屎尿屁故事深藏著身體認知和自我保護知識,你可以這樣講給孩子聽

2021-01-18 宸媽侃侃育兒經

小美最近比較鬱悶,3歲的寶貝兒子晨晨這段時間對於放屁這個情況特別敏感,正是豌豆和蠶豆上市的季節,老人特別喜歡吃,所以餐桌上時常出現這類型的食物,對於家人偶爾出現的放屁現象,晨晨每次都會意外驚喜的拍手大笑:「奶奶放屁啦!」「爺爺的臭屁好臭啊!」「媽媽連著放了個連環屁」……這樣的狀況在家還好,畢竟都是家人,可是晨晨出門散步的時候也會對別人的放屁同樣感興趣,時常「童言無忌」的讓別人紅著臉下不來臺。

小美找我求助:「晨晨這樣的狀況家長應該怎麼引導?」

美國心理學家艾裡克森將人的心理發展劃分為了八個階段,這些階段包括四個童年階段、一個青春期階段和三個成年階段。每一個階段有這些階段應完成的任務,並且每個階段都建立在前一階段之上,這八個階段緊密相連。

其中2-4歲屬於「兒童早期」,這一階段的兒童開始從完全依賴成人照顧,慢慢走向獨立自主。孩子們在這個階段會學會了控制大小便,並體驗到一種自主感。他們之所以對「屎尿屁」感興趣,是因為他們能通過「屎尿屁」來認識、探索並掌控自己的身體,體驗到自己可以控制、影響自己的行為,從而為學習、遵守外部世界的規則奠定基礎。

孩子從2歲開始有性別意識,3-5歲階段的孩子對汙言穢語很敏感,因為他們發現這些詞彙很有力量,能引起大人的強烈反應。這些話大人看來是不文明的、不雅的,一般孩子說出來,大人都會表現得很反感,會阻止孩子,不讓他們說。孩子注意到這一點(自己的話能讓大人產生強烈的反應),反而說得越發興起。

屎、尿、屁,這些在大人的觀念裡有點羞於啟齒的東西,在孩子眼裡卻是非常平常的東西更是他們非常感興趣的話題。對於它們,孩子既覺得熟悉,有覺得十分好玩和有趣,要知道,出生沒多久的小嬰兒,在聽到自己不經意間放出的屁聲時,都會被逗笑呢。

崔玉濤說過:「如果是我來回答孩子該在什麼時候接觸健康科普知識這個問題,我會說:就是現在。」

發現孩子對屎尿屁感興趣,可以適當給予孩子性教育了,引導孩子認識自己的身體,並做基本的自我保護意識培養。

針對孩子講髒話的行為,家長不去關注,採取忽視法,孩子慢慢就會覺得沒有意思了,也就不會再故意去說了。

另外,我們還注意到,那些越少被父母關注、經常在生活中受挫的孩子或是處於情感饑渴狀態的孩子,越愛說「屎尿屁」之類的話,一方面,是出於補償作用,想以此來吸引大人的注意;另一方面,也是他們更多地感受到了這些「汙言穢語」的詞語能對他人產生影響,比別的詞更有力量,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表達和宣洩負性情緒。

知道了孩子對屎尿屁的「特殊興趣」心理原因,也了解了基本的應對方法,在引導孩子認知身體時,家長可以利用繪本這個好工具。

屎尿屁的引導,推薦在日本暢銷25年經典繪本,持續加印,2019再刷再版紀錄,有24項國際大獎加身,日本人引以為傲的藝術大師,人人都愛的頑童大叔荒井良二經典代表作——《深夜放屁大賽》。

《深夜放屁大賽》以動物園的動物和管理員阿原為主要人物,通過阿原餵養動物們時發現最近動物們有點反常,大白天竟然都在呼呼大睡,而且變得特別能吃展開故事。

管理員阿原決定晚上偷偷觀察一下動物們在搞什麼鬼。午夜的鐘聲響起,動物們都悄悄聚集在廣場上。阿原仔細一看,動物們竟然在舉辦放屁大賽!廣場上「噗噗」、「噗嘶」聲此起彼伏,還夾雜著一言難盡的味道。只見大猩猩、小象、河馬、兔子、長頸鹿、獅子全都各顯神通,為了贏得比賽使出渾身解數,放出最響、最臭、最特別的屁!

阿原一邊默默地看著,一邊為大家加油。就這樣,在緊張、搞笑又充滿氣味的氛圍中,放屁大賽一晚比一晚精彩。然而,為了比賽暴飲暴食的動物們很快就消化不良,全都病倒了……

這是一本充滿聲音、氣味和動作的爆笑故事,也是所有孩子鍾愛演繹和討論的超級話題。

1. 在這本書裡,可以引導孩子認知身體,自我保護。

放屁說明消化系統不錯,是身體健康的表現

吃得多,拉的便便也多

憋屁,可能會小臉漲的通紅

吃得多也不一定就能放出屁來

放屁也可能噴出大便和小便來

屁可能不響卻很臭

2. 在這本書裡,可以引導孩子了解暴食、玩水、熬夜等問題,助力養成良好生活習慣。

吃得太多可能會生病

水裡放屁是冒泡泡

晚上熬夜,白天就沒精神了

3. 在這本書裡,可以引導孩子走出自我中心,理解他人。

大猩猩在睡覺,孩子們朝大猩猩扔石頭,大猩猩用便便還擊,不可以這樣對待別人,要尊重別人,理解別人

這本《深夜放屁大賽》就是這樣一本讓人忍不住捧腹大笑,寓教於樂的親子共讀繪本。它通過爆笑的故事和誇張的圖畫讓孩子了解到「屎尿屁」背後的故事,幫孩子正確認知身體,學會自我保護,養成良好習慣,體會溫柔的愛,走出自我中心,笑與愛貫穿整個童年,引導孩子成為一個有愛更有笑的人。

我是宸媽,專注於青少年教育教養,喜歡我的文字歡迎分享、點讚、關注和評論,原創不易,轉載請聯繫本人!謝謝!

相關焦點

  • 孩子為什麼鍾情「屎尿屁」,答案太意外了
    原因主要有幾點:▋孩子正在自我身體探索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伊德曾有過這樣的研究,孩子在3歲以後會經歷一個「肛欲期」,這個階段的孩子,能感受到排便刺激肛門帶來的暢快感,從而對排便有著莫名的興奮。3歲以後,大部分孩子都開始上幼兒園,有交朋友的需求,他們本身的社會經驗不足,可以互相聊得東西也不多,「屎尿屁」自然成了一個很重要的話題。尤其是他們說了這些敏感詞還能引得大家哈哈笑,驕傲感油然而生,怎麼會再輕易放過這樣的機會呢
  • 寶寶總把「屎屁尿」掛在嘴邊,怎麼辦?
    這兩個是他們幼兒園老師會問小朋友要不要去廁所時用的,之所以沒有直接說「屎尿」,估計是老師沒直接說過「屎(shit)」之類直白的詞語。他還很喜歡把這種屎屁尿的語言帶入兒歌中,比如他會唱「阿門阿前一個大臭屁,阿嫩阿嫩在poop」,有時候和他看書的時候,問它圖片是什麼,他也會一邊說屎屁尿一邊自己哈哈大笑。
  • 如廁訓練繪本推薦——寶寶最愛看的「屎尿屁」系列
    那今天呢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有關如廁訓練的繪本推薦——「屎尿屁」。為什麼說這是孩子這個時期最愛看的繪本呢?關於「屎尿屁」的繪本有很多,大概分為四類,下面簡單和大家介紹一下:1.科學啟蒙——為什麼會有屎尿屁呢?這類繪本是讓孩子了解為什麼我們會有大小便,大小便和健康有什麼樣的關係,以及怎樣才能生產出健康的大小便。
  • 90後童年屎尿屁順口溜,你一定聽過
    在全國最流行的20條順口溜中,只有4條內容含有一定的知識或經驗,其餘的都很無釐頭。雖然很無釐頭,但這些順口溜也宣洩著小孩子的各種情緒。「因為所以,科學道理。國家機密,不告訴你。」表達的就是一種很直接的拒絕。對於小孩子而言,如果不想說,不會有成年人那麼多的顧慮,就是不告訴你。「對不起,沒關係,放個屁,臭死你。」
  • 情侶之間怎麼跨過屎尿屁的坎兒?
    翻看你們留言的時候,我也發現後臺有朋友問我「辣辣,你是在哪一刻做好了步入婚姻的準備呢」,我認真思索了一下,好像瞬間還挺多的,但真正讓我意識到這段感情能走更遠,應該是我和男朋友兩個人輕輕鬆鬆跨過屎尿屁這個坎兒的瞬間吧。
  • 看起來屎尿屁,其實是部預言片啊
    看片名就知道是屎尿屁荒誕鬧劇:《蠢蛋進化論》,海報就充滿惡搞氣息。這片子你也不用去特意找來看,聽我聊聊就得了,其實拍的不算多好,但有特閃光之處。請注意右上角的家庭樹,當精英在慎重思考時,已經蹦出了五個孩子。
  • 大頭:我的父親母親25 說說自己的屎尿屁糗事
    我的父親是個保守的不行的男人,從來不跟我們一起洗澡,從來不會在我們面前裸露自己的身體,這個老師完全相反,根本就不在意我看到了他的隱私器官。等放學後,我和一個比較不錯的同伴一起回家的時候,我跟他說「咱們班主任竟然也上廁所,我一直以為老師不會上廁所呢。」結果,我的同伴也跟著驚奇了半天。
  • 把屎把尿對寶寶的危害大!弄不好禍害孩子一生!這樣做才正確!
    現如今,依舊有很多家長給孩子把屎把尿。他們認為,給孩子把屎把尿可以更早地讓孩子養成自主排便排尿的習慣;還能減少尿不溼的使用,省下一筆錢。
  • 把屎把尿=如廁訓練?多大可以把屎把尿?伊媽有話說!
    相信很多寶媽都聽過這樣的話:「給孩子把尿吧,穿紙尿褲多難受啊!悶著容易長疹子」 「用尿布又洗又擦多麻煩,還省紙尿褲的錢」 如果反對,他們還會說:「你小時候不都是這樣過來的嗎?越早把尿越好,可以從小養成定時排尿的好習慣。」 錯誤,倒不如說是訓練家長找到孩子容易排尿的時間,圖自己省事。
  • 香港喜劇電影:從「笑打嚇」到「屎尿屁」
    他以快節奏的身體、表情和外部動作,來與劇情節奏相配合。周星馳等人的崛起,香港喜劇片開始從「笑打嚇」過渡到「屎尿屁「屎尿屁」,有低俗、粗俗的意思,80年代以王、周兩人為代表的喜劇一切有關「屎尿屁」的排洩、x笑話、歧視內容(性別、地域、異族等)
  • 你曾經憋住的屎尿屁都去哪了,黑洞嗎?
    不,我早都見過了.jpg就在那激動的時刻,小九損友說話了:九啊,我今天約會男神,憋了一肚子的屎尿屁,憋著憋著好像就沒啥感覺了——特別是屁,沒了!它們去哪了?難道我們的身體裡也有個黑洞嗎?我這樣憋著身體會出問題不?
  • 寶寶多大可以把屎把尿
    1、導致憋尿反射不足或者缺失①把屎把尿會剝奪孩子的排尿自主權,模式化的排便,不僅會給家長帶來許多不必要的麻煩,更會給孩子施加心理壓力,造成傷害。傳統的把尿,有時會使孩子髖骨損傷,或者遺留尿頻的毛病。②寶寶要到2~3歲時尿道括約肌和肛門括約肌才會發育成熟,這是控制便尿的基礎。把屎把尿其實是在提前練習還沒完全發育好的肌肉群,由於把屎把尿的陋習,多次強化訓練後,寶寶有了條件反射而已。他們完全不懂根據尿意排洩,而是在等父母把的動作或者是「噓噓」聲來小便。而這樣提前訓練發育還未成熟的肌肉,會導致憋尿反射不足甚至缺失。
  • 把屎把尿比穿紙尿褲好?你這是在「深度坑娃」!
    相信大家小時候經常會聽見媽媽們說過這麼一句話:「你還不是我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的。」在以前生活水平比較差的時候,父母帶孩子都是把屎把尿。所謂把屎把尿就是大人蹲坐著,雙手端起寶寶的大腿,還一直發出「噓噓」"嗯嗯"的聲音引導鼓勵寶寶尿尿和排便…...
  • 少馬爺也曾說過「屎尿屁」的相聲!到底通俗還是低俗內行一目了然
    雖說通俗和低俗僅一字之差,但想要明確區分界定也不容易。不過有一點,通俗屬性的相聲中諷刺的是特定的一類人或某種社會現象,簡單來說對事不對人。而低俗的相聲則不然,它諷刺的只是捧哏搭檔,包袱低級粗俗。還有一種說法,凡是段子裡充斥著「屎尿屁」的都必然是低俗相聲。這種說法也不準確,比如馬志明先生的代表作當中就有典型例子,《打元宵》和《摸摸涮涮》都沒離開所謂的「屎尿屁」,但這兩段毋庸置疑都不屬於低俗相聲。
  • 憋的屎尿屁,不及時排出垃圾。有什麼危害?
    被你憋回去的屁,其實就是沒有排出這些氣體,有一部分會知難而退,重新回到腸道內,在被腸道吸收後進入血液循環最終會經由肺部,進入呼吸系統最後通過口腔中排出,可能有口氣也跟經常憋屁有關;另外一部分的屁就會躍躍欲試,最終還是會被順利的從肛門排出,這也就是為什麼有的時候及時憋也憋不住的原因。
  • 滿屏「屎尿屁」的R級動畫,只看10分鐘就垂直入坑!
    表達愛意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跟對方說:我想和你啪啪啪。人類進化的過程,自然也少不了各種屎尿屁的幽默。 比如原始人一開始並沒有廁所的概念。沒錯,靠聞屎來分辨出動物的種類、毛髮和體型等。從屎的熱乎程度,還能推斷出動物離開的時間。(大兄弟,上頭不?)這不光是為了製造笑點,同時也是在探討原始文明與進化。
  • 「把屎把尿」引發4種不良後果,看完再也不想給孩子把了
    ……要是爭辯幾句,還會被「你也是把過來的,不是好好的?」給懟回來。沒錯,把屎把尿一直都是我們的老傳統,但是老傳統,就一定是對的嗎?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說說,為什麼不建議給孩子把屎把尿。能自己站立和蹲下。一般建議等孩子有以上能力再開始訓練,這通常是在 1 歲半以後,可以根據孩子認知發育水平和季節,適當進行個體化調整。圖片來源:站酷海洛如果太早或長時間進行把屎把尿,會影響孩子自己感受膀胱充盈的能力,反而不利於自主控制排便的意識的形成。
  • 我居然被一部屎尿屁的奇葩好電影感動哭了
    今天安利的這部電影堪稱屎尿屁和神經病的最好結合,在汁源流出後一直處於熱搜狀態。還被提名了聖丹斯電影節評審團大獎。它就是——《瑞士軍刀男》演屎尿屁的是丹尼爾·雷德克裡夫 ,我們心中永遠的哈利波特。哈利波特系列完結以後,丹尼爾在奇葩的戲路上一去不返。舞臺劇《戀馬狂》的全裸戲;
  • 情侶在一起久了,屎尿屁等還需要避諱對方嗎?對此你怎麼看
    然而當這些遭遇到了愛情,我們是否也可以對此「自由自在」呢? 我想,兩個人在戀愛的初期階段,沒有誰會把這些並不美麗的畫面展現在對方面前,甚至我堅信,每一個男女在剛開始戀愛的時候,都有和我一樣憋屁的「不堪」經歷。
  • 不落俗套,星爺電影裡的屎尿屁情節經典難再現
    如果說七八十年代的電影低俗只是性和惡搞,那麼90年代開始,則百花齊放。其中,最亮眼的是屎尿屁的亮相。它脫胎於廁所幽默,以排洩物為梗,和性一樣,是人們本能忌諱的低俗。但創作者們,總能找到詼諧之處。或許人們總覺得屎尿屁這種上不了臺面的元素,甚是低俗。但俗話說:「人們渴望發笑,便有了笑話,人們渴望開懷大笑,低俗笑話應運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