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彩珍的中醫世界

2021-02-20 杭商傳媒

杭商傳媒姬晨曦/文   徐青青  周樂蒙/攝

編輯/米鹿

      種福堂中醫醫院院長孫彩珍最近開直播了,時間在每周五下午三點到四點。

      「我不想做主播,不想當網紅。」面對杭商傳媒記者,孫彩珍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但是,直播可以把問診搬到線上來,集中為患者解疑答疑。通過線上互動,這些病人在家也能稍稍安心。基於此,我覺得這應該是一件很有價值的事!」

      種福堂中醫醫院歷經近30年,接診腫瘤、肝硬化患者超過40萬人次,自成一派,獨創「解鬱、通絡、軟堅、排毒」的孫氏療法,為諸多垂危的患者帶去了生命的希望。中國科學院院士裴鋼曾稱讚「種福堂(艾克)是中醫百花園中亮麗的花朵」。

      醫者仁心是種福堂的核心精神。「腫瘤病人和家屬都是非常苦的人,剛檢查出來的恐懼,四處求醫無門的困惑,生命危在旦夕的緊張。一開始,我們就是把中醫治腫瘤上升到主要治療手段上來,為苦難的腫瘤病人提供了一條行之有效的治療道路,也成功救起了一大批患者的生命,創造了一個個生命奇蹟。」孫彩珍說著,語氣中充滿了對患者的同情和理解,讓人覺得親切,並且值得信任。她的善解人意,來源於至親患病的親身經歷;她的言之可信,是基於對中草藥的熟知與中醫療法的熟稔。

       

       孫彩珍自幼對草藥便有一種親切感。

       孫彩珍出生於浙江省磐安縣。磐安山間,漫山遍野都是中草藥,生活在這片山林間的人們,也大多會一些醫術。孫彩珍小時候有一次高燒不退,她的父親就去山間採得一味草藥熬成藥湯,孫彩珍服下不久高燒便退去,安穩入睡。後來她才知道,當時服下的就是夏枯草。

       端午前後,江浙地區進入了梅雨季節。那時,夏枯草剛好開花。五六歲的孫彩珍就拎著一隻小籃子,戴著笠帽,踩著雨中溼滑的小路,跟大人一起去山裡採草藥。

      夏枯草可以用全草,但是花球的療效最好。不到半天,那些小花球就裝滿了孫彩珍的小籃子。拿到家裡晾曬好之後,孫彩珍就把草藥拿到供銷社賣掉,換成糖和手帕,書包和課本。

      在悠悠草藥香中,這個採草藥的小女孩也在一天天長大。 

     變故發生在1992年。孫彩珍的父親被確診為肝腫瘤晚期,腹部積水如懷胎十月般高凸腫脹,形勢危急,當時的醫療水平下,西醫決定放棄治療。收到醫院的通知,孫彩珍兄妹倆感到沉重,但是他們並不想就此放棄,山裡那麼多草藥,難道就沒有可以救活父親的嗎?

      他們翻看中醫典籍,結合上海錢伯文教授的理念,擬出一個軟堅散結、破瘀活血的方子。沒想到,孫父服用後,身體情況神奇地開始好轉。之後,兄妹兩人根據病症不斷調整方劑,最後竟然把父親醫好了。

      有天來了兩個天台人找到孫彩珍兄妹,說家中有個弟弟生腫瘤,馬上要不行了,他們到村裡買棺材板,結果聽村裡的人說,還不如把買棺材板的錢用來買草藥吃,村裡的孫彩珍兄妹治這個毛病蠻來事的。
      孫彩珍聽到這兩位到訪者的話,頭都大了,連忙說:「對不起對不起,我又不是醫生!」

      可第二天,這兩個天台人又來了,說:「我們弟弟說了,如果你們的藥吃了沒有效果,他就把藥帶到棺材裡去,絕不怨你們!」
       孫彩珍兄妹終於開出了方子。

      半月之後,這兩個天台人再次拜訪孫彩珍兄妹。一看到他們就「孫醫師、孫醫師」地叫,說弟弟吃了藥後,本來一天23個鐘頭疼,1個鐘頭不疼,現在倒過來了,1個鐘頭疼,23個鐘頭不疼。  

      消息一傳十,十傳百。後來,慕名來向孫氏兄妹求醫問藥的人越來越多,家門口走廊常常都擠滿了人。眼看著人滿為患,孫彩珍兄妹二人就考取了相關資質,在磐安成立了尚劍中草藥醫療所。「搞藥的人,最後成為醫生的不止我一個人。」孫彩珍說。

      之後,孫彩珍赴中醫藥大學進修。學成歸來,依託東陽的衛生防疫站成立了腫瘤科。「這樣基本上就走向了正軌,但是我們也一直在謀划去成立一家自己的醫院。」孫彩珍說,神色凝重。

      2002年,金華艾克醫院正式開業;2003年,杭州艾克中醫腫瘤門診部也成立了。篇章一頁頁翻過,經過數年籌備,位於拱墅區石祥路242號的種福堂中醫醫院2018年正式開業。醫院旗下老字號種福堂國醫館,始於1696年,由清代著名醫學家、四大溫病學家之一葉天士創立。種福堂中醫醫院恢復了傳統中醫老字號,讓「種福得福」「誠信戒欺」的觀念薪火相傳。

      「2006年浙江省級醫保、杭州市醫保開通,種福堂中醫醫院陸續成為省市醫保定點醫院。如今,種福堂已經成為浙江省醫保異地結算、長三角門診直接結算單位,醫保覆蓋的病人越來越多,患者來看病也越來越便利了。」孫彩珍的語氣中充滿了自信。

      孫彩珍在中醫世界中探索近30年,她認為,療效是種福堂賴以生存之本,不斷實踐創新是發展之道,治病救人是立根之本。草藥有本心,對於用藥的人,本心亦可貴。

      草藥的香氣從隔壁製藥房悠然自飄了進來,孫彩珍眼睛微閉,淺淺呼吸了一口,繼而說道:「不管什麼時候,都要堅守從醫的本心。」話語間,孫彩珍眼中有光。

      中醫藥文化底蘊豐富,有著數千年的悠久歷史。從神農嘗百草的神話傳說到李時珍歷盡一生創作《本草綱目》,從扁鵲的「望聞問切」四診法到華佗的麻沸散、五禽戲的發明。這些基礎理論折射出中華民族對人體生命活動和運行規律的把控,也展現出先人對傳統醫藥學的艱辛探索和不懈努力。

      孫彩珍認為,中醫有藥理,有醫理。但是這些都要基於對病人的辨證施治。中醫裡面,腫瘤的「虛」不全是營養不良的虛,而是機體的平衡被打破了,正氣被打破,人體正常的調節功能紊亂了。「腫瘤,我們認為是一種免疫紊亂,臟腑功能失調。所以更要講求平衡。」

      大部分的中醫門派以扶正為主,而孫氏療法沿襲的是金元四大家之首張從正的祛邪療法。孫彩珍談到:「種福堂中醫醫院和現在大多數扶正治腫瘤,扶正祛邪治腫瘤是不一樣的。攻邪是我們首要考慮的,所謂治病要治根,治本要求因,癌症後期,虛象明顯,施以補法人人理解,而攻邪不當則可使正氣崩潰於一時。但既然明確了癌症是因病致弱,癌毒是發病的主因,那麼只有攻邪才是針對致病之因,才有扭轉險惡局勢的可能,而以補法為主是起不到這個作用的。中醫要想在治療惡性腫瘤方面有所突破,由原來的輔助地位上升到主要地位,必須在對腫瘤的攻擊性治療上下功夫,再全面發揮整體觀的思想,就能在患者生命垂危時刻挽救之。腫瘤是非常複雜的疾病,就像一座頑固的堡壘,只有先集中力量於攻擊癌毒,解決主要矛盾,再從整體觀上施以治療,才能達到治癒的目的。」

      種福堂中醫醫院的治療主要以中醫為主,輔以西醫現代診療儀器。在對病人的治療管理中,解鬱是第一步,首先要調節病人的心情,這樣的基調下,種福堂醫患關係非常和諧。孫彩珍說:「抗癌成功的經驗千萬條,但是有一條必定是共同的,那就是要有良好的心態去面對。所以種福堂每年要舉辦抗癌結對子活動,讓已經成功的人去做領路人。」

      曾經有個肺癌病人,手術治療之後效果不理想,就來吃種福堂的中藥,在中醫的調理下,還改掉了從前不良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整個人都變得開朗清爽起來。走向康復後,他積極參加種福堂癌症康復俱樂部舉辦的活動,戴上義工綬帶,為前來諮詢的新患者和家屬做起了心理疏導。通過他的幫助和介紹來種福堂吃中藥的另一位肺癌病人,康復已6年,平時每天買菜,做飯,還經常跟家人、朋友去旅遊,心情非常愉快。

      病友之間更能感同身受,在相互扶持、相互鼓勵之下,種福堂為病人構建出了充滿希望與信念的關係網絡。

     

      「現代中醫,要取長補短,吸收別人的優點來彌補我們的不足,只憑三根手指頭搭脈遠遠不夠,必須要不停地學習。」這是孫彩珍的態度,並且積極實踐。

      種福堂已經加入了世界中醫藥聯合會腫瘤專業委員會,北京中西醫腫瘤防治技術創新聯盟腫瘤分會也在種福堂成立,孫彩珍任分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參與之後同道可以切磋,不斷吸收別人的長處,彌補自己的不足。」

      放眼世界,祖國醫藥學著作典籍《本草綱目》和《黃帝內經》,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記憶名錄。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的屠呦呦也曾說過:「青蒿素是傳統中醫送給世界人民的禮物。」此次新冠疫情,中醫被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疫情期間,種福堂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向養老院等一些社會機構捐助防疫物資。因為出行受限,許多病人只能在家調養,無法與醫生進行有效的溝通,這成了孫彩珍開直播的主要原因。

      疫情帶來了諸多思考,如何在浮躁的社會尋找到平衡點,構建出種福堂獨有的的醫療生態?孫彩珍一直都在靜思。

      種福堂對癌症病名的劃分以西醫為主,對於病症的證型按照中醫來分類,採取中醫的理念治療。種福堂醫院成立以來,許多行之有效的驗方也已在藥監局備案。現在孫彩珍有了更大的願景,她希望打通腫瘤前期的預防、腫瘤後期的康復,形成更加寬泛的腫瘤治療的整體理念,造福於民,造福一方。

      「今年下半年,我們醫院所在的園區有望成為3A景區,拱墅區首開公園就在這裡。到時候,醫院的外部環境會更適宜住院病人的身心療養。」孫彩珍的語氣中有一絲喜悅。

      許多學者認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在於「天人合一」。中醫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本質上體現的也是人與自然的互動與實踐。中醫藥文化不僅是一套完整的醫學治療體系,更是中國哲學智慧和健康觀念的體現。它注重統一性和完整性,強調自身的整體性和內環境的統一性,體現了中國古代的唯物論和辯證思想。

      孫彩珍愛讀書,她看得最多的書是清代吳謙等人編纂的《醫宗金鑑》,深藍色的書皮已經斑駁,封面的書角磨損嚴重,露出裡面泛黃的紙張。她已經不記得看過多少遍,書裡的理、法、方、藥早已爛熟於心。「常翻常新。這本書裡有《傷寒雜病論》的內容,有《金匱要略》的內容,很綜合,對臨床很適用。」她說。

      在學醫的路上,孫彩珍有許多心得體會。早年她治好了父親的病,之後又陸陸續續治好了一些腫瘤病人,當時她覺得中醫似乎很簡單。「後來發現,就像我們讀一本書一樣,一開始以為背熟了就會了。沒想到這本書卻越讀越厚,越來越難,也越來越繁雜,這個體系也越來越龐大。」

      最近幾年,孫彩珍對中醫學習的認知又有了新的提升,似乎更加能夠提綱挈領,抓住主要矛盾,去繁從簡。

      「學習中醫的過程就像爬山一樣。我現在爬到了半山腰,還沒有到達山峰。這座山爬完,還會看見其他山。」孫彩珍微微一笑,「只能不斷向前。」

      談到種福堂的未來,孫彩珍說:「種福堂的發展重心將體現在兩個方面,對外要加強與大醫院、科研院所的合作,把臨床經驗提升到理論的高度;對內要加強院內製劑研發,提升藥物療效。」在理論與實踐的反覆交疊中,孫彩珍將繼續在中醫的世界中上下求索,孜孜不倦。

相關焦點

  • 世界人民都有自己的「中醫」
    就此而言,世界人民都曾有過屬於自己民族的「中醫」。中醫並不特殊人類最早的醫學文獻見於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和古埃及文明。早在那時,傳統醫學以植物、動物和礦物為主要藥物來源的格局就已經確立了。· 阿育吠咜的身體觀這些都接近中醫陰陽、五行之論,都是人類認識到致病微生物之前的理論構想。總體來說,在現代自然科學出現之前,世界各地的傳統醫學在理論、藥材、診療方式等方面都不無共性,沒有必要無限誇大或神秘化本民族的醫學。只有認識世界範圍內傳統醫學的異同,才能對中醫在醫學史上的地位有更好的把握。
  • 2020世界愛美日:「減博士」中醫減肥美容專題研討會在成都舉行!
    成都是世界公認的「醫美之都」,醫學美容事業發展得如火如荼,中醫美容在此亦是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傳統中醫不僅可以去除病痛,而且適用於減肥美容,甚至因為其自然、無創的優勢,在美國
  • 健全中醫藥管理體制 讓世界了解「中醫文化樹」 | 建言中國020
    提案建議,應儘快建立健全符合中醫藥特點的適應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要求的管理體制,進一步加強中西醫結合,對中醫藥科學發展模式和評價機制進行改革創新;針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召開中醫藥博覽會,讓優秀中醫文化和中醫哲學思想及精湛的中醫臨床技術走向世界。  《建言中國》欄目是中國網政協頻道、中國網議庫平臺原創欄目,轉載請註明出處。
  • 異世界中藥鋪:小夥穿越世界弘揚中醫,才登場就撿到呆萌鹿人少女
    《異世界中藥鋪》由索以文化出品,2019年7月以漫畫的形式推出,2020年5月改編為動畫,目前以動畫漫畫兩開花的形式連載著。以中醫為題材的小說作品國內還是蠻多的,動漫國內還是挺少的。男主角孫家有本身是個學醫的好少年,家裡是中醫世家,不過卻不知道為啥被召喚去了異界,估計就是女主桑東籬按耐不住一顆要見男主的心,這個異世界還是蠻混亂的,連年打仗,本身醫療水平也不算發達,自然是急切希望醫生同志們來幫忙啊。
  • 劉傑中醫博士——中醫承國夢 銀針濟蒼生
    如果說中醫文化,是世界醫學史上的燦爛瑰寶,那麼,針灸無疑是其中最為耀眼的存在。因為治療效果好,且幾乎無副作用,針灸已被超過180個國家所認可並運用。可以說,在當今世界各地,每天都有患者享受著針灸帶來的福利。 針灸,也因此成為無數中醫工作者推廣中醫文化的載體。被譽為「東方一針通」的津門劉氏家族第十六代傳人劉傑醫師,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 廣藥大在第四屆世界中醫翻譯大賽中榮獲團體一等獎
    中國教育在線訊  12月15日,由中國翻譯協會、中國翻譯研究院指導,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翻譯專業委員會、翻譯中心)主辦的第四屆世界中醫翻譯大賽頒獎禮在北京舉行。 廣東藥科大學榮獲團體一等獎,外國語學院梁波老師、英語19(1)班林曉淇、英語17(2)班何紫琪和臨床醫學院中醫學17級林子琦同學分別榮獲個人優秀獎。
  • 【證章小天地,中醫大世界】(十七)——四明醫院與吳涵秋先生
    吳先生有志于振興中醫事業, 認為中醫要生存,就一定要加強中醫自身的建設, 要實現中醫現代化,中醫隊伍必須後繼有人, 不斷培育新生力量 。所以在 1936年, 他創辦了寧波國醫專門學校, 並擔任校長 。為了籌集資金, 他不辭勞苦, 四處奔波, 雖傾其家財產業而無所顧惜 。
  • 聽中醫名家講:中醫可不是慢郎中,中醫急診需駛入發展的快車道
    目前的實際情況,中醫急診歷史悠久,經驗豐富,在中醫學的發展中有著重要的理論建樹,但從近代以至新中國建立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由於受很多因素的影響,中醫急診學科發展受到了嚴重的限制,面臨中醫急診製劑少、人才匱乏、臨床診療規範不完善等問題,其特色與優勢得不到應有的發揮,使急診功能普遍成為中醫醫院的薄弱環節,因此給人們的印象中醫是「慢郎中」。
  • 感恩中醫 |粉絲投稿
    自從愛上了中醫,我的許多理念多發生了改變,「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成了我的飲食指導;「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教會我健康的生活方式;「恬淡虛無,精神內守」更是我心靈修行的目標。中醫講究緣分,而我與中醫結緣要歸功於羅博士。雖然未曾謀面,但羅博士對我的影響是巨大的,是我生活中的導師。
  • 當國人還在反對中醫的時候,美國已開設8000家中醫診所
    美國一家中醫針灸診所外景事實上,美國雖然擁有世界最發達的醫學和最健全的醫療體系,卻根本無法解決西醫的兩個重大局限。一是高誤診率、西藥濫用、西藥毒副作用和耐藥性問題。中醫和針灸在美國的發展速度讓人驚嘆,美國人民接受程度和歡迎程序僅次於西醫,並且美國超過五十個州都頒布了《針灸中醫法》,對中醫提供正規的法律保護,讓更多的原生中醫加入美國中醫的隊伍中。
  • 《老中醫》電視劇釋放了國家要扶正中醫的信號!中醫的春天來了
    一個醫派以及數位醫者在大上海成名立足的風雲往事,而旁門左道怪病奇案貫穿始終,劇情懸念引人入勝,也讓劇集在內容上表現出豐滿質感,一紙藥方,一場事關生死的診斷,讓觀眾因此踏入中醫這個熟悉但卻又無比陌生的行業大門,一窺其博大精深的肌理,而中醫顧問團隊的把關校正,也在浩蕩風雲裡,最大限度地還原中醫這門科學的本來面目。
  • 中醫啟蒙教育:中醫與美容美顏
    」上,中國整形美容協會中醫美容分會會長楊頂權表示,中醫美容是我國醫療美容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鮮明的中醫特色和中國文化基因。  中國整形美容協會中醫美容分會名譽會長、北京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醫大師王琦則表示,現在美容問題已經上升到一個科學問題,體質與皮膚健康、皮膚美容和皮膚疾病密切相關。「未來從個體差異為切入點,定製個體化的美容方案,以中醫思想為指導的現代中醫美容是美容發展的新方向。」
  • 動漫推薦:男主穿越到沒有醫生的世界,搭檔萌妹宣傳中醫文化
    觀眾朋友們大家好,今天要給大家推薦的這部國產動漫名字叫《異世界中藥鋪》,由索以文化出品,2019年7月以漫畫的形式推出,2020年5月改編為動畫,目前以動畫漫畫兩開花的形式連載著,動畫官方暫定是40集,每周雙更,其故事內容簡單梗概起來,大概就是男主穿越到沒有醫生的世界,搭檔萌妹宣傳中醫文化
  • 歷史記載中的隻言片語,中醫外科手術領先世界何止上千年
    歷史記載中的隻言片語,中醫外科手術領先世界何止上千年,說起中醫,大家第一反應就是把脈,最多就是望聞問切,現在流行的針灸也是大家的印象之中的形象,其實中醫老早就有成熟的外科手術,比如各地流傳的傷科正骨術,流傳下來也是很厲害的,但是傷科正骨只是其中保留承傳的比較完整,比較系統的一部分中醫外科手術,其實還有更多的記載,由於中國的文化背景
  • 初學中醫的啟蒙讀物,《國醫大師熊繼柏手書中醫四小經典》首發
    中華中醫藥學會慢病管理分會學術顧問、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慢病管理專業委員會會長、湖南中醫藥大學副校長何清湖教授出席研修班開幕式,並圍繞院校教育與傳承教育相結合中醫臨床高層次人才培養,以及國醫大師熊繼柏中醫臨床現場臨床教學創新傳承模式等發表講話。
  • 看病選中醫還是西醫?中醫有用嗎?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罵中醫?
    中醫周邊國家的醫院影響也很深遠,如日本、韓國、朝鮮、越南的古代醫學都是以中醫為基礎發展起來的。西醫,是指近代時期的西方國家的學者在以解剖生理學、組織胚胎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作為基礎學科的全新的醫學體系,中國人簡稱之為「西醫」,中醫相對立。
  • 【信中醫 認中醫 用中醫】雙「腿」走路,中醫不是「慢郎中」
    【信中醫 認中醫 用中醫】雙「腿」走路,中醫不是「慢郎中」 2020-11-11 16: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道解中醫01 | 醫與毉:中醫的道法自然
    中醫與道教,是中華文化中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兩個原生文明之珠,且有著極其密切的關係。
  • 中醫和西醫哪個更科學?中醫真的很不靠譜嗎?
    中醫和西醫,一直都在掐架,誰都不服誰,今天院長就來說說自己的觀點。其實我覺得中醫和中藥根本就是兩個不同的東西,中藥相對來說還是有一定的科學性的,畢竟青蒿素獲得了諾貝爾獎。但青蒿素是以中藥為起點,這個榮譽是給中藥的,並不是給中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