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聞客戶端 通訊員 黃賁 記者 翁雲騫
故事從五年級小學生的一篇作文說起,她寫了滿滿的兩頁紙,結尾濃縮成一句:雖然我沒見過你,你在我心中無比高大!這篇作文的標題叫《謝謝你,社區阿姨!》 ;作者名叫靈靈(化名),今年12歲,目前住在新區庵東鎮宏興村一小區。
時間倒回到1月26日,大年初二,那天起,玲玲、母親,還有外公、外婆四口人只能待在家裡,家門就是警戒紅線,不能逾越。這一天,已經懂事的靈靈知道遲早會來。1月22日,她跟隨母親回湖北省公安縣打算在老家過年,車子剛駛入湖北界仿佛就有一股緊張的氣息撲面而來,扼住喉鼻令她難以呼吸。見到親人,他們臉上也少有笑容,不敢多停留,母親決定連夜趕回。1月24日凌晨4點抵達新區後,舟車勞累的一家人也無法安心合眼,雖然戶籍早已遷入,但回湖北探親的軌跡瞞不住。
很快,宏興村村幹部上門了,送來體溫計和一些生活用品,按照相關要求她們一家進行居家隔離。因為提前有了心理準備,靈靈的母親張敏(化名)很平靜,表示會積極配合。
「你需要買什麼,列出清單,我們幫你送上門來。」宏興村居家隔離人員佔據全鎮一半以上,為了壓實管控責任村委決定實行一戶一檔一人制。實施居家隔離後,張敏就和村裡工作人員相互留了電話、加了微信,每天報告體溫,他們為她代買必要物資。日常負責辦理外來人口暫住證的丁紅霞成為張敏家的「管家」。
「一隻殺好的雞;土豆、胡蘿蔔、白蘿蔔各五斤......」1月31日中午,張敏在微信上給「管家」下派了買菜任務。清單上總共列了18項菜品,酸奶要黃桃味的,湯圓要黑芝麻的,鯽魚5條、每條一斤左右,張敏有些不好意思,感覺購物要求過細會給「管家」添不少麻煩。正準備輸入「沒關係,你們看著買吧」,就收到了「好的,我傍晚看看」的明確回復。當時,丁紅霞和其他工作人員正在忙著覆核人員信息,中飯都沒顧得上吃,本想晚些再去買,轉念一想又立馬跑去農貿市場買好。因為菜品過多,丁紅霞一個人拎不動,便逮住四個男同志一起送去。「你的菜放門口了。」15時許,張敏收到微信信息,打開門一看,自己要的所有東西都買到了,很合心意。「能幫忙列印一下作業嗎?」當日下午4點57分,張敏又不好意思地開口了。總共十份作業,每份三四張,次日一大早,丁紅霞又出色地完成了自己下達的「跑腿」任務。買大桶純淨水、買菜......丁紅霞不厭其煩事無巨細有求必應,雖然素未謀面,但張敏覺得和她的距離不斷在拉近。「熱心市民捐了一些蔬菜,給你送了些,放門口了。」張敏拎著愛心菜,心裡倍感溫暖。
12歲的靈靈是一名五年級的小學生,每次的菜單都由她先寫在紙上,然後母親拍成圖片傳給家裡的臨時「管家」。居家的日子學業不能荒廢,作文也是她的其中一項寒假作業,2月5日,她將《謝謝你,社區阿姨!》這篇作文遞給母親,文章樸實地記錄了隔離期間「管家」阿姨對自家的悉心照料。「你怎麼想到寫這個?」面對母親的提問,靦腆的女兒說:「我覺得她很辛苦,發自內心想謝謝她!」
對於此事,丁紅霞並不知情,信息匯總、卡點執勤......抗疫一線每天要做的事很多。所以當記者向她詢問情況時,她感到有點懵。了解事情始末後,她連說:開心!開心!「我做的實在普通不足掛齒,一線堅守者還有太多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