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飛《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賞析

2021-03-01 古詩文賞析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

朝代:宋代

作者:嶽飛

原文:

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裡夢,已三更。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
白首為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昨日寒夜的蟋蟀不斷地鳴唱,忽然驚醒我千裡廝殺的夢。已經三更了,獨自一人起來繞著臺階行走,人聲寂寂,簾外面的月亮朦朧微明。
為了追求光復故土,頭髮已經白了,故土的松竹也應等待得蒼老了,可是我回到故土的日程卻仍然遙遙無期。想要將心事寄托在瑤琴上,但是知音難覓,即使琴弦彈斷了又有誰聽呢?

注釋
寒蛩:深秋的蟋蟀,蛩音窮。
千裡夢:指夢回中原。
舊山:故鄉。
松竹老:喻北方人民充滿焦急的渴盼與等待。
歸程:喻指收復失地
心事:抗金的主張。
三更 (jing)
應該是: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賞析

  嶽飛的《滿江紅》(怒髮衝冠)詞,壯志不已,是膾炙人口的愛國佳作。此詞上半闋寫出憂深思遠之情,與阮籍《詠懷》詩第一首「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意境相似。下半闋「白首」二句,表面低沉消極,但實際上正是壯志難酬的孤憤。「欲將」三句,用比興手法點出「知音」難遇的悽涼的情懷,甚為悲傷憂鬱。

  曾有一段時間,對古典詩詞的評論,有人以情調的高昂與低沉分高下,於是認為,嶽飛這首《小重山》情調低沉,不如他的《滿江紅》創意高。其實,對事物的評論,應當對具體問題做具體分析,而不可以表面上的一刀切。情調高昂的作品固然好,但不能把高昂誤作為粗獷叫囂。情調低沉也並非消極。嶽飛的《滿江紅》與《小重山》詞均表達了他的抗金以收復中原的雄心壯志,只因作詞的時間與心境不同,因此在作法上遂不免有所差異,實際上異曲同工,又焉可用情調的高昂與低沉區他其高下呢?況且作詞常是要用以興渾融、含蓄蘊藉的方法以表達作的幽情遠旨,使讀者吟誦體會,餘味無窮。嶽飛因為壯志難酬,胸中抑塞,所以作者這首《小重山》詞,用沉鬱蘊藉的藝術手法,這也正是運用詞體特長,正如張惠言論詞時所謂「道賢人君子幽約怨悱不能自言之情,低徊要眇以喻其致」(《詞選·序》)對詩詞評賞也應明白這一道理。繆鉞所撰《靈溪詞說》論嶽飛詞的絕句說:「將軍佳作世爭傳,三十功名路八千。一種壯懷能蘊藉,諸君細讀《小重山》」,與此意同。


鑑賞

  「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裡夢,已三更。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此時已是三更,獨自圍繞庭院而行,身心之大孤獨於此得以體現。世人皆已沉沉入睡四周逐漸悄無聲息了,夜靜更深時分,能聽得清楚自己心臟跳動的聲音;窗外,月色如水,如水的月色正好映襯著詩人如水的愁緒。在這個特定的場景,嶽武穆之寂寞惆悵,內心的孤寂,抑鬱的心境,被此情此景充分的表現出來。

  「白首為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多年的奮戰結果弄到如今是這樣不堪,中原故土已淪陷金人之手,想要回鄉養老已是不可能的了,多麼無奈的意緒!

  「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此句引用《伯牙絕弦》(見《呂氏春秋》《列子》)(一些版本表示此句與「伯牙絕弦」無關), 表現其滿腔的報國熱誠無處申說,跟誰說,用琴弦來訴說,可琴弦已斷,故無所對象能傾訴。

  上闕寓情於景,寫作者思念中原、憂慮國事的心情。

  前三句寫作者夢見自己率部轉戰千裡,收復故土,勝利挺進,實現「還我河山」的偉大抱負,興奮不已,然而卻寒蛩鳴,驚回夢。

  後三句夢醒後的失望和徘徊,反映了理想和現實的矛盾。以景物描寫來烘託內心的孤寂,顯得曲折委婉,寄寓壯志未酬的憂憤。

  下闕抒寫收復失地受阻、心事無人理解的苦悶。

  前三句感嘆歲月流逝,歸鄉無望。「阻歸程」表面指山高水深,道路阻隔,難以歸去,實際暗喻著對趙構、秦檜等屈辱求和、阻撓抗金鬥爭的不滿和譴責。

  後三句用俞伯牙與鍾子期的典故,表達自己處境孤危,缺少知音,深感寂寞的心情。

  全詞表現了作者不滿「和議」,反對投降,以及受掣肘時惆悵。體現了作者強烈的愛國情感。

  曾有一段時間,對古典詩詞的評論,有人以情調的高昂與低沉分高下,於是認為,嶽飛這首《小重山》情調低沉,不如他的《滿江紅》創意高。其實,對事物的評論,應當對具體問題做具體分析。情調高昂的作品固然好,但情調低沉也並非消極。

  《滿江紅》創作背景,一說是紹興四年秋,嶽飛第一次北伐大獲全勝,一說是嶽家軍進軍到朱仙鎮,勝利在望卻被十二道金牌召回時所創。但都可以表現嶽飛在軍事正處於的得意之時。而《小重山》卻是在入獄不久前,失去軍權、無力回天的他有著悲憤抑鬱苦悶而又無奈的情感,所以這首婉約的《小重山》與《滿江紅》詩風大不一樣。

  「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裡夢,已三更。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此時已是三更,獨自圍繞庭院而行,身心之大孤獨於此得以體現。世人皆已沉沉入睡四周逐漸悄無聲息了,夜靜更深時分,能聽得清楚自己心臟跳動的聲音;窗外,月色如水,如水的月色正好映襯著詩人如水的愁緒。在這個特定的場景,嶽武穆之寂寞惆悵,內心的孤寂,抑鬱的心境,被此情此景充分的表現出來。

  「白首為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多年的奮戰結果弄到如今是這樣不堪,中原故土已淪陷金人之手,想要回鄉養老已是不可能的了,多麼無奈的意緒!

  「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此句引用《伯牙絕弦》(見《呂氏春秋》《列子》)(一些版本表示此句與「伯牙絕弦」無關), 表現其滿腔的報國熱誠無處申說,跟誰說,用琴弦來訴說,可琴弦已斷,故無所對象能傾訴。

  上闕寓情於景,寫作者思念中原、憂慮國事的心情。

  前三句寫作者夢見自己率部轉戰千裡,收復故土,勝利挺進,實現「還我河山」的偉大抱負,興奮不已,然而卻寒蛩鳴,驚回夢。

  後三句夢醒後的失望和徘徊,反映了理想和現實的矛盾。以景物描寫來烘託內心的孤寂,顯得曲折委婉,寄寓壯志未酬的憂憤。

  下闕抒寫收復失地受阻、心事無人理解的苦悶。

  前三句感嘆歲月流逝,歸鄉無望。「阻歸程」表面指山高水深,道路阻隔,難以歸去,實際暗喻著對趙構、秦檜等屈辱求和、阻撓抗金鬥爭的不滿和譴責。

  後三句用俞伯牙與鍾子期的典故,表達自己處境孤危,缺少知音,深感寂寞的心情。

  全詞表現了作者不滿「和議」,反對投降,以及受掣肘時惆悵。體現了作者強烈的愛國情感。

  曾有一段時間,對古典詩詞的評論,有人以情調的高昂與低沉分高下,於是認為,嶽飛這首《小重山》情調低沉,不如他的《滿江紅》創意高。其實,對事物的評論,應當對具體問題做具體分析。情調高昂的作品固然好,但情調低沉也並非消極。

  《滿江紅》創作背景,一說是紹興四年秋,嶽飛第一次北伐大獲全勝,一說是嶽家軍進軍到朱仙鎮,勝利在望卻被十二道金牌召回時所創。但都可以表現嶽飛在軍事正處於的得意之時。而《小重山》卻是在入獄不久前,失去軍權、無力回天的他有著悲憤抑鬱苦悶而又無奈的情感,所以這首婉約的《小重山》與《滿江紅》詩風大不一樣。

  「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裡夢,已三更。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此時已是三更,獨自圍繞庭院而行,身心之大孤獨於此得以體現。世人皆已沉沉入睡四周逐漸悄無聲息了,夜靜更深時分,能聽得清楚自己心臟跳動的聲音;窗外,月色如水,如水的月色正好映襯著詩人如水的愁緒。在這個特定的場景,嶽武穆之寂寞惆悵,內心的孤寂,抑鬱的心境,被此情此景充分的表現出來。

  「白首為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多年的奮戰結果弄到如今是這樣不堪,中原故土已淪陷金人之手,想要回鄉養老已是不可能的了,多麼無奈的意緒!

  「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此句引用《伯牙絕弦》(見《呂氏春秋》《列子》)(一些版本表示此句與「伯牙絕弦」無關), 表現其滿腔的報國熱誠無處申說,跟誰說,用琴弦來訴說,可琴弦已斷,故無所對象能傾訴。

  上闕寓情於景,寫作者思念中原、憂慮國事的心情。

  前三句寫作者夢見自己率部轉戰千裡,收復故土,勝利挺進,實現「還我河山」的偉大抱負,興奮不已,然而卻寒蛩鳴,驚回夢。

  後三句夢醒後的失望和徘徊,反映了理想和現實的矛盾。以景物描寫來烘託內心的孤寂,顯得曲折委婉,寄寓壯志未酬的憂憤。

  下闕抒寫收復失地受阻、心事無人理解的苦悶。

  前三句感嘆歲月流逝,歸鄉無望。「阻歸程」表面指山高水深,道路阻隔,難以歸去,實際暗喻著對趙構、秦檜等屈辱求和、阻撓抗金鬥爭的不滿和譴責。

  後三句用俞伯牙與鍾子期的典故,表達自己處境孤危,缺少知音,深感寂寞的心情。

  全詞表現了作者不滿「和議」,反對投降,以及受掣肘時惆悵。體現了作者強烈的愛國情感。

  曾有一段時間,對古典詩詞的評論,有人以情調的高昂與低沉分高下,於是認為,嶽飛這首《小重山》情調低沉,不如他的《滿江紅》創意高。其實,對事物的評論,應當對具體問題做具體分析。情調高昂的作品固然好,但情調低沉也並非消極。

  《滿江紅》創作背景,一說是紹興四年秋,嶽飛第一次北伐大獲全勝,一說是嶽家軍進軍到朱仙鎮,勝利在望卻被十二道金牌召回時所創。但都可以表現嶽飛在軍事正處於的得意之時。而《小重山》卻是在入獄不久前,失去軍權、無力回天的他有著悲憤抑鬱苦悶而又無奈的情感,所以這首婉約的《小重山》與《滿江紅》詩風大不一樣。

  《靈溪詞說》論嶽飛詞的絕句說:「將軍佳作世爭傳,三十功名路八千。一種壯懷能蘊藉,諸君細讀《小重山》」《靈溪詞說》論嶽飛詞的絕句說:「將軍佳作世爭傳,三十功名路八千。一種壯懷能蘊藉,諸君細讀《小重山》」

----

本文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來源於公眾號「古詩文賞析」,並將本公眾號二維碼(在下面)一併轉載。

----

歡迎關注本公眾號:古詩文賞析,微信號gushiwenshangxi

↓↓長按以下二維碼識別關注 ↓↓


↑↑長按以上二維碼識別關注↑↑

----

感謝原作者的辛苦創作,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處理,謝謝!E-mail:917293188@qq.com,電話:0377-62751636。


相關焦點

  • 【宋】嶽飛〔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宋】嶽飛昨夜寒蛩不住鳴。2、寒蛩(qióng):秋天的蟋蟀。3、千裡夢:指赴千裡外殺敵報國的夢。4、三更:指半夜十一時至翌晨一時。5、月朧明:月光不明。朧,朦朧。6、功名:此指為驅逐金兵的入侵,收復失地而建功立業。7、舊山:家鄉的山。8、瑤(yáo)琴:飾以美玉的琴。
  •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
    小重山[1]·昨夜寒蛩不住鳴嶽飛【原文】昨夜寒蛩
  • 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裡夢,已三更.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嶽飛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裡夢,已三更。譯 文昨夜,寒秋蟋蟀不住哀鳴,夢回故鄉,千裡燃戰火,被驚醒,已三更。站起身,獨繞臺階踽踽行。四周靜悄悄,簾外,一輪淡月正朦朧。為國建功留青史,未老滿頭霜星星。家山松竹蒼然老,無奈議和聲起、阻斷了歸程。想把滿腹心事,付與瑤琴彈一曲。可可高山流水知音稀,縱然弦彈斷,又有誰來聽?賞 析《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是南宋抗金將領嶽飛的詞作。
  • 「昨夜寒蛩不住鳴」,賞析多布爾津斯基《G小調夜曲》
    這不禁會讓人想起嶽飛的那首《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裡夢,已三更。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白首為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 嶽飛這首《小重山》寫出了英雄的絕世孤獨
    關於孤獨,在很多的文學作品中都寫過,今日熊燉想與大家分這首《小重山》,其中「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可謂是寫出了絕世的孤獨:《小重山》[宋] 嶽飛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裡夢,已三更。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白首為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 回味經典:小重山
    點擊上方藍色「書香人生」可快速關注 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南宋.嶽飛昨夜寒蛩不住鳴
  • ​精忠嶽飛之《小重山》
    精忠嶽飛之《小重山》作者│張建勳"昨夜寒蛩不住鳴元帥我不是落寞,只是在獨處中撫琴感慨"還我江山"的壯志未酬,身為元帥,難到我不知道君臣之間的禮儀嗎?難到我不曉得官場的險惡嗎?靖康之恥尚未血洗,八千裡路伴我徵戰的雲和月,一夜之間淪落為他鄉!縱有千軍可直搗黃龍,又有誰懂我的無奈與迷茫,"帥才不及帝王術"的糾結常讓英雄淚沾巾!
  • 淺議武舉:不會寫論文的嶽飛和戚繼光,肯定成不了名將
    歷史上武舉出身的名將很多,郭子儀、嶽飛和戚繼光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隋文帝劇照,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在大家的印象中,武科舉考試,就是比誰的武功好。參加武舉考試的考生,拿著武器比試武藝,打贏了就是武狀元。嶽飛武舉考試槍挑小梁王的段子,經過了說書人的藝術加工,成了中國人婦孺皆知的故事。
  • 陸遊嶽飛辛棄疾,三位抗金英雄都是豪放詞人,你更欣賞誰的文採?
    一、嶽飛的豪放三個人中,嶽飛傳世的詩詞作品最少。其兩首《滿江紅》和一首《小重山》堪稱佳作。不過這首《滿江紅·怒髮衝冠》總有後人提出疑問,懷疑是明朝人的作品。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 觀《精忠嶽飛》有感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 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嶽武穆悲憤慷慨的激情時時衝蕩著我的心胸。「狼煙起,江山北望。龍起卷馬長嘶劍氣如霜。」如此的嶽飛,得之,真是一個時代的幸運。 然而,歷史非如此。 宋高宗趙構帶著嶽飛去揚州。席間,揚州官員獻上揚州三美:美食、美酒、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