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有一種弩,威力巨大,射程遠,為何後來卻銷聲匿跡了?

2020-12-23 騰訊網

冷兵器時代,敵我雙方為了增強軍隊殺傷力,會製造出各種新奇兵器。

在這些兵器中,弩就是一種最典型也是最受歡迎的「殺器」。

古人最早使用弩的記載,可追溯至春秋時期。

春秋戰國,群雄爭霸,很多軍隊都已經普遍裝備用銅製作的弩箭。

《墨子》記載:「連弩之車,使用轆轤上弦,箭矢長十尺。」

《後漢書》中也有記載:「弦大木為弓,羽矛為矢,引機發之,遠射千餘步,多所殺傷」。

北宋與南宋時期,宋代工匠在前代弩的基礎上,又製作了體型十分龐大的床子弩。

公元1081年,西夏內亂,宋神宗命令宦官李憲討伐西夏。

這場戰役中,北宋的強弓硬弩在前期發揮出了巨大優勢,西夏人被打得潰不成軍。

1131年,南宋在陝西寶雞一帶與金國對峙。名將吳玠使用數十臺床子弩迎敵,一時之間漫天箭雨,殺的金國人抱頭鼠竄。其敵方主將金兀朮中箭受傷,差點命喪當場。

由此可見,床子弩這種大殺器在宋朝時期發揮出了巨大的威力。

可奇怪的是,南宋滅亡之後,射程遠,殺傷力大的床子弩,卻就此銷聲匿跡,沒人用,這是為何?

一般而言,弩和弓都屬於射程遠的兵器,不過弩的射程與威力,均比弓強出不少。

但是弩的拉力過強,導致這種武器不能快速連續射擊,上弦速度慢,弩連射頻率遠低於弓。

《通典》卷一四九:「今有紋車弩,中七百步,攻城拔壘用之。」

戰國時期,中原政權根據弩為雛形,製作出了「連弩之車」,也就是後人常說的床子弩。

這種武器是冷兵器時期的一項重大發明,提高了軍隊的殺傷力。

宋神宗時期,宋朝連續發明了數種不同的弓弩。這其中就包括重型床弩,學名為「三弓床弩」。

三弓鬥子弩(射鬥子箭)、雙弓床弩(射鐵羽大鑿頭箭)、大合蟬弩(射鐵羽大鑿頭箭)、小合蟬弩(射大鑿頭箭)、鬥子弩(射小鑿頭箭)、手射弩(射踏蹶箭)、三弓弩(射一槍三劍箭)、次三弓弩(射踏蹶箭)。

之所以宋朝會發明出床子弩這種武器,皆因北宋建國之初,幽雲十六州被北方部族掌握,以至於兩宋失去大片養馬地。

再加上宋太宗趙光義貿然發動「雍熙北伐」,損耗大批精銳部隊。至此,宋朝只得被迫轉入戰略防禦。

床子弩作為遠程殺傷武器,其防守能力極強。在攻城和守城戰中,床子弩可以發射大量弓箭,有效打擊北方遊牧部族的騎兵力量。

比如1004年,遼朝大舉南侵,宋真宗在寇準的勸說下,親自趕到澶州督戰,城牆上共擺放數十臺「三弓床弩」。

此戰,遼朝大將蕭撻凜身中六箭斃命,令契丹軍士氣深受打擊。

《遼史》記載:「將與宋戰,(蕭)撻凜中弩,我兵(遼兵)失倚,和議始定。或者天厭其亂,使南北之民休息者耶!」

宋真宗以退為進,與契丹籤訂「澶淵之盟」,換取大宋邊疆百年安穩。

這場關鍵戰役中,就是因為北宋的「三弓床弩」發揮出了巨大的威力。才讓遼國一時之間不敢輕舉妄動,順水推舟地與北宋籤訂條約。

可能說到這裡,很多同學好奇,這個「三弓床弩」到底是什麼?為何這麼厲害?

前文提到過,床子弩體型巨大,射程遠,殺傷力強。得益於北宋工匠的能工巧手,他們所製作的「三弓床弩」,從外形來看,像是一張大木床,上面架著一個體型巨大的弩。

從名字也能看出,「三弓床弩」中的「三弓」,是通過三套弓臂,輔以繩索和滑輪連接在一起,為主動力來源。

中間的主弓臂和弓弦,可以發射箭矢。另兩套弓臂利用鉸軸牽扯回引,能加快弓弦回彈速度,提高連射頻率。

宋朝「三弓床弩」其結構原理,和蒙古人善使的複合弓非常相似。

加上三弓床弩最大射程能在1500米左右,將身穿重甲的敵軍騎兵射個對穿,其威力相當恐怖。

《宋史·魏丕傳》:「舊床子弩射止七百步,令丕增造至千步。」(宋代一步換算後約為1.56米)

北宋初年,潘美平定南漢戰役中,宋朝的床子弩竟能射穿南漢的「戰象軍」。可想而知,連大象都怕這種武器,何況只是身穿重甲的騎兵。

但令人匪解的是,元、明、清三朝軍隊,並沒有大面積裝備威力巨大的「三弓床弩」。

如果說蒙古人、女真人不了解中原文化,放著這種殺傷力大的武器不用,倒也情有可原。

那朱元璋建立的明朝,乃正統漢人政權,為何「三弓床弩」在明朝時也不怎麼用了呢?

其實「三弓床弩」在宋朝之後開始沒落,背後原因並不複雜。

元朝軍隊是以騎兵為主要作戰力量,蒙古人徵服亞歐大陸,靠的是風馳電掣的行軍速度與「彎刀強弓」。

蒙古人使用的弓名為「複合反曲弓」,這種弓射程遠,發射速度快。一名訓練有素的蒙古騎兵,能一分鐘在馬背上連續射出十箭,且命中率特別高。

再加上蒙古人擅長機動作戰,體積適中,所以連射頻率快的反曲弓,便成為蒙古人最重要的武器。

「三弓床弩」裝填費時,雖然射程遠,但射擊精度低,並不適合元朝軍隊作戰的基本方針。

再說朱元璋建立的大明朝,靠的是步兵力量。據《明實錄》、《大明會典》等史書記述,明朝初年,士兵的武器基本上以長槍、弓、火器為主要構成。

《大明會典》:「二十牌、四十槍、三十弓、十銃」。

明成祖朱棣更是建立了「神機營」,裝備火器的軍隊便開始出現。

由此可見,明朝所處的時代和環境,正好趕上火器空前發展,全世界從冷兵器時期開始轉向熱兵器時代。

十五世紀,中國本土火器的製造技術得到極大提高。大家想想,明朝統治者放著輕便,精度高,連射頻率快的火銃不用,為啥要去用笨拙的「三弓床弩」?

因此,明清兩代由於火器的普及,正規軍裡便很少出現大型床子弩身影。

特別是到了明朝後期,中原政權引進大量歐洲火炮。火炮的威力、射程,遠非「三弓床弩」可比。

總的來說,兩宋時期,射程遠、殺傷力大的「三弓床弩」之所以得到普遍使用,主要是能有效抗擊北方遊牧民族。

而元、明、清三代,不需要像宋朝那樣整天提心弔膽的龜縮防守。更何況到了明朝中後期,華夏大地出現了威力巨大,操作方便的火炮以及火銃。

火器的快速發展和普及,便逐漸替代了「三弓床弩」的位置。加上「三弓床弩」這種裝備比較笨拙,殺傷力又不如火器,因此便逐漸被取代了位置。

參考資料:《墨子》《後漢書》《通典》《遼史》《宋史》《大明會典》

圖片源於網絡,若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相關焦點

  • 宋朝神臂弓是種什麼武器?為何朝廷明令禁止私造,戰場不許被繳獲
    因此,弩比弓的射程更遠,威力更大。弓是步騎通用的,而弩一般只能步兵使用。因為弩一般要腳力張開,故射程也遠,但弩的射擊頻率較低,從敵騎兵進入射程到短兵相接,只能發弩三四次,宋朝的弩可分為以下三類:其一,普通弩。弩其實也可以認為是弓的一種,一般用足跟開張,故只能由步兵使用。
  • 假如穿越到宋朝邊關,給你4件武器,你會帶上哪件去領兵作戰
    假如某一天,你穿越到了宋朝,並且成為宋朝邊關的一名將領,下面的武器4選1,那麼你會帶上哪一件,去與異族作戰呢?1、梨花槍梨花槍是長矛和火器的結合型兵器,並不僅僅只是一種長槍,它在發射時,藥筒中噴出之藥有如梨花散落,故而得名梨花槍。
  • 宋朝火器強大,領先於世界,為何仍然打不贏金朝?
    相比猛火油機,火箭雖然沒有那麼大的面殺傷力,卻擁有遠距離的射程。於是戰場就成了這樣:南唐的巨大戰船噴射出猛火油,靠近的宋軍小船無法抵擋,但稍遠處更多小船上的宋軍則紛紛彎弓搭箭,射出一支支致命的火箭,「矢集如蝟 」。
  • 如果你是宋朝將領,給你這四種兵器,你會選擇哪一種?
    如果沒有合適的武器,即便是有很強的實力也難以發揮。如果你是宋朝將領,給你這四種兵器,你會選擇哪一種? 第一個:梨花槍 然而這梨花槍與一般的長槍還有不同,宋朝時期,梨花槍中放置了火藥,在交戰的時候,往往先將槍中的火藥引燃,發射出有如梨花一般的火藥,對敵方造成傷害,威力巨大,也被稱為飛火槍。 第二個:手刀
  • 《三國演義》中殺退司馬師大軍的諸葛弩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神器?
    ▲央視版《三國演義》裡的連弩其中的「連弩」被視為諸葛丞相發明的又一門神器,因此也稱為「諸葛弩」,後來它逐漸被神話,在傳說和遊戲裡無往不利,無堅不摧。那麼歷史上真的有「諸葛弩」嗎?它真的是諸葛亮發明的嗎?它確實如此威力強大嗎?
  • 古代最恐怖的致命武器,射程能到1000米,殺傷力能讓敵人聞風喪膽
    不過要說最可怕還不是它,而是弩,弩跟弓箭很像。《釋名·釋兵》記載:弩,怒也,有執怒也。其柄曰臂,似人臂也。鉤弦者曰牙,似齒牙也。牙外曰郭,為牙之規郭也。下曰縣刀,其形然也。含括之口曰機,言如機之巧也,亦言如門戶之樞機開闔有節也。可以說是一種裝有臂的弓,主要由弩臂、弩弓、弓弦和弩機等組成,它的弱點大抵是裝填時間比弓要長。
  • 宋朝「坦克」,掛搭如城壘,原始狂暴的步坦協同作戰
    超遠的射程是冷兵器時代的遠攻火力所不能比擬的。另外重達幾十噸的裝甲更是會讓各種冷兵器顏色盡失。床子弩原理開打的時候,火炮在正中,床子弩在前,箭矢大如鑿,一根能穿數人,射程百步,而中間的火石炮能射兩百步。裝甲火炮這不就是坦克的標配嗎?
  • 現代弩的威力有多強?美國特種部隊愛不釋手,射程四五百米
    冷兵器的時代早已結束多年,但隨著現代工藝的發展和特殊作戰場景的要求,一些冷兵器依然有重要的戰術價值。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一種已經消失多年的冷兵器,那就是弩。在美國特種部隊中,就有一種專門裝備的現代弩,威力十分強大,尤其適合突襲作戰。
  • 1把弩能買20支95步槍,現在了解放軍為什麼還要裝備弩?
    的確,《絕地求生》十字弩威力巨大且射擊聲音非常小,絕對是陰人利器,連三級頭盔都擋不住它的奪命之箭。    弩是一種裝有臂的弓,主要由弩臂、弩弓、弓弦和弩機等部分組成。弩在古代冷兵器中則可謂終極武器,具有精度高、射程遠、威力大的特點,是步兵有效克制騎兵的一種武器。
  • 世界上射程最遠的迫擊炮是哪一型號的?射程有多遠?
    火器中有一種武器,從一戰到現在都是一線部隊的主力裝備,它就是迫擊炮,迫擊炮作為現代火器中很有歷史滄桑感的老大哥,在如今這個武器發展日新月異的年代,仍然能夠在軍中穩坐主力,不可替代,可見其獨特的優點有很強的實用型,那它的獨特之初到底有何魅力?下面將會為大家詳細介紹。
  • 國產號稱「黑星」的54式手槍,威力巨大,卻為何慘遭淘汰?
    國產號稱「黑星」的54式手槍,威力巨大,卻為何慘遭淘汰?54式手槍,我國1954年定型的第一代手槍,服役於我軍、人民公安,大型企事業單位、金融……等保衛部門40多年時間,是1990年代之前我國最家喻戶曉的武器裝備之一,也是火紅年代保衛人民政權的象徵!
  • 後坐力太大、射程太遠,為何直到二戰末才意識到步槍威力過剩?
    (在裝備了100多萬支MG43機槍的德軍面前,使用中等威力步槍彈會很吃虧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的陸上戰爭,並沒有太多機械化的裝備投入使用,雖然各國軍隊都或多或少的裝備了早期的坦克,但這個時候的坦克機動性太差,幾乎不能進入城市中巷戰,因此說一戰時期的陸戰仍然是以「野戰」為主的,試想一下在漫無邊際的曠野之上,步槍的射程遠、威力大就意味著可以先發制人
  • 宋朝第一大殺器神臂弓自元朝之後便失傳,其結構至今是個謎
    電視劇《精忠嶽飛》中,嶽飛和小梁王比武,一開始比箭,嶽飛見靶子太遠,故意連續拉幾張弓,說這些弓太軟,沒勁。宗澤說:「拿我的神臂弓。」嶽飛接過神臂弓,走馬挽弓,三發九箭,齊中靶心。在小說《說嶽全傳》中也提到神臂弓,是嶽飛在縣城比武。
  • 宋朝軍隊武器的發展
    拋射兵器除弓箭外,主要是弩和拋石機。宋代特別注意弩和拋石機的發展。宋代弩分為人力踏張的踏張弩和繩軸絞張的床弩兩種類型。踏張弩有黑漆弩、黃樺弩、木弩等名稱。
  • 諸葛亮打造的神弩,一次能發射十支箭,威力驚人
    隨著科技的發展,武器也從冷兵器時代過渡到了火藥時代,現在各種各樣的軍事裝備都層出不窮,一個比一個厲害,坦克,戰鬥機,軍艦,都是數一數二的厲害角色,然後在冷兵器時代,也有不少厲害角色,例如諸葛亮打造的連弩,我們都知道諸葛亮智慧過人,那他打造出來的連弩有多厲害呢?
  • 軍事 | 抵擋遼金元,國祚三百年:宋朝用了哪些大殺器?
    《武經總要》說:「若乃射堅及遠,爭險守隘,怒聲勁勢,遏衝制突者,非弩不克。」弩就如冷兵器時代的狙擊槍,是宋人克制騎兵的利器,特別是運用絞車拉弦的床子弩,射程可達七百步、上千步,一步以0.8米計算,千步即有800米。弩箭發射出去,「中則貫馬腹,穿重鎧」。宋真宗時,遼兵圍困澶州,宋軍在澶州城頭上,便是用床子弩遠距離射殺了遼軍統軍蕭撻覽,迫使遼國求和。
  • 中國射程最遠的火箭炮——衛士2D超遠程火箭炮!為何自己不用卻出口...
    目前我們中國陸軍有13個合成集團軍,它的軍屬炮兵旅遠火營裝備的主力型號的火箭炮為PHL-03式遠程火箭炮。PHL03式火箭炮是中國的新一代遠程火箭炮,它仿製於前蘇聯龍捲風火箭炮。口徑為300毫米,最大射程達150公裡.。眾多新技術的採用使火箭彈在射程、命中精度、殺傷威力方面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 它是男人的極品玩物 據稱其穿甲威力堪比重狙
    中國最晚在戰國時就已使用弩,著名的龐涓所率大軍就是中了孫臏的弩陣埋伏全軍覆沒。將十字弓威名遠播於西方世界的是歐洲十字軍戰士。    十字弓算得上是歐洲中世紀最有效的騎士殺手。與普通弓相比,十字弓使用簡單而成本低廉,殺傷力卻大增,它射程更遠、穿透力更大,在流行歐洲大陸前期,使騎士的鎖子甲幾乎完全失效,促進了硬盔甲的發展。
  • 火槍有效射程不過百米?除殺傷力外均不如弓弩?打臉來了
    首先咱們從槍方面去說,其實上圖那把是英國的1851式米涅步槍,已經是線膛槍了,有效射程能達到500米,當然大家肯定不會拿線膛槍去和弓弩比,那就當成是19世紀早期的英國布朗貝斯。當時這票滑膛槍槍管長度990mm,口徑19mm,彈丸初速在450m/s-500m/s左右,槍口動能接近4000焦耳。這麼說吧,當時滑膛槍這麼一發鉛丸子的威力類似於現代霰彈槍打出一發獨頭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