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帝國歷經三代帝王、花費60多年的光陰最終平定準噶爾部落的叛亂,這次戰爭的勝利,是一次維護祖國統一、反對民族分裂的正義戰爭,不僅維護了民族的獨立,更展現了中華民族艱苦抗爭,不讓祖國寸土流失的決心和勇氣,是註定永遠記錄史冊的偉大功績。
曾經在熱播劇《康熙王朝》中看過大清國對噶爾丹用兵的講述,在當時被尊稱為「兜率天」的噶爾丹成為準噶爾汗國可汗,並攻擊科爾沁大草原的蒙古部落,科爾沁汗的女兒寶日龍梅逃往北京覲見康熙皇帝請求出兵。康熙皇帝並沒有答應出兵噶爾丹,而是將自己的女兒藍齊格格嫁給噶爾丹。後來,康熙皇帝不能忍受噶爾丹的擴張,派兵攻打噶爾丹。噶爾丹大敗在逃往烏蘭木通的路上被康熙的大阿哥胤褆砍下了人頭"。電視劇上事件是真事件,但有些情節都有虛構的部分,什麼藍齊兒、阿密達都是虛構的,為了節目效果,也無可厚非,其實在康熙時代,噶爾丹死後,準噶爾部落並沒有被消滅掉,而是由噶爾丹的侄子繼任汗位,噶爾丹的侄子繼位後,仍然與大清抗爭,勾結外部勢力積極與清朝對抗,為了鞏固統一和 民族團結,直到乾隆時期,才徹底消滅準葛爾部落,還中國邊疆太平。
噶爾汗國,是衛拉特蒙古的一支準噶爾部建立的一個汗國,準噶爾部是中國厄魯特蒙古族的一支。明末清初,準噶爾部貴族兼併了厄魯特蒙古各部,逐步控制了天山南北,在西起巴爾喀什湖,北越阿爾泰山,東到吐魯番,西南至吹河、塔拉斯河的中國西部邊疆地區,建立了準噶爾貴族的封建統治。準噶爾貴族統治厄魯特蒙古各部後,與清政府仍保持著地方與中央的隸屬關係。但直到1670年準葛爾首領僧格死後,他的異母弟噶爾丹殺害了他的子嗣,奪得了準噶爾的統治權。噶爾丹是個野心勃勃的陰謀家和賣國賊,在他自任為準噶爾汗以後,1677年用計襲殺了和清政府關係最密切的厄魯特首領車臣汗鄂齊爾圖,強佔了河套和碩特部,並在該部強徵兵丁,準備侵犯青海地區。1678年,噶爾丹出兵南疆,佔領天山南北廣大地區,把廣大維吾爾族人民置於其統治之下。噶爾丹取得準噶爾的統治權後,一反其父兄抗擊外來侵略、捍衛民族主權的立場,而逐漸走上與沙俄相勾結的道路。噶爾丹在沙俄的挑唆和指使下,開始把注意力轉向東方,把矛頭指向喀爾喀蒙古地區。
準噶爾部落人數極少,全盛時期也不過60來萬,但是準噶爾部落民風彪悍,勇於戰鬥,短短幾十年就四處徵戰,從一個小小的部落發展成為一個可以和清朝對抗的漢國,當時清朝處於康熙時期,整體經濟發達,社會比較安定,民風也比較淳樸,經過多年的休養生息,清朝的軍隊戰鬥力也不比以往,因此在康熙決定平定準噶爾部落後,屢屢失敗,但是蚍蜉撼樹終究會功虧一簣,準噶爾部落有勇有謀,英勇善戰,但是總歸太過貪婪和自大,像曾將的夜郎國一樣,終究會被歷史所淹沒,準噶爾部落的反叛與勾結外部勢力讓天朝上國的清朝難以忍受,經過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終於平定準噶爾部落,給中國邊疆帶來了和平安定,正因為平定準噶爾部落,所以乾隆曾自我總結一生有「十全武功」,自詡為「十全老人」,不能不說也算一段佳話。
歷時68年的平叛準噶爾部落戰爭不但平定了準噶爾貴族的叛亂,也極大地消除了西部邊疆的分裂割據狀況,加強了中央對西部邊疆地區的管轄與治理,進一步促進了中國的統一,極大地促進了西部邊疆地區社會經濟的發展,同時清政府對準噶爾貴族叛亂的平定,對外部勢力侵略中國領土、幹涉中國內政的言行也是一個沉重打擊,客觀上起到了維護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的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