問題。
  • 怎樣建立你的安全感
    於是我們開始對愛情失去信心,我是一個矮矬窮,一個真正的屌絲,我能擁有屬於我的愛情嗎?會有人看上我嗎?聽著身邊的人在談論著現實的問題,孩子奶粉房子車子,仿佛無力承擔這些的人不配擁有愛情。然後開始質疑:我該相信愛情嗎?  為什麼總有那麼一些人,因為一個人的附加價值和社會角色而喜歡他,而不是單純的喜歡某個人。  安全感是這個城市最大的匱乏。
  • 微笑型抑鬱症是成年人標配,你必須活出自我,才能摘下微笑的面具
    而這種生活模式也源自於他祖輩的傳承,比如在原生家庭當一個安全感不能夠得到滿足的人,只會有暴力的形式來宣揚自己的力量。既而以控制欲的形式遺傳給下一代,那麼生活在這樣的家庭安全感極度匱乏,當我們帶著匱乏的心態步入社會的時候,時刻把追求安全感作為活著的使命,而不斷壓縮自我成長的空間,表現出委曲求全的討好型人格。
  • 穿軍綠棉大衣出席金雞獎的寧靜,活出了灑脫,活出了自我
    也有感同身受的網友,對寧靜的真性情表示讚賞,認為她活的很真實,並且重感情。其實,寧靜直率的性格其實大家都是有所耳聞的,這樣真實的畫面很多次出現在大眾視野內。因為她是在父母的棍棒教育下長大的,所以她很沒有安全感。很小的時候,寧靜就決定要早點成家,生很多小孩。她要告訴父母,他們的教育方式是錯的,她要讓父母看到什麼才是正確的教育方式。
  • 朗誦:忘記年齡,活出自我(原創)
    點擊"花開心靈驛站"免費訂閱忘記年齡,活出自我心若年輕,歲月不老,心若溫暖,世界嫵媚,人生的美好是不畏年齡,活出自我。生命是一場生生不息的輪迴,日子一天天地划過,時間秒秒地走過,當年齡在疊加,時光在老去,不必傷感,也無須悵然。人的成長是歷經繁華,走向波瀾不驚的過程,是褪去稚嫩,走向成熟的過程。
  • 女性需要的安全感是什麼?這三大基本安全感需求:對女性很重要
    對於安全感的初期建立,來自於我們的嬰幼兒時期,那時候的我們需要父母的呵護,如果父母能夠及時滿足我們的心理需求,那麼我們的內心就會感受到平靜,感受到安全,不然會通過不停地哭泣來獲得這樣的保護,當持久的哭泣還是不能滿足自己的心理需求,那麼個體的安全感就會喪失,就會對安全感產生一種恐懼感,長大後需要彌補這種安全感,於是不停尋求依靠。
  • 如何給女孩子建立安全感 看這幾點
    也是一個女生最真實的感受:好好談戀愛不好嗎,非要弄這些女孩子看起來像精神病一樣的技巧。大部分女孩子還都是想要一份正常的戀愛,想要一份穩定的感情。長期關係中安全感是最重要的。那是什麼導致我們在親密關係中缺乏安全感呢?1、社會⼤環境讓我們沒有安全感。
  • 最好的餘生:不違背本心,活出自我
    但在這幾年,很多人矯枉過正,誤以為獨立就是100%經濟自主,100%精神富饒,一個人就能活成一支隊伍。 其實,那樣不叫獨立,而是變相的孤僻、偏執與逞強。 真正的獨立,是在內心自信與篤定的基礎上,能遊刃有餘地處理好與周遭事物的關係,進,可與人和諧相處,退,能自洽。
  • 差點被「標準女性」毀掉的劉敏濤,在活出真實自我後,開始耀眼
    這些東西,就是她真實的表現,所以才會如此吸引觀眾,讓她紅出圈。她雖然失去了婚姻,但是喚醒了自我,喚醒了沉寂的靈魂。而她在復出之後,只能開始飾演配角。她說:「我會努力屏蔽內心的躲閃和不適。2020年5月,劉敏濤因為太過真實的演唱《紅色高跟鞋》,因為魅力十足的表情,紅出圈了。被網友稱為「靈魂歌姬」的她徹底火了,社交上,她頻繁登頂熱搜,話題閱讀量突破40億,視頻播放量超過15億。
  • 月亮星座:反映出你內心真實的樣子
    月亮星座代表了你內心的一面,亦即反映了你的潛意識,它主導了你的感情事,愛恨感覺、內心真正對事情的看法和感覺、跟母親的關係、跟周遭女性的關係,以及周期轉運和情緒的反應,所以月亮星座,反映的是內心深處真實的自己。
  • 心理學家:愛用這種「姿勢」睡覺的孩子,內心大多缺乏安全感
    一開始,媽媽以為小妮冷,於是多加了一床被子,可這種睡姿依舊沒有改變。後來在寶媽群裡提了這個事兒,其中一位寶媽給她提出了中肯的意見:「睡姿體現孩子的心理狀態,可能是缺乏安全感吧。」但冷還有另外一種含義,就是孤獨,如果家長發現孩子愛用這種「姿勢」睡覺,說明他的內心大多缺乏安全感,一定要及時找到根源並解決。當然,以上三種情況並非適合所有孩子,也要因人而異。家長可以根據自家孩子的實際情況判斷,針對性解決。
  • 深圳高級教師辭職,為自己而活,到底什麼是活出自我
    在辭職信中她寫到:「按照自己的想法活一次,生命無法重來,不願一生被人安排」。熊芳芳老師在尋找自我,活出自己。羅傑斯是美國著名人本心理學家,曾獲諾貝爾獎提名。他認為人是可以了解、選擇我們生命的方向的。我們有一個內在的發展自己活出自己的驅動力。所以我們才會表現出增加緊張的行為,比如好奇心、創造力、即便學習是痛苦也願意承擔,從而達到自我實現的目的。
  • 豆瓣9.0神片《小丑》:懂得反抗,才能活出自我、找到自我價值
    這裡讓我想到最近新海誠動畫電影《天氣之子》中的男主角,也是一個孤身在東京的弱者,他的改變也是從撿到一把槍開始。可能對於弱者,他們保護自己的方式太少幾乎沒有,永遠只能忍讓,被欺負。槍是導演設計的神來之筆。 02 反抗之後,活出自我的人全身在發光 電影的後半段,劇情又繼續展開。
  • 王菲為何可以活得那麼自我?女人想活出自我人生,需具備以下能力
    王菲紅了以後,她的人生並沒有因為紅而改變,相反她活得特別清醒、真實、深刻。王菲的婚姻觀與育兒觀都很超前,是獨立女性的榜樣王菲與竇唯的情感,從欣賞對方的才華開始。那有那麼多所謂原配小三各種,都是沒有能力活不出自我的女人跟自己加戲!
  • 阿嬌自曝童年創傷:再有錢再成功,也填補不了缺失的安全感
    矛盾之間,他們找不到真實的自己。長大之後,他們依然建立不起與他人的聯結感,即使身邊有人愛他們,他們也無力接受。自我的人格構建——代表著父母威嚴的超我,與現實自我的差距,人會自我指責,自我攻擊,從而安全感的基礎崩塌。
  • 阿嬌「自曝」童年創傷:再有錢再成功,也填補不了缺失的安全感
    矛盾之間,他們找不到真實的自己。長大之後,他們依然建立不起與他人的聯結感,即使身邊有人愛他們,他們也無力接受。自我的人格構建——代表著父母威嚴的超我,與現實自我的差距,人會自我指責,自我攻擊,從而安全感的基礎崩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