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平定準噶爾汗國,究竟有什麼歷史意義?

2020-12-24 華夏問長安

看過《康熙王朝》的朋友們一定還記得,康熙皇帝與準噶爾汗葛爾丹那場驚心動魄的殊死較量。但是,或許大家並不知道,清朝與準噶爾汗國的戰爭遠遠不止在康熙年間的那一系列較量,兩國之間的爭鬥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前後耗時70餘年,直到準噶爾汗國徹底覆滅為止。

那麼,歷經大清三代皇帝前僕後繼所取得的勝利,究竟意味著什麼呢?

一、崛起的準噶爾汗國

準噶爾部實際上原本是草原漠西蒙古的一個分支,後來經過逐步發展而成為了漠西蒙古的領導者並建立準噶爾汗國。噶爾丹在繼位準噶爾汗之後,憑藉其出色的領導力開始對中亞的各國實施徵服。隨著國力進一步擴大,噶爾丹本身的野心也開始逐漸膨脹,他開始幻想著如成吉思汗一般再一次將所有的蒙古人都置於自己的統治之下。於是噶爾丹開始向東擴張,先後擊敗了漠南蒙古、漠北蒙古,直接打到了烏蘭巴通,兵鋒直指北京城!

二、從誕生開始,準噶爾汗國與大清便是不死不休之局

對於準噶爾汗國絕不能以單純的草原部落來看待,它幾乎是與大清同等量級的強國,那麼這樣兩個國家又是如何變成不死不休的對手的呢?

最關鍵的問題就在於準噶爾汗國的目標是重新統一蒙古!

正是因為準噶爾汗國要統一蒙古,那麼在當時的情況下它唯一的目標便只能是眾多蒙古部落所依附的大清朝。

反過來,滿清統治的「基本盤」則是滿八旗、漢八旗、蒙古八旗。一旦準噶爾汗國將蒙古故土全部侵佔,則蒙古八旗極有可能發生動搖,甚至有可能對清廷進行反戈一擊。這對於整個滿清而言就是動搖根基國本的核心利益,當然不能有絲毫讓步。所以,從滿清的角度而言,滅掉準噶爾汗國就是鞏固自己政權必須要完成的一項重要目標。

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準噶爾汗國從誕生開始便與滿清結下了私仇,雙方一定有一個必須要倒下!

三、準噶爾汗國倒下之後,華夏近代版圖雛形終於現世

一是西域重歸中央政權掌控。在準噶爾汗國滅亡之後,使得西域地區在離開多年之後重回華夏懷抱。尤其是新疆以北大片地區重新回到華夏政權的掌控之中,並且不再是羈縻統治而是實打實的被中央所統治,由於空出了大片草原資源,同時也使得諸多蒙古部落紛紛歸附。其中最為著名的便是土爾扈特部二十餘萬人上演的「東歸英雄傳」,更是成為了蒙古牧民心向華夏的典範。

二是與沙俄之間存在了戰略緩衝。準噶爾之所以有底氣反覆與清朝較量,其很大的原因在於背後有強悍的沙俄為之撐腰。尤其是當噶爾丹歿後,繼任者策妄阿布坦更是公然與沙俄合作,甚至得到了沙俄的火器支持。正是在這樣的局面之下,清朝咬緊了牙向準噶爾汗國下狠手,終於在乾隆年間舉傾國之力徹底殲滅準噶爾汗國。這也是他「十全武功」中成色最足的一項。這樣一來,滿清與沙俄之間便存在了一道廣闊的緩衝區。兩國之間的博弈主要集中在這一區域,從而有效的屏障了我蒙古、青藏高原、以及中原大地的核心區域。

三是華夏版圖終於成型。結合前文所述兩點,正是因為清朝擊敗了準噶爾汗國,從而使西域版圖重回華夏,同時也利用緩衝區阻擋了沙俄東擴、南擴的腳步,這就使得我華夏近代的版圖基本得到了固定,不僅僅局限於中原地區的基本盤,而成為了一個橫跨中亞和東亞的大帝國。

總之,清朝三代皇帝卯足了勁對準噶爾汗國下狠手,最終取得完勝,在穩固滿清的統治層面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而更為重要的意義在於,將華夏文明的空間進行了最大化的穩定和鞏固,從而使近代中國版圖基本成型。

圖/來源於網絡

文/華夏問長安

相關焦點

  • 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打準噶爾汗國,這是內戰還是外戰
    清朝與準格爾汗國的戰爭,不屬於對外戰爭,應該是內部之戰。為什麼說是內部之戰呢? 事實上我們要知道,整個中國的歷史,就是一部從小變大,從分裂走向大一統的歷史。
  • 準噶爾汗國與清朝之間有何仇怨,為何清朝一定要將其徹底消滅?
    歷史上的噶爾丹以及他所建立的準噶爾汗國,可以說是康熙皇帝以及當時的大清王朝最為危險的敵人,以至於康熙要連續三次御駕親徵直至噶爾丹敗亡。在這之後,噶爾丹的繼任者們依然給清朝製造了大量的麻煩,最終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帝王,才最終將準噶爾問題徹底解決。而伴隨著準噶爾汗國的覆亡,大清王朝也來到了其疆域最為鼎盛的時期,達到了1300多萬平方公裡。
  • 花費大清帝國60多年才平定的準噶爾叛亂到底有何重大意義
    大清帝國歷經三代帝王、花費60多年的光陰最終平定準噶爾部落的叛亂,這次戰爭的勝利,是一次維護祖國統一、反對民族分裂的正義戰爭,不僅維護了民族的獨立,更展現了中華民族艱苦抗爭,不讓祖國寸土流失的決心和勇氣,是註定永遠記錄史冊的偉大功績。
  • 乾隆為什麼那麼驕傲?因為他才是清朝真正意義上一統全中國的皇帝
    乾隆,全名愛新覺羅·弘曆,是清朝入主中原之後的第四位皇帝。從小深得皇祖父康熙皇帝的喜愛,喜愛到什麼程度呢?據說當年康熙皇帝就是因為對他的喜愛,打算把大清江山交給他,所以才把皇位傳給了他的老爸胤禛。而且要求胤禛百年之後,要把皇位傳給弘曆。
  • 康熙、雍正、乾隆祖孫三代,為何一定要消滅準噶爾汗國?
    噶爾丹靈機一動就暴揍了同屬厄魯特蒙古的和碩特部車臣汗,並且將繳獲的武器都進貢給大清,大清能缺這些東西麼,這是赤裸裸的試探加示威,摸底線來的,對此清廷予以斥責,但當時是康熙十六年,三藩之亂尚未平復,大清實在不想天高地遠的兩向作戰。
  • 康熙最終國庫存銀800萬兩,雍正留下6000萬兩,乾隆留下多少?
    清朝康熙最終國庫存銀800萬兩,雍正留下6000萬兩,乾隆留下多少?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在位時期是清王朝的全盛時期,而乾隆在位時更是整個清朝的頂點。康熙皇帝去世時,國庫裡尚有800萬兩存銀;雍正皇帝去世時,國庫有6000萬兩存銀。  那麼乾隆皇帝去世時,清朝國庫還有多少存銀呢?
  • 陳柱 | 準噶爾汗國對布魯特的徵戰、防守與汗國內部的布魯特人(下)
    烏嚕特鄂託克分為大、中、小三部,清朝進軍新疆平定準噶爾時,烏嚕特鄂託克共有宰桑五人。錫克錫爾格(siksirge)、和爾和岱(horhodai)系大烏嚕特宰桑,耨德勒齊(neodelci)系中烏嚕特宰桑,杭吉勒圖(hanggiltu)、託克託博羅特(toktobolot)系小烏嚕特宰桑。乾隆二十年(1755)五月,烏嚕特鄂託克三部五宰桑率五千戶降清。
  • 準噶爾的葛爾丹實力究竟有多強?如果康熙沒有大炮,清朝就滅亡了
    在《康熙王朝》中,康熙平定葛爾丹看似非常容易,其實不然。葛爾丹這個曾經的西北霸主,差點就打到了紫禁城下,他的能力絕對在清朝奠基人努爾哈赤之上。清朝康熙年間的時候,準噶爾出現了一位非常有能力的領導人,他就是葛爾丹。葛爾丹年輕的時候,曾經在西藏當過喇嘛,期間結識了西藏達賴五世的一個政客桑結,這個桑結後來成了達賴五世的「第巴」,也就是行政長官。
  • 康熙、雍正、乾隆,誰的歷史功績最大?可能和你想的並不一樣
    康熙、雍正、乾隆,作為清朝歷史上存在感最強的三位帝王,共同造就了中國封建社會最後一個盛世——「康乾盛世」。按照日本清史研究學者的說法,「康乾盛世」乃係一個「康熙為之開墾,雍正為之種植,而乾隆得以收穫也」的整體過程,不可分割。
  • 乾隆為了不給子孫留後患,徵服準噶爾部後,將其滅族
    康雍乾三朝時期,準噶爾部始終是大清北部的邊患,十分的野性難馴。雖然康熙和雍正持續被西北用兵,但是準噶爾對其的威脅仍然存在,最終在乾隆的精心準備下,清軍打敗了準噶爾,在乾隆給前線將領的秘旨中,下令滅族準噶爾部。
  • 填坑行動——雍正皇帝的神助攻
    事實上,元明清三代基本上都是這麼稱呼沙俄的。一直到乾隆年間官修《四庫全書》時,才將元代譯名"斡魯思"、"羅剎"等名正式改譯為"俄羅斯",終止了俄羅斯譯名自元代以來混亂不統一的局面。在清朝早期,沙俄對我國東北特別是黑龍江地區不斷的侵擾,當地民眾奮起反抗,但收效不大。
  • 為了不給子孫留後患,乾隆徵服準噶爾部後,將其滅族
    明末清初,清朝的注意力一直集中在嘉峪關以東的中原漢族地區。後來,舊金山起義爆發了。清朝又花了八年時間平息叛亂。然而,在西北地區,一個強大的蒙古部落悄然崛起。那是準噶爾·汗·加爾丹。加爾丹是準噶爾領導人巴圖爾·亨泰吉的第六個兒子。早年與達賴喇嘛在西藏學習佛教,並與桑傑嘉措交上了好朋友。當時,準噶爾部落名義上隸屬於清朝。
  • 歷史真相:康熙平叛了葛爾丹,你知道葛爾丹實力究竟有多強嗎?差點滅了清朝
    清朝康熙年間的時候,準噶爾出現了一位非常有能力的領導人,他就是葛爾丹。葛爾丹年輕的時候,曾經在西藏當過喇嘛,期間結識了西藏達賴五世的一個政客桑結,這個桑結後來成了達賴五世的「第巴」,也就是行政長官。桑結此時的外蒙也有三個汗部,分別是:東邊的車臣汗部,西邊的札薩克汗部,中間的土謝圖汗部。這三個汗部都是元太祖十六世孫格勒森札札賚爾琿的苗裔,統稱為「漠北喀爾喀」。
  • 《雍正王朝》裡的搞笑龍套,卻是成就雍正乾隆武功的英雄
    那真實歷史上的嶽鍾琪將軍,有沒有這樣「負責搞笑」?恰恰相反,如果說《雍正王朝》一劇裡,有哪些隱藏的歷史強人,那麼無可爭議,首推就是這位打遍西南西北的戰場英雄:大清名將嶽鍾琪。嶽鍾琪,嶽飛的第二十一世孫,明朝萬曆年他祖上那支落戶到甘肅臨洮地區成為軍戶。到了清康熙年間其父嶽升龍以秀才的身份從了軍,一刀一槍從大頭兵殺到了總兵。
  • 清朝被稱為中國的第3個黃金時代,這些貢獻不可磨滅,我們得承認
    中國歷史上的3個「黃金時代」,這個知識點,許多人可能沒有圈到。第一個就是西漢前期,也就是文景之治開始到漢武帝時期,這一段算得上是漢朝的巔峰時期,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盛世,第二就是唐朝前期,李世民開創的貞觀之治到李隆基的開元盛世,第三個就是清朝的祖孫三代創下的「康乾盛世」。
  • 《康熙王朝》中阿密達要砍掉康熙的頭,康熙為何還把佩劍送給他?
    導讀:這個情節發生在《康熙王朝》中康熙第二次西徵葛爾丹時期,在昭莫多之戰中康熙擊潰葛爾丹並由大皇子胤遈砍掉了對方的頭顱。贈劍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康熙和藍齊兒、阿密達母子祖孫三代戰場見面時發生的場景。作為殺父之仇,阿密達發出要殺康熙為父親報仇這個無可厚非。做為人子,況且在劇中是一國繼承人的阿密達當然也必須有這個底氣來這麼說,否則準噶爾汗國怎麼在激烈的對抗中堅持七十來年。
  • 康熙死後清朝國庫剩2716萬兩,雍正剩3453萬,乾隆給嘉慶留了多少
    「康乾盛世」大家都知道,是我國封建歷史上的一大盛世,這是康熙、雍正、乾隆三人共同努力打造出來的。不過,康乾盛世之後,清朝卻迅速走向了衰變,其原因又在哪裡?而等到康乾盛世末期,乾隆去世時,最後清朝的國庫又剩下了多少錢呢?
  • 《康熙王朝》中阿密達要砍掉康熙的頭,康熙為何還送給了他一把劍
    贈劍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康熙和藍齊兒、阿密達母子祖孫三代戰場見面時發生的場景。作為殺父之仇,阿密達發出要殺康熙為父親報仇這個無可厚非。做為人子,況且在劇中是一國繼承人的阿密達當然也必須有這個底氣來這麼說,否則準噶爾汗國怎麼在激烈的對抗中堅持七十來年。對於劇中的康熙來說贈劍行為是既出於無奈又出於憐惜的一種複雜情感的體現。
  • 康熙三次親徵的葛爾丹究竟有多強?伐外蒙犯大清,死後令康熙懼怕
    在清朝軍事最強盛的康熙朝,入侵大清,他率領的蒙古鐵騎曾到達京郊,直逼北京。他讓清朝軍事上最有建樹的康熙皇帝,三次親徵,即便是死後,都令康熙感到懼怕。此時新疆北部與準噶爾同時存在的同三個汗部:準噶爾汗部、碩特汗部、杜爾伯特汗部。葛爾丹先後平定了碩特汗部與杜爾伯特汗部,統一了新疆北部,然後率兵南下,新疆南部的喀什噶爾、葉爾羌等伊斯蘭教部落也先後被其佔領。
  • 內有鰲拜、外有三藩和葛爾丹,那麼如何評價清聖祖康熙呢?
    康熙也算是一生坎坷:幼年喪父,繼位後遭受權臣鰲拜打壓,除掉鰲拜後就是長達八年的三藩叛亂;可以說好容易恢復生機的大清王朝費勁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平定了叛亂。但是在這八年中,西北的準噶爾、北部的沙俄、和臺灣的鄭氏不斷襲擾清朝。康熙在南徵北戰之餘還要盡心治理天下,這才為康乾盛世的局面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