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把網球帶入屎尿屁的R級境地?然而它是勵志的

2021-01-18 格林眼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網壇停擺了,繼北美的「陽光雙賽」取消後,歐洲紅土賽季也徹底報銷。

大滿貫賽事法網擅自宣布延期,引發網球界各方震動。倒逼ATP和WTA趕緊站出來聯合宣布暫停比賽至6月7日,選手的積分排名暫時凍結,6月8日開始的比賽依舊將按照公布的賽程進行。

所以法網今年會是個什麼狀況目前成謎,紅土之王納達爾無疑最受損失。

而對於網球迷來說,這麼長時間沒有球看,借用費德勒的名言,「God,It's killing me」。

網球作為全球主流運動項目,但關於網球的運動電影很少,這其實有點說不過去。

或許因為網球是個人項目,不如足球籃球棒球橄欖球等那些集體項目容易迅速燃情,人多熱鬧嘛,人一多也容易生發戲劇衝突。

我們能看到的網球電影屈指可數——

·2004年的《溫布爾登》,愛情喜劇,保羅·貝坦尼搭克斯汀·鄧斯特,一美演男主的弟弟。

兩個網球運動員,女強男弱。愛情來了,男的如有神助,女的發揮失常。

·2005年的《賽末點》,伍迪·艾倫作品,女主是寡姐。

當然不是運動題材,但借用網球術語用主題很有內涵,網球也成為男主跨越階層的工具。

·2017年的《性別之戰》,傳記片,真實人物,女權大潮的應景作品,石頭姐演金夫人。

·2017年的《博格對戰麥肯羅》,又名《決戰溫布頓》,傳記片,真實人物,拿過上海電影節影帝的瑞典演員斯瓦利爾·古德納松飾演博格,變形金剛小子希亞·拉博夫飾演麥肯羅。木拍時代,白色網球。

·2018年的《天才之擊》,紀錄片,費納08溫網男單決賽十周年紀念之作。

不得不提一部神奇的網球電影,2015年的《七日地獄》。

片長只有40多分鐘,搞得像紀錄片,但非常惡搞,極其荒誕。

虛構了一場比賽:2001溫網男單第一輪。

虛構了兩個網球運動員:網壇壞小子艾倫·威廉士和媽寶男查爾斯·普爾。(有點影射阿加西和穆雷)

但又有真正的網球明星小威廉士、克裡斯·埃弗特、麥肯羅出鏡,在煞有介事地做旁述,所以整體觀感非常地魔幻。

艾倫·威廉士的人設還是小威父親收養的兒子。

劇情:兩個男球員,在溫網打了一場持續了7天的比賽,場上場下各種drama,最後兩人雙雙死在球場。

讓人聯想起一場現實裡的比賽,2010年溫網首輪,美國人伊斯內爾和法國人馬胡特的比賽持續3天、11小時5分鐘,決勝盤局分70:68。這是網壇歷史上耗時最長、局數最多的比賽。

而電影裡的比賽更加誇張了,決勝盤雙方局分都破百,有一方拿到過67個賽點。

如今隨著溫網加蓋頂棚、改革決勝盤賽制,這樣的馬拉松局面已成絕唱。

片中有些橋段非常黃暴,有男模特露了蛋蛋,球場上的裸奔也是真正的裸奔。

網球是一項紳士運動?片中完全看不出來。

連英女王、肯特公爵的形象也有醜化,美國電影人真是how dare you!

發現沒,網球電影裡基本都是拍溫網啊,其他三個大滿貫不配有姓名嗎,哈哈。

對了,我今天主要想說的是2009年的《球已出界》。

是的,很老了,但豆瓣上只有300人標記看過,值得推廣下。

這部片子也挺神奇的,但不是《七日地獄》那種神。

《球已出界》裡的網球賽可不是大滿貫,只是美國內布拉斯加州一所高中的校隊,最後也只是打到州級比賽。

男主人公生Gary生在一個網球迷家庭,從小就愛打球,但也從小受到父親和哥哥打壓,對其性格和對其網球生涯都有負面影響。

他在大學球校隊時受排擠,打過半職業賽也沒打出名堂,於是決定放棄網球並放逐自己。

他在高中當了一名清潔雜工,因緣際會被該校網球教練Lew賞識,兼任了校隊助教。

結果沒多久Lew在課堂猝死,Gary不是正式教員沒資格當正式教練,學校派了一個網球小白Steve接任教練,但Gary為報答Lew的知遇之恩,加之他自身也對網球重燃激情,決心幫助校隊的小夥子徵戰州賽。

但網球隊除了隊長Mike水平不錯,其他人都是弱雞,Gary用他暴躁、粗俗的獨特方式,讓隊員激發活力、挖掘動力、提高體力。

而且不得不說,他的一些網球理念,其實還蠻有道理的。

「有時我們需要從泥土和醜陋中塑造美麗」這個內心slogan很動人啊。

Lew的老婆和兒子都是侏儒,女兒Jenny倒是正常,而且標緻。Jenny的信任和鼓勵也幫助了Gary。

Steve對Gary的態度也從輕視、告密轉變成了協作、敬佩。

最後,網球校隊獲得了州冠軍,首次取代橄欖球校隊登上校報頭版頭條。Gary從逃避網球到享受網球,還收穫了和西班牙語女老師的愛情。

屎尿屁不僅是風格形容詞了,關於這三樣的橋段都實實在在出現在影片中了。還有保險套、衛生棉條、應召女郎、師徒赤裸相見。

對了,還有詭異奇幻情節。

說出來你不信,片中臺詞最猛的還不是Gary,而是校長女兒,一個8歲的小女孩。

一會兒說自己被妓女傳染了愛滋,一會兒說自己懷孕了要去墮胎,還說自己和狗狗做愛了……

最後決賽關鍵時刻的助威,她也是語出驚人。

飾演Gary的是西恩·威廉·斯科特。

這傢伙真是演了很多R級喜劇裡賤賤的角色,因《美國派》系列走紅,還演了《天生我蠢必有用》、《模範賤兄弟》、《白爛賤客》、《單身男子俱樂部》、《冰球壞小子》等等。

如果你是網球迷,《球已出界》還是能愉悅觀影的,青少年網球技藝不如職業球員優雅有力,但青春歲月總是讓人銘記於心。

最後,還要日常喟嘆一下,陳可辛的《李娜傳》什麼時候出來啊!

相關焦點

  • 寶寶總把「屎屁尿」掛在嘴邊,怎麼辦?
    這兩個是他們幼兒園老師會問小朋友要不要去廁所時用的,之所以沒有直接說「屎尿」,估計是老師沒直接說過「屎(shit)」之類直白的詞語。他還很喜歡把這種屎屁尿的語言帶入兒歌中,比如他會唱「阿門阿前一個大臭屁,阿嫩阿嫩在poop」,有時候和他看書的時候,問它圖片是什麼,他也會一邊說屎屁尿一邊自己哈哈大笑。
  • 滿屏「屎尿屁」的R級動畫,只看10分鐘就垂直入坑!
    據說它的出現,幾乎讓那一年的動畫都黯淡無光。最近又一部講述原始人的動畫上線了。只看10分鐘,君君就垂直入坑了——穿上它之後,走出了六親不認的步伐。人類進化的過程,自然也少不了各種屎尿屁的幽默。 比如原始人一開始並沒有廁所的概念。
  • 孩子為什麼鍾情「屎尿屁」,答案太意外了
    除此,我覺得看繪本是個非常好的方法,既然屎尿屁這麼有魅力,何不通過親子閱讀暢快地說一說,還能給孩子好好科普下關於「屎尿屁」的知識呢。「屎尿屁」相關繪本所以我把這兩年給叮噹讀過的「屎尿屁」繪本都找了出來,還添加了些市面上比較好的版本,做了個「屎尿屁」繪本大合集。
  • 情侶之間怎麼跨過屎尿屁的坎兒?
    翻看你們留言的時候,我也發現後臺有朋友問我「辣辣,你是在哪一刻做好了步入婚姻的準備呢」,我認真思索了一下,好像瞬間還挺多的,但真正讓我意識到這段感情能走更遠,應該是我和男朋友兩個人輕輕鬆鬆跨過屎尿屁這個坎兒的瞬間吧。
  • 香港喜劇電影:從「笑打嚇」到「屎尿屁」
    周星馳等人的崛起,香港喜劇片開始從「笑打嚇」過渡到「屎尿屁「屎尿屁」,有低俗、粗俗的意思,80年代以王、周兩人為代表的喜劇一切有關「屎尿屁」的排洩、x笑話、歧視內容(性別、地域、異族等)真正的「屎尿屁「屎尿屁」這個說法,也正是香港娛樂界給王晶冠的。
  • 看起來屎尿屁,其實是部預言片啊
    看片名就知道是屎尿屁荒誕鬧劇:《蠢蛋進化論》,海報就充滿惡搞氣息。知道自己身在是2505年後,鮑爾決定了解一下未來世界,但發現人們的精神生活只剩下屎尿屁最後當然是鮑爾和麗塔贏了,他們已適應2505年的生活,在這兒生根發芽,號召人類要多讀書,天天向上,搞得跟勵志片似的。
  • 如廁訓練繪本推薦——寶寶最愛看的「屎尿屁」系列
    那今天呢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有關如廁訓練的繪本推薦——「屎尿屁」。為什麼說這是孩子這個時期最愛看的繪本呢?關於「屎尿屁」的繪本有很多,大概分為四類,下面簡單和大家介紹一下:1.科學啟蒙——為什麼會有屎尿屁呢?這類繪本是讓孩子了解為什麼我們會有大小便,大小便和健康有什麼樣的關係,以及怎樣才能生產出健康的大小便。
  • 90後童年屎尿屁順口溜,你一定聽過
    雖然人們不覺得順口溜講的是多高雅的內容,但它的確是一種中國典型的文學體裁,有歌謠、謠諺這樣的學名。本質上來說,它是一種社會情緒的宣洩。老舍的兒子舒乙提到順口溜時曾這麼說:「順口溜是一種情緒,一種偏見,但誰也不能說順口溜不形象、不犀利。不一定準確,但一定深刻。」
  • 少馬爺也曾說過「屎尿屁」的相聲!到底通俗還是低俗內行一目了然
    有人說,相聲就該接地氣,因為它是供老百姓消遣娛樂的方式;也有人認為相聲是幽默智慧的結晶,雅俗共賞才是長久流傳的根基。在過去的半個多世紀裡,中國相聲界先後經歷了兩次蛻變的轉折點。第一次是1939年北京啟明茶社開創了文明相聲的先河,第二次則是1950年成立的相聲改進小組。兩次破舊出新的變革,讓相聲表演徹底杜絕了舊社會撂地時髒口、葷口的肆意橫行。
  • 屎尿屁故事深藏著身體認知和自我保護知識,你可以這樣講給孩子聽
    他們之所以對「屎尿屁」感興趣,是因為他們能通過「屎尿屁」來認識、探索並掌控自己的身體,體驗到自己可以控制、影響自己的行為,從而為學習、遵守外部世界的規則奠定基礎。孩子從2歲開始有性別意識,3-5歲階段的孩子對汙言穢語很敏感,因為他們發現這些詞彙很有力量,能引起大人的強烈反應。這些話大人看來是不文明的、不雅的,一般孩子說出來,大人都會表現得很反感,會阻止孩子,不讓他們說。
  • 我居然被一部屎尿屁的奇葩好電影感動哭了
    今天安利的這部電影堪稱屎尿屁和神經病的最好結合,在汁源流出後一直處於熱搜狀態。還被提名了聖丹斯電影節評審團大獎。它就是——《瑞士軍刀男》演屎尿屁的是丹尼爾·雷德克裡夫 ,我們心中永遠的哈利波特。哈利波特系列完結以後,丹尼爾在奇葩的戲路上一去不返。舞臺劇《戀馬狂》的全裸戲;
  • 不落俗套,星爺電影裡的屎尿屁情節經典難再現
    其中,最亮眼的是屎尿屁的亮相。它脫胎於廁所幽默,以排洩物為梗,和性一樣,是人們本能忌諱的低俗。但創作者們,總能找到詼諧之處。或許人們總覺得屎尿屁這種上不了臺面的元素,甚是低俗。但俗話說:「人們渴望發笑,便有了笑話,人們渴望開懷大笑,低俗笑話應運而生。」畢竟,越三俗,越好笑。《頑主》裡有句臺詞:「哥們兒就是喜歡俗的。」
  • 15年前怎麼沒人懟郭德綱滿嘴屎尿屁?名利場裡的相聲草根難存活
    然而,德雲社在日益壯大,郭德綱的知名度更是水漲船高,可批評的聲音同樣與日俱增。如果單純將其歸咎於所謂「人紅是非多」,那就太片面了。對於郭德綱的負面批判還得從相聲本身來看……2005年對於郭德綱而言,無疑是改變命運的分水嶺。一時間,《我這一輩子》《我是黑社會》《我要幸福》《西徵夢》等作品被全國相聲愛好者所熟知。
  • 最目瞪口呆場面,屎尿屁喜劇的巔峰《熱帶驚雷》
    BEN STILL是個過氣動作明星,很努力,試圖真正表演,但只有第三世界的毒販子們喜歡他的表演;JACK BLACK有毒癮,之前拍的片都是屎尿屁的片,觀眾們喜歡他的「屁表演」,連毒販也嘲笑他;小羅伯特·唐尼則因為入戲太深連自己是誰都不知道,身為一個澳大利亞人卻滿口黑人俚語,他自己都說:「 I'm a dude play a dude(who)disguise another dude!」
  • 憋的屎尿屁,不及時排出垃圾。有什麼危害?
    打扮得光鮮亮麗的女生,突然想放屁,但是礙於電梯裡還有很多人,覺得不好意思只好夾緊pp把它憋著,直到憋到滿臉通紅,人群散去,心裡一聲吶喊:終於都走了!我可以毫無顧忌地放屁了!結果,一鼓作氣,發現屁居然消失了……相信很多人都有過類似的經歷,但大多數人並不知道,那些年我們憋回去的「東西」,都去哪兒了?
  • 你曾經憋住的屎尿屁都去哪了,黑洞嗎?
    不,我早都見過了.jpg就在那激動的時刻,小九損友說話了:九啊,我今天約會男神,憋了一肚子的屎尿屁,憋著憋著好像就沒啥感覺了——特別是屁,沒了!它們去哪了?難道我們的身體裡也有個黑洞嗎?我這樣憋著身體會出問題不?
  • 那些年被我們憋住的「屎、尿、屁」都去哪了,看完還敢再憋嗎?
    「 這是一篇有味道的文章~」 每個人每天的頭等大事,歸「屎尿屁」莫屬了吧!但是有些時候,並不能隨意「排放」,比如一堆人聚眾聊天時的屁、睡懶覺不想起床時的尿、乘長途大巴時的便便...... 人生十有八九要憋,那這些憋進去的「屎尿屁」去了哪裡呢?
  • 情侶在一起久了,屎尿屁等還需要避諱對方嗎?對此你怎麼看
    然而當這些遭遇到了愛情,我們是否也可以對此「自由自在」呢? 我想,兩個人在戀愛的初期階段,沒有誰會把這些並不美麗的畫面展現在對方面前,甚至我堅信,每一個男女在剛開始戀愛的時候,都有和我一樣憋屁的「不堪」經歷。
  • 大頭:我的父親母親25 說說自己的屎尿屁糗事
    還有一件事情,更加丟人,上四年級的時候,有一段時間,可能是腸胃不舒服的原因,每天放很多的屁,自己知道害羞,於是使勁忍著,但後果就是最後忍不住,在一個自習課上竟然放了一個巨響巨臭的屁,我個子矮,做在第一排,感覺整個教室都臭哄哄的.哈哈哈!
  • 《戀人們》【Annstand聊新劇】屎屁尿愛情片來了
    Mnet這部十九禁(沒到十九歲等吹完十九根生日蠟燭再看喔)完全就是傳說中的屎屁尿愛情片。不管是戀愛多年感情穩定卻沒打算結婚的大齡情侶,年紀相差一輪生肖的姐弟情侶,還是婚前磨合的預備夫妻,同居這件事都讓他們發現了戀愛的新天地:浪漫是什麼,可以吃嗎?把臉紅心跳,柔情蜜意,浪漫幻想通通留給約會吧,同居跟它們沒什麼關係。這是向彼此展示原始狀態的時刻,是最輕鬆最不緊張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