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授權轉載於:物道(ID:wudaoone)
轉載請聯繫物道
人生順遂能有幾何,誰都是在磕磕絆絆中前行,而保留一顆永不言敗的心,才是最難能可貴。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報之以歌。大雪迷人眼,而在那後面會是春暖花開。
——唐人生活記
蕭瑟冬日,難逃冰冷,但有雪,而雪是冬的精靈。它們總在不經意間,翩躚而至,隨之而來更是不約而至的驚喜,梅因雪香,竹因雪翠,天空因雪明亮。
遂而蘇軾認為冬雪,是雪喜。是前人的快雪時晴,佳想安善;是堆雪人,打雪仗,是大雪天裡各有興致。
縱然人生順遂與否,何時開闊明朗,如飛鴻落雪無痕,不可預測,更來去匆匆。但也不必過於擔憂,總有一場雪會為驚喜而來。
1061年冬天,年輕的蘇軾要去陝西鳳翔做官,路過澠池,想起曾經與弟弟子由一同在這裡借宿,有感而發,做了這首詩: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人這一生奔走,如同飛鴻踏雪,在雪地上留下幾個抓痕,倏忽一陣風來又了無蹤跡。來去匆匆,似人生無常。
但飛鴻從不僅僅留意於此,反而轉身飛走,越飛越高。
這就像蘇軾一生,年紀輕輕,就已在眾多大文豪中一枝獨秀,歐陽修也感嘆:「三十年後沒有人會談起我了。」
他天生奇才,但更努力。就像他對弟子王古說:「我每讀一部經典,都是從頭抄到尾。」
他把《漢書》一個字一個字地抄錄,後來有人考他,隨便指出《漢書》其中一個字,蘇軾能立馬背出這個字相應處的數百字,且無一差錯。
人生像飛鴻踏雪,雖然雪地落爪,但並非是它的終點,而是轉身飛向更遼闊的地方。
時光如雪,你堅定邁出的每一步,都會有痕跡,也是通往夢想的路途,一步一步向未來靠得更近一些,更近一些。
蘇軾有一首很有趣的雪詩:
雪似故人人似雪,
雖可愛,有人嫌。
大雪紛飛帶來了蕭索、枯寂,也帶來了寒冷。對出行之人,是大雪封地,寸步難行;於貧困之人更是有苦難言。
雪是厚重的,就像人生的遭遇,總會被人嫌棄。可蘇軾也說,雪可愛,因它輕盈,就像身處不好境遇時,依然懷著一顆晶瑩的心,翩翩紛飛。
在徐州,才三個月就遭遇了洪水時,水高一度超過了城內的街道,蘇軾不舍晝夜、搶救城池,有幾十天沒有回家過夜,住在城牆上的棚子裡。
在陝西當官時,又遇到了旱災,「今旬不雨,即為兇歲;民食不繼,盜賊且起」,故又寫狀子給神明,去到太白山,道士廟,祈求降雨。
路中,他看到一團烏雲在地面低低飄過,他向農夫借了一個籃子,用手抓了幾把烏雲,緊緊藏在籃裡。直到一場大雨,轟隆而來。
這便是蘇軾,縱然身處逆境,仍能安之若素。哪怕宦海浮沉,亦隨遇而安。
猶如跳動飛舞的雪花,不管在哪裡,總能點亮一些東西,和他自己。
蘇軾的一生,可謂艱難。剛中試不久,卻痛失三位至親;烏臺詩案入獄一次,之後一再被貶,去到海角天涯的海南;貶謫途中,小兒子夭折.
但說也奇怪,這位大詩人卻總是在最難過的日子,寫出最好的詩歌:
黃昏猶作雨纖纖,夜靜無風勢轉嚴。
但覺衾裯如潑水,不知庭院已堆鹽。
五更曉色來書幌,半夜寒聲落畫簷。
試掃北臺看馬耳,未隨埋沒有雙尖。
寫這首詩時,蘇軾被貶到密州,正是隆冬時節。
夜晚被凍醒,醒來發現庭院堆滿了積雪。年輕時看雪,是雪留鴻爪,仍有鴻鵠之志。人不必拘泥於眼前的遭遇,當志存高遠。
而年紀漸長,留意的卻是路上的積雪被車輛輾壓,變成稀泥,粘糊在車上,進而感嘆悲涼。蘇軾,也是一個凡人。
只不過就像蘇軾問柔奴:「在嶺南生活,很辛苦吧?」對方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蘇軾總能找到一個窗口,看見生活的亮光,懷揣希望,又心懷善意地生活。就像大雪紛飛之日,策蘭說:「你可以充滿信心地,用雪來款待我。」
無論是何種境遇,是大雪封地阻擋去路也好,是星光暗淡未能點亮天空也罷,只管付出自己的用心,款待自己,款待生命。
要相信總有一場雪,是為了驚喜而來。畢竟雪都下了,春天還遠嗎?
作者|物道:使物有悅人之美,人有惜物之心。每天早上8:00,用文字訴說美好生活方式,為你搜羅全世界匠心好物。在這裡,找回你想要的精緻生活。微博@物道