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型抑鬱症是成年人標配,你必須活出自我,才能摘下微笑的面具

2020-12-22 了凡心療愈

在抑鬱症焦慮症等心理問題困擾下,人們很難活出自我,在沒有內在的標準的引導,他們總像是帶著一張微笑的假面具混雜在滾滾紅塵中,旁人對他們的記憶往往很模糊。因為他們沒有鮮明的個性。他們總是活在自己的自責內疚當中,生怕得罪別人而委曲求全。這樣做的目的只是確保讓自己處在絕對安全的境地。

即便從孩童時期起,我們就為自己犯過的錯折磨著自己的心身,因為從那個時候起,我們就被教導要成為一個好人,成為一個有用之人,要做正確的事情。這些標準在我們還沒有來到這個世界上之前就已經被制定並被傳承。當標準被觸犯內在的情緒就升騰起來,我們有多少次因為自己做過的事說過的話或想過的事情而感到內疚呢?或者說我們又有多少次,因為自己沒來得及做沒來得及說的事情而感到自責呢?

帶著父母的教導,我們是不是有時候為了讓別人喜歡自己,或者為了避免爭執而息事寧人,以習慣性的笑臉曲意奉承,笑著笑著就逐漸的失去了底線,失去了其他情緒表達的能力。微笑對於我們來講,已經逐漸變成了一種心理防禦機制,不再是快樂喜悅的自然流露。我們有時候誤認為這是成熟的標誌,於是我們每個人就帶著一張完美無瑕的假面具,游離於人際交往之中,在面具之下是我們早已麻木的情感跟空洞的自我,不斷的強迫自己快樂的過程當中喪失了感知幸福的能力,於是微笑並抑鬱著成為每個成年人的心理標配!

微笑是友好的象徵,戴上這個面具也許會讓你的人際關係更順暢,但也會逐漸壓縮自我成長的空間。你會為了滿足別人而委屈自己。但好像別人也並沒在乎我在想什麼,連我自己都好像是沒有靈魂的木偶隨波逐流,面具戴久了就逐漸忘記了最初的樣子。這個世界少了誰其實並無所謂,但是如果我們自己少了自己,那還會剩下什麼?

在多年的諮詢生涯中發現,人們並非意識不到這個問題,儘管能夠看到了問題的所在,但是沒有力量去解決它。像是被困在沼澤中一樣任人擺布。這會表現在你的行為當中,體現在你的人格上,當你帶著父母給你的種種信念與這個世界打交道的時候痛苦就會在所難免,你儘管誠惶誠恐小心翼翼,你依舊很難得跟這個社會跟這個世界相處的和諧。進而做曠日持久的爭鬥,你會將這種痛苦,歸因於你的父母對他們產生怨恨的情緒。就好比深陷在沼澤當中的人一樣,你不動還好,當你一開始動,你一開始希望生活為你而做些改變,你一開始希望父母為你制訂的標準做些修正的時候,你即將迎來一場真正的災難。

你沒有辦法全然地與原生家庭與你的父母割裂,不管你是否承認,你當下的這種生活模式是延續了你父母家族的傳承。而這種生活模式也源自於他祖輩的傳承,比如在原生家庭當一個安全感不能夠得到滿足的人,只會有暴力的形式來宣揚自己的力量。既而以控制欲的形式遺傳給下一代,那麼生活在這樣的家庭安全感極度匱乏,當我們帶著匱乏的心態步入社會的時候,時刻把追求安全感作為活著的使命,而不斷壓縮自我成長的空間,表現出委曲求全的討好型人格。

生而為人都有強烈的自我意識,這也是人類區別於動物的最明顯的心理標誌,當自我意識得不到充分的表達,人就容易肝鬱氣滯。又或者以不恰當的行為來宣示自我的存在感。但社會成千上萬的群體意識形成我們需要共同遵守的規則,以及如同服從絕對真理的系列法則,如道德規則,倫理規則跟法律規則。然而當我們的行為與這些規則發生衝突就會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

在禪宗裡面稱之為求不得苦,比如,一個人的內心非常想要獲得財富,但是他獲得財富的手段可能會違背法律規則,所以有句話叫做:賺錢的生意都隱藏在刑法裡,人們會通過各種手段來打壓自我以便消除內在的痛苦,你違背了自己內在的自我,進而會給心理層面帶來更大的痛苦和折磨,你從來沒有為自己活過一天。德國哲學家斯佩曼(Robert Spaemann,1927)說過:我們必須不惜一切代價消滅痛苦,當痛苦不能消失的時候,那個受苦的人便應該消失掉。

你現在一直試圖從父母身上以及外界找到問題的答案以及解決問題的方法,但是答案跟方法並不在他們身上,而是在你自己身上。你從來沒有為自己活過一天。在傳統的儒家思想裡面提到了人必須要: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而修身是第一要務。也就是說首先要從自己身上下功夫反求諸己。你必須要在社會規則原生家庭以及自我意識這三者之間達成一種微妙的平衡。你才能夠真正地活出自我。

你一定要理清楚這三者之間的關係,你才能夠從中抽離出來!但這必須要與外在群體意識之間達成某種微妙的平衡,否則你就會從一個極端走到另外一個階段,這不是了凡心療愈意識療法所倡導的做法。只有當你開始提升自己意識的維度,你就不會深陷這種所謂的真相當中,也不會感到自責,悔恨,內疚,我們每個人活著都是為了自己,並不是活給他人,也不是為了你父母,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有自己的使命,這個使命就是活出自我。

意識療法自我心理療愈體系裡面認為這次我必須要有三個不同的層次的捫心自問,那就是:我想做什麼?我能做什麼?我在做什麼?我們每個人的潛意識都有自己想要過的生活,有自己嚮往的人生,有自己追求的目標。在浩瀚的歷史長河當中,人類的生命就如同滄海一粟。人們記住你也往往是因為你做了什麼,在儒家思想裡面提倡立言立德立行!其次我們不是生活在真空當中,我們要必須遵循各種各樣的規則意識,就像我們在馬路上開車,只有當你對各種交通規則熟記於心的時候,你才能夠獲得真正的自由。第三個層次要必須意識到自己正在做什麼,你所做的是否符合你的初心!只有當這三個問題的答案逐漸清晰的時候,你才能夠活出自我。

無論你如何判斷如何去定義如何去掩飾那種強烈自我感,它永遠都不會消失,它就如影隨形,它如附骨之蛆,直到你活出自我的那一天,或者直到你去世的那一天,否則你都在做違心的事情。因為它不存在在你的頭腦當中,它存在於你的內心潛意識的深處。不管你做什麼,應該要摒棄頭腦給你製造的騷亂的背景,去尋找你的本性,去追尋你的內心,它是永遠不會撒謊的!

當你開始活出自我,你就不會被原生家庭的標準所羈絆,你也不會受制於原生家庭給你制定的各種標準,因為你已經開始超越了,你站在更高的維度看待那些標準已經很難制約你了,當你開始活出自我這個社會讓所有的困難都會向你低頭為你讓路,一個人的方向開始明了,頭腦中的迷霧就開始散去,你就不會被他人的情緒所牽制,也不會為了尋求所謂的安全感帶上微笑的面具。更為重要的一點,當你開始活出自我,也就切斷了原生家庭的心理遺傳。所以我經常在不同場合提到療愈的目的並不僅僅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自己的下一代。更多自我療愈方法參詳以下專欄:

相關焦點

  • 微笑著的抑鬱症,測一測:陽光型抑鬱症的自我判定
    實際上,每年全球約有1000萬人有自殺意圖,其中50%~70%是抑鬱症患者。這不得不讓人對抑鬱症的為例感到害怕。 性格外向、開朗的演員喬任梁因為抑鬱症而自殺一事,讓我們了解了一類新的抑鬱症:陽光型抑鬱症(也稱微笑抑鬱症)。那麼, 什麼是陽光型抑鬱症呢? 首先,陽光型抑鬱症相較一般的抑鬱症而言更為複雜,也更難被發現。
  • 微笑型抑鬱
    然而,現實中,有一小部分抑鬱症患者在抑鬱的心境表面,卻蒙上了一層微笑的面紗。本文就為大家來介紹抑鬱症的另一種表現形式——「微笑型抑鬱」。微笑型抑鬱並不是一個嚴格的心理學定義,更應被理解為對抑鬱症狀的陳述及歸納。一面是在遭遇痛苦時保持微笑,對他人表現出開心積極、笑容滿面;另一面卻是竭力隱藏內心的悲傷情緒。
  • 微笑抑鬱症和普通抑鬱症有什麼區別?
    微笑是一種表情,也是一種情緒,更是人與人之間最美的語言。但微笑的意義不盡相同,不是所有的微笑都代表著開心與快樂。
  • 陽光下的我,帶著微笑面具在哭-說說「微笑抑鬱」
    (晨重暮輕) 問:「你把自己打扮的一絲不苟,每天微笑著面對其她人,是不想給其她人添麻煩,不像把自己脆弱的一面展現給別人嗎?」 答:「恩。我每天都裝作我很好 ,用微笑掩飾自己,其實我的內心很孤獨,我真的很痛苦,我現在是在和你說話,但我每分每秒都想著死。」
  • 微笑抑鬱症:笑容背後隱藏的究竟是什麼?
    由於工作的需要、禮節的需要或者各種必須的理由,他們在白天的大多數時候都帶著微笑,但這種微笑不是出於某種愉悅的情緒,反而是一種負擔,久而久之,演變成情緒的抑鬱。這種習慣性微笑並不能幫助他們消除工作、生活等各方面帶來的壓力,反而把他們推向憂鬱和痛苦深淵。
  • 微笑抑鬱症:我很好,請你救救我
    她不想讓任何人看到她不好的一面,所以把微笑當成掩飾一切的面具,她不知道展露出真實的情緒並不是可恥的事情,所以即便痛苦也依舊強顏歡笑。她總是希望自己在別人眼裡永遠都是最好的一面,可獨處時卻又陷入更黑暗的境地,明明不想笑,卻又不得不強迫自己笑,漸漸的,痛苦越積越多。
  • 「都挺好」的背後可能是「救救我」,警惕微笑抑鬱症!
    他們在別人面前表現的很開心,甚至很有幽默感,但在微笑和樂觀的面具背後,卻充滿了無價值、殘缺和絕望感。 和普通抑鬱症不同的是,「微笑抑鬱」的患者並不是每天縮在床上,喪失與人交往的能力,而是擁有比較好的社會功能,甚至令人誤以為社交能力比普通人更好。
  • 微笑抑鬱症|真心疼你笑容背後無法抑制的悲傷
    然而,比抑鬱症更可怕的是「微笑抑鬱症」。「微笑抑鬱症」患有抑鬱症的人並不像大多數抑鬱症患者那樣悲傷、萎靡不振,而是習慣性的,他們習慣性得將 「微笑」作為了一種條件反射,給自己戴上了厚厚的面具。「微笑抑鬱症」的風險在於,正是因為有了「微笑」這一層面具,周圍人很難第一時間察覺到他們背後的悲傷和絕望,人們很難將其與「抑鬱症」關聯起來。直到悲劇發生,周遭的人還在嘆然:「他怎麼會生病?」「他不是挺樂觀一人嗎?」「太可惜了啊...」不久前,某大學研三學生的自殺引起世人一陣嘆息。他留給世人的只有一篇微博,五頁文字。
  • 《微笑面具》
    直到「刺啦——」一聲,筆尖劃破了紙,又在櫃檯上畫出了一條長長的紅尾巴,她才停下了筆。她看著櫃檯上那條突兀的痕跡愣了一會兒,才擱下筆,走去後面的衛生間找溼抹布。抹布就掛在門口的掛鈎上,並不難找,但她打開水龍頭時從洗漱臺的鏡子裡看到了自己的臉——眉頭緊鎖,嘴巴也抿成了一條線,煩躁與不快的情緒在臉上寫得明明白白。
  • 患有微笑抑鬱症?4個小技巧教你快速打敗微笑抑鬱症
    其實,這是一種非典型的抑鬱症表現形式,可稱之為「微笑抑鬱症」。比起典型的抑鬱症表現形式,微笑抑鬱症更為可怕,因為它藏得足夠的深。 微笑抑鬱症多發生在生活節奏快且壓力大的職場人士之中,他們往往白天以笑臉迎人,夜晚卻獨自一人疲憊不堪、沉默崩潰,這也是大部分微笑抑鬱症患者在生活中的常態。
  • 你不是真正的快樂:比「抑鬱症」更致命的,是「微笑抑鬱症」
    微笑抑鬱症,也屬於抑鬱症的一種,只是,抑鬱症患者掩藏了真實症狀,並以「微笑」示人。 和典型的抑鬱症不同,「微笑抑鬱症」患者並不會因為抑鬱症就喪失社交能力,相反的,他們可能比普通人更擅長社交。
  • 自查「微笑抑鬱症」的幾種表現 你中招了嗎?
    現代人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更多的人表現出焦慮、暴躁、煩悶的狀態,然而也有一部分人選擇用「微笑」的外衣來掩蓋內心的焦慮,你的微笑是真正的開心還是用來掩蓋抑鬱的偽裝呢
  • 「微笑抑鬱症」到底有多可怕?若有這「3表現」,請對ta善良一點
    「微笑型抑鬱症」比普通抑鬱更可怕。多發生在都市白領或服務行業身上的一種新型抑鬱傾向。
  • 抑鬱症電影《如果聲音不記得》,職場中的微笑抑鬱症,需要愛的陪伴
    吉澤是一個在外人面前開朗外向的女孩,可是,這只是她的一個面具。 於是,就產生出這種面帶「微笑」假性微笑。 這種微笑並非是真正的快樂,就像五月天的歌曲《你不是真正的快樂》一樣。
  • 「微笑抑鬱症」,我是在笑,可是我不快樂
    你聽過「微笑抑鬱症」嗎?沒有,我只聽過抑鬱症。一位記者採訪一名大學生。那麼「微笑抑鬱症」到底是怎樣的呢?讓我們看看一位「微笑抑鬱症」患者的自述一位「微笑抑鬱症」患者的自述患有「微笑抑鬱症」的人常常在人前嘻嘻哈哈,笑得比誰都開心,從不在人前顯露悲傷或難過,你認為這種人很堅強,其實不是,他們常常把落寞孤單留給自己,留給別人的是一副微笑的面具。
  • 微笑生活,活出真我
    微笑像陽光,給大地帶來溫暖;微笑像雨露,滋潤著大地。做一個用微笑生活的人吧,即使生活有些不如意,只要心裡有陽光,就會面帶微笑,活出真我。記住該記住的,忘記該忘記的。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人生最可悲的是,自己不能戰勝自己,不經風雨怎能見彩虹?做一個決定並不難,難的是付諸行動,並且堅持到底,當你跌入谷底時,那正表示你只能往上,不能往下。
  • 微笑抑鬱症:「我很好」的背後是「救救我」(文後附自測)
    然而,只有妻子知道,李晨最近這一兩年情緒越來越不穩定,常常前一秒鐘還在電話裡指點下屬、言語鏗鏘,下一秒掛斷電話就開始長籲短嘆、愁眉苦臉,有時會因為一點小事大發脾氣、或者喝醉酒後哭個不停。妻子很擔心李晨的精神狀態,於是帶他來看心理醫生。經過信息收集和心理測評,李晨很有可能患上了「微笑抑鬱症」。微笑抑鬱症是抑鬱症的一種類型。
  • 微笑抑鬱症測試
    A、你患微笑抑鬱症的機率 80%你是一個敏感多疑,對自己缺乏自信的人,很多時候你會因為別人一句無心話便疑神疑鬼,甚至會記恨對方。你就像《紅樓夢》裡面的林妹妹,常常會因為落花而流淚,喜歡把不好的事物與自己聯想到一起。內心充滿的負能量,越陷越深。但是你不會表現在臉上,外表一副笑顏盈盈的樣子,內心卻是陰暗和悲觀!
  • 測測你有沒有「微笑抑鬱症」
    抑鬱症慢慢被大眾熟知,而你知道什麼是微笑抑鬱症嗎?這種非典型的抑鬱症表現,很多人都很陌生吧?
  • 你屬於微笑型抑鬱嗎(內附微笑抑鬱測試)
    可是,現實生活的壓力,往往在壓得我們透不過氣的同時,還必須保持著微笑的臉龐。所以,「微笑抑鬱症」這個詞也因此誕生了。你想知道自己是不是微笑抑鬱症嗎,來測試一下吧。開始測試:1、哪種天氣會讓你感覺心情不錯呢?陽光明媚的大晴天——2小雨綿綿的雨天——3秋風徐徐的陰天——42、以下幾種電視劇,你更喜歡哪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