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
【宋】嶽飛
昨夜寒蛩不住鳴。
驚回千裡夢,已三更。
起來獨自繞階行。
人悄悄,簾外月朧明。
白首為功名。
舊山松竹老,阻歸程。
欲將心事付瑤琴。
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注釋】1、小重山:詞牌名。一名《小衝山》、《柳色新》、《小重山令》。唐人常用此調寫宮女幽怨。《詞譜》以薛昭蘊詞為正體。五十八字。上下片各四句,四平韻。換頭句較上片起句少二字,其餘各句上下片均同。另有五十七字、六十字兩體,是變格。
2、寒蛩(qióng):秋天的蟋蟀。
3、千裡夢:指赴千裡外殺敵報國的夢。
4、三更:指半夜十一時至翌晨一時。
5、月朧明:月光不明。朧,朦朧。
6、功名:此指為驅逐金兵的入侵,收復失地而建功立業。
7、舊山:家鄉的山。
8、瑤(yáo)琴:飾以美玉的琴。
9、知音:《列子·湯問》載: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琴。伯牙琴音志在高山,子期說「峩峩兮若泰山」;琴音意在流水,子期說「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後世遂以「知音」比喻知己,同志。
【譯文】昨夜,寒秋蟋蟀不住哀鳴,夢回故鄉,千裡燃戰火,被驚醒,已三更。站起身,獨繞臺階踽踽行。四周靜悄悄,簾外,一輪淡月正朦朧。
為國建功留青史,未老滿頭霜星星。家山松竹蒼然老,無奈議和聲起、阻斷了歸程。想把滿腹心事,付與瑤琴彈一曲。可高山流水知音稀,縱然弦彈斷,又有誰來聽?
【賞析】《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是南宋抗金將領嶽飛的詞作。詞的上闋寫深夜夢回的壓鬱心情。寒蛩的鳴叫,朦朧的月色;夢回三更,獨繞階行。時間、景色、環境、行動。含蓄曲折、情景交融。三更不寐、繞階獨行,以及隔簾望空中朦朧月色,可以看出他壯志難伸的孤憤之情。下闋寫壯志受阻,首句直伸心志。二三句以「舊山松竹老」喻故鄉中原盼歸人老和作者急欲殺回故鄉,收復中原的心情。作者用曲折含蓄之筆,頓挫出之。「欲將」三句,以「高山流水」、知音難覓的比喻,抒寫抗金主張以及曲高和寡的鬱悶、憂憤心情。全詞沉鬱低徊、曲折含婉、抑揚頓挫、比喻蘊蓄、情景交織,有很高的藝術境地。
浪淘沙令:原為唐教坊曲,又名《浪淘沙》、《賣花聲》等。唐人多用七言絕句入曲,南唐李煜始演為長短句。雙調,五十四字。
來源:唐詩宋詞元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