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抑鬱症焦慮症等心理問題困擾下,人們很難活出自我,在沒有內在的標準的引導,他們總像是帶著一張微笑的假面具混雜在滾滾紅塵中,旁人對他們的記憶往往很模糊。因為他們沒有鮮明的個性。他們總是活在自己的自責內疚當中,生怕得罪別人而委曲求全。這樣做的目的只是確保讓自己處在絕對安全的境地。
即便從孩童時期起,我們就為自己犯過的錯折磨著自己的心身,因為從那個時候起,我們就被教導要成為一個好人,成為一個有用之人,要做正確的事情。這些標準在我們還沒有來到這個世界上之前就已經被制定並被傳承。當標準被觸犯內在的情緒就升騰起來,我們有多少次因為自己做過的事說過的話或想過的事情而感到內疚呢?或者說我們又有多少次,因為自己沒來得及做沒來得及說的事情而感到自責呢?
帶著父母的教導,我們是不是有時候為了讓別人喜歡自己,或者為了避免爭執而息事寧人,以習慣性的笑臉曲意奉承,笑著笑著就逐漸的失去了底線,失去了其他情緒表達的能力。微笑對於我們來講,已經逐漸變成了一種心理防禦機制,不再是快樂喜悅的自然流露。我們有時候誤認為這是成熟的標誌,於是我們每個人就帶著一張完美無瑕的假面具,游離於人際交往之中,在面具之下是我們早已麻木的情感跟空洞的自我,不斷的強迫自己快樂的過程當中喪失了感知幸福的能力,於是微笑並抑鬱著成為每個成年人的心理標配!
微笑是友好的象徵,戴上這個面具也許會讓你的人際關係更順暢,但也會逐漸壓縮自我成長的空間。你會為了滿足別人而委屈自己。但好像別人也並沒在乎我在想什麼,連我自己都好像是沒有靈魂的木偶隨波逐流,面具戴久了就逐漸忘記了最初的樣子。這個世界少了誰其實並無所謂,但是如果我們自己少了自己,那還會剩下什麼?
在多年的諮詢生涯中發現,人們並非意識不到這個問題,儘管能夠看到了問題的所在,但是沒有力量去解決它。像是被困在沼澤中一樣任人擺布。這會表現在你的行為當中,體現在你的人格上,當你帶著父母給你的種種信念與這個世界打交道的時候痛苦就會在所難免,你儘管誠惶誠恐小心翼翼,你依舊很難得跟這個社會跟這個世界相處的和諧。進而做曠日持久的爭鬥,你會將這種痛苦,歸因於你的父母對他們產生怨恨的情緒。就好比深陷在沼澤當中的人一樣,你不動還好,當你一開始動,你一開始希望生活為你而做些改變,你一開始希望父母為你制訂的標準做些修正的時候,你即將迎來一場真正的災難。
你沒有辦法全然地與原生家庭與你的父母割裂,不管你是否承認,你當下的這種生活模式是延續了你父母家族的傳承。而這種生活模式也源自於他祖輩的傳承,比如在原生家庭當一個安全感不能夠得到滿足的人,只會有暴力的形式來宣揚自己的力量。既而以控制欲的形式遺傳給下一代,那麼生活在這樣的家庭安全感極度匱乏,當我們帶著匱乏的心態步入社會的時候,時刻把追求安全感作為活著的使命,而不斷壓縮自我成長的空間,表現出委曲求全的討好型人格。
生而為人都有強烈的自我意識,這也是人類區別於動物的最明顯的心理標誌,當自我意識得不到充分的表達,人就容易肝鬱氣滯。又或者以不恰當的行為來宣示自我的存在感。但社會成千上萬的群體意識形成我們需要共同遵守的規則,以及如同服從絕對真理的系列法則,如道德規則,倫理規則跟法律規則。然而當我們的行為與這些規則發生衝突就會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
在禪宗裡面稱之為求不得苦,比如,一個人的內心非常想要獲得財富,但是他獲得財富的手段可能會違背法律規則,所以有句話叫做:賺錢的生意都隱藏在刑法裡,人們會通過各種手段來打壓自我以便消除內在的痛苦,你違背了自己內在的自我,進而會給心理層面帶來更大的痛苦和折磨,你從來沒有為自己活過一天。德國哲學家斯佩曼(Robert Spaemann,1927)說過:我們必須不惜一切代價消滅痛苦,當痛苦不能消失的時候,那個受苦的人便應該消失掉。
你現在一直試圖從父母身上以及外界找到問題的答案以及解決問題的方法,但是答案跟方法並不在他們身上,而是在你自己身上。你從來沒有為自己活過一天。在傳統的儒家思想裡面提到了人必須要: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而修身是第一要務。也就是說首先要從自己身上下功夫反求諸己。你必須要在社會規則原生家庭以及自我意識這三者之間達成一種微妙的平衡。你才能夠真正地活出自我。
你一定要理清楚這三者之間的關係,你才能夠從中抽離出來!但這必須要與外在群體意識之間達成某種微妙的平衡,否則你就會從一個極端走到另外一個階段,這不是了凡心療愈意識療法所倡導的做法。只有當你開始提升自己意識的維度,你就不會深陷這種所謂的真相當中,也不會感到自責,悔恨,內疚,我們每個人活著都是為了自己,並不是活給他人,也不是為了你父母,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有自己的使命,這個使命就是活出自我。
意識療法自我心理療愈體系裡面認為這次我必須要有三個不同的層次的捫心自問,那就是:我想做什麼?我能做什麼?我在做什麼?我們每個人的潛意識都有自己想要過的生活,有自己嚮往的人生,有自己追求的目標。在浩瀚的歷史長河當中,人類的生命就如同滄海一粟。人們記住你也往往是因為你做了什麼,在儒家思想裡面提倡立言立德立行!其次我們不是生活在真空當中,我們要必須遵循各種各樣的規則意識,就像我們在馬路上開車,只有當你對各種交通規則熟記於心的時候,你才能夠獲得真正的自由。第三個層次要必須意識到自己正在做什麼,你所做的是否符合你的初心!只有當這三個問題的答案逐漸清晰的時候,你才能夠活出自我。
無論你如何判斷如何去定義如何去掩飾那種強烈自我感,它永遠都不會消失,它就如影隨形,它如附骨之蛆,直到你活出自我的那一天,或者直到你去世的那一天,否則你都在做違心的事情。因為它不存在在你的頭腦當中,它存在於你的內心潛意識的深處。不管你做什麼,應該要摒棄頭腦給你製造的騷亂的背景,去尋找你的本性,去追尋你的內心,它是永遠不會撒謊的!
當你開始活出自我,你就不會被原生家庭的標準所羈絆,你也不會受制於原生家庭給你制定的各種標準,因為你已經開始超越了,你站在更高的維度看待那些標準已經很難制約你了,當你開始活出自我這個社會讓所有的困難都會向你低頭為你讓路,一個人的方向開始明了,頭腦中的迷霧就開始散去,你就不會被他人的情緒所牽制,也不會為了尋求所謂的安全感帶上微笑的面具。更為重要的一點,當你開始活出自我,也就切斷了原生家庭的心理遺傳。所以我經常在不同場合提到療愈的目的並不僅僅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自己的下一代。更多自我療愈方法參詳以下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