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年,一場中日甲午戰爭中,湧現了眾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丁汝昌、鄧世昌、林永升、陳榮等高級將領視死如歸,紛紛戰死沙場,為國家和民族流盡最後一滴血,青史留名,彪炳千秋。
然而,在這場戰爭中,也出現了不少貪生怕死的逃跑將軍。其中,一路狂奔500裡,從平壤逃到鴨綠江邊的直隸提督葉志超,就是其中的一個典型。
葉志超,字曙青,安徽合肥(今肥西)人。葉志超本是農民出身,靠圍剿太平軍起家。年輕時,敢衝趕打,是一員猛將,人稱「葉大呆子」。
一次,在激戰中,他腰部被一枚土銃槍彈擊中,倒在地上。大家都以為他必死無疑時,他卻毫髮無損地站起來,繼續戰鬥。
原來,這枚土銃槍彈擊中身體時,恰好被腰刀擋住。人們紛紛稱奇,認為其大難不死必有後福。
果然,在那以後,葉志超官運亨通,積功至總兵。特別是加入淮軍後,深得李鴻章信任,擢升為直隸提督,還賞穿黃馬褂。
「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假如葉志超在此前的激戰中戰死,後面那些爛事就不會有了,他也不會以「逃跑將軍」的罪名被釘死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1894年初,朝鮮發生東學黨起義。日本趁機而入,發動侵朝戰爭。應朝鮮政府的請求,清廷決定出兵朝鮮。李鴻章派遣葉志超率部前往。葉志超不想去,託人向李鴻章求情。李鴻章說:「亦未必便戰,何怯!」
於是,葉志超在惴惴不安中率太原鎮總兵聶士成等清軍2000餘人奔赴朝鮮,駐守位於朝鮮西海岸的牙山。
沒想到,越是怕什麼,就越是來什麼。清軍抵達牙山沒多久,日軍就水陸並進,前後夾擊牙山。葉志超命聶士成率部在成歡阻擊日軍。就在清軍在成歡與日軍激戰時,葉志超不但不派兵援助,反而撒腿往平壤逃去。
聶士成在成歡設伏,殺傷日軍千餘人。由於敵眾我寡,被迫撤退至平壤。葉志超向清廷謊報軍情,稱:「成歡之役屢勝,倭死二千多人,葉兵死二百餘人。」並將逃跑至平壤,謊報成一路打敗日軍而轉移到平壤。
清廷聞報大喜,獎勵2萬銀子。又將葉志超提拔為平壤清軍諸軍總統。你看,在戰場上逃跑,沒有受到懲罰,反而升官了,是不是好諷刺?
甲午戰爭爆發後,中日軍隊在平壤展開決戰。當時,中國軍隊共有15000人,日本軍隊共有16000人。雙方實力旗鼓相當。然而,葉志超毫無鬥志,一再錯失良機。
當日軍尚未集結時,中國軍隊佔優。光緒帝催促葉志超主動向日軍進攻。葉志超卻一不進攻,二不布置防守。後來,日軍集結完畢,從4個方向同時進攻平壤。各路守軍都在頑強抵抗時,葉志超拒絕發兵援助,一門心思只想棄城逃跑。
清軍建威將軍左寶貴看穿葉志超心思,讓人監視葉志超,不許他逃跑。可是,後來左寶貴在與日軍激戰中不幸中炮身亡,葉志超便鐵了心要逃跑。
葉志超耍了一個小聰明。他假意向日本投降,趁機逃離平壤,將大小炮40尊、槍萬餘支,以及許多糧餉白白丟給日軍。日本人不是傻子,他們假裝應允投降,實際上在半路進行截擊。於是,當葉志超從平壤逃跑後,又遭到日軍襲擊,傷亡慘重。
清軍棄城逃跑,引起了朝鮮守軍的憤慨。他們在清軍出城時從後面進行槍擊,打死打傷許多清軍。
後來清點人數,清軍在逃跑時傷亡2000餘人,遠遠高於守城時的死亡人數。
葉志超這一逃跑,一路上猶如驚弓之鳥,生怕日軍追趕上來。根據《清史稿》記載,葉志超:「逕定州,亦棄不守,趨五百餘裡,渡鴨綠江,入邊始止焉。」一路狂奔500裡,從平壤跑到鴨綠江邊。後來的「飛將軍」孫元良恐怕都要自愧不如吧。
在中日甲午戰爭中,葉志超的逃跑,影響極壞。
一方面,中國丟失了平壤,失去了整個朝鮮,從而沒有了朝鮮這個地域日本的天然屏障。另一方面,開了在戰場上不戰而逃的先例。在那以後,又出現了大連、旅順守將,北洋水師方伯謙、吳敬榮等高級將領不戰而逃的現象,令人扼腕。
出人意料的是,葉志超回國後,沒有受到像樣的懲罰。清廷只是將他職務革除。就是這樣,李鴻章還希望將他留在軍營中效力。只是清廷堅決不允,這才作罷。
後來,葉志超經過刑部審訊,定為「斬監候」。不久便「遇赦歸」,回到老家頤養天年。1901年,葉志超在家鄉病逝。終年63歲,算是壽終正寢了。
有思想的人正在閱讀
此皇帝一個怪癖讓許多宮女累倒病死 帶頭反抗的宮女遭誅滅九族
太平天國最兇殘之人 屠殺東王府2萬人 最後被洪秀全剁成肉塊
為什麼魏忠賢在明朝隻手遮天 卻鬥不過剛剛繼位16歲的崇禎
沒有看過癮?好看的歷史公眾號在這裡
▼
勇哥讀史
yonggedushi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每天三分鐘,給你最好看的文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