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玩具被搶是小事?處理不當後果嚴重

2021-01-13 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

作者:蕭蕭依凡(富書籤約作者)

成長只有一次,孩子眼中無小事。

01

前幾天,我在小區遇見珍姐和她的女兒朵朵,珍姐剛從幼兒園把朵朵接回來。

朵朵今年讀小班,活潑開朗,每次見到我小嘴都特別甜。可是今天,朵朵一直抽抽搭搭,委屈的樣子讓人心疼。

我摸摸她的頭,問道:「朵朵怎麼哭了呀?」

朵朵仰起臉,剛睜大眼睛,淚珠子就順著臉龐往下滾。她大哭起來,含糊不清地說著:「阿姨,我的口哨……被別人……」

剛吐出這幾個字,她就傷心得難以自抑,說不下去了。

一旁的珍姐接過孩子的話,做了解釋。

放學時,老師獎勵了朵朵一個粉色口哨。朵朵很開心,直接掛在脖子上。珍姐牽著朵朵剛走出幼兒園,就遇見了以前的老鄰居阿芳和她兒子。

阿芳的兒子和朵朵同齡,看到朵朵的口哨,兩眼發光,嚷嚷道:「媽媽,我想要口哨。」

朵朵下意識地抓緊掛在脖間的哨子,可是阿芳兒子不放棄,哭鬧著不走,心心念念想要口哨。

於是,珍姐取下朵朵的口哨,遞給了小男孩:「不哭不哭,阿姨把口哨給你,好不好?」

小男孩接過口哨,立刻破涕為笑。這下,換朵朵大哭,邊哭邊喊:「那是我的口哨。」

阿芳臉上頓時有幾分尷尬,珍姐趕緊抱起朵朵,匆匆道別。這一路,朵朵哭得停不下來。

珍姐說完,點了下朵朵的小腦袋:「這丫頭真是小氣,一點都不懂得分享。」

朵朵不滿地大聲反駁:「可是,那是我的,我最喜歡粉色」說著,又大哭起來。

珍姐有點不耐煩:「好了好了,別哭了,媽媽不是說了,明天再給你買一個一模一樣的。」

朵朵絲毫不領情:「那是我們老師獎勵給我的。」

朵朵的不依不饒惹得珍姐很是不滿,她厲聲訓斥:「再哭我不要你了。就一個口哨而已,你要鬧到什麼時候?」

兩人慢慢走遠了,朵朵的哭聲還不時傳入我耳朵。

02

有時,孩子委屈哭鬧並非無理取鬧。

從情感上來講,大人和孩子看待問題的方式有所區別。

大人認為幾塊錢甚至幾十塊錢的東西,不值得小題大做。而孩子不是用金錢衡量值得與否,他們認為玩具上帶有情感印記,比如是獎勵得來的、或是自己喜歡的顏色,等等。

從心理學上看,孩子從兩歲開始,慢慢進入物權意識敏感期,開始對物體進行歸屬權劃分。這個玩具是你的還是我的,還是大家共享的?

孩子將經歷從模糊到清晰的認知發展過程。

況且,「讓出」和「分享」本身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不是孩子不懂得分享,而是大人沒有建立起該有的界限感,侵犯了孩子的物權意識。

物權感的建立,對孩子相當重要,它是孩子安全感發展的重要階段。

在這個時期,家長必須有明顯的界限感,合理引導孩子學會分享,而非使用家長權威,暴力迫使孩子讓出「使用權」或「物權」。

父母界限感模糊,就會傷害孩子內心的秩序,使這個秩序在孩子的心中變得模糊。

孩子最初的內心世界裡,黑白分明,只有是非對錯。

在別人試圖拿走自己玩具等類似事件中,父母是孩子心中最權威有力的裁判。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父母作為圍觀者,和別人一起破壞自己內心的秩序,這會極大地傷害到孩子。

甚至,我們這些「懂事」的大人,總是作為「幫兇」,要求他們做出讓步。在孩子成長的某些階段,這些「讓步」在孩子眼裡,是不可理解的錯誤行為。

遇到孩子的物權被侵犯,父母站在孩子對立面,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

一旦孩子意識到,這件事情大人都幫不了他們,他們就會採取自己的方式去解決。而這些自己的方式裡,大部分是缺乏分寸的。

03

最近,同事劉姐因為孩子的事情頭疼不已。

劉姐的兒子小軒今年剛十歲。半個月前,劉姐接到小軒老師的電話,讓她到學校一趟。

老師告訴劉姐,小軒有勒索低年級學生的行為。劉姐頓時感到頭暈目眩。勒索低年級學生?

小軒也不過是一名三年級的小學生而已。

劉姐和愛人都是高級知識分子,為人溫和儒雅,可是萬萬沒想到,兒子居然成了校園小霸王。

晚上小軒放學回來,劉姐控制不住憤怒的情緒,痛打了小軒一頓。

她邊打邊吼:「我把你養得這麼結實,就是為了讓你欺負別的孩子嗎?」

小軒一言不發,咬著牙不哭出來。

發洩完怒氣,劉姐問小軒,為什麼這麼做?家裡平時給他的零花錢並不少。

小軒瞪著眼睛反問:「不就幾塊錢的事嗎?那些小屁孩子身上也就幾塊錢的零花錢而已。」

劉姐氣不打一處來,大聲呵斥:「你到現在還沒認識到錯誤?誰告訴你這是幾塊錢的事兒?」

小軒握緊小小的拳頭說:「我二年級時,有同學搶了我剛買的作業本。你跟我說的,就幾塊錢的事兒,明天買個新的就行了。」

劉姐一下子愣住了,依稀記得有那麼一個晚上,小軒放學到家悶悶不樂地說,有人搶了他的作業本。當時,她正在廚房做飯,隨口就那麼敷衍了他一下。

原來,小軒之所以勒索別的孩子,只不過是選擇用自己的方式反抗被欺負,進而開始享受欺負別人的樂趣。

現在,劉姐回想起這件事,十分後悔,輕飄飄的一句話竟然害了小軒。若時光可以逆轉,劉姐一定站在兒子身邊,維護他的是非對錯

成長只有一次,孩子眼中無小事。

盧梭曾說過:「出自造物主之手的東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裡,就全變壞了。」

孩子是造物主的完美作品,而很多時候,大人就是毀壞了他們成長的罪魁禍首。

大人們永遠不會知道,自己的「和稀泥」會如何傷害並毀掉一個孩子。

自覺受到傷害的孩子,在日後的成長中,往往會走向極端,要麼是變成凡事都不說「不」的老好人,要麼就是像小軒那樣以暴制暴,試圖凌霸於「暴力」之上。

這兩種方式,都是不可取的。

04

做父母不要怕「護短」,不要因為事小覺得「丟不起那個人」,而要堅定地維護孩子一切意識的萌芽。

因為,別人搶了「他的東西」,這件事情對孩子而言,真的至關重大。

父母不能替代孩子去思考事件,更不能盲目替孩子做主,要有極強的界限感,幫助孩子建立起極好的分寸感

在面對類似事件時,父母可從以下幾點著手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首先,父母一定要有同理心。

父母可以給難過的孩子一個真誠的擁抱,告訴他父母了解他此刻的心情,而不是粗暴地打斷他的話,簡單地制止他繼續難過。

孩子的情感第一時間得到了安撫,會覺得受到大人的重視,而不會由此及彼,切換到另外一種不良情緒中去。

其次,堅定地維護孩子的物權。

父母若在場,要有理有據地幫孩子拿回屬於他的東西。同時,要教會孩子,如何在父母不在場的情況下,勇敢地跟搶東西的小朋友說「不」,正確維護自己的權益。

父母可以採取與孩子角色互換的方式,讓孩子學會用禮貌有分寸的方式解決類似事件。

再次,要杜絕暴力行為方式。

維護自身利益本身是對的,但父母要從源頭上杜絕孩子採取暴力行為解決問題。對於孩子而言,暴力行為是他們最快想到也最偷懶的方式。

一旦孩子從暴力中嘗到「甜頭」,他們會越來越多地採取這種方式。

最後,遠離拎不清的父母和家庭。

如果說孩子的觀念是可糾正的,那麼「熊父母」就是「無藥可救」的。

拎不清的父母凡事不是從是非對錯出發,而是蠻橫地「護犢子」。跟這種家庭打交道,孩子不僅會受到傷害,也會意識混亂。

孩子的成長是個漫長的過程。

父母只有充分理解孩子的所言所思,做好正確引導,才能使孩子少走彎路。

愛迪生曾說:「教育之於心靈,猶雕刻之於大理石。」

所以,如果有人搶了孩子「心愛的玩具」,父母一定要有一雙傾聽的耳朵,一顆不厭其煩的心和一個充滿智慧的大腦,耐心地還孩子一片陽光青草地。

作者簡介:蕭蕭依凡,富書籤約作者,管理學碩士畢業,著有暢銷書《僅有一次的人生,就要酣暢淋漓地活》,長篇都市愛情小說《餘生,請對我好一點》已火熱上市,簡書@蕭蕭依凡,微博@蕭蕭依凡2016。本文首發爸媽內參(ID:shenduwenhua)

相關焦點

  • 孩子的玩具被搶,別瞎客氣,家長不同的做法給孩子不一樣的人生
    如果平時的生活中,真的遇到了愛搶玩具的孩子,不斷地需要告訴孩子應該怎麼去做,慢慢的孩子就會自己處理,一般教孩子分3步:1,宣告自己的主權告訴搶玩具的孩子,這個玩具是我的,不是你的,你要玩需要經過我的允許,或者讓你的爸爸,媽媽這給你買,當遇到問題的時候,讓孩子適當的去說,面對愛搶玩具的孩子太軟弱。
  • 我把孩子教得很乖,但被搶玩具、總吃虧,怎麼辦?
    孩子以後不知道競爭,總是吃虧怎麼辦?其實,大家不用把這件事想得太嚴重。孩子現在不過兩三歲,未來的路還那麼長。現在眼前的問題,只不過是未來人生的小小預演。未來,真正與競爭能力相關的,是孩子的智慧、社會適應能力和反應能力,並不是靠表面的競爭,而是良好的心態和有效的方法。
  • 孩子玩具被搶時的表現,暗示著他將來成為什麼樣的人,一般錯不了
    一、玩具被搶時只知道哭,這類孩子長大後多半沒出息在玩具被他人奪走的那一刻,多數孩子都會下意識的對方爭奪玩具,但是還有部分孩子在玩具被搶時只知道哭,絲毫不知反抗,這意味著孩子性格裡有懦弱、被動的一面,只會把負面情緒壓在內心深處,不懂得捍衛自己的利益。
  • 化療藥儲存使用不當的嚴重後果,你造嗎?
    那麼,這麼恐怖的東西,如果使用不當也會出現嚴重後果,你知道嗎?首先,先從化療藥的儲存方式說起.化療藥該如何儲存,化療藥的種類繁多,儲存方式也各有不同。抗腫瘤的化療藥可發生裂環,重排,水解,聚合,氧化,異構化等較複雜的反應,光照可催化上述反應的進程,所以需要避光存放。
  • 正確對待處理孩子尿床,否則後果很嚴重!
    因為孩子尿床這事有點「古怪」,大人越是表現出不滿,孩子尿床的情況就會越嚴重!有一個實驗證明,要是孩子晚上睡覺尿床,爸爸媽媽就懲罰他的話,這會讓孩子更加抑鬱,並且孩子一整天的生活都會不開心,而那些尿了床的孩子在起來以後沒有受到懲罰的話,情況就會好一些。對於年紀比較小的孩子,尿床比例達到了 15 %。
  • 短短幾秒,這玩具讓9歲孩子永久失明……
    專家提醒:口袋彈弓屬於危險品,可千萬不要當做「兒童玩具」買給孩子玩了。 無人機玩具 最近幾年,無人機玩具異軍突起,成為了孩子的新寵。 當無人機的螺旋槳高速旋轉時,就像一臺小型切割機。操控不當,很容易受傷。
  • 看完孩子搶玩具背後真正的秘密,才明白原來「護犢子和裝大度」都不對!
    如果是被搶的一方,可能會怒其不爭,還心疼——我的娃怎麼這麼慫!搶與被搶看起來事小,但要處理的不合適,事兒就大了。如果太過強勢,說不定會激化矛盾,還會讓孩子變得自私,只懂得用暴力、武力來解決。其次,如果東西所屬權明確,不管來搶東西的人是誰,是家裡其他兄弟姐妹,還是好朋友、同學,都需要要明確告訴孩子,東西是你的,你不想給,可以要回來。CC小時候也遇到過被搶玩具的時候,我總是蹲下來,先安慰CC:「媽媽知道你被搶了玩具很是傷心,他搶你玩具是不對的,但是你可以試著拿回來。」
  • 小傷口處理不當,造成大隱患
    最近一個月不到已經出現了三例小傷口處理不當導致肢體感染,第一例為女性患者在家幹活不慎跌倒,導致左小腿有一處紅腫,阿姨想:「不就摔一下嘛,過幾天就好了,也沒有進行處理……」,誰知道腫脹處越來越嚴重,過了半個月無法收拾了才來醫院,傷口已經感染,形成膿包,醫生只好給予切開擴創進行負壓引流
  • 這種網紅玩具毒性物質超標3倍,嚴重威脅孩子生命
    「水寶寶」是一種吸水性樹脂,遇水就會膨脹,而且吸水性特別強,很多孩子都愛玩兒,但它卻並不安全。之前就有新聞報導說,一名僅1歲的孩子因誤吞「水寶寶」,而導致急性腸梗阻。醫生表示如果再晚些送醫,孩子的小腸就會被撐破,後果十分嚴重。
  • 年輕人別把高血壓不當回事,後果很嚴重!
    高血壓病患病人群非常廣泛,如果不注意控制,會出現嚴重的後果。尤其是年輕人,自以為自己年輕,血壓升高沒有問題,不認真對待,或者有一些年輕人擔心服藥就撤不下來就拒絕過早服藥。殊不知,血壓不重視,會對心腦腎等全身器官造成損害,後果不容忽視。
  • 給寶寶剪指甲學問大,亂剪的後果很嚴重,不想傷娃好好了解
    文|媛媽育兒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同事家孩子今年才一歲半,前些天幫孩子洗澡時,發現有兩個腳趾甲看起來很奇怪,兩側皮膚都腫了,還有化膿表現。  當天晚上,她就連忙帶寶寶到了醫院,醫生說是由於剪的時候方式不當導致的甲溝炎,還好不算嚴重,塗點消炎藥就好,若嚴重就得拔掉趾甲來治療了,想想都替孩子疼。  和我們閒聊時說起這事兒,心裡還一陣後怕,說這以後都不敢再給寶寶剪指甲了,但不剪又不行,這可咋辦?
  • 贛州孩子經常玩的流行「車」不是玩具!不當使用風險很大→
    很少佩戴頭盔、護膝等護具甚至還有些孩子在大街上玩真的很危險!有的人不僅騎著電動平衡車違規上路,而且在道路上隨意穿行、隨意變道,嚴重影響交通秩序,也帶來嚴重交通安全隱患。男孩騎電動平衡車突然撞向行駛車輛(圖片來自網絡)1不過,專家指出,電動平衡車既不屬於兒童玩具,也不屬於交通工具,其產品屬性和適用場景缺乏相應的規範,導致消費者將這類產品誤以為是兒童玩具和交通工具
  • 6招搞定孩子互搶玩具!二寶家庭尤其要看
    孩子搶玩具,實在是令父母很為難的一件事,怕自家孩子吃虧,又怕小事變成大事(來自:杭州網-杭州日報)很多家長認為孩子爭搶玩具,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可它卻不是一件小事,從這件小事裡,我們會看到孩子的分享、包容和禮讓這些問題。爭搶的過程,也是家長對孩子一次教育的過程,所以不容忽視。
  • 孩子「姐姐搶我的玩具」,媽媽「你可以搶回來」,還有一句重要
    孩子分享的行為,一定是要孩子自發的、願意的,而不是被父母要求、強迫的。身邊經常有這麼一幕,幾個小朋友一起玩,孩子的玩具被搶,父母或者長輩,總是安撫孩子:「你是乖孩子(哥哥/姐姐 ),要學會分享。」我不是說教孩子分享不對,只是我們希望孩子有素質,教孩子照顧別人的感受,但我們卻忽略了,教孩子維護自身的權利。一味地讓孩子去分享,也許人人都誇孩子懂事。
  • 寶寶耳朵上的洞不是「聰明孔」、「富貴倉」,處理不當可能會有嚴重後果!
    如嚴重發炎,是要挨刀的! 1 這個耳洞很多寶寶都有,且有遺傳性「耳前瘻管」是相當普遍的現象,熊貓君順手拉了身邊小夥伴看了下,三個人裡就有一個有。所以,即便寶寶有耳前瘻管,爸媽們也不用太緊張,只要不發炎就沒什麼問題,但如果發炎了,就要重視及時處理。
  • 誤把洗衣球當玩具2歲男童險失明 孩子貪玩須有度,家長警惕生活常見物
    誤把洗衣球當成玩具,洗衣球噴出的液體直接濺到了孩子的眼睛。楊女士發現後,見程程不哭也不鬧,便沒有把這件事放在心上。不料第二天,程程向楊女士哭喊著眼睛疼。楊女士懷疑可能是昨天那顆洗衣球引發的禍端,立馬將孩子送到醫院。 來到廈門眼科中心,吳護平教授發現程程的眼睛發紅、疼痛、有異物感,並且畏光流淚明顯。
  • 愛挖鼻孔的孩子不只會變醜,兩種後果很嚴重,成年後難以改正
    愛挖鼻孔的孩子不只會變醜,兩種後果很嚴重,成年後難以改正父母們不要將挖鼻孔這個小動作視為小事情,它會對人們的生活帶來很多的危害,造成嚴重的後果。而且過敏體質的孩子更加容易受到感染,嚴重者可貫穿孩子的童年,甚至伴隨到孩子成年。
  • 微信群罵人,後果可以很嚴重!
    2019年12月,王某在兩人所在的村民微信群裡(微信群共有70人)中多次發表「孔某斷子絕孫……敗類」等汙穢性言語,辱罵、侮辱孔某,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2020年1月,孔某向寧波市奉化區法院起訴,要求王某公開賠禮道歉、消除影響並賠償精神撫慰金。
  • 彩色磁力珠像糖果 孩子誤食後果嚴重
    彩色磁力珠像糖果 孩子誤食後果嚴重廈門晚報訊(記者 汪燕妮 通訊員 張連治)彩色磁力珠很像糖果,有些小朋友很好奇,居然吃了下去,結果造成嚴重後果。近日,7歲的貝貝(化名)嘗了一下彩色磁力珠,不料一下子滑進肚子裡,當時肚子有點痛,但他沒在意。下課了,他又拿出磁力珠玩,又想嘗嘗是什麼味道,結果又把珠子吞了。
  • 這種網紅玩具可能有毒!千萬別給孩子買 | 特別關注
    專家提醒:口袋彈弓屬於危險品,可千萬不要當做「兒童玩具」買給孩子玩了。 無人機玩具 最近幾年,無人機玩具異軍突起,成為了孩子的新寵。 當無人機的螺旋槳高速旋轉時,就像一臺小型切割機。操控不當,很容易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