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鹽商》:一個大鹽商,半部大清史

2021-02-07 田金雙的田

羊年一開,《大清鹽商》就隆重登場了。相比去年流行在屏幕上的野史和雷劇,《大清鹽商》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歷史正劇。

古語有云「兩淮鹽,天下鹹」,言及中國的大鹽商,揚州鹽商自然不能錯過。要知道,唐朝以前,各地區的鹽多產於北方池鹽,後因氣候等原因,山西等地鹽業開始沒落。隨後兩淮鹽業開始發展,直至西漢吳王劉濞始盛,至民初沒落。縱觀中國鹽商史,可謂歷史悠久,堪稱國事命脈。僅以清時為例,當時全國共計11個鹽區,兩淮鹽區規模最大,每年賺銀1500萬兩以上,上交鹽稅600萬兩以上,佔全國鹽課60%左右。也正因之,儘管當時鹽商系派不同,但唯有揚州鹽商稱得上真正意義上的「大清鹽商」。

由張黎擔任藝術總監,韓曉軍執導,張嘉譯、張志堅、俞飛鴻、莫小棋、倪大紅等人聯合出演的《大清鹽商》講述的就是有關「揚州鹽商那些事」:乾隆四十一年,大小金川平叛進入關鍵時期,前線催在軍餉,時任兩淮鹽政尹如海在驛館離奇自殺。乾隆震怒,任命被貶多年的前廣東巡撫阿克佔為新任兩淮鹽政,急赴揚州催齊軍餉,徹查原因。臨行前,乾隆和阿克佔交底:「汪朝宗人老成,可以諮商。」


劇中,由張嘉譯飾演的兩淮鹽務總商汪朝宗,其原型就是乾隆時期三大案之「兩淮鹽此案」中的關鍵人物——徽商巨富江春。作為清乾隆時期「兩淮八大總商」之首的江春,因「一夜堆鹽造白塔,徽菜接駕乾隆帝」等事跡,被譽作「以布衣結交天子」的「天下最牛的徽商」。

隨便說一句,如若我們認真探究中國鹽商史的話,至少有兩個關鍵性人物絕對不能繞過:其一是中國最早的大鹽商猗頓,其二就是「以布衣結交天子「的鹽商江春。先說前者,猗頓其人原本魯國一書生,曾求教陶朱公致富經驗,獲得八字秘訣「子欲速富,當畜五牸」。猗頓經營畜牧業一舉成名後,再次進入製鹽販鹽業,富可傾國。不過,猗頓本人並沒有「為富不仁」,經常做慈善事業,「或者急公奉餉,上有利於國;或者憫孤憐貧,下有濟於民。」難怪太史公司馬遷盛讚說:「長袖善舞,多財善賈,其猗頓之謂乎!」

與猗頓自主創業不同的是,江春則是世襲。江春自祖父以來家族均經營鹽業,父親江承瑜曾為兩淮總商之一。江春科考落第後,遂助父親經營鹽業,父逝後繼任總商一職。可以說,投身鹽業多年,歷經人性練達,江春本人深諳商業之道和官道世故。

言及江春,在民間流傳最廣最為人津津樂道的還是「一夜堆鹽造白塔」的故事——傳說乾隆在瘦西湖遊覽時,船到五亭橋畔,無意中對揚州陪同官員說:「此處很像京城北海的瓊島春陰,可惜差了一座白塔。」次日清晨,乾隆開軒,發現一座白塔從天而降。詢問左右才得知:此塔乃揚州八大鹽商為彌補自己之憾,連夜用鹽包堆成。由是,江春的大手筆和氣魄可見一斑。不過,也正因為此舉,也正因之,江春和乾隆建立美好的關係,也因此被稱為敢「以布衣結交天子」的「最牛的鹽商」。

據史料記載,這個江春和乾隆的關係的確很不一般。包括乾隆六次南巡,都是「江春大接駕」。而乾降數次對邊疆用兵,慶祝後大後萬壽節典禮,以及許多大工程和大災賑濟,江春也都是盡心盡力。據嘉慶《兩淮鹽法志》記載:乾隆十六年(1751年),首次南巡,駕臨 揚州,至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江春率領其他商人「急公報效」、「輸將巨款」達白銀1120萬兩之多,深得乾隆賞識。每當新的兩淮巡鹽御史上任前, 乾隆總要跟他們交底:「江廣達(江春,他的行鹽旗號為『廣達』)人老成,可與諮商」,江春仿佛是乾隆的另一個財政部長。 乾隆五十年(1785年),江春被乾隆邀請參加千叟宴,成為「以布衣上交天子」的第一人,後來他更被乾隆授予「正一品光祿大夫」頭銜。要知道,過去,商人的地位不高,一介商人能有如此政治榮耀,並不多見。

應該說,在拍攝之前,《大清鹽商》在劇本創作上可謂下足了功夫。就整部劇情來說,《大清鹽商》在劇本創作上亦本著「大史不虛,小事不拘」這一創作原則,與此前流行在屏幕上的野史和雷劇有著天壤之別。此外,除了鹽商故事的主體,歷史正劇《大清鹽商》中還融入了諸多元素,如血雨腥風、刀光劍影、江淮民俗、人間情愛、哲學反思、草根智慧、內幕解密、奇謀設局、、絕地潛伏等,如是元素亦為該劇加分不少。

值得一提的是,《大清鹽商》並未以懸疑和傳奇為能事和快事,而是對「兩淮鹽引案「進行了深度揭秘,通過五個家庭、上下兩代、跨度十年的恩愛情仇,展示出揚州鹽商這個特殊的群體,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時政的傾軋和內心的掙扎。可以說,《大清鹽商》既通過影視鏡頭和電視語言描述了鹽官、鹽商、鹽民、鹽匪等各個階級、階層、集團的各自無奈的生存狀態,又完整細緻地再現鹽商們發家暴富和走入沒落的過程。《大清鹽商》中既有以江春為原型的鹽商總商汪朝宗面對積重難返的兩淮鹽業,與新任兩淮鹽政阿克佔、乾隆皇帝及一幫貌合神離的揚州鹽商展開了一場場結局難測的較量,又有汪朝宗遊走在正妻蕭文淑和知己姚夢夢之間的愛恨糾葛。

「兩淮鹽,天下鹹」, 一個大鹽商,半部大清史。《大清鹽商》,如此甚好。


相關焦點

  • 文化《大清鹽商》:一個大鹽商,半部大清史
    公元前118年,再度實行鹽業官賣制度,在產鹽的28郡和36縣設置鹽官,這些鹽官均由原來的鹽商擔任,形成此後錯綜複雜的官商一體局面。鹽是百姓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品。有了官鹽與鹽商的壟斷,鹽價不斷高企,大清時的鹽稅幾乎佔到國家財政收入的四分之一,還有一種說法,乾隆年間,揚州鹽商為朝廷貢獻了四分之一的財政收入。而鹽商暴富的程度也令人驚嘆。
  • 大陸劇:大清鹽商
    了解一部電視劇,了解一個故事.
  • 大清鹽商
    外族兵進來,他可不管你是不是鹽商,照樣開刀,揚州的很多明代沿襲下來的大鹽商都死在那一役了,有的甚至被滅門,當然也有少數倖免於難逃出城的。兩淮鹽商於此元氣大傷。清初,國家要恢復經濟,於是採取了比較寬鬆的賦稅政策,北方就封了八大皇商,如範永鬥、王登庫這些人就是那時候慢慢地被清軍扶植起來的。清廷政府很看重兩淮的鹽,所以很快將各地鹽務進行了整頓。
  • 《大清鹽商》面面觀
    據說《大清鹽商》的監製是張黎先生,那也就不難理解,為何這部劇的「張黎」味兒那麼明顯。張嘉譯、倪大紅、張志忠...都是張黎「系列歷史劇」的老面孔了;鹽引案、揚州抗洪... 理一下《大清鹽商》的故事,可以這樣梳理:揚州鹽務出現大問題(虧空、貪腐),恰逢西南戰事缺軍餉→乾隆帝委任阿克佔為兩淮鹽政,索「捐輸」、查「虧空」→鹽商、官員、天地會,甚至乾隆,各有各的心思→四大總商持有的帳冊(涉及了多位達官貴人的貪腐問題)成為關鍵→風雨飄搖,阿克佔捅了馬蜂窩,被流放伊犁...而總商汪朝宗依然在苦苦支撐揚州鹽業...
  • 一個CEO看《大清鹽商》悟到的經商法則
    以最近熱播的《大清鹽商》為例,我們從中不難悟到經商的道理,看一部《大清鹽商》等於上了兩個EMBA班。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來逐一分析。《大清鹽商》是以歷史上揚州鹽業總商江春布衣上交天子為故事藍本,講述了揚州鹽商對於中國經濟舉足輕重的影響力。該劇圍繞一本秘密帳冊展開,描寫了乾隆年間以汪朝宗為代表的一代鹽商與乾隆、官僚、鹽工乃至天地會間錯綜複雜的關係。我們來看看汪朝宗的過人智慧。
  • 《大清鹽商》熱播 霍青張嘉譯官場對決
    《大清鹽商》霍青飾演盧德恭  搜狐娛樂訊 由張嘉譯領銜主演的大型歷史電視劇《大清鹽商》時下正在央視八套熱播,該劇是著名導演韓曉軍又一力作,講述了乾隆年間發生在兩淮鹽商與朝廷之間驚心動魄的故事。而他與張嘉譯兩人間的明暗交鋒讓觀眾大呼過癮的同時,也對盧德恭的悲情命運充滿了同情。  電視劇《大清鹽商》雖然把時代背景設置在清代,但其中的故事放在今天仍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為了籌借西北軍費,兩淮鹽運使盧德恭(霍青飾演)苦苦支撐的場景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邊要應對上司阿克木的咄咄逼人;一邊還要好言相勸,讓鹽商主動捐款。
  • 《大清鹽商》:這盛世,不如你所願
    而2017年上半年最火的國產劇莫過於《人民的名義》,這是一個反腐劇。商幫劇+反腐劇,這不由讓我想起2015年開年播出的歷史劇——《大清鹽商》。不管是寫商幫還是寫反腐,《大清鹽商》都明顯要比2017年這兩部劇更勝一籌,但它不可避免地「寂寞開無主」。2014對於國產歷史劇是個分水嶺。
  • 淮安:《大清鹽商》將在當地電視臺播出
    江蘇省鹽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江蘇井神鹽化股份有限公司江蘇省蘇鹽連鎖有限公司淮安分公司聯合特約播出的電視劇《大清鹽商》6月14日至6月26日,第一檔將在淮安影視娛樂頻道黃金劇場播出周一至周五每天播放3集,周六、周日每天2集。
  • 《大清鹽商》只是電視劇?你錯大啦!
    正在熱播的央視大戲《大清鹽商》引發收視狂潮,這部揚州元素眾多的電視劇講述了揚州鹽商對於中國經濟舉足輕重的影響力。
  • 《大清鹽商》站在歷史的高度 直面民族的重擔
    》於1月11日在央視八套熱播結束,儘管趕在跨年這個大劇扎堆的檔口,但《大清鹽商》仍然引發了業內和觀眾的熱切關注。《大清鹽商》講著揚州鹽商的故事,卻能在不動聲色中以古鑑今,解構現代的官商關係,政府與企業,官員與商人的微妙關係,劍指「反腐」,直抵「民心」,對現在的社會治理體系亦有著借鑑意義。  曾幾何時,清裝劇一度風行。
  • 新劇丨《大清鹽商》官商+反腐 編劇談創作初衷
    這究竟是一部怎樣的作品?昨天揚子晚報記者專訪編劇南柯,聊創作的前前後後。揚子晚報記者 張漪從「兩淮鹽引案」開講「官商關係」作為2014年壓軸和2015年開啟大戲,電視劇《大清鹽商》以鹽商汪朝宗為核心人物,以揚州鹽商與乾隆皇帝之間的真實故事為基礎,描述了乾隆時期揚州鹽商四大家族的生活態勢以及官商博弈的爾虞我詐。
  • 大清鹽商:引領揚州文化時尚潮流的頂級富豪們
    一個城市,如果能夠得到如此之多的美譽之稱,那麼,這個城市就必然積澱著一份厚重的歷史。而說到揚州的歷史,當然就離不開「大清的鹽商」。那麼,揚州的大清鹽商對當時的揚州有著什麼樣的影響呢?其影響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對揚州文人的「雅集」;二就是對揚州的飲食文化;三就是對揚州的戲曲文化。
  • 《大清鹽商》央視開播 霍青再演治世能臣
    演員霍青《大清鹽商》造型  搜狐娛樂訊 由張黎任藝術總監,韓曉軍執導的大型歷史現實題材電視劇《大清鹽商》今晚登陸央視八套黃金檔與觀眾見面。作為央視的開年大戲,《大清鹽商》匯聚了張嘉譯、張志堅、俞飛鴻、莫小棋、倪大紅、霍青等眾多實力演員,同時在劇情方面也是扣人心弦,不僅展現清代鹽商與眾多勢力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還細膩的刻畫出人與人之間的悲歡離合。繼魯肅、張良後,演員霍青再度延續「能臣」系列,在劇中打造了剛正不阿、才情兼備的兩淮鹽運使盧德恭。
  • 《大清鹽商》最愛人物123
    《大清鹽商》是從高中畢業後,第一次主動從頭到尾看完的一部劇。因為一直不大喜歡視頻的東西,一個是太吵,一個是太被動,一個是太累。不好看的視頻嫌是噪音,傷耳膜,好看的視頻也許精彩就在下一刻,而你剛好錯過。所以遇到好看的劇,寧願先去看原著和分集劇情。全劇最喜歡的人物是蕭老爺子,作為30年前就能統一兩淮鹽業的男人,格局,眼界,手段完全沒毛病啊。
  • 《大清鹽商》裡有個你從未見過的乾隆
    他是新《三國演義》裡的司馬懿、《槍炮侯》裡的侯九滿、《滿城盡帶黃金甲》裡的蔣太醫,各位小夥伴們猜到了嗎?沒錯啦,他就是老牌戲骨倪大紅!在倪大紅以往塑造的角色中,古裝角色著實佔了不小比重,其中更不乏權傾朝野的重臣士大夫,卻始終沒演過一個皇帝。對此倪大紅笑言:「這只能怪我長得比較基層,當不了大幹部。」
  • 生意人必看的10部電視劇,喬家大院和大清鹽商上榜,你看了嗎?
    1、《雞毛飛上天》:《雞毛飛上天》,一個撿來的孩子,一個精明靈活的腦袋,背井離鄉的創業,一個人的傳奇,一代人的故事。時代的發展,無數機遇湧現,網際網路、一帶一路,小鄉村的生意走出了國門。2、《大染坊》:《大染坊》,落寞的清朝末年,無家可歸的陳六子成了染坊夥計,十年一晃而過,陳六子早已成長成為陳壽亭,染坊也越做越大,商戰競爭也越來越激烈。3、《大清鹽商》:《大清鹽商》,康乾盛世之下,魚米之鄉的兩淮鹽業成為天朝最大的經濟支柱,朝廷徵收缺遭推諉,新任鹽政臨危受命來到兩淮和鹽商鬥智鬥勇的故事。
  • 《大清鹽商》裡的處世哲學
    《大清鹽商》不錯的一部劇,大叔張嘉譯妥妥的,將怕老婆也演繹成境界了。不過還是老嶽父厲害,做人做事講的明白。整理出來蕭老爺子的幾句臺詞,供大家借鑑。1、世人黑白分,往來皆榮辱。
  • 大清鹽商日暮酒闌,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錯
    文|南柯 節選自《大清鹽商》,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出版發行。阿克佔,你都進了它,你是廝殺漢,肚子大。」「奴才……謝恩!」阿克佔拿起小饅頭一個一個地吃著。乾隆直勾勾地看著阿克佔,阿克佔緊張地放下饅頭。他突然對著阿克佔笑了一下,問:「白頭髮沒見少啊,雄心壯志還有嗎?」阿克佔吞下一口饅頭也樂了:「回皇上,都好!」乾隆在奏摺上批閱的硃筆慢了一慢:「你替朕多用點心!」
  • 【影像力】皇帝不是好差事——評電視劇《大清鹽商》
    作作為一部歷史正劇,《大清鹽商》在央視熱播以來,受到很多觀眾的追捧。也有一些較真的觀眾,對其中的細節提出質疑。議論較多的是乾隆皇帝的形象,無論是精神狀態還是人物形象,都與人們心目中的大相逕庭。事非經過不知難,其實做皇帝真的是一個苦差事。外面的風光,只不過是漁樵閒話村人野語,是被美化了的。 從這一點上說,作為一個有責任感的皇帝,其享樂之樂,並不大於其職責之累。要想走進他的內心,首先得走近他的身邊。從身邊人的回憶中,我們看到領袖們在人後的發作、咆哮和沮喪。這些東西,不會讓外人看到,更與其官方形象形成巨大反差。所有這一切,只能說,職位再高,他也是人,有常人一樣的喜怒哀樂。
  • 《大清鹽商》:一部扛鼎歷史劇,寫滿了揚州徽商榮辱興替史
    最近偶然發現鮮有人提的電視連續劇《大清鹽商》也是一部好劇,劇情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演員無論主配演技均贊。講述了乾隆年間以汪朝宗為代表的一代鹽商與乾隆、官僚、鹽工、戲子乃至天地會間錯綜複雜的關係。鹽政歷史春秋時期齊國開中國鹽政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