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2020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為備課主題,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在線「同備一堂課」 兩會熱詞「進」課堂 情景劇式「代入」思政課教學
5月29日,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在線「同備一堂課」。新京報記者 方怡君 攝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釋放了哪些信號?如何將兩會精神以更接地氣的方式與學生分享?5月29日,一場以2020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為備課主題的思政課在「雲端」開講,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在線「同備一堂課」。
以學生為出發點做思政課教學設計
「思政課不同於其他學科,不僅是講知識,還要從學生角度出發,注入價值觀。」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老師付麗莎說道。5月29日,付麗莎等思政課青年教師與專家,為全市思政課教師帶來了一堂特別的思政課。
付麗莎是一名青年思政課教師。在她看來,思政課講的是價值觀,要入腦入心。教學過程中,如何將教師的主導性與學生的主體性相統一值得思考。
2020全國兩會剛剛落幕。付麗莎對600多名學生進行了網上調查——你最關注兩會的哪些話題?付麗莎發現,除民法典等熱點話題,最受學生關注的是「大學生增負」。「這是跟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老師要善於發現、捕捉學生的心理需求和疑問點,從學生的困惑開始,引導學生學習並成長。」付麗莎說。
去年,付麗莎走進了十幾所大中小學課堂,一所高職院校的思政課堂讓她受益匪淺。「針對學生不同的領域和專業,在課堂設計中,也要做出相應教學順序的調整。比如,理科和文科課堂思政課的教學設計順序是不一樣的。理科學生重理論,文科生更重實踐。在教學順序上,前者需要從理論切入,後者傾向於從實踐到知識再到理論的探討。」
此外,思政課既要落實教學目標、課程設置、教材使用、教學管理等方面的統一要求,也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00後學生是網際網路原住民,付麗莎的課堂上,常常會引入「彈幕」這一形式,學生可實時分享自己的見解。「老師還可以通過情景劇等形式,創新開展思政教學活動,增強學生體驗感和代入感。」
思政「小課堂」融進社會「大課堂」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及相關兩會精神是不可多得的思政課素材。當日,不少老師就兩會熱點話題如何融入思政課教學進行分享。
綠色發展是今年全國兩會的重要議題。隨著《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北京生活垃圾分類步入新階段。北京化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於文博發現,就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來說,相關的內容既體現在傳統美德、社會公德以及法治精神、法治素養等,又與緒論章的新時代青年責任相結合。最終,需要通過實踐,落實到每個人主體意識和責任意識的養成。
「這些都是最為鮮活的思政課素材。」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黨委書記馮培是北京市第十五屆人大代表。在他看來,思政課是對現實生活的回應,一定要帶有生活氣息。「老師要善於從授課的小切口中,將看到的和看不到的進行有機連接,在融入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用心領會、用心踐行,把最美逆行者的擔當化為最美奮鬥者的日常。」
據了解,這是北京市委教育工委組織開展的第六期北京市學校思政課教師「同備一堂課」活動。該課程通過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高精尖創新平臺進行網絡直播,北京高校思政課老師、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研究生也在線上參與互動。
北方工業大學研二學生閆思宇是一名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研究生。「老師們對兩會精神的解讀讓我很振奮。作為有志於從事思政課教育的後備軍,如何以學生為出發點,如何做到理論與實踐相融合,都讓我深受啟發。」
【來源:中國新聞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