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寧:奏響工業強市樂章 共圓全面小康夢想

2020-12-27 湘湘帶你看社會

「民亦勞止,汔可小康。」早在2000多年前的《詩經》中,「小康」作為豐衣足食、安居樂業的代名詞,就一直是華夏兒女追求美好生活的樸素願望。

正是對美好生活的孜孜以求,新中國成立以來,海寧人民在海寧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銳意進取,開拓創新,發展方式實現了以農業經濟為主到以工業經濟為支柱、三次產業協調帶動的良好局面,闖出了一條工業強市向高質量前進的道路。

百年工業風雨兼程,躋身「千億」俱樂部

「『211』目標圓滿完成,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2026.4億元,地區生產總值1026.6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實際完成100.5億元,列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第22位、全國縣級市全面小康指數第9位……」這是2019年海寧交出的一張靚麗「成績單」。

回望百年風雲變幻,這樣的成績來得卻並不容易。

早在1840年鴉片戰爭後,各沿海城市陸續興起「實業救國」運動,海寧以糧食加工、棉紡織、繅絲等為主的工業作坊和家庭工業萌芽,至1909年,滬杭鐵路已通車,內河已有汽輪通行,1913年開始硤石便有火力發電,建立了電話通信。

但是,那時的海寧水利興建少、失修多,旱澇災害、疫病等一系列矛盾和問題以及「三座大山」的壓迫,百姓生活仍然十分困苦,特別是抗戰爆發後,連年的戰亂使得海寧僅有的工業基礎造到嚴重破壞,百業俱廢。

東方風來別樣春,山河萬裡起宏圖。

新中國成立之後,當時的海寧縣委、縣政府便團結帶領勤勞勇敢的潮鄉兒女在這片熱土上披荊斬棘,一卷海寧經濟社會發展新藍圖徐徐展開。

「到1977年時,我市工業總產值首次超過了農業總產值,在全縣經濟中佔主導地位。」市統計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自此確立工業為我市經濟發展支柱歷程已有40餘年。」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改革春風吹遍潮鄉大地,特別是1983年農村全面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解放了農村生產力,調動了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1984年起,海寧「四個輪子一起轉」的經驗得到大力推廣,各類村辦企業、個體經營戶、鄉辦企業和村民聯戶工廠蓬勃發展,鄉鎮企業、國有企業的加快改革為全市(縣)經濟快速增長打下堅實基礎。

「起初我在工廠裡做機械方面的工作,工作環境很不錯,收入也挺可觀。」天通控股董事長潘建清回憶道,改革開放之初的海寧,已有不少人辦起了紡織廠、服裝廠、皮件廠,並早已賺到了「第一桶金」,而潘廣通帶著兒子潘建清另闢蹊徑,創辦了屬於高科技的電子元件廠。

也正是從那時開始,許多和天通有著類似經歷的海寧鄉鎮企業,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從小到大、從弱到強,「拼」出了一張工業強市的成績單。

塊狀經濟大放異彩,開放創新後勁十足

在新生事物激揚的紛繁時代,每一次改革,就是一次觀念的突破、制度的創新;每一次改革,也是一次機遇的把握、一個嶄新空間的開拓。

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後,在多種所有制經濟協調發展的大環境下,海寧依託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和通暢便捷的交通條件,利用市場機制的集聚和配置功能,逐漸形成了一批區域特色產業,海寧步入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增長最快的時期之一。

「大家都在建市場,我們是不是可以建一個皮革市場?」時任海寧市人民政府副市長的金富榮是海寧皮革行業發展的親歷者,「當時,海寧正在學習貫徹『南方談話』的精神,解放思想、大膽探索是主旋律。」

1993年,海寧市政府劃撥33畝土地啟動招商,建成了3萬平方米的皮革綜合交易市場,並與1994年建成開業,無中生有的「海寧中國皮革城」打造了一張工業經濟的「新名片」。

此後,許村家紡、馬橋經編等產業集群陸續成型。統計數據顯示,1992至1996年,海寧經濟高速發展,地區生產總值始終保持兩位數增長,年均增長達20.1%。

上世紀九十年代後期,儘管受到亞洲金融危機、特大洪水災害等多因素共同影響,國內經濟增長進入了短暫調整期,但這一時期內企業結構和產權制度改革有效促進了多元經濟格局的形成,民營經濟的發展潛力被進一步激發,鄉鎮企業區域特色經濟被盤活,「中國皮革之都」「中國紡織產業基地」「中國經編名城」等讓海寧「塊狀經濟」的美名享譽海內外。

「進入21世紀後,海寧工業經濟結構的立體化程度更高,電力生產、機械和設備製造等產業增長勢頭強勁。」市發改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上海漕河涇開發區海寧分區等一批優秀的產業園區和平臺也如雨後春筍般相繼建立起來。」

隨著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海寧企業外向型的特質被充分釋放,有力帶動了太陽能光伏、電子信息等產業發展,為工業經濟增添了一分「多元」「國際」色彩。

在持續「量變」的積累中,如何進一步提高企業質量和效益?這既是廣大企業家追求的目標,也是市委市政府謀劃的方向,讓海寧經濟在新時代迎來了「質變」的契機。

轉型升級永不止步,敢為人先勇立潮頭

「我們最大的秘訣在於『變』,且跟著時代『變』。」美大集團創始人夏志生說,他在1979年帶著第一批創業者進入熱電鍍行業,後來,美大陸續轉向投產收錄機、音響等電子產品,再到成立美大太陽能工業有限公司,再到成就集成灶行業上市「第一股」,始終離不開四個字——轉型升級。

當二十世紀第一個十年過去,生態環境壓力日漸增大、資源要素日益緊缺……全市傳統產業的帶動能力略顯疲態,發力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製造,一批行業領軍企業的探索,得到了全市層面的呼應。

2017年以來,海寧吹響「工業強市再出發」號角,借力」融杭接滬」和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產業優化調整步伐不斷加快,數字經濟、航空產業、生命健康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初露崢嶸。

在海寧泛半導體產業園這片高產值、高附加值的「藍海」裡,經過幾年的培育,一批立足半導體國產化的企業和機構正逐浪前行。

在火星人廚具股份有限公司車間內,工業機器人揮臂作業,一道道工序有條不紊,海寧智能廚電產業向全產業鏈延伸。

在紅獅寶盛科技有限公司的引擎零部件製造車間裡,海寧「智造」裝進了世界級航空引擎,航空航天產業橫空出世。

在杭州灣智慧醫療產業園,一批以科技研發為主導的醫療產業化項目紛紛落地,以智慧醫療為支點撬動著「大健康」產業的新風口。

在海寧中國皮革城的直播基地,網紅主播活躍在淘寶直播、快手、抖音等平臺,颳起一股「時尚經濟」新潮流。

「新時代,有一種幸福叫奮鬥在海寧。」市委書記朱建軍在全市三級幹部大會上的號召言猶在耳。海寧人民憑著勇立潮頭、敢為人先的拼勁,一步一個腳印,從「小打小鬧」的家庭工業、鄉鎮企業,到如今的一批行業龍頭企業、隱形冠軍,從立足本土本鄉,到捕獲全球商機、引領行業發展,一張張宏偉藍圖變成你我觸手可及的實景圖。

工業穩,則經濟穩。經濟穩,則小康成。

百年芳華迎蝶變,全面小康路上,潮鄉大地上每天都上演著工業強市的美麗故事。

【大事記】

新中國成立初期,海寧在幾乎從零開始的情況下,工業經濟奇蹟般復甦發展,工業總產值從1949年的742萬元發展到1952年的2441萬元,鄉及鄉以上工業企業達到21家,其中國有企業18家,並出現了3家集體企業。

1978年,海寧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89億元,比1957年增長2.5倍,年均增長6.2%。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海寧鄉鎮企業、個私經濟、民營企業蓬勃發展,至1992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7億元,比1978年增長了18.6倍。

1985年,海寧成為首批被列入沿海經濟開放區的縣(市)之一。

1996年,海寧獲首批「浙江省小康縣(市)」稱號。

2011年,全市949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有私營企業701家,佔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為52.4%。非國有及集體經濟比重由1992年的4.6%上升到2011年的96.7%。

2019年,海寧人均GDP按戶籍人口計算,達到2.13萬美元,早在2010年就躍上了1萬美元臺階。

2019年,海寧列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第22位、全國縣級市全面小康指數第9位。

【來源:浙報融媒體】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海寧:工業經濟 大潮猛進
    四十年來,潮鄉兒女初心不改、奮鬥不止,海寧因改革開放而興,因堅持工業強市而強,始終在高質量發展的戰場上奮勇向前。    回首四十年,我們取得的一系列輝煌成就,離不開歷屆市委、市政府的高瞻遠矚、英明決策,更離不開全體海寧人的揮灑汗水、同心同行。如果說,要給這一張海寧改革開放的答卷加一個評語,那一定是「優秀」。
  • 嘉賓聚焦「全面小康進程中縣市的實踐成就」
    在12月26日下午舉行的「全面小康進程中縣市的實踐成就」分論壇上,多位來自各地的專家、學者在長達3個多小時的交流與對話中,分別從市縣、學術、企業的角度,全方位、深層次地探討了高質量發展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點和路徑,為各地提供寶貴的發展經驗。
  • 樂清這樣奏響小康「幸福曲」
    樂清這樣奏響小康「幸福曲」 2020-11-11 19: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呂繼宏、張也等名家齊聚 國家大劇院奏響《小康之歌》
    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國音樂家協會主辦,協同全國多個省區市音協和老中青音樂家共同創作並推出的大型主題音樂會《小康之歌》於12月23日晚在國家大劇院歌劇廳上演。音樂會由著名指揮家夏小湯執棒,中國電影樂團擔任現場伴奏,北京音協合唱團、天使童聲合唱團擔任現場合唱。
  • 共圓小康夢——瀟湘好歌主題演唱會在長沙舉行
    「共圓小康夢—瀟湘好歌主題演唱會」在長沙市實驗劇場舉行。演唱會演唱者都是湖南的青年歌唱家和少兒歌手。演唱會具有強烈的時代性和民族性。整臺演唱會藝術地反映了決勝全面小康的歷史徵程。紅網時刻新聞12月9日訊(記者 夏君香)12月8日晚,由湖南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湖南省音樂家協會主辦的「共圓小康夢—瀟湘好歌主題演唱會」在長沙市實驗劇場舉行,省文聯主席鄢福初,黨組成員、副主席鄧清柯等領導和省委宣傳部、省文旅廳、長沙市文聯等單位或部門領導觀看演唱會。
  • 今朝海寧,乘風破浪!
    位於長安鎮(高新區)的西子重工所屬西子聯合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水福從事電梯製造40年,對於行業的生存發展,他認為不僅要把自己的產品做專做強,把電梯零部件做到極致,成為行業的「隱形冠軍」,還要與優秀的企業加強合作,深入學習,努力成為全球優秀品牌電梯的忠誠合作夥伴,這樣才能「活」得久,發展得好。區域經濟調檔改速、增質提效,依靠著產業創新的有力支撐。
  • 追逐心中的夢想,奏響華麗的樂章
    >如果我不會放棄心底的執念,那麼,我會一直相信奇蹟,如果我的心中充滿前進的動力,那麼,我一定會執著地追尋心中的夢想仰望著夢想的天空,奏響華麗的樂章,我們一起大聲地呼喊著,心中充滿歡喜,靜靜地欣賞著美麗的風景,我和你一起,度過美好的時光,靜靜地聆聽著你的聲音,我看著你的眼睛,幸福的感覺縈繞在心間,
  • 「攜手共圓小康夢」 天長·潤州書畫作品聯展開幕
    金山網訊 昨天上午,「攜手共圓小康夢」天長·潤州書畫作品聯展在市美術館開幕。展覽集中兩地書畫家近百幅作品。聯展由安徽省天長市委宣傳部、鎮江潤州區委宣傳部、鎮江市美術館主辦,11月22日在天長市博物館首展。
  • 【決勝全面小康】齊心協力共圓何家兄弟「修路建房夢」
    【決勝全面小康】齊心協力共圓何家兄弟「修路建房夢」 2020-12-09 17: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同心共圓小康夢 ——定西市經濟高質量發展掃描
    原標題:【回眸「十三五」 喜看新變化】   同心共圓小康夢 ——定西市經濟高質量發展掃描  今年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
  • 海寧樓市「限購放開」半日遊,大量絕密資料第一次公開
    在去年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明確,全面落實因城施策,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長效管理調控機制;同時,住建部也定調了2020年樓市:堅決防範風險,重點發展政策性租賃住房。由此看來,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博弈仍將持續。  接下來,我們帶您全面了解海寧這座城市以及房地產市場情況。  在了解這座城市之前,我們先來回顧下海寧的樓市政策。
  • 國家大劇院《小康之歌》音樂會今晚奏響,張也呂繼宏等名家獻唱
    23日晚,大型主題音樂會《小康之歌》將在國家大劇院奏響。活動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國音樂家協會聯合主辦,包括張也、呂繼宏、陳小朵、王宏偉等著名歌唱家將聯袂登臺獻唱,精彩值得期待。2020年是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之年,《小康之歌》主題音樂會正是為這一時代盛事送上的歡歌。
  • 夢想在前方,希望就在前方,奏響奮鬥之歌的第一樂章樂隊太給力
    我們在和時間賽跑,因為我們的夢想在前方,我們的希望在前方。當分分秒秒化成一個個跳動的音符,我們奏響的,便是生命賦予我們的第一樂章。第一樂章,反映的不僅僅是個體對生命的熱愛,更譜寫的是我們每個人難得的輝煌。可能是因為對第一樂章這四個字在意吧!
  • ...思想改革創新擴大開放擔當實幹加快建設壯美廣西共圓復興夢想的...
    原標題:2019年6月3日 受自治區黨委常委會委託,現在我就《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關於進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創新擴大開放擔當實幹加快建設壯美廣西共圓復興夢想的決定》起草情況向全會作說明。」,持續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廣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感恩奮進、埋頭苦幹,攻堅克難、勇創佳績,奮力開啟建設壯美廣西、共圓復興夢想新徵程,決不辜負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的殷切期望與重託。
  • 協調:奏響邁向小康社會的「協奏曲」
    當前和今後五年,我們的中心工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小康,重在「全面」,難在「全面」。這個「全面」,就是要解決發展中的不平衡問題,增強發展的整體性和全面性。既要東部率先,也要西部開發、中部崛起、東北振興;既要城市繁榮,也要農村小康;既要物質豐裕,也要精神豐富;既要經濟建設,也要國防融合發展。
  • ...贏脫貧攻堅戰 圓全面小康夢 奮力譜寫新時代酒泉鄉村振興華彩樂章
    12月4日上午,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系列新聞發布會酒泉專場新聞發布會,酒泉市委書記吳仰東,酒泉市委副書記、市長王立奇,圍繞「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切囑託 高質量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主題介紹情況,並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 海寧如何謀劃「十四五」規劃,找準海寧定位?8位專家這麼說……
    6月28日,由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辦的潮行——「十四五」規劃與高質量發展學術研討會,充分發揮社科智庫作用,為海寧向著高質量發展前進、勇當「兩個高水平」建設排頭兵獻計獻策。浙江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黨組成員、副主席謝利根致辭。市委副書記王建坤致歡迎辭。
  • 共建共治共享,畫出高質量小康最大「同心圓」
    在奔向全面小康的道路上,社會治理關係到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一直以來,中山市重視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形成「全民參與社會治理」「全民創無」等社會治理名片。「十四五」是我國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向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邁進的關鍵時期,中山必須緊緊抓住推動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這個「牛鼻子」,加快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為畫出高質量小康「最大同心圓」,實現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奏響幸福東海讚歌
    五年來,東海縣緊緊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幸福東海」總體目標,砥礪奮進,攻堅克難,創新實幹,譜寫了建設「強富美高」新東海的嶄新篇章。 綜合實力在爭先進位中 躍上新臺階 地區生產總值連跨兩個百億元臺階、預計實現568億元,先後入選綜合實力、綠色發展、投資潛力、新型城鎮化、創新能力等5個「全國百強」,累計獲批國家和省部級榮譽50餘項。
  • 「基層動態」十三敖包鎮解放村開展「脫貧奔小康、共圓中國夢...
    6月16日,為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助力脫貧攻堅,解放村與幫扶單位聯合舉辦「脫貧奔小康、共圓中國夢」貧困戶聯誼活動,80多名貧困戶和幫扶人一起參加活動。此次活動設置了脫貧攻堅知識有獎問答、文藝節目表演、個人才藝即興表演等活動,通過此次活動,進一步增強了貧困戶內生動力,拉近了與幫扶人之間的感情,同時進一步掌握了扶貧相關政策和應知應會內容,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更加牢固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