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飛這首《小重山》寫出了英雄的絕世孤獨

2021-02-19 精忠愛國商會

熊燉曾在《百年孤獨》中曾讀到過一句話:生命從來不曾離開過孤獨而獨立存在。無論是我們出生、我們成長、我們相愛還是我們成功失敗,直到最後的最後,孤獨猶如影子一樣存在於生命一隅。

關於孤獨,在很多的文學作品中都寫過,今日熊燉想與大家分這首《小重山》,其中「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可謂是寫出了絕世的孤獨:


《小重山》

[宋] 嶽飛

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裡夢,已三更。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

白首為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嶽飛是抗金名將,是民族英雄,金軍中流傳著一句關於嶽飛的著名評語:「撼山易,撼嶽家軍難!「文天祥曾說道:「嶽先生,我宋之呂尚也。建功樹績,載在史冊,千百世後,如見其生。至於筆法,若雲鶴遊天,群鴻戲海,尤足見幹城之選,而兼文學之長,當吾世誰能及之。」

這首《小重山》作於南宋紹興七年,正當抗金前線捷報頻傳,凱歌高奏,士氣民心大振,收復中原失地勝利在望的時刻。宋高宗趙構不顧朝野上下的反對,重用秦檜。從此秦檜獨攬大權,極力推行投降賣國政策。

當時嶽飛反對妥協投降,他相信抗金事業能成功,但是以奸臣秦檜為首的妥協派堅決制止嶽飛再與金國作戰,同時廣大軍民抗金救國的積極性受到嚴重的壓抑和摧殘,主戰派相繼被排斥出朝廷,遭到貶謫、流放和編管。嶽飛和許多愛國志士一樣,受到投降派的壓制和阻撓,深感自己殺敵報國的理想難以實現,內心的極度苦悶,但卻無可奈何!



上闋是即景抒情,寓情於景,昨夜,寒秋蟋蟀不住哀鳴,夢回故鄉,千裡燃戰火,被驚醒,已三更。站起身,獨繞臺階踽踽行。四周靜悄悄,簾外,一輪淡月正朦朧。結拍「人悄悄,簾外月朧明」以景收束上闋,映襯詞人不能成眠,更見孤獨之感。上闋用簡潔的語言和平淡的敘述質樸地展現出作者所面臨的困境,其簡沽有力、樸素真切的文風,確實展現出一代英雄的真性情和其所面對的歷史情景的複雜性。

下闋寫他收復失地受阻,要抗金卻是「知音少」,內心鬱悶焦急,用了比興手法。

詞人一生追求為國建功留青史,未老滿頭霜。家山松竹蒼老,無奈議和聲起、阻斷了歸程。想把滿腹心事,付與瑤琴彈一曲。可是高山流水知音稀,縱然絃彈斷,又有誰來聽?當時作者主張抗金,收復失地,但是朝野上下一片議和聲,使作者陷入孤掌難鳴的處境,不禁擔憂起國家的未來和命運,心情沉重。



「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寄託了嶽飛的一腔憤懣和無處言說的沉痛,每每讀來心中都心中泛起一陣酸楚,千金易得,知音難求。

這首詞第一次讀大概是高二的時候。當時怎麼也想不到會是嶽飛這種大氣概的人寫出來的!記憶中的嶽飛好像一直都是錚錚鐵骨,所寫的詩詞也應該如《滿江紅》一樣的金戈之聲,所以每當熊燉讀到「簾外月朧明」,「欲將心事付瑤琴」時,總覺得不像嶽飛這般猛將所寫,所以當熊燉發現這首詞確確實實是嶽飛所寫時,和滿江紅對照看了看,打心裡佩服嶽武穆的剛柔並濟。

嶽飛,在中國,幾乎是一個家喻戶曉的民族英雄。在他身上所體現出來的強烈愛國主義精神和寧死不屈的高尚情操,八百多年來,一直在感染和鼓舞著後來人。可以說,在中國人的心目中,嶽飛已成了一面愛國統一的旗幟,廉潔奉公的楷模,蔑視權貴、伸張正義的正人,以身殉志、寧死不屈的英雄。

一腔壯志難蘊藉,請君細讀小重山。

本文轉載於精忠傳媒公眾號  特此註明

相關焦點

  • 嶽飛《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賞析
    曾有一段時間,對古典詩詞的評論,有人以情調的高昂與低沉分高下,於是認為,嶽飛這首《小重山》情調低沉,不如他的《滿江紅》創意高。其實,對事物的評論,應當對具體問題做具體分析,而不可以表面上的一刀切。情調高昂的作品固然好,但不能把高昂誤作為粗獷叫囂。情調低沉也並非消極。
  • 回味經典:小重山
    嶽飛(1103—1142),字鵬舉,宋相州湯陰縣永和鄉孝悌裡(今河南安陽市湯陰縣程崗村)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戰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嶽飛是南宋最傑出的統帥,他重視人民抗金力量,締造了「連結河朔」之謀,主張黃河以北的抗金義軍和宋軍互相配合,夾擊金軍,以收復失地。嶽飛的文學才華也是將帥中少有的,他的不朽詞作《滿江紅》,是千古傳誦的愛國名篇。
  • 【宋】嶽飛〔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宋】嶽飛昨夜寒蛩不住鳴。【注釋】1、小重山:詞牌名。【賞析】《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是南宋抗金將領嶽飛的詞作。下闋寫壯志受阻,首句直伸心志。二三句以「舊山松竹老」喻故鄉中原盼歸人老和作者急欲殺回故鄉,收復中原的心情。作者用曲折含蓄之筆,頓挫出之。「欲將」三句,以「高山流水」、知音難覓的比喻,抒寫抗金主張以及曲高和寡的鬱悶、憂憤心情。全詞沉鬱低徊、曲折含婉、抑揚頓挫、比喻蘊蓄、情景交織,有很高的藝術境地。
  • ​精忠嶽飛之《小重山》
    精忠嶽飛之《小重山》作者│張建勳縱有千軍可直搗黃龍,又有誰懂我的無奈與迷茫,"帥才不及帝王術"的糾結常讓英雄淚沾巾!想我少年時先後向周同、陳廣師父學習槍技、射箭,強身健體,從不懈怠,期望有朝一日可報效國家。兵法與韜略,反覆研習,上陣可殺敵,靜思可安邦,《武穆遺書》絕不是浪得虛名。19歲投軍抗金,後遇知己元帥宗澤,相見恨晚,開始了保家衛國的戎馬生涯。
  • 和嶽飛並駕齊驅的抗金名將韓世忠詞作的水平咋樣:不輸嶽飛?
    南宋中興四大名將中,嶽飛之外的三人裡真正可以和嶽飛並駕齊驅的只有韓世忠,他們二人都力主抗金,戰績卓越;都是從普通士兵成長起來的傑出將領;都有一個深明大義,令人羨慕的賢內助,其實,他們還有一點非常相似,只是韓世忠在這一點上的表現一直被人們忽視了
  •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
    【注釋】[1]小重山:詞牌名,又名「小重山令」,多用以寫「宮怨」,故其調悲。[2]蛩(qióng):蟋蟀。[3]朧明:明亮貌。[4]舊山:嶽飛的家鄉湯陰。時在金人統治下,不能回家,故下文有「阻歸程」之說。
  • 淺議武舉:不會寫論文的嶽飛和戚繼光,肯定成不了名將
    嶽飛劇照,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我們回過頭去看看古代的武舉名將,就會發現他們都會寫論文,而且寫得很好。著名的武毅公戚繼光,就有《紀校新書》《練兵實紀》《蒞戎要略》《武備新書》等著作傳世。戚繼光的論文水平,這要是擱在今天,能秒殺一眾高等院校的教授。
  • 陸遊嶽飛辛棄疾,三位抗金英雄都是豪放詞人,你更欣賞誰的文採?
    一、嶽飛的豪放三個人中,嶽飛傳世的詩詞作品最少。其兩首《滿江紅》和一首《小重山》堪稱佳作。不過這首《滿江紅·怒髮衝冠》總有後人提出疑問,懷疑是明朝人的作品。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 史上最孤獨的一首宋詞,知道作者是他,肅然起敬
    金人讚嘆嶽飛的才幹,「撼山易,撼嶽家軍難」;元人修訂的《元史》中寫道,「欲有所舉,盡召諸統制與謀,謀定而後戰,故有勝無敗。」嶽飛也頗有文採,流傳到今天的作品不多,今天就來欣賞一首他的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裡夢,已三更。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
  • 歷史上最霸氣的5首詩詞,第1名口氣最大,卻又實至名歸
    這首詩的作者是宋代文豪蘇東坡。這首詞描寫了蘇東坡打獵的情景,語言樂觀豪邁,描寫詳細動人,讓人忍不住激蕩起豪邁的心情。「鬢微霜,又何妨!」寫出了一種不服老的心態,而「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更是霸氣無比,寫出了蘇東坡心裡的那一份自信和抱負。可以說,這首詞中那種積極樂觀的心態和霸氣應對「西北天狼」的態度,真是千年後依舊虎虎生風,令人拍案叫絕。
  • 『朗誦』嶽飛:滿江紅
    嶽飛工詩詞,雖留傳極少,但這首《滿江紅》英勇而悲壯,深為人們所喜愛,它真實、充分地反映了嶽飛精忠報國、一腔熱血的英雄氣概。這首的上片,「怒髮衝冠,……空悲切」。意思說,我滿腔熱血,報國之情,再也壓不住了,感到怒髮衝冠,在庭院的欄杆邊,望著瀟瀟秋雨下到停止。抬頭遠望,又對天長嘯,急切盼望實現自己的志願。
  • 從郭子儀到嶽飛:怎樣成為一個圓滿的英雄將軍
    在中國,提起英雄這個名詞,很多人腦海裡恐怕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武將。三忘也是。雖然武將只是英雄職業種類裡面的一種,但是今天,三忘還是想和大家聊一聊中國歷史上那些被稱之為英雄的將軍們。如果提起將軍,你現在腦海裡只記得嶽飛、霍去病、李廣、衛青等人,那不得不反應出一個三忘發現已久的問題,國人喜歡悲劇英雄。
  • 宋詞經典之《嶽飛·滿江紅·寫懷》賞析
    這兩句歷來是考證《滿江紅》作者問題最為關鍵的內容。  第三種說法理由有五:一是北伐時的嶽飛無論就其閱歷資歷還是心境,根本不具備寫出像《滿江紅》那樣悲憤交加、氣勢磅礴的內涵與底氣。那時的嶽飛正仕途輝煌躊躇滿志,怎麼可能滿腔悲憤「怒髮衝冠」?怎麼可能覺得「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又何來氣度「待重頭收拾舊山河」?
  • 秋瑾的這首《滿江紅》,取代嶽飛《滿江紅》入選教科書,憑什麼?
    不知道什麼時候知道的嶽飛,也記不清是誰告訴我關於嶽飛的故事,但是,一直以來嶽飛就以「民族英雄」的身份存在在我的腦海中,他精忠報國,捨生忘死,在中國的歷史冊上留下了濃厚的一筆,但是嶽飛的《滿江紅》卻被移出了教科書,取而替之的是秋瑾所寫的《滿江紅》,這其中的原因又是為何?
  • 亦師亦友,宗澤對嶽飛影響幾何
    一次,宗澤對嶽飛說,你作戰勇敢,如果能夠熟知兵法,一定會如虎添翼的。對於上級的諄諄教導,年輕的嶽飛卻不以為然。「兵無長勢,唯有不拘一格,方能出奇制勝」,嶽飛回答說。宗澤時任兵馬副元帥、開封留守,是宋廷第二號人物。面對下屬的「不識抬舉」,他沉默了一下,緩緩地說:「你說的有道理啊」。
  • 嶽飛之死前後的陰影與光明
    《射鵰英雄傳》,眾所周知,嶽飛實是書裡的隱藏主角。從靖康二字引出郭靖,到《武穆遺書》,到郭靖後來(與嶽飛一樣)守襄陽。
  • 看完秦檜審嶽飛才知道,常人受不了,嶽飛真英雄!
    《嶽飛傳》中有一種大刑,是秦檜手下万俟卨和羅汝輯發明的,名叫「披麻問」。這披麻問是啥滋味?看完秦檜審嶽飛才知道,真不是常人能忍受的,秦檜給嶽飛用,嶽飛扛住了,嶽飛真英雄!嶽飛接到十二道金牌,從朱仙鎮趕奔京城,中途被馮忠、馮孝押進囚車,送往大理寺。秦檜命万俟卨、羅汝輯審嶽飛。嶽飛哪裡肯承認按兵不舉、私通外國之罪?嶽飛不招,二人便用刑,先是鞭子打,把嶽飛打得死去活來。
  • 詩意空間|嶽飛《滿江紅》朗誦:衛東
    不同於人們印象中粗魯不文的武人形象,嶽飛擁有卓犖( luò )不群的詩詞造詣,他在詩詞的廣闊天地中偶露崢嶸,留下不多的作品,卻使得後世人了解到武人心中獨特的豪邁、悲壯、苦悶、寂寥。那是一種不同於文士鏤月裁雲般工巧的爽直,是「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的孤獨。
  • 中學教材刪了嶽飛又刪《滿江紅》,嶽飛若地下有知,定要仰天長嘯
    繼嶽飛、文天祥等民族英雄被「請」出了中學歷史課本之後,嶽飛的名作《滿江紅》也被從課本中刪除。一些人幾乎是將嶽飛及其英雄事跡和民族大義從課本中連根拔起,理由也非常奇葩:嶽飛不是民族英雄、《滿江紅》是偽作且宣傳暴力。筆者不禁想問:你們到底要幹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