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什麼?蘇軾這些詩詞會告訴你,形象而不說教

2021-01-19 扛著文字穿過人間

人生,是一個大詞。古往今來,多少人體驗過它,研究過它,並自覺不自覺地為之堅強過、奮鬥過、抗爭過、感嘆過,可到頭來你問他:人生究竟是什麼?也沒有人能具體說得清楚。

近讀古詩詞,有一個有趣的發現:北宋文學家蘇軾寫下過許多關乎「人生」的詩詞,這些詩詞將人生表達得那麼具體、恰切,不留說教痕跡,讀了讓人拍手稱快!

蘇軾的一生頗為傳奇,他坎坷的仕途,甜蜜的愛情,鮮明的個性,以及他在詩詞、書畫和美食上的造詣無不讓世人津津樂道、唏噓慨嘆。有著那麼不尋常人生經歷的人兒,詩詞中描摹的人生,一定是情之所至,理之所悉,意之所達!

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這首《浣溪沙·細雨斜風作曉寒》是元豐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蘇軾與泗州劉倩叔遊南山時所作。此詞中感悟到的人生,是越平淡越有味的體悟。

上片寫外在景物。呈現給讀者的是淡墨潑灑的山間寫意:細雨、微風、淡煙、疏柳、晴灘、山澗涓涓的流水,連寒冷都是輕微的「曉寒」;下片寫眼前的生活:喝的是清茶,現泡的。它的表面還浮著雪沫乳花似的氣泡,在這冬日午後,散發著淡淡的清香。吃的是嫩綠的蓼芽、蒿筍製作的素菜。這樣的生活,真算得上人間的清歡之味了。

一句「人間有味是清歡」,不只眼前的生活,還有上片所看到的冬日之淡景。還有,對人生的那些悲歡離合酸甜苦辣之事,也都看得都很淡,所以其詩詞中才有了「一蓑煙雨任平生」「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的瀟灑和淡泊;才有了「九死南荒吾不恨,茲遊奇絕冠平生」(《六月二十日夜渡海》)的拿得起放得下;才有了「能幾許,憂愁風雨,一半相妨,又何須,抵死說短論長」(《滿庭芳·蝸角虛名》)的人生曠達!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這首《和子由澠池懷舊》是嘉祐六年(公元1061年)弟弟子由(蘇轍)送蘇軾至鄭州時蘇軾所作。兄弟倆一同赴京應試時曾在澠池僧舍借居過,曾於澠池僧舍壁上題詩。現兄弟倆又要分開了,蘇軾將赴陝西鳳翔上任,途中還要經過澠池,想起了澠池題詩的事,就寫了這首《和子由澠池懷舊》。

此詩表達的人生主題是——行走。人生都在行走,人世都在變化。人的四處奔走,就如飛鴻踏雪。偶爾在雪地上留下的幾處印痕,可在行走的過程中你又能完全記得麼?就算自己記得,那滾滾向前的時光之輪也會將其盡數抹去,不留痕跡。如詩中所列:澠池僧舍的老僧已經不在,題詩的舍壁已被毀壞。可人之多情,人之苦惱,就在於人有記憶啊!時過境遷,物是人非,可「我們」當年赴京趕考時因為路途的遙遠,人困馬乏的那些記憶,現在都還記憶猶新呢。

人生都在行走,難得在人世留下痕跡的這種感悟,蘇軾在《臨江仙·送錢穆父》中也有這樣的表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在《正月二十日與潘郭二生出郊尋春忽記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詩乃和前韻》中有「人似秋鴻來有信,事如春夢了無痕」的描摹;在《東欄梨花》有「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的感慨。

縱觀蘇軾寫「人生」的這些詩詞,我們不難看出他對人生的認識:人生都在行走,難以留下痕跡;和對待人生的態度:坦然地面對人生風雨,淡淡地品嘗人間清歡。

相關焦點

  • 蘇軾:人生何處不可樂
    不過妻子王閏之對他的柔聲勸慰,倒引起了他的思考:愁眉苦臉有什麼用?2於是,他拿起了《莊子》。如今滿懷著現實苦惱的他,重溫這些富有啟示性的哲理,心頭常常湧起如獲至寶的快慰。人生旅途上層出不窮的苦難使蘇軾漸漸學會了自我疏解,他坦然面對,在疾風驟雨中談笑自若。在密州的這段時間,正是他超然曠達性格形成的初始階段。此時的蘇軾,對著面前泡好的茶,意味深長的說了一句:人生所遇無不可,南北嗜好知誰賢?
  • 蘇軾一首《滿庭芳》,抒寫人生,寫盡人生得意失敗,是精神的解放
    人生得意失意,其實每天都在上演。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方式去經歷這些「得」與「失」。就像是我們遇到事情的時候,總感慨地這樣一句話,「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不過,話雖這麼說,但在現實的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夠全然超脫出,完全以旁觀者的身份去看待自己的得失,超然地對待「物慾」、「名利」等世俗之事呢?寥寥無幾。蘇軾的超脫境界,恰如此。
  • 聽說你最近迷茫?蘇軾這首詞,教你看透人生的是非成敗
    人生真正意義是什麼,有什麼值得追求?為追名逐利,還是為實現自我?也許會有人為此困惑,蘇軾在詩詞中對此也進行過一番探索。蘇軾,北宋著名詞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也是古今最具知名度的文人之一。他才情卓著,卻仕途坎坷,屢遭貶謫,歷經生死沉浮。人生的起起落落,非但沒能摧毀他的意志,反而讓思維見識在歷練中得以升華。
  • 人生的豁達是什麼樣的?千年前四川人蘇軾,用一首詞告訴我們
    雖然很少看電視,但是依然覺得中央臺的《詩詞大會》和《經典詠流傳》這類節目挺有意思的,大概是個人喜歡這些傳統文學吧。其實自己也是一知半解,很多都沒有聽過,甚至有的讀音都弄不明白,但是自己沒有文化,也不會被排斥,不存在鄙視鏈,挺好的。
  • 人生逆旅,蘇軾伴你同行
    蘇軾也害怕。啟程前,他覺得自己兇多吉少。在給友人的信中,他寫道:「某垂老投荒,無復生還之望,春與長子邁訣,已處置後事矣。今到海南,首當作棺,次便作墓,乃留手疏與諸子,死即葬於海外,生不契棺,死不扶柩,此亦東坡之家風也。」到海南,蘇軾首先想到找棺材,找墓地。死了葬身海外,家裡不用來人。這不是寫信,是在寫遺書了。
  • 蘇軾頓悟後寫下一首詞,道出對待挫折的人生態度,你讀過麼?
    走進詞中情境,你是否看見穿著草鞋,拄著拐杖在雨幕中一面吟詩一面悠然前行的蘇軾,這漫天的風雨似乎與他毫無瓜葛,他並非走在雨幕中,而是走在自我的境界裡,外界的一切都不能對他造成絲毫的影響。蘇軾頓悟後寫下的這首詞,道盡對待挫折的人生態度,讀後如醍醐灌頂眾所周知,蘇軾這一生仕途坎坷,宦海沉浮,一路走來不可不謂艱難,其內心和精神上所飽受的苦痛自然也不是一般人所能感悟的。但儘管命運多舛,仕途不順又如何,只要活的自在,過的瀟灑,人生又有什麼坎是過不去的呢。有人曾說,"心有東坡詞,人生無難事"。
  • 唐僧要走出蘇軾圈是什麼梗 人生的舒適圈是什麼意思
    唐僧要走出蘇軾圈是什麼梗?唐僧要走出蘇軾圈」是什麼意思?「蘇軾圈」是「舒適圈」的諧音……  唐僧要走出蘇軾圈是什麼梗?最近聽到很多人都在說這句話,唐玄奘和蘇軾還有關係嗎?他們之間有什麼聯繫,下文詳解。
  • 蘇軾: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蘇軾的這首《臨江仙·送錢穆父》謝雨公元1091年,即宋哲宗元祐六年。這雖是一首送別好友的事,但卻並未有纏綿和愁怨,更多的是關於人生的感慨。蘇軾是灑脫的,不拘小節的,對於人生,他總能「無所往而不樂」。這首詞的意思是:距離我們上次分別,已經過去三年,遠涉天涯的你不停在世間奔走,輾轉。相逢時相視一笑,如春天溫暖。
  • 蘇軾臨終前一首詩,短短28字,道盡人生三境界,多數人只到第二層
    人生的意義絕不在於單純的追求物質上的充裕,精神上空虛的人,走這一生就是白來一趟罷了。畢竟,賺再多的錢,倘若精神上空虛,那麼難免會感到人生寂寞沒有什麼方向。可是,說來道去,這世界能夠真正明白自己想要什麼,領悟到人生境界的人少之又少。
  • 《開心詩詞會》瘋狂猜成語第4關攻略 通關答案介紹
    導 讀 開心詩詞會瘋狂猜成語第4關怎麼過呢?
  • 《開心詩詞會》瘋狂猜成語第20關攻略 通關技巧分享
    導 讀 開心詩詞會瘋狂猜成語第20關怎麼過呢?
  • 讓蘇軾來告訴你,為什麼好朋友會漸行漸遠?
    縱使沒有矛盾,沒有分歧,沒有背叛,一個人也會慢慢長成另外一張熟悉又陌生的面孔,曾經的無話不談也變成了無從談起。原來,很多時候,友誼只可共青春,而不足以共成長。02我把你當唯一,你把我當其中之一。蘇軾和章惇有一段同在地方當官的經歷。那時他們也還都是官場上的菜鳥,兩個人的官職都不大,小小公務員有不少清閒的時光。
  • 奔波一生,蘇軾終於大徹大悟:「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蘇軾這一輩子很忙,因為他似乎總是在趕路。梳理他這一輩子的人生,似乎就沒有他沒去過的地方。鳳翔、密州、徐州、惠州、湖州、儋州……更不必說給他留下最深刻記憶的黃州和杭州了。這些幾乎涵蓋了這片大地的南方之地。
  • 蘇軾最不該被忽視哲理名句:「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今天我們談到的這一詩歌,可以說是蘇軾最富有人生哲理的宋詩之作。尤其是前四句讀來非常精彩,用一個非常形象的比喻說明了人生在世所經歷的點點滴滴。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 蘇東坡軾告訴你,什麼才叫快樂人生!
    蘇東坡軾告訴你,什麼才叫快樂人生!白居易《錢塘江春行》蘇軾在杭州做官時,極喜愛在西湖邊種滿柳樹的堤岸上散步。清風輕拂,柳枝搖曳,湖水微蕩,閒步緩行,倍感舒爽。花塢樽前微笑蘭亭酒美逢人醉,花塢茶新滿市香。
  • 朱剛| 蘇軾的人生與詩
    這樣,再過四年後,蘇軾又轉用蘇過的詩句贈予法芝,所以,文本上應該以「真似月」為是。 「真似月」與「心似月」有什麼差別呢?都是把對方比喻成「月」,但「心似月」可以是第一次作這樣的比喻,而「真似月」則表明已不是第一次,這是很重要的差別。
  • 蘇軾「接地氣」的一首詞,或許藏著高級的人生哲學,人間有味是清歡
    但是,卻很少有人知道蘇軾有一首非常"接地氣"的一首詩,讀了他,感覺一陣香氣撲來,即美味,也蘊含著豐富的人生智慧。我們都知道蘇軾又名蘇東坡,你知道蘇東坡的名字是從何而來的嗎?其實,說到"東坡肉"幾乎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是這首《豬肉頌》的知名度,在蘇軾的諸多詞作中,恐怕是要排倒數的,相信有很多的人都不知道這首詞的存在。
  • 蘇軾:人生如飛鴻踏雪
    它們總在不經意間,翩躚而至,隨之而來更是不約而至的驚喜,梅因雪香,竹因雪翠,天空因雪明亮。遂而蘇軾認為冬雪,是雪喜。是前人的快雪時晴,佳想安善;是堆雪人,打雪仗,是大雪天裡各有興致。縱然人生順遂與否,何時開闊明朗,如飛鴻落雪無痕,不可預測,更來去匆匆。但也不必過於擔憂,總有一場雪會為驚喜而來。
  • 從一首詞,看透蘇軾跌宕的一生,豪邁的人生,不需要解釋
    很多詩人,之所以能名傳千古,不單單是因為他們的作品,更是因為他不同於常人的人生觀價值觀。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我們凡夫俗子,面對人生的困局,大多數選擇的是著眼於眼前的困難,甚至不思考原因、不思考未來。但是詩人不一樣,他們因為極高的文化素養和涉獵書籍廣泛,他們的角度會比我們更加宏觀、高級。
  • 蘇軾:顛沛流離的路上也有詩意人生
    誰的人生不是不如意者八九;誰的人生不是一邊不想活了,一邊又努力的活著;誰不是一邊在泥裡行走,一邊仰望著天空的白雲。如果你懷才不遇,如果你失落迷茫,請看我們今天的人物——蘇軾。     蘇軾是個天才,仿佛他滿腹詩詞才華就是與生俱來,再加上他父親蘇洵的教導,可謂年少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